第3课 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3课 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3课 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3课 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3课 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不懂就要问》类文阅读学问点:阅读时,关注有新颖感的词语和句子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课内精彩阅读。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按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1.“连连点头”说明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态度表示。2.孙中山在课堂上提出了什么问题?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3.“壮着胆子”说明白(

)A.孙中山满足自己的学习状况,不行怕先生。B.孙中山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有进一步要求理解文章意思的愿望。4.“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的缘由是什么?【答案】1.确定2.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3.B4.同学们被吓呆了。【解析】1.考查句子的理解。连连点头,是通过持续不断点头的动作表示允许、赞成、领悟、命令或致意,说明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态度表示确定。2.考查查找关键句子。结合“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可知这是孙中山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壮着胆子”意思是鼓起士气。结合“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可知孙中山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有进一步要求理解文章意思的愿望。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可得出答案。(二)(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按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5.“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当时内心很,但他还是英勇地提出了问题。6.“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句中应重读的词语是:7.用“﹏﹏﹏”画出表现孙中山聪慧、学业突出的句子。8.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9.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样做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答案】5.可怕6.一点儿7.孙中山来到学校,按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8.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9.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请教。我生疏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学问。【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同学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所以当时孙中山内心很可怕。6.本题考查同学的朗读力量和理解句意的力量。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来回答。阅读句子“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可知,这句话突出了“一点儿也不懂”,因此重音应在“一点儿”上。7.本题考查细节理解。短文第一句中,“按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表现孙中山聪慧,学业突出。8.本题考查陈述句。反问句改陈述句:将确定句中的确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确定词(是、能、会、有等);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莫非”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观点。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9.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形象。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处,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可以看出孙中山具有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勤思好问。二、类文阅读(一)(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高校。他宠爱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有一次上课,教授讲天文学。教授讲道:“宇宙中的行星都是在宇宙中进行曲线运动的。”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教授不兴奋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同学,上课时应当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们的行星肯定是在做曲线运动的吗?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呢?”伽利略没有被教授吓倒,连续反问。“我是依据古代有名学者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教授搬出了理论依据,想用古代学者的话让伽利略信任自己。伽利略连续说:“莫非古代的学者讲的就肯定符合事实吗?科学肯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教授被问倒了。后来,伽利略连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方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转变。正由于这样,他最终才成为一代科学巨匠。10.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水落石出:(2)胡思乱想:11.整体感知。题目是“勤学好问的伽利略”,这说明本文想要表现的就是伽利略的特点。那么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表现伽利略这一特点的?12.形成解释。对于伽利略爱提问这一行为,教授认为这是伽利略,而伽利略则是为了()A.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B.称赞教授没讲清楚学问C.显示自己很聪慧,看不起古代的学者

D.探寻真正的科学13.评价鉴贯。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1)“莫非古代的学者讲的就肯定符合事实吗?”这句话的意思是()。A.古代的学者讲的肯定符合事实

B.古代的学者讲的不肯定符合事实C.古代的学者讲的肯定不符合事实

D.古代的学者讲的就是事实(2)伽利略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科学”?()A.古代有名学者提出的观点

B.课本中写的、教授讲解的学问。C.有理论依据的、经过事试验证的学问。

D.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实。(3)你认同教授的观点还是伽利略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反对。14.猎取信息。伽利略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用“﹏﹏”画出来。15.创意运用。你在生活中擅长提问吗?提出问题后又是怎样找到问题答案的呢?【答案】10.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方事情最终真相大白。文中指伽利略必需问清楚问题的答案。没有依据,不切实际地瞎想。文中指教授认为伽利略提问题是在胡乱猜想。11.勤学好问伽利略在学习中向老师提问天体曲线运动的问题,他不轻信古代有名学者的结论,而是亲自去探寻、解答问题。12.胡思乱想D13.BC我认同伽利略的观点。我们在学习学问的时候应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真正明白。14.伽利略连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方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转变。15.我在生活中擅长提问。提出问题后,我先问老师,假如老师也不清楚,我会通过查大量资料来解决。【分析】10.本道题考查了同学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方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胡思乱想”的意思是指没有依据,不切实际的瞎想。11.本道题考查了同学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题目可知,这篇文章主要想体现的是伽利略的勤学好问。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写了伽利略在比萨高校医科专业的课堂上敢于发问、勇于质疑的事。这件事表现了伽利略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12.本道题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莫非古代的学者讲的就肯定符合事实吗?科学肯定要与事实相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从这句话可知,对于伽利略爱提问这一行为,教授认为这是伽利略在胡思乱想,而伽利略则是为了探寻真正的科学。13.本道题考查了同学改写句子的力量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莫非古代的学者讲的就肯定符合事实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变为陈述句,首先去掉疑问词“莫非”,把“吗”这个语气词去掉,把确定词“肯定”变为“不肯定”,把问号变成句号。即为:古代的学者讲的不肯定符合事实。(2)本道题考查了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科学肯定要与事实相符,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这句话可知,伽利略认为有理论依据的、经过事试验证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科学”。(3)本题考查开放性问题。答题时可自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赞同,可以反对,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例:我认同伽利略的观点,由于科学要与事实相符。14.本道题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后来,伽利略连续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自己想方法解答问题。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丝毫没有转变。正由于这样,他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从这句话可知答案。15.本题考查开放性问题。留意联系生活实际来写,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例:我在生活中擅长提问,提出问题后一般是通过请教老师来找出问题的答案。(二)(2022秋·三班级课时练习)阅读短文。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慧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慧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鲁迅小时候也很宠爱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宠爱种花。为了种花还特地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特地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其次,他宠爱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挂念。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认真致志,决不行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好玩有益。16.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三心二意——()

津津有味——()

聪慧伶俐——()17.填空。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其次层意思是。②鲁迅小时候宠爱和。18.用“____”画出其次自然段的中心句。19.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20.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由于(

)A.他特殊聪慧,读两三遍就会背。B.他特殊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C.他不仅聪,而且特殊勤奋。21.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答案】16.一心一意食不甘味愚不行及17.写鲁迅的聪慧伶俐写鲁迅的勤奋种花描画18.鲁迅小时候也很宠爱玩耍。19.读书学习就该认真致志,决不行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好玩有益。20.C21.学习鲁迅的读书学习就该认真致志,决不行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好玩有益的做法。【详解】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如: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迟疑不定。常指担忧心,不专一。依据其意思,三心二意的反义词可以是“一心一意、认真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中其中之一。其他依次类推。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爱好。聪慧伶俐: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2.①考查概括层意的力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量。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同学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认真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推断正误。(三)(2022秋·三班级单元测试)阅读我的老师(节选)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学校时候的女老师蔡芸芝先生。②A.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存、秀丽的人。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故意要打的意思。④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悄悄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整理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宠爱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突然爬起来.迷模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⑤“你要去干什么?”⑥C.“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⑦“不是放暑假了么?”⑧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告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惦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22.“我”是怎么察觉出蔡老师并没有故意要打“我”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23.下列不能体现“我”舍不得离开老师的一项是(

)。A.“我”悄悄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整理这样那样东西B.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宠爱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C.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D.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突然爬起来,迷模糊糊地要去找蔡老师24.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我选择句,25.短文回忆了“我”儿时在温存、秀丽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事,表达了“我”对老师的

(

)之情。A.宠爱 B.仰慕 C.畏惧 D.感谢26.结合经受,回忆一下你最宠爱的老师,试着用一两句话写写他(她)的特点。【答案】22.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23.C24.示例:C“我”在睡梦中都想去见蔡老师,可见“我”对蔡老师格外思念。25.A26.示例:我最宠爱的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她姓金,留着长长的头发,笑起来有两个酒窝,讲课清楚有条理,从不大声责怪我们,就像一个亲切的大姐姐。(四)(2023春·广东惠州·三班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______①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格外敬重老师。②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辩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高校问家程颐。③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静静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④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同学在等着,就赶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⑤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具体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27.在短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8.选择字音字义。尊师好学(1)字音:()

(2)字义:()A.hǎo

B.hàoA.友爱

B.宠爱29.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赶忙——()

具体——()敬重——()

慈祥——()30.依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的大雪

()地等着()的面容

()的寒风()地站在门口

()地解答3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杨时的哪些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33.从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答案】27.程门立雪28.BB29.缓慢简略鄙视凶狠30.鹅毛般静静慈祥凛冽一声不响具体31.杨时是一个既宠爱学习,又敬重老师的同学。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32.杨时和他的同学站在大雪中,等着老师睡醒向他请教。33.从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敬重老师、敬重学问、宠爱学习、虚心请教的道理。【解析】27.本题考查了如何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大事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知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短文写了杨时立在程颐门外的雪地里等老师醒来,赞美了他尊师好学的品德。可以以成语“程门立雪”作标题。28.本题考查字音、字义的辨析。“尊师好学”中“好”的读音为hào,其意思为敬重老师或长辈,宠爱学习。其中“好”的意思是宠爱,宠爱。29.本题考查反义词。“赶忙”的意思是心里焦急,行动加快。反义词有稳重、从容、闲适。“具体”的意思是周密完备。反义词有简要、简洁、概要。“敬重”的意思是重视而且敬重地对待。反义词有轻视、蔑视、卑视。“慈祥”的意思是和气安详。反义词有凶狠、严峻、残忍。30.本题考查依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从第③段可知写风雪时的句子是“雪花在天空中飘舞”“凛冽的寒风”;从第③段可知写杨时的句子是“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从第⑤段可知写程颐的句子是“慈祥的面容”“具体地解答”。31.本题考查体会句子的作用。第①段句子“他年轻时很爱学习,格外敬重老师。”可知他是个爱学习、敬重老师的同学。后文主要通过写杨时立在程颐门外的雪地里等老师醒来,赞美了他尊师好学的品德。所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3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状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本文记叙了杨时年轻时候由于爱好学习,所以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老师,当时由于老师正在睡觉,他便在风雪里等着老师一动不动。33.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本文主要讲杨时年轻时候由于爱好学习,所以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老师,当时由于老师正在睡觉,他便在风雪里等着老师一动不动。围绕“敬重老师、敬重学问”来谈即可。(五)(2023春·福建龙岩·三班级统考期中)阅读《李时珍》,完成习题。李时珍①明朝出了一位宏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湖北薪春人。②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经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情愿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由于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苦痛,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③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登记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遇到了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凑到父亲耳边,轻轻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他说的药方正对症,才同意他学医。④李时珍22岁开头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争辩药物。他发觉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很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外形和生长状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急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⑤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留意积累阅历,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寒冷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他还亲口品尝了很多药材,推断药性和药效。⑥几年以后,他回到薪春老家,开头写书。花了整整27年,他最终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有名的《本草纲目》。34.李时珍为什么要学医?(

)A.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 B.为了成为名医C.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 D.为了救死扶伤35.关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缘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旧的药物书里,没有他想要的药材介绍B.旧的药物书里,有些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C.旧的药物书里,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D.旧的药物书里,有些药物没有说明外形和生长状况36.“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寒冷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联系上下文,留意加点的词语,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7.对比下面两句话,留意加点的词语,说说哪一句话更好,为什么?句1:“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句2:“他走了很多路,访问了很多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