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诗歌鉴赏(二)
(2022•浙江衢州•中考真题)读下面的一组诗,完成学习任务。
(二)露珠(三)我将来要做什么
[日本]金子美铃[加拿大]丹尼斯•李
谁都不要告诉“你将来要做什么?”
好吗?大人问个没完,
清晨“做舞蹈家?做医生?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庭院的角落里,还是做个潜水员?”
叶圣陶花儿“你将来要做什么?”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悄悄掉眼泪的事。大人老是缠着问,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万一这事好像要我不做我,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说出去了,该做一个什么人。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传到我长大了做喷嚏大王,
蜜蜂的耳朵里,把细菌打到敌人身上。
它会像我长大了做只癞蛤蟆,
做了亏心事一样,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
飞回去我长大了做个小小孩,
还蜂蜜吧。整天淘气,把他们气坏!
(选自《给孩子读诗》)
1.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配插图,把“我”画在哪里?你推荐下列哪一种创意?说明理由。
A.天上的月儿上B.水中的船儿上C.水中的月儿上D.我的创意:
2.仿照示例,对《露珠》中的诗句提一个能打开想象的问题,再写出由这个问题引发的想象。
[示例]原文: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提问:这是谁向谁说的话?
想象:或许是一个小姑娘在悄悄地对小蚂蚁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3.《我将来要做什么》这首诗会引起你的共鸣吗?为什么?
4.小文想写一首儿童诗,请以上面的诗为例给她提申条建议。
【解析】
1.本题考查诗配画。明确观点,结合诗歌内容等表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推荐A。“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将弯月比作小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在小小的船里
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写“我''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显得与星空距离很近,所以将“我”
画在天上的月儿上,更能够展现作者的童真童趣。
示例二:推荐B。“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写天上月、水中船;“我”于船上仰望星
空,星空映照在水中,富有诗情意境。
示例三:推荐C。月亮投影在水中,月影如船在水中移动,将“我”画在水中的月亮上,水与月相映衬,水
空明澄澈,月光皎洁,想象新奇美丽。
2.本题考查仿写。选择《露珠》中的一句诗,提出疑问并想象其内容即可。
示例:
原文: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吧。
提问:蜜蜂为什么要还蜂蜜呢?
想象:蜂蜜想到花儿在庭院的角落偷偷落泪,不禁心疼起来,着急的将蜂蜜归还。
3.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明确观点,结合诗文内容表述理由即可。
示例一:会。“'你将来要做什么?‘大人问个没完”,写家长总是询问孩子未来做什么,作为孩子对世界的
了解甚少,家长却急切地想知道孩子想成为什么,然后便“评头论足”一番,或赞美或贬低,却从不问孩子
需要什么,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大人老是缠着问,好像要我不做我,该做一个什么人”表现了自己的委屈
无奈,道出我的心声。
示例二:不会。“我长大了做只癞蛤蟆,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我长大了做个小小孩,整天淘气,把他们
气坏”,写“我”任性的一面,不顾及家长的感受;而我们应该有梦想,应该承担责任,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
么。
4.本题考查建议。
建议1: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
和审美特点。如:常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将弯月比作小船,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建议2:准确描绘事物的特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准确形容船、星、天
空的特点。
【答案】
1.推荐A示例:因为月儿像小船,“我”在天上的月儿上,看见周围“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个创意富
有童真童趣。
推荐B示例:因为天上有月,水中有船,相互映衬,“我”在水中的船上,仰望蓝天星星,画面富有意境。
推荐C示例:因为月儿投影在水中,月影如船,“我”在水中的月儿上,水天一色、空明澄澈,这个想象新
奇美丽。
2.示例:原文: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提问:花儿为什么悄悄掉眼泪呢?
想象:庭院的角落里,鲜艳的玫瑰正低垂着头,晶莹的泪珠将坠未坠,是谁惹她伤心的呢?
3.示例1:会。因为诗中“好像要我不做我,该做一个什么人”像是在说我。我的父母也经常安排我的生
活,不尊重我的想法,让我感到委屈无奈,这首诗道出了我的心声。
示例2:不会。因为我已经明白,长大必然要承担责任,不能太任性,不能想干嘛就干嘛。
4.示例:①主题表达儿童的纯真、美好。比如花儿悄悄地流泪却不让蜜蜂知道,又如长大了还要做个小
小孩。②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月儿、星星、花儿、蜜蜂、喷嚏、癞蛤蟆等都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③
思维要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月和船、亏心事、喷嚏大王的细菌战等想象充满童趣。④语言浅显、生动
形象。“大人问个没完”“万一这事说出去了“,语言浅显。⑤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露珠比作眼泪、
把花儿当作人、用喷嚏打敌人等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让语言生动形象。
(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活动持续开展。本次庆祝活动的第二个项目,是以“坚定信念,青春向党”为主
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旗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5.本诗选自《》,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和太阳。
6.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解析】
5.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通过“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的内容可知,该诗选自
《艾青诗选》,《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
的进取精神;
第二空,联系名著内容和文中“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的内容可知,《艾青诗选》
中最常见的意象是“土地”。如《我爱这土地》中“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无尽的苦
难,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象征性地表现了自己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
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中的“土地”,不是单纯的
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土地是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象征,作者对苍老、
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
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作者用“土地”这一意象,突出
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
国之情。
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上下两节整齐划一”表述有误,阅读诗歌可知,诗句长短不一,并没有“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故选A。
【答案】
5.艾青诗选土地
6.A
7.(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
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
(2)考查诗歌炼字。
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
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
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
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
⑴B
(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
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8.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9.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解析】
8.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意思是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
布。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
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
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意思是,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
涌澎湃的波涛。此诗前两句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
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
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
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表达出作者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
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答案】
8.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
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9.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润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
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10.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
11.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
【解析】
1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可以从字词含义、诗文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是: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
也显得十分嘈杂。这两句偏重叙事描写“百花尽”,写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
涤荡万物,将“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写出植物在雨后凋零之景;而“莺乱啼”则写出雨后的生灵一
莺,啼叫扰人心扉,杂乱而无韵律,借鸟声传达诗人因景伤悲,心烦意乱,因贬谪离家凄迷惆怅的精神状
态,因此是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写法。
1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诗歌情感分析。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意思是: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
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联系注释中“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
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因为作者一贬再贬的仕途失意经历,让作者心生愁意。被贬十
年后刚回长安,随即又被贬到更荒僻的柳州做官,背井离乡,因此“宦情”“羁思”两种愁情一齐涌上心头,
“共凄凄”。
【答案】
10.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
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11.“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
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
(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诗的结尾,诗人已得“",去「欲辨已忘
言
13.“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
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解析】
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
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
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
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
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
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答案】
12.车马喧真意
13.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
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14.(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从修辞的角度看,
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
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一个“割”字,写出了高
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
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
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答案】
(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
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意思相近即可)
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2)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15.(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和“”两个形容词,描绘了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
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
木茂密。“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
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
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
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答案】
(1)破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
(2)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
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
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
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17.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
之处,都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解析】
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叙述作
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
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17.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
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
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
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
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
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
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17.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8.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19.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解析】
18.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唐代诗人顾况,身在他乡,见春天再次到来,花开似锦,绿柳如烟,蜂蝶随香,燕飞莺啼,不由得感
慨时光之匆匆,而自己倏然已经老去。为着追逐功名,远离家乡,长年不归,让韶华白白逝去。到得此
时,仍空自惆怅,不肯回去。
开篇诗人写“鸟啼花发柳含烟”,显然,展现在我们以前面前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春天是温暖的季
节,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林中穿越。在树林中鸣叫。再看地上的花朵更是百花争艳,竞相开放。柳树长出了
嫩绿的叶子,在湖边的水汽中腾起春烟。这是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让人沉醉。但是此时诗人的心思却不在
这里,“掷却风光忆少年”,他没有被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所打动,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也正是因为
这种回忆让他陷入了春愁之中。那么这种春愁究竟是什么呢?唐诗的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更上高楼望
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在这个春光烂漫的季节里,诗人登上了高楼,眺望远方的江水翻腾。心中期待
着故乡什么时候能够带来一条船,把我从这里接回去呢?如此在美丽的春光中登高望远,盼望故乡来船,
这种表达并不多见。由此看得出诗人的这份春愁,如江水般滔滔不绝。而美丽的春光不过是这点缀而已,
更让诗人的愁绪满怀。最后一句七个字写出了诗人春愁之所指,那就是对于故乡的思念。
19.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B.“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错误,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绿柳如烟,这是多么美的春光,可是如此大好
风光,诗人却将美景抛在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眼前的春光很美,可是记忆中故乡的春光更美,
诗人登高远眺,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到故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没有“寄语少年应
珍惜青春时光”之意;
C.“看到迎接他的归船”错误,后二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
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故选AD。
【答案】
18.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
在第二句用了“抛却”,这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诗
人回忆少年时光,心里很愉悦,于是诗人更上高楼,眺望远处一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何时故乡才
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巧妙抒
发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19.AD
20.(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箱牛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
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
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
之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故选D。
(2)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
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
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一个“凉”字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是凉爽宜人,写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
却凉爽宜人;“汀沙云树晚苍苍”一句写了两种景物,一是“汀沙”,即江中汀洲的白沙,一是“云树”,远处
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这是诗人纵目远眺看到的景色。特点是“晚苍苍”,写出了汀沙云树在暮色映照下显
得一片苍茫的情景。据此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示例: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
无比惬意,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答案】
(D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
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
(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2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如
陆贾的《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所以“浮云”常常代指奸邪小人。可知题干中
所述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有误。故选C。
22.此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意思是将哲理蕴藏在了诗歌中。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诗歌表现出来的哲
理,一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意象指的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诗歌中月亮常常代表对亲朋
的思念等。此诗中“千寻塔”“最高层”都是代指人生的高处,“浮云”则代指小人,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
缘身在最高层“可知,作者想表现的哲理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当时他在浙
江郸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表现了其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
的精神。可据此作答。
【答案】
21.C
22.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哲理蕴含在诗句中,诗句中的意象体现深刻的道理。如这首诗通过写“千寻塔”“最高
层”等意象,形象地揭示“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
畏的精神)。
(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
义。
2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解析】
2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A.“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加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等描写表现的是“形狂”;下片中“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句子表现的是“心狂”;故选
Ao
2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
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
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以及报效国家的思想情感。
【答案】
23.A
24.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作者渴望被朝廷重
用的感情。
25.(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O
(2)诗经《兼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
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题目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
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_______处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黄衣使者:(①)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2)根据情景,在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填补
喏,给你的炭钱。
人物对白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
红。
【解析】
(1)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
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根据题干“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的提示,找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寒”,可提炼出“可怜”。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苍苍”有三种意思:1.灰白色:两鬓〜。2.形容茂盛的样子:郁郁〜。3.深青色:天〜,野茫茫。
根据“卖炭翁”中的“翁”是指年老的男子,结合“两鬓”语境,可知,“苍苍”应是“灰白色”之意,形容鬓发花
白。
(3)本题考查补写。
(1)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意思:那得意忘形的
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
喝着牛朝皇宫拉去。黄衣使者神态应是“趾高气扬”或
“颐指气使'等。
(2)根据“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意思: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此处应表现卖炭翁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示例:一千多斤炭呀,你们就给这么点?
【答案】
⑴可怜
(2)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或理解)。此处是“苍苍”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3)示例:趾高气扬示例:我的炭呀!我的命好苦呀!
26.(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
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颦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真平野尽,江4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
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
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
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
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
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
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
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
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
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
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
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
而情无穷。
【答案】
(D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
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
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27.(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碧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碧(zha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
马:避骑兵夺马。
(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碧周围环境具有和的特点。
(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碧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的小道才
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成城”点出了阳兴智的功能一防守的重镇,“重岗”表现阳兴碧的外围环
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碧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场景,这
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
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省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2)本题考查关键字句的赏析。
“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碧来逃避。既表现金末战乱常年
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省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所以“年年,,也抒写战乱的情景和对家乡沦陷的悲愤无奈的心情,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战争的仇
恨。
【答案】
(1)偏僻(或:险峻)宁静(或:安宁、祥和)
(2)“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碧来逃避。既表现鑫末战乱常年不
断,也表现出阳兴碧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28.(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第一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使用
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
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
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
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
深沉感情。
【答案】
示例: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29.(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的典故,表达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解析】
(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
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
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
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己,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
能传递书信。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
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
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
图。且用“正”“悬”写出了顺风,又是和风,写出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词准确而传神。
【答案】
(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
(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
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
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
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30.(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乙】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跑客。
⑴甲诗用一“没”一“"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等意象,抒写春日
出游的感慨。
(2)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酒店运营权及品牌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交通车辆租赁与安全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度金融业风险管理IT系统合同3篇
- 2024年车位买卖合同详细规定交易金额与支付方式
- 2024年遥感卫星数据服务及应用开发合同
- 2024派遣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内部培训与发展合同3篇
- 2024年足球场地草皮购买合同
- 2024承包合同书范文
- 2024年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合同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个人独资企业权益变更约定
- 注塑领班作业指导书
- 广东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
- 光缆布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食堂日常考核评分表(后勤)
- 高频淬火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 闸阀的操作力矩参考表
- 浙江省市政工程安全台账完整
- 环氧树脂参考配方大全
- 花木绿化养护考核评分表
- #2锅炉炉膛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 110KV变电站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