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液体的压强(含解析)_第1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液体的压强(含解析)_第2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液体的压强(含解析)_第3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液体的压强(含解析)_第4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液体的压强(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08: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共14题;共32分)

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

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就裂开了。木桶裂开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桶内水的密度增加了暨

B.木桶内水的体积增加了

C.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D.木桶内水的重力增加了■g.

2.竖直放置一矿泉水瓶子,并在侧壁钻A、B、C、D四个一样大小的小孔,打开瓶盖,往「~

瓶中注满水,水将从瓶孔喷出。水喷出速度最大的是从哪一个小孔喷出的()

A.A孔B.B孔C.C孔D.D孔

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4.“木桶理论”指出木桶能盛下水的容量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如图将水注进放在水平面的

木桶时,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细B.最短的一块木板

C.木桶的轻重D.最长的一块木板

5.某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

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

发生改变。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己知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隔皮

板腴

/

C——

赴水盐水

B.D.

6.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容器底部

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A、FB,则()

R

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

7.学好物理好处多,比如随手涂鸦也能兼顾美与科学性。小娟同学想画鱼儿戏水时在水吐出气泡的情景,

D.三图都不正确

8.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

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PA和PB,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A.PA>PB,FA=FBB.PA<PB,FA>FBC.PA<PB,FA=FBD.PA=PB,FA<FB

9.如图所示,在玻璃容器中装有适量水,小明把调好的微小压强计放入水中,分别进行了甲、乙、丙所示

的实验。请观察图中甲、乙、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o

10.如图所示,用隔板将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个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在容器左、右两

部分注入不同深度的水时(水面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橡皮膜发生了形变,形变情况是向侧凸

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o

11.白云湖水电站是我市城步县最大的水电站。在修建水电站的拦河坝时,把它设计成了下宽上窄,这主要

是考虑到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12.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

前,所受的浮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k浮出水面

串水舱

1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甲、乙和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酒精、

盐水和盐水,且深度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2)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用对比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

(3)在图丙中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水(未溢出),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图丁所示,小明将U形管的左端通过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U形管内左右两液面分别

用a、b表示,用电吹风向管口吹风则U形管内液面较高的是(选填"a”或"b”)。

14.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________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法;

(2)通过比较两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o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共7题;共25分)

15.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6.甲、乙两柱形容器(S甲<S乙)中盛有不同液体,液体深度h甲〉h乙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强p,=p乙。将液体均抽出一部分后,使液体对容器底部减少相等的压强。则(

A.甲剩余液体的深度一定大

B.甲剩余液体的质量一定大

C.甲剩余液体的体积一定大

D.剩余液体的深度可能相等

1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A、B、C三点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

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甲乙

A.PA>PB>PCB.PA<PB<PCC.PA=PB>PCD.PA=PB<PC

18.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甲>S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江乙,以下判断中正确

的是()

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口甲可能等于p'乙

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

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一定大于pZ

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r.

19.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

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p、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p甲一定大于p乙p单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贝Up甲可能大于p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p甲一定大于p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p甲一定大于p乙p甲可能等于pz.

2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lxl(T4m2的容器中装有o.2kg的水,水的深度为10cm。求:

(1)容器中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g取10N/kg)?

21.如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已知:hi=15cm,h2=5cmo不考虑大气压的影响,容器上横截

面积S=lxl03m2的塞子的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多大?(g取10N/kg)

三、连通器(共5题;共10分)

22.连通器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图中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离心式抽水机B.飞艇

24.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帕斯卡桶裂实验B.用吸管吸饮料

C.下水道回水管D.自制气压计

25.如图所示,在下列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26.如图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将()

A.高于B管中的水面B.低于B管中的水面C.与B管水面相平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解析部分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C

解析:倒入几杯水后,水的质量虽然变化,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的

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又因为受力面积一定,根据公式

F=,S可知,水对木桶的压力增加了。

故答案为:Co

分析: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受力面积相同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压力越大。

2.D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p=pgh,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D孔水喷出速度最大,ABC不符合

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

分析: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和深度有关。

3.B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Psh,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射程越远,从四个

图中可看到,最上方的孔压强最小,射程较短,中间孔压强较大,射程较远,最下方的孔压强最大,射程

最远。

故答案为:Bo

分析: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大小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4.B

解析:根据〃=PR/,可知,已知液体为水,所以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与水深有关,水深越大,压强越大,

而决定最大水深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

故答案为:Bo

分析:液体压强由液体密度、深度决定的。

5.D

解析:A.左右两面都为水时,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左右对橡皮膜的压强

相互抵消,橡皮膜保持相平,A不符合题意;

B.左右两面都为盐水,橡皮膜保持相平,B不符合题意;

C.左面是水,右面是盐水,同一深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盐水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

以会产生向左的压强差,向左的压力差会使薄橡皮膜向左凹陷,C不符合题意;

D.左面是水,右面是盐水,薄橡皮膜向左凹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左右两侧同一深度的液体压强大小,再根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确定

橡皮膜的凹陷方向。

6.C

解析:根据液体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在柱形容器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所以两容器底受

到的压力相等,根据图像,A的底面积大,所以A的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圆柱形容器中,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重力,利用压力和底面积的比值分析压强。

7.C

解析: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所以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应越来越大;所以甲

图画的气泡越来越小,乙图画的气泡上下一样大小,都是错误的;只有丙图画的气泡越来越大,即只有丙

图正确。

故答案为:Co

分析:气泡在液体中深度变小,压强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8.C

解析:由图知道,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由p=pgh知道,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PA<PB;又

因为是同一个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矿泉水瓶的重力,即FA=FB。

故答案为:Co

分析: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总重力的大小。

9.在水中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解析:由图中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可以确定,当金属盒在同一深度,朝向不同方向时,压强大小相等;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水中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分析: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0.左;水的密度相等,右侧水深度大,所以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

解析:由图可知,到橡皮膜位置右侧水的深度比左侧水的深度大,橡皮膜向左凸起。根据p=pgh,因为水

的密度相等,右侧水深度大,所以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大,根据F=pS,因为受力面积相等,右侧水对

橡皮膜的压强大,所以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力大,使得橡皮膜向左侧凸起。

分析:液体的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和深度有关。

11.增大

解析:在修建水电站的拦河坝时,把它设计成了下宽上窄,是因为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

关,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拦河坝下部承受水的压强大,所以要做的宽一些。

分析: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大小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12.改变自身重力;不变;变小

解析: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之前,由

“浮濡g'挑可知,p水、v排不变,则所受的浮力将不变。上浮过程中,潜水艇在水中所处的深度越来越

小,根据压强的公式〃=力可知压强减小。

分析: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的;当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浮力不

变,深度减小,液体压强减小。

13.(1)密度

(2)乙、丙

(3)变大

(4)a

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液体的深度相同,密度不同,U形管左右液面差不同,液体内部压强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坝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越大,U形管左右液面差越大,压

强越大,所以可以得出: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深度越大,故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其原因可以

用对比乙、丙两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说明。(3)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变,向烧杯中逐渐加水,液体的深度增加,

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受到液体的压强也增加,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也变大。(4)在丁图中,从左侧

管口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时,左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右管上端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由于大气

压强的作用,液体从右侧压入左侧一部分,所以左(a)侧液面将升高。

分析:(1)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有关;(2)也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和液体深度有关;(3)

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大,压强越大;(4)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14.(1)高度差;转换法

(2)B、D

(3)液体密度

(4)相等

解析:(1)用手按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会发现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也会

越大,故液体压强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实验的方法为“转换法”。

(2)要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可知,需保证液体的密度以及金属盒的朝向完全相

同,根据图中情境,应选择B、D两图进行对比。(3)D、E两图中,金属盒的朝向以及所处深度完全相同,

但液体密度不等,故比较D、E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A、B、C三图中,压强计

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它说明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分析:(1)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是转换法;(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

的关系,需保证液体的密度、朝向完全相同;(3)金属盒的朝向、所处深度完全相同,液体密度不等,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5.A

解析:由图可知,当试管从倾斜位置A到竖直位置B的过程中,液体深度变大,由p=pgh可知,水对试

管底部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Ao

分析: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

16.A

解析: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产p乙,且液体深度h甲>11乙,根据〃=。三力可知P申'

将液体均抽出一部分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减少相等的压强,即压强的变化量相同,此时剩余液体对容器底

部的压强依然相等,即P甲

AD.液体密度不变,根据〃=2W力可知剩余液体深度关系为卜甲、卜乙

即甲剩余液体的深度一定比乙大,A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

B.已知S甲<S乙,根据“=可得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甲'<?/'

水平面上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G=mg,可知剩余液体的质量关系

川用<明白

即甲剩余液体的质量比乙小,B项不符合题意;

C.已解得P甲<P,以及剩余液体质量关系,根据附=0?无法确定剩余液体体积关系,甲中剩余液体

体积可能比乙小,也可能等于,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大小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17.D

解析:解:公式P=p液gh中的h(深度)是指液体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即“自由液面”到研究点所在的水

平面的距离。

由图知:hA=hB<hc,因此液体密度一定时,PA=PB<PCO

故答案为:Do

分析:求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利用公式p=pgh,其中p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

18.B

解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甲>hz,根据〃=P,B可知:P甲eP乙;

由°=丁可知,甲、

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量相同,S甲>5乙

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甲”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则A不符合题意;

_F

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S甲〉S乙,由可知,甲、

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夕甲<'」夕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一定大于PZ,则B符合题意;

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z,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用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加量」

又。甲<p乙根据〃=以无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也.甲4型N,则变化后的压强P、一定

小于p'乙,C不符合题意;

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z,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中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少量5乙,

又P甲<Pz,根据"=0而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型用,WN,则变化后的压强P、一定

大于pZ,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h乙,然后利用力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

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甲〉S乙,再根据「二丁可知相同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S甲〉S乙可知,相同体积的甲、

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好力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

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

19.C

解析:A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可能大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

inF

万可知P甲可能小于P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p=7可知

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用>p^,AB不符合题意;

77J

C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p=T可知P

F

¥>p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p=。可知压强相等,但乙

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甲>p乙,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是液体的密度,h是深度,通过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大小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0.(1)容器中水的重力:G水=m水g=0.2kgxl0N/kg=2N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pgh=l.Ox103kg/m3xl0N/kgx0.lm=1000pa

【分析:(1)、求重力的公式G=mg;

(2)、求液体压强公式p=pgh。

21.解:塞子的下表面受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