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题集_第1页
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题集_第2页
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题集_第3页
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题集_第4页
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北京专用)

专题03诗词鉴赏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

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O

2.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②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2.“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诗人选择“征蓬”“归雁”的意象,说

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句式工整,音韵和

谐,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

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这一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从简、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

目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暗示战争己经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2.本题赏析考查诗句。第二联中“征蓬”对“归燕”,“出”对“入”,“汉塞”对“胡天”,“征蓬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选择“征蓬”

“归雁”的意象,并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

雁”一样进入“胡天”,用这两个意象营造出孤独飘零的意境,暗示诗人因为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激愤

和抑郁之情。

(2023•北京海淀•二模)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3.这首诗中,诗圣杜甫由自身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冷暖,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下列

最契合这种情怀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B.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中庸》)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4.这首诗中的“归来倚杖自叹息”,描绘了诗人“倚杖”的形象;陆游《游山西村》中的“拄杖无时

夜叩门”,描绘了诗人“拄杖”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这两个形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答案】3.C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写诗人屋上被秋风吹走的茅草又

遭村童抢掠,自己无法追回只能倚杖叹息,表现了诗人焦灼、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游山西村》中诗

人“拄杖”的形象,写出诗人想要在以后趁着月明来闲游,随时都会拄着拐杖在夜里敲门拜访,表现了诗

人悠闲惬意、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

【解析】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大学》

里的开篇句,阐释“大学”之道,与语境无关;

B.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只

能是虽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指做事要有目标,与语境无关;

C.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

得通。这句话都是在阐述儒家的“仁”,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符合“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D.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于他。指君主要施行“仁政”,不符合语境;

故选Co

4.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

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

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

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

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

穷人。因而是一种悲惨、凄凉又无可奈何的焦灼感。

《游山西村》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

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

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

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

乐乎。故“拄杖”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据此可概括作答。

(2023•北京朝阳•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止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首联写诗人出游,质朴的农民殷勤待客。一个“①”字,极尽农家的热

情。中间两联描绘了迷人的风景与②______o诗的尾联借借频来夜游的约定,抒写了③________之情。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景象,

并简要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哲理。

【答案】5.足古朴的风俗悠闲惬意及对淳朴农人民风的热爱6.景象:山野小径,

溪水潺潺,山路陡转好像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出现一缕炊烟,还有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一

两个农人。

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

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

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

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山间水畔的迷人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

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

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

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

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

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

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6.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和内容理解。

第一问: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画面即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

又出现一个山村。

示例:一重重山连绵蜿蜒,一道道水明净清澈,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峰回路转,忽然看见柳色

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第二问

本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

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

的艺术生命力。因此所含的哲理是: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久

【注释】①拂云堆:地名,在今天的内蒙古,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汉元帝宫女王婿,又称王昭君。

她自请和番,远嫁匈奴。

7.两首诗都塑造了巾帼英雄木兰:《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题木兰庙》中“①

分别表现出木兰奔赴沙场与战斗的飒爽身姿,“理云鬓”“帖花黄”“画眉”等则生动表现出了木兰的

②O

8.有人认为,“两诗均写到木兰思归故乡,但人物志趣却见不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说

你对这个看法的理解。

【答案】7.弯弓征战(作男儿)女儿情怀/对美的追求……8.示例:(1)人物志趣有

不同。《木兰诗》中写木兰不要天子的巨额赏赐,一心思归,见其对家园的眷恋、名利的淡泊。《题木兰庙》

写木兰把酒思乡,想到汉朝和亲的明妃,意指两人都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大责任。此诗凸显木兰为国家

远赴战场的担当。

(2)两首诗都有思归内容,但人物志趣没有太大不同。《木兰诗》中的木兰是战争结束后胜利归来,

虽然初衷是替父从军,但也达成了保家卫国的结果。《题木兰庙》中的木兰,思归时联想到明妃,更凸显她

对国家、民族的担当。

【解析】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知,其意思是: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

飞。“赴”“度”“飞”极有气势,侧面表现出木兰的英勇矫健的飒爽身姿;

根据《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可知,其意思是: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表现出木兰

征战沙场的英勇不凡;

由此可知,《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和《题木兰庙》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分别表现

出木兰奔赴沙场与战斗的飒爽身姿;

根据《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意思是:对着窗子、照着铜镜,梳理云一样的鬓

发,贴上花黄。这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美的追求,这是一种女儿情怀;

根据《题木兰庙》“梦里曾经与画眉”可知,意思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这是女孩

儿的情怀,表现女孩对美的追求;

由此可知,“理云鬓”“帖花黄”“画眉”等则生动表现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对美的追求)。

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和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我认同这个观点。两诗人物志趣却见不同。

根据《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写木兰不要天子

的巨额赏赐,一心思归,表现木兰的淡泊名利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可知,写木兰把酒思乡,想到汉朝和亲的明

妃,借用典故,意指木兰和明妃两人,都承载着国家、民族的重大责任。凸显木兰为国家远赴战场的担当。

所以,两诗人物志趣不同。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两诗均写到木兰思归故乡,但人物志趣大体相同。

根据《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

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

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

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

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木兰不慕名利和强烈的思归之情。所以,《木兰诗》中

的木兰战争结束后胜利归来,虽然初衷是替父从军,但也达成了保家卫国的结果;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可知,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

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

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

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

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更凸显她对国家、民族的担当。

所以,两首诗都有思归内容,但都表现了对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人物志趣大体相同。

《题木兰庙》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男子汉,但是梦中曾经和女伴们一起给眉毛描纹。

有多少次思念着回故乡还手持酒杯,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文天祥《过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爱国主义诗歌。首联诗人回顾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颔联

用“①”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②;颈联诗人巧借地名“惶恐

滩”“零丁洋”表现了自己抗敌兵败被俘时的③处境。

10.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与本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崇高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是如何抒

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9.风飘絮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孤苦10.示例:李贺运用“黄金台”和

“玉龙”的典故,表达了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文天祥则用“丹心”比喻“忠心”,用“汗青”指代“史

册”,表现自己为了国家慷慨赴死的情感。

【解析】9.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

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颔联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

世”比作“雨中浮萍”,用比喻将国家和个人命运联系起来。

第三空,“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

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

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

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

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表现了自己抗

敌兵败被俘时的孤单苦闷的处境。

10.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为: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玉龙宝剑甘愿为国血

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

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

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本句是整首诗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的句子,用“丹心”

比喻“忠心”,用“汗青”指代“史册”,表明作者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坚贞的爱国

志气和为国家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

(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本诗记叙了诗人到农家出游的一次经历。首联中的“”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颈联写村民们庆祝社日时热闹非凡的场景,描摹了山西村的风俗画卷;在尾联中,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山

西村的之情。

12.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提到“唐人主情”而“宋人主理”,请结合本诗的颔联,谈谈你对“宋

人主理”的理解。

【答案】11.足赞美/热爱/向往12.“宋人主理”,意思是说宋代的诗歌富含哲理。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诗人面对重叠的青山和曲折的水路,疑心前面无路

可走,突然看到了一个柳荫浓密、鲜花明艳的村庄。这句诗蕴含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

朗的转变,世间万物是消长变化的这一哲理。

【解析】11.考查诗句赏析。

第一空: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

足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

的赞赏。

第二空: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

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

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表现了作者对

山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12.考查诗句赏析。

“诗人主理”的意思是宋代的诗歌富含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诗句中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

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

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

见。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

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

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转机。

(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二模)阅读《满江红》,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3.“菊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借它寄托不同的情怀。《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流露了

陶渊明的心境,《满江红》中的“为篱下黄花开遍”反衬出秋瑾内心的o

14.词人在结尾发出“何处觅知音”的慨叹。依据这首词的的内容,你认为词人心中的知音是怎样的

人。用自己的话表述。(不得抄写原文)

【答案】13.悠然自得失落哀愁14.示例:秋瑾心中的知音是侠肝义胆,能以拯救民

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中人。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采菊东篱下”意思是: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结合“悠然见南山”可知,东篱有菊,偶然

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

怀。

(2)“为篱下黄花开遍”意思是: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结合“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可知,

中秋佳节菊花盛开,本应心情舒畅,结果却是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因此这里反衬

出秋瑾内心的失落哀愁。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意思“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可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

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可见,秋瑾心中的知音是侠肝义胆,能以拯

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志同道合的人。

(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5.依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上阕作者登楼远望,心中波澜起伏,“”语句暗示了时间之慢,表达了作者想到中原故土沦陷时

的慨叹。下阕记述历史,赞扬孙权的特点,以此感叹南宋时局。

16.“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词人借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出了长江_____的特点,同时也道出了词人想到历史兴亡时,心中的o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

的歌颂,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答案】15.悠悠有勇有谋16.波涛汹涌感慨渴望收复旧河山

【解析】15.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词的上阕作者登高望远,即景抒情,心中波澜起伏,慨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东流

去。“悠悠”暗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的思绪无穷,表达了作者想到中原故土沦陷时的慨叹。下阕记述

历史,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有勇有谋,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时局的感叹。

16.此题考查作者情感。

“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词人借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

不但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道出了词人想到历史兴亡时心中的感慨。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抒发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

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日河山,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据此填空即可。

(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你要参加“诵中华经典,品诗词文化”活动,想用这首诗来拍摄一条短视频。请补全下面的策划

表。

诗句画面氛围诵读要点

黑云压城敌军似乌云逼近,城墙仿佛重读“黑”“压”,语调

紧张

城欲摧将要坍塌渐低

甲光向日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

昂扬—

金鳞开阳光,如金色的鳞片般闪闪发光

重读“满”“秋”,语调

角声满天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原野

—变低,语速变慢

秋色里上草木枯落,秋色正浓

塞上燕脂暮色中,战场上浸透着鲜血重读“凝”“紫”,语调

惨烈

凝夜紫的泥土如一般凝结在一起更低,语速更慢

18.这首诗中的“黄金台”和下面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都指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

筑的招贤台。请分别谈谈两位诗人借此台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17.示例:重读“金”“开”,语调渐高悲壮紫色的胭(燕)脂18.示

例:李贺借此台表达了一种感念知遇之恩、忘身报国的激情,陈子昂借此台表达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的悲思。

【解析】17.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及朗读。

①处:“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当时,敌军到来,

那气势如同天空布满“黑云”,凸显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金鳞”展现

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的气概;“开”字更加凸显战士们将一往无

前,奋勇杀敌;应重读“金”“开”,语调渐高,以凸显其气势。

②处:“角声满天秋色里”重读“满”“秋”,语调变低,语速变慢,写鼓角齐鸣,杀声震天,原野

上草木枯落,秋色正浓。秋天是凄凉肃杀的的,加之战斗即将开始,营造了悲壮的气氛。

③处:“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将混着将士们鲜血的泥土

比作紫色的胭(燕)脂;据此可填“紫色的胭(燕)脂”。

1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①《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尾联“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

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

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

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

国(立志报国)的决心。

②《登幽州台歌》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思;“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

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写出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

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表达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思。

(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诗人在首联回顾了苦读经书入仕的经历,追述了在“”的环节中苦熬四年的战斗生涯;在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的坚定信念。

20.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本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写

到了“山河”。请简要说明两处“山河”的不同内涵,并分析两位诗人借“山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9.干戈寥落视死如归(或舍生取义、誓死报国)20.示例:文天祥诗中的

“山河”指国家,杜甫诗中的“山河”指自然景观。文天祥诗中的“山河”是破碎的,如同被风吹散的柳

絮,表达了诗人对国势衰亡的忧虑;杜甫诗中的“山河”虽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但国都在沦丧后已经变

得残破不堪,在强烈的反差中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忧国忧民)的情感。

【解析】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

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

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既是对自己经历的追述,也暗

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

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舍

身取义的生死观。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理解)。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

茂盛地疯长。“山河”指自然景观,这里写的是作者的亲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

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蕴含着诗人对国

势衰亡的忧虑。

本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句中的“山河”指代国家,把他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蕴含着诗人

对国势衰亡的深切忧虑。

(2023•北京石景山•校联考一模)阅读《野望》,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歌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东皋”,此时此地的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尾联呼应首联,

以“相顾无相识”的处境,表达的心境。

22.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认为“诗缘情而托物”,即诗歌借助景物来寄托情感。请你从《野望》的颔

联和颈联中佳选:手,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缘情托物的。

【答案】21.薄暮孤独失意22.示例:诗人举目四望,满眼秋色,山间草木在夕阳的

余晖中显得越发萧瑟,别有一种凄清落寞之感。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东皋薄暮望”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这句话点明了地点为“东皋”,时间为

“薄暮”;

第二空,首联后半句"徙倚欲何依"意为: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尾联的意思为:大家相对无

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此句中“采薇”运用典故,指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居生活,

写出诗人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达了诗人孤

独失意的心境。

2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应重点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联系诗歌的颔联或颈联具体分析

即可。

颔联意为: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作者用此句给我们勾勒一幅秋

天晚景图,描写诗人站在东皋山上举目四望,满眼尽是落日余晖下的秋日景象,更加萧瑟凄凉,给人以荒

凉落寞之感,抒发了诗人的惆怅、孤寂的心情。

颈联意为: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描绘出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

的动态图景,牧童驱赶着牛群,猎人满载猎物。安逸而又让人陶醉,但这些热闹与诗人无关,更表现了诗

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示例:颈联描写了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的温馨图景,充满生机与

活力,但这些热闹与美好与诗人无关,让人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景:首先“”字统领景物特点,又通过“雁去无留意”侧面烘托出边

塞的特点。

24.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和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是借典故

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首词借典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3.异荒凉(寂寥)24.范仲淹借“燕然勒石”的典故,写出词人以及将士

们还没有像西汉的窦宪一样建立功勋,表达他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苏轼借“冯唐出

使”的典故,写出词人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人物将他召回,表达他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情感。

【解析】23.考查字词赏析。

第一空: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以首句中的“异”字统领,“衡阳雁去无留意”为第一“异”,

大雁早早离去,一点留下来的意思都没有。“四面边声连角起”为第二“异",四下里响起的声音是凄凉

的号角之声,与中原大地不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为第三“异”,城门早早关闭,又与中原大

地不同。

第二空:“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

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通过写雁,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又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

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

24.考查比较阅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

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前一句写守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后一句写将士们的矛盾心理。“燕然”,

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勒”,刻的意思。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

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

的代名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借典故表

达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

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

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

到边疆抗敌。

(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5.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破阵子”是这首词的0词中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以“醉里挑灯看剑”发端,接踵而来的是这些极雄豪、壮美的情景:听号角,,听塞外声,沙场点兵。

下片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词人,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

壮。

2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本词中的“梦回吹角连营”都

写到了梦。请结合诗词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分别借“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5.示例:词牌分麾下炙骑着飞快的战马可怜(白发生)26.示

例:李白被赐金放还,慨叹仕途艰难,借典故中的梦,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主赏识、施抱负的愿望;辛弃

疾抗金失败,晚年失意闲居,借梦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

“破阵子”,为词牌名,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根据题干“词中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和“接踵而来的是这些极雄豪、壮美的情景:听号角”“听塞外

声,沙场点兵”的提示,找到空缺位置对应的语句“八百里分麾下炙",可知此处可填“分麾下炙”。

根据题干“下片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的提示,找到空缺位置对应的语句

“马作的卢飞快”,可知此处可填“骑着飞奔的战马”。

“可怜白发生”,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满腔雄心

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叹)。

2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创作背景:李白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

出了长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

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结合上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面写“行

路难”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愿望,可知,此处借姜尚、伊尹的遇合,表达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

得到明主赏识,一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本词“梦回吹角连营”的意思是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联系“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可知,作者梦到军营生活与战斗场景,结合下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可知,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

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

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蜜,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7.依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之作。词人登上“”远望神州大地,触景生情,"”一词传达了词

人对千古兴亡的无穷思绪;下阕词人怀古咏志,巧妙化用曹操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慨,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28.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词“生子当如孙仲谋”都写到了历史上

的英雄人物。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作者分别借英雄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27.北固楼(北固亭)悠悠28.杜牧借周瑜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

无从施展的无奈;辛弃疾借孙权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解析】27.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

结合“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

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诗句的意思是从古到今,

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综上分析可知,

词人登上北固楼,远望神州大地,触景生情,“悠悠”一词传达了词人对千古兴亡的无穷思绪。

28.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

么铜雀高台春光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诗人借周瑜,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曲折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感慨,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结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辛弃疾把曹操和刘

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文h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

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

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

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

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

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29.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整首曲开篇写景,而后怀古抒情,最后生发议论。

B.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