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1页
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2页
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3页
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4页
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专题测试卷)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

(2023•四川内江•一模)在一次降水后,地表主要通过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两种方式产生径流。超渗

产流是因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而产生地表径流的方式;蓄满产流则是因降水使土壤水基本饱和而产生地

表径流的方式。地表径流量的大小用径流深度表示。表为某研究小组记录的太湖平原某农田实验区在主要

降雨期的某四次降水过程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量(mm)降水历时(h)径流深度(mm)

第1次47.926.711.2

第2次43.142.510.4

第3次18.210.05.1

第4次23.70.74.8

1.在四次降水过程中,农田实验区最有可能出现超渗产流的是()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第4次

2.导致农田实验区第3次降水的径流深度大于第4次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时间长B.降水强度大C.地下水位高D.土壤更疏松

3.研究表明,该农田实验区主要以蓄满产流为主,这是由于试验区内()

①地形平坦②表土疏松③地下水位高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2.C3.A

【解析】L超渗产流是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而产生地表径流。第4次降水,降水量相对较小(23.7mm),

但径流深度却较大(4.8mm),说明降雨强度较大,短时间内下渗不及,很可能是超渗产流,D正确。第1

次虽然降水量较大,但历时较长,有足够时间下渗;第2次历时也长,第3次降水量和历时都相对不突出,

均不太符合超渗产流特点,ABC错误。故选D。

2.由于前期降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已较接近饱和,后续降水更容易产生地表径流,所以地下水位高

是主要原因,C正确;降水时间长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第3次降水强度不如第4次,B错误;材料中未

体现土壤疏松程度的差异,D错误。故选C。

3.以蓄满产流为主说明土壤容易达到饱和。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下渗时间长,有利于土壤饱和,①正

确;表土疏松,下渗容易,②正确;地下水位高,土壤更容易饱和,③正确;降水集中不一定导致以蓄满

产流为主,④错误。故选A。

(23-24高三下•河南•阶段练习)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北坡的封闭性山间盆地中,属内陆成

水湖,许多河水在未汇入该湖之前就被用于灌溉等生产活动,但河流不是其唯一的补给来源。下图示意

I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年代变化(水量平衡余项是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I960〜2009年,伊塞克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B.先增加后减小C.一直减小D.先减小后增加

5.推断1980—1999年伊塞克湖流域内()

①降水增多②耕地播荒③水库增多④气温升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0—2017年,伊塞克湖面积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分别是()

A.减小,蒸发耗散B.减小,入湖径流变少

B.C.增加,融冰增加D.增加,入湖径流变多

【答案】4.D5.C6.A

【解析】4.由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湖泊的收入水量小于支出水量,面积减小;20世纪80年代

到2009年湖泊水量处于盈余状态,面积增加,D对,ABC错。故选D。

5.可以参照1980—1999年的数据变化进行推断。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数据可知,降水量未发生

明显变化,①错;入湖径流量和蒸发量变大。流域内播荒面积增大会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从而使入湖径

流量增加,②对;气温升高可以增加融雪量导致入湖径流增加,同时也可以增加蒸发量,④对;水库增多

拦截更多入湖径流,入湖径流会减少,与情况不符,③错。C对,ABD错。故选C。

6.据图文材料可知,201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余项呈负值,故面积呈减小趋势,CD错;与2010

年之前相比,其蒸发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蒸发耗散,A对,B错。

故选Ao

(22-23高三上•辽宁大连•期中)勒拿河发源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山区,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其溶解有

机碳与生物、冻土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表反映勒拿河不同阶段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百万吨/年),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5~6月7~10月11月〜次年4月

第一阶段2001〜2010年2.822.350.51

第二阶段2011〜2020年7,361.920.39

7.与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季节变化一致的是()

A.降水量季节变化B.生物量季节变化C.径流量季节变化D.气温的季节

变化

8.5〜6月,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冻土退化加剧B.生物总量增加C.雨水下渗增加D.水库建设增多

【答案】7.C8.A

【解析】7.从表中可以看到勒拿河溶解有机碳输出量,5〜6月份最高,7〜10月份次之,11月到次年4月

最少。勒拿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从有机碳输出量来看,5〜6月份输出量更大,与夏季并不完全相

符,A错误;从生物量来看,由于勒拿河所在的纬度较高,其温暖季节即盛夏,生物量数量最多,与变化

规律并不一致,B排除;从气温来看,7〜10月份的气温较5〜6月份更高,D错误;勒拿河主要补给方式

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其流量为春季流量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流量最少,与图示有机碳输出量变化规

律较为一致,C正确。故选C。

8.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高纬度地区的冻土退化现象越发严重,勒拿河春季流量大,冻土加速退去,

使得原本被冻土冻结的有机碳其流动性增强,输出能力更强,A正确;从数据中可以看到5〜6月份较7〜

10月份数据增加非常严重,生物总量增加不止影响5〜6月份,应该对其他月份也会造成影响,B错误;5〜

6月份勒拿河流域的降水相对并不多,下渗并不严重,C错误;水库建设增多会使全年的有机碳输出量第二

阶段比第一阶段都会有明显的变化,但从数据来看,第二阶段只有5〜6月份的数据变化是最为明显的,D

错误。故选A。

(2024•广西桂林•三模)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北通北冰洋,南连北大西洋。丹麦海峡

水流湍急,海面之下形成世界海底最大的“瀑布”,约有200千米的宽度,总落差达3500米左右。“海底瀑布”

的产生是海水对流运动的直接结果,由海底垂直地形引起的海水下降流动。由于南下的冷水会与较热的水

混合并很快扩散,这样“海底瀑布”就能促使北极海区的海水向赤道附近不停地流动。下图为丹麦海峡及其周

边海域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丹麦海峡“海底瀑布”形成的条件有()

①海底形成大规模海沟②深层海水上涌作用强③海峡两侧海水温差大④海域窄且水流速度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夏秋季节丹麦海峡“海底瀑布”显著的原因是

A.极地东风势力增强B.北极冰川融化量大

C.北大西洋暖流强劲D.两侧海面高差增大

11.丹麦海峡“海底瀑布”对北大西洋的影响是()

A.海水垂直温差加大B.海底浮游生物减少

C.扰乱表层洋流流向D.表层海水污染加重

【答案】9.C10.B11.A

【解析】9.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海底瀑布”的产生是海水对流运动的直接结果,丹麦海峡寒暖流交汇,海

峡两侧海水温差大,海域窄且水流速度快,大量冷水剧烈下沉,大量冷水将聚积在海底海岭背后,最终冷

水会溢出而形成大规模的“海底瀑布”景观,③④正确,②错误;丹麦海峡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板

块消亡边界形成海沟,①错误。所以选C。

10.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夏秋季节,北冰洋冰川融化量大,大量冷水流向丹麦海峡,增加下沉冷水流量,

海底瀑布显著,B正确;冬季极地东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增强,AC错误;“海底瀑布”形成与海峡两侧表

层海面高差关系小,D错误。所以选B。

11.丹麦海峡“海底瀑布”能够促使北极海区的海水向赤道附近不停地流动,“海底瀑布”大量冷水下沉,海底

流向北大西洋的水温低,大西洋海水垂直温差加大,A正确;冷海水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营养物质的迁移,

浮游生物增加,B错误;海底海水运动并没有扰乱表层大规模海水运动,也没有加重表层海水污染,CD错

误。所以选A。

(2024•江西南昌•模拟预测)海洋锋是指海洋中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团之间形成的狭窄交界

面。日本暖流在日本群岛以东海域流入北太平洋的续流部分称为黑潮延伸体,其北侧存在明显的海洋绛区。

海洋锋区附近的海一气相互作用十分强烈。下图示意海域黑潮延伸体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海洋锋区比,

A.渔业资源较多B.海水盐度较低C.海水蒸发较弱D.污染扩散较快

13.影响黑潮延伸体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密度B.海陆轮廓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14.图示海域海洋锋区两侧海水温度差异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2.D13.C14.D

【解析】12.海洋锋位于不同特性水体的过渡地带,海洋锋附近形成水障,促使来自不同方向的鱼类在此

停留聚集,导致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A错误;黑潮延伸体是日本暖流在日本群岛以东海域流入北太

平洋的续流部分,性质是暖流,与海洋锋区相比,海水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BC错误;海洋锋附近形

成海水障,海水流速较黑潮延伸体慢,因此,黑潮延伸体分布的海域污染扩散较快,D正确。故选D。

13.据材料可知,日本暖流在日本群岛以东海域流入北太平洋的续流部分称为黑潮延伸体,流向与盛行西

风基本一致,因此延伸体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盛行西风,与海水密度、海陆轮廓关系不大,AB错误,C

正确;黑潮延伸体全年存在,而东南季风是夏季风,D错误。故选C。

14.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冬季时,高纬度海区,太阳高度小,昼长短,获得太阳辐射少,水温低,海

洋锋区南侧受日本暖流影响,冬季时增温作用显著,故冬季时图示海域海洋锋区两侧南北温差大,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2024•贵州贵阳•三模)卡里马塔海峡是南海和爪哇海及印度洋水体和热量交换的通道。科学家在数

值诊断实验中用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以研究卡里马塔海峡不同季节对爪哇海的影响及对望加锡海峡

南下洋流流速的影响。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最快的月份是()

A.4月B.7月C.10月D.1月

16.若关闭卡里马塔海峡拦水坝,爪哇海海域()

A.水温上升,盐度下降B,水温上升,盐度上升

C.水温下降,盐度上升D.水温下降,盐度下降

17.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对图示地区的影响可能为()

A.涌升减弱,水温升高B.干旱发生,粮食危机

C.气候异常,洪涝多发D.信风增强,海岸侵蚀

【答案】15.D16.A17.B

【解析】15.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受季风影响显著,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该海域盛行偏北风,与望加锡海

峡南下洋流方向相同,故1月望加锡海峡表层南下洋流流速最大,D正确;4月和10月受赤道低压控制,

对南下洋流影响小,AC错误;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盛行偏南风,与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方向相反,

流速减慢,B错误。故选D。

16.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受来自南海的较冷的洋流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使爪哇海水温上升,排除

CD;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较为封闭,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且陆地入海径流

量大,水分收入大于蒸发,盐度下降,A正确,C错误。故选A。

1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水温降低,AD错误;该地区受沃克环流影响,下沉

气流显著,降水减少,发生旱灾,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引发粮食危机,B正确,C错误。故选B。

(2024•湖南永州•三模)海水表面温度(英文简称SST)体现了海洋内、外动力过程及海一气相互作

用的综合结果,其变化深受气候、陆地地面环境和海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如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多年月平均

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8.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SST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温度B.季风环流C.长江径流D.海水运动

19.该地区海一气相互作用最弱的月份是()

A.1月B.4月C.9月D.12月

【答案】18.A19.B

【解析】18.分析材料和读图可知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与SST月均曲线的形状极为相似,大致呈正相关。

因此可推断大气温度对河口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有决定性作用,即大气温度的变化,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从而使SST也发生明显的响应,A正确;季风环流、长江径流、海水运动都会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的SST,

但是不是最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9.只有当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接近(或)相等时,海气交换才最弱。在图中

对应的1、4、9、12月处分别作一条垂线将会看到它与河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及邻近海域SST分别有一

个交点,再分别通过两个交点作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直线与左右坐标的交点即为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

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由此可判断邻近海域海水表面温度和该河口多年月平均气温4月份时温差最小,

海气交换最弱,B正确;1、9、12月的温差均大于4月,AC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合肥•三模)曹娥江系钱塘江第二大支流。曹娥江流域雨量充沛,植被覆盖率高。在天然

状态下曹娥江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如图为曹娥江区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曹娥江流域5—7月份出现汛期的主要降水类型()

A.对流雨B.台风雨C.锋面雨D.地形雨

21.在天然状态下,曹娥江下游()

A.枯水期以径流携带泥沙淤积为主B.枯水期以潮流携带泥沙淤积为主

C.丰水期以径流携带泥沙淤积为主D.丰水期以潮流携带泥沙淤积为主

22.河口建成的大型水闸主要是为了()

A.防止海水倒灌B.减轻河口污染C.利用潮流发电D.提高冲淤能力

【答案】20.C21.B22.A

【解析】20.结合曹娥江流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所学知识,该区域5—7月初主要是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形成的锋面雨,C选项正确。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和夏季的午后,A错误;台风雨的降水强度大,持续

时间较短,在我国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B错误;地形雨受到地形的抬升,降水发生在迎风坡一侧,

D错误。故选C。

21.结合材料,该流域内植被茂密,在天然状态下曹娥江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流共同影响,说明河流含沙

量低,曹娥江下游河床丰水期主要以径流的冲刷为主,枯水期河流径流减小,主要以自北向南流的潮流带

来的泥沙淤积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河口建成的大型水闸,可以阻止海水进入闸内,所以主要是防止海水倒灌,A选项正确;河口闸的建

成,闸内可能会拦截径流带来的污染,导致河口污染加剧,B选项错误;河口只建设了大型水闸,不具有发

电功能,C选项错误;结合材料,河口闸的建成,可以减轻丰水期径流对河口的冲刷和枯水期潮流带来的闸

内淤积,D选项错误。故选A。

(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上升流的形成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

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使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

升,形成上升流。每年6〜8月此种类型的上升流在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最为强盛。图为印尼爪哇岛南部海

域示意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类上升流在爪哇岛南部海域最强盛时,当地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24.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区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低B.温度低、盐度高

C.温度高、盐度低D.温度高、盐度高

25.受上升流的影响,爪哇岛南部海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表层海洋生物增加B.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C.台风活动频率增大D.表层海水密度减小

【答案】23.C24.B25.A

【解析】2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引起近海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爪哇岛南部海岸线大

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每年6—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与该地海岸线

基本平行,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向左偏),该区域上升流最为强盛,C正确;东北风与西南风在

爪哇岛南部与海岸线近乎垂直,不可能形成上升流,BD错;每年6—8月,该区域并不盛行西北风,A错。

故选C。

24.由于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洋底层的冷性、高盐度的海水上升,使得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

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海洋生物增多,A

正确;上升流涌升的过程中,可能将近海泥沙带至海岸附近堆积,促使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但不会使

得海岸线向陆地一侧推进,B错;上升流使得表层海水温度降低,降低了台风发生的频率,且爪哇岛南部海

域所处纬度较低,台风活动的频率不是很大,C错;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上升流的影响,上升流海区表层

海水温度低,盐度高,从而使得表层海水密度增大,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4・甘肃张掖・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

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

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

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

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b)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4分)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4分)

(3)结合图(b)信息,推理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6分)

【答案】(1)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冰雪融水多);发育众多河

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2分一

点,任两点得4分)

(2)大峡谷地区总体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弱;峡谷纵深长、谷口宽度大,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谷口朝

向西南,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水汽逐步深入。(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3)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比北侧降水较多,落差较大,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2分);

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2分);

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2分)。

【详解】(1)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喜马拉雅山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

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冰雪融水多;冰

川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

处的含水层输送,地下径流丰富,故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

(2)大峡谷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作用弱,利于水汽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的谷口宽广,能接收更多的水汽进入,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谷口朝向西南,而带来水汽

的大气环流是西南季风,易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逐步

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

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据图示可知冈底斯山分水岭南、

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相对较小,河流径流量、流速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相对较弱,分水岭北移速度

较慢或位置稳定;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

积缩小。

27.(2024•江苏徐州・三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北川河位于青海省,为黄河二级支流。流域内海拔2228〜4595m,年均降水量575nlm,年均

蒸发量800〜1000mm。受地势起伏影响,河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大量选种

小叶耐寒植被,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材料二下图为“北川河流域位置与甲、乙两水文站地下水位示意图”。

(1)在图b中用箭头表示乙水文站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并解释乙水文站径流量大于甲的原因。(4分)

(2)简析北川河流域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流域种植小叶耐寒植被对提高地下水位的作用。

【答案】(1)绘图(2分)

地下永益

乙水文站汇流面积较大;地下水补给河流(2分)

(2)海拔高,结冰期较长;相对高度大,流速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径流量

增大;流域两侧的分水岭相距较近,流域面积狭小,径流总量较小等。(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3)叶面小,植物蒸腾少;植被遮阳、阻风、降低土温,减少土壤蒸发;阻滞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地下

水位提高。(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下水和河水的补给关系是水位高给水位低补给,读图可知,乙河流两

侧地下水位高于河水,故应该是地下水补给河水,即箭头由两侧向中间画;

〜乙/

根据图可知,甲水文站和乙水文站的区别在于:甲位于河流上游,乙位于河流下游,上游没有下游汇水面

积大;甲处是河水补给地下水,乙处是地下水补给河水,造成甲处流量小于乙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流域宏观地形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故河流结冰期长;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流域内海拔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位于夏

季风的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补给多,河流径流量增大;同时西南和东北两侧分水岭相距近,造

成河流流域面积狭小,径流总量小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地下水为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下渗、蒸发和蒸腾;此地种植小叶植被,可以减

少植物蒸腾作用;同时地表植被覆盖,有利于遮挡光照、降低风速和地面温度,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地表植被覆盖率高,能阻挡地表径流,径流速度下降,下渗增多,有利于涵养水源,提高地下水位。

28.(2024•浙江宁波•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巴伦支海已经成为全球海区升温速度最快的区域。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

向北逐渐降低。由于其对穿越海域的北大西洋暖流具有显著的冷却效果,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的“冷却器”。

在这一过程中,海洋主要通过潜热(包括水体蒸发、

下图示意巴伦支海的位置及其不同海冰覆盖区域。

图例

北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冷海水

无冰区

过废冰区

醯长期冰区

(1)简析影响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原因。(4分)

(2)从海一气热量交换的角度,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冰洋“冷却机”的理由。(4分)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分析巴伦支海长期冰区海洋热量释放增强的原因。(4分)

【答案】(1)①纬度更高/太阳辐射更弱;②海冰覆盖度更大;③受盛行西风影响减弱/受极地东风影响更强;

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减弱/受北冰洋南下冷海水影响变强。(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2)①巴伦支海纬度高受极地东风影响,大气温度低;②北大西洋暖流携带大量海洋热量进入巴伦支海,海

水温度较高,海气温差大;③海洋潜热释放多(海水蒸发吸热、遇冷凝结放热多);④海洋长波辐射较强/

对流较强,将热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海水冷却降温。(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3)①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水温升高;②海冰

融化,海冰对海-气热量交换的阻隔作用减弱;③海水水温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海水通过潜热释放的热量

增多。(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海冰覆盖区的海洋热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可知,

巴伦支海海洋热量上升速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由南向北获取的太阳辐射减少;南部

海域海冰覆盖率较低,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