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上5题。
材料一: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
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
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
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
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
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
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
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
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
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
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如此等等。一
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
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
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
方。唐朝人魏徽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
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
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
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列宁说:
“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
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我们应该记得他的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
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
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
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
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
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
主观主义的。
(摘自毛泽东《矛盾论》)
材料二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对性,要从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
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
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对此,毛泽东特别强调,“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
矛盾的特性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
的方法才能解决。”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有两种情形需要特别注意加以分析,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
复杂的矛盾关系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的矛盾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
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但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会发生
变化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毛泽东对辩证法学说最显著的贡献,在于他详尽地阐发了“主要矛盾”
及“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这两个概念。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就认为,''在中国,由于国
内形势和与列强的关系都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因此,在一个既定时期内,要确定哪种因素或矛盾是
占主导地位的,就不仅仅是个复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迫在眉睫的策略需要”。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中国
社会矛盾的含糊性和复杂性,把矛盾问题置于突出地位,并力图把这种深刻的认识在革命策略中具体化。
这一点,对于当时革命斗争的成败关系极大。
在《矛盾论》“结论”中,毛泽东强调:“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
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
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这两点对于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至关重要。短短一段话,
文字不多,却凝结了中国革命历程中无数经验和教训。这些重要道理不可含糊,稍有疏忽,就会铸成大
错;必须慎之又慎,准确把握,正确处理。
(摘编自郭湛《〈实践论〉〈矛盾论〉与百年中国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及矛盾的两方面都具有本身的特殊性。
B.从概念范围上看,主观性包含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体现了客观事物间的联系性和内部规律。
C.同质的方法,借助具体的分析,有时是可以用于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过程中的。
D.把矛盾问题置于突出地位并将其在革命策略中具体化,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决定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分了解矛盾各方面的特定地位、和对方发生关系的具体形式、作斗争的具体方法,是了解矛盾各方面
的必要基础。
B.知道客观地看问题、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就能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有效地
避免主观性。
C.美国学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的观点,可作为阐发矛盾的两个概念,是毛泽东对辩证法学说最显著贡
献的有力佐证。
D.想要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需要注意区别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也需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
的斗争形式。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解决问题陷入“表面性”的一项是(3分)
A.在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变化并打死了她后,唐僧不多方了解,偏信猪八戒的挑拨,将孙悟空赶走。
B.刘备在荆州失守后,为了给关羽复仇而发动对东吴的战争,不顾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结果遭遇惨
败。
C.晁盖在得知曾头市的挑衅后,愤怒不己,决定亲自下山攻打,在战斗中过于自信,不幸中箭身亡。
D.荣国府财政紧张,王熙凤无法消减主子的用度,也找不到好的开源办法,只能靠在奴仆身上省钱维持。
4.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熟
语,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根据材料谈谈《矛盾论》对我们认识新时代存在的矛盾、问题有什么
启示。(6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中(节选)
叶圣陶
“仲翁,你是县视学,丁雨生他们办出学校来,你有视察的权柄。看他们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我们
就不客气,勒令停办。”教育局长王损伯坚强地说。
仲芳呷了口茶,说:“这当然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怎么说呢?”
“就是不要让他们招到学生。这也不是办不到的事。”
弘毅中学的创设,虽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却在这城里多数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尤其是丁雨生接受了青年同志会的邀请,出席演讲,给与许多人以说不出的不安。
王损伯问清楚了演讲内容,就出去转述给陆仲芳、高菊翁等一班学界中人听。“他的题目叫《改造社
会》。他说:'身体里面有了老废的质料,就得排泄出去,血管里面有了污浊的血液,就得重行化清。一
个社会的情形正同身体相似,所以要讲改造社会,应该排去社会里的老废物,让社会的血管里满满地流着
新鲜的血液。'”
不约而同地,听众心里都觉得一沉,他们相信所谓老废物就是指他们而言。“知道了,你是我们的仇
敌!”大家仿佛这么想,深深地记在心头。
在平民教育运动大会的前两天,教育局的书记员受王损伯责备了。“这一点儿小事也办不来!怎么让
丁雨生这东西也签了名呢?”
“本来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先来签名,到那天担任演讲。刚才丁雨生自己来了,说愿意担任演讲,似
乎不好叫他不要签名。”书记员小心地为自己辩解。
“这样吧,你把电话接通了,我同方紫老商量。”
商量的结果,方紫老答应写信给警察厅长,请他在后天派警察多名,荷枪携弹,到公共体育场防护;
或有不逞之徒乘机煽惑群众,警察得受教育局长的指挥,立即逮捕。
开会那一天,天色阴晦,有风,颇有秋天的意味。①公共体育场只在进门处有几棵柳树,虽然绿叶缀
枝,但经风飘起,萧萧作响,也就有点衰索的景况。人倒来得不少:固然,教育局先曾张贴大幅广告,在
本城报上也刊登核桃大的字,但还是许多小学生排了队,摇着手里的小纸旗,在街上游行一周的效力来得
大,队伍往体育场,一般人也就跟来了。小纸旗上都写些字句,可是不容易叫人家注意,一阵风来,只听
见沙沙作响,如扫败叶。
场中警察有六七十名之多,都拿着枪,斜佩着子弹带,颗颗子弹的尖头闪闪发亮。
人越来越多,喧声笼罩在群众头上。坂伯、仲芳一班人站在柳树底下,反负着手,踮起脚直望。
“几位先生都在这里。”
城伯、仲芳等人收回远望的眼光,就见身旁站着个高高的衣裤全白的人物,不自禁地不舒快起来。但
是略顿一顿之后,损伯就堆着笑脸说:“啊,雨生先生已经来了。我们这个会,承你担任演讲,实在光荣
之至。”
“在外边久了,难得同本乡人谈话。今天恰好是个机会,故而愿意来说几句。”雨生说。
雨生站上平台演讲的时候,站得较远的人也只是个听不见,仅能望见他身体这样那样的姿态。柳树下
的几个人似乎特别注意地在那里听,但并不走近一点。
“他讲些什么?”仲芳回转圆大的头这么问。
“用得着警察么?”教育局的一个职员这么问,眼睛望着损伯。
损伯不便说没听清楚,便摇头说:“用不着,用不着,他讲的都是些爱国的话。”
这一天,雨生无意地翻开报名簿,看看仍旧只有八个名字。但他并不失望,这么想:“这不是失败,
还没有做出来,失败什么呢!八个,就好好地教这八个!教不好这八个,才是失败呢!”
这当儿校役引了高菊翁进来。
高菊翁随便谈了几句,便矜持地换个话头说:“雨生,我同你谈几句话。前几天体育场开平教运动大
会时,你看见密布着武装警察么?”
“看见的。”
“你道为的什么?”
“想是维持秩序罢了。
“不然,不然,”高菊翁微笑,摇着头。略顿一顿,继续说:“这完全是镇守使的意思,他命令派来
的。他探知现在有激烈派在这里活动,所以在这样人山人海的会场里,要严密地防备。”
“这里有激烈派?”雨生不觉笑了。
高菊翁微觉愕然;自己振作了一下,带笑说:“有没有我们也不知道,不过他说有罢了。现在要向你
说的,就是在这个当儿,你最好不要在这里,暂且到别处去避一避。”
“为什么?”雨生听说,疑心没听真切,一双锐敏的眼直望着高菊翁的脸。
“因为我听人家说,镇守使的衣袋里有一张单子,记着激烈派的名字,单子上就有你的名字!”高菊
翁说到这里,近视眼几乎眯成一线,从眼镜里偷看雨生的神色。
雨生却大笑了。
“有我的名字!我不知道什么激烈不激烈,记着我的名字也不相干。”
“这倒不是这么说,”高菊翁似乎极关切地驳说。“你固然不知道,他可记住你了。你知道他的背后是
谁?现在的世界,军阀的意思就是威权。军阀最恨的是激烈派。你若不走,十有九成会吃些冤枉苦。我同
你师生旧情,互相关切,知道了没有不说的道理,故此特地来通知一声。”高菊翁自觉肩背上一松,几个
人斟酌尽善的一番话,总算都背诵出来了。
雨生想了一想,说:“高先生的好意,十分感激!”
高菊翁别无留恋,站起来穿好衣服就走,雨生送了他回进来,②见庭中槐树承受日光、作葱绿色,感
到青春的欢乐与事业的愉悦,便低头一笑,牙齿啮着下唇,心里想:“假如听了他的话,那就太可笑
了!”
1925年11月1日写毕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填伯、陆仲芳都是县城教育界的头面人物,对于雨生为代表的进步青年返乡办学的行为充满恐惧和仇
恨。
B.在背后咒骂“丁雨生这东西”,当面却堆着笑脸称“雨生先生”,可见王填伯不仅阴险冷酷,还虚伪狡
猾。
C.高菊翁向丁雨生透露内情,并劝他暂到别处去避祸,既是念师生旧情,也表明他对丁雨生等人抱有同
情。
D.当听到自己上了“激烈派”名单时,丁雨生第一句话是“有我的名字!”说明他对此十分诧异,很不理
解。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写陆仲芳介绍其“釜底抽薪”法,为后文叙述丁雨生的弘毅中学只招到八个学生埋下伏笔。
B.在描写小纸旗时,作者以“如扫败叶”为喻,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矛头指向平民教育运动大会。
C.作者让丁雨生出场不多,但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描写一样都没落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D.文本打破线性叙事结构,颇多时间的跳跃,聚焦新旧力量的暗中角力,情节紧凑且起伏跌宕。
8.文中两次对树的描写都带着强烈的象征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文本对王填伯、高菊翁等人物的描写笔墨,远多于对主人公丁雨生的描写,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初,霍氏①奢侈,茂陵徐生日:“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
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
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目: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
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帝②初立,谒见高庙,大将
军光修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修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
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霍民之祸萌于修乘。
班固赞日: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③何以加
此!然光不学亡术,^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
夷,哀哉!
臣光④日: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
久而不归,鲜不及祸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
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吉
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虽然,向使孝宣专以禄秩赏赐富其子孙,使之
食大县,奉朝请,亦足以报盛德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
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七》)
[注]①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家族。霍光,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②
帝:指西汉宣帝。③阿衡:商代官名,常代指商代开国名臣伊尹。④光:司马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B.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C.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D.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乘,指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骏乘居右。
B.颠覆,文中是覆灭之意,与《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颠覆”意思相同。
C.禄秩,指官吏的禄位、俸禄。文中假设皇帝赏赐禄秩给霍氏子孙,就会使他们变得富有。
D.徒,文中是只、仅仅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福预言霍氏一定会被诛灭,于是向皇帝提出了抑制霍氏权势以使其免于覆亡的建议。在霍氏被诛灭之
后,徐福与告发者一起得到封赏。
B.霍光和张安世曾经分别作为修乘,陪同汉宣帝前去祭祀汉高祖。但二人给宣帝带来的感受不同,民间认
为这是霍氏遭受诛灭之祸的开端。
C.班固对霍光的功绩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霍光辅佐幼主,身担重任,匡扶国家社稷,先后辅佐昭帝、拥
立宣帝,与周公、伊尹相比也毫不逊色。
D.司马光认为霍光辅佐汉室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汉宣帝如果对霍氏子孙多加赏赐,让他们享食大县,定期
参加朝会,就足以报答霍光的功德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4分)
⑵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祸矣。(4分)
14.司马光认为霍光家族被诛灭的原因有哪些?(5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己委身于东风的情景。
B.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
C.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
D.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
16.宝钗说:“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不落
套”即不落俗套,指诗文或其他艺术在立意、手法等方面有独创性。宝钗写柳絮在立意上的“不落套”,
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诗歌谈一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说“不积此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
中说“,
⑶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
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4)《礼记•大学之道》有言“,",这告诉我们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天子百
姓概莫能外。
⑸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和
““两句。
(6)《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
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人笑称手机已“焊接”在手上。频繁使用电
子产品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甲)。
干眼症又叫干眼,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
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的一种疾病。我们的眼睛A不在生产眼泪,每次眨眼的时候,眼睑就像
一把刷子,将泪液均匀涂抹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泪膜,起到保湿润滑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眨眼
频率为15次每分钟,以此保持泪膜的不间断覆盖。而使用电子产品时屏幕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你,注
意力高度集中,往往会B地降低眨眼频率,泪膜本身得不到补充,原本的还会被蒸发减少,眼球
表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造成眼部不适,逐渐发展成干眼症。
(乙),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与年龄相关的内分泌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和使用药物的
影响等。如何缓解呢?①首先,针对已知的相关因素进行治疗,②如积极提高工作、生活环境,③纠正不
良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④不得不长时间看书、盯屏时,⑤调整眼与书本、屏幕平面
的距离和角度以及屏幕的光亮度、字体的大小等要适当,⑥每40-50分钟休息一下眼睛。
当然,针对干眼症,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眼药水,注意有些眼药水会引起眼部的副作用,不
可乱用、滥用:也可使用蒸汽眼罩,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烫伤眼睛。特
别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护眼模式都不能替代健康用眼习惯。
18.文中第二段用“刷子”比喻“眼睑”,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树叶”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
求:语意完整,使用明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
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但要警惕蒸汽眼罩不能温度过高、使用时间过长”,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
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尚书》认为“知易行难”,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知”与“行”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1.C"同质的方法,借助具体的分析,有时是可以用于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过程中的“错
误,由原文”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
的方法才能解决。'”可知,一个物质运动形式不同的实在发展,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2.B“就能在研究问题时抓住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有效地避免主观性”错误,说法绝对,由原文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
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
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可知,
知道客观地看问题、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有助于我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或
规律,另外要避免主观性,还要全面、深入地看问题。
3.DA.由“唐僧不多方了解,偏信猪八戒的挑拨”可知,唐僧犯了片面看待问题的错误,不符合题于要
求。
B.由“为了……不顾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结果遭遇惨败”可知,刘备犯了主观性和片面性看待问题的
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
C.由“……,愤怒不己,决定亲自下山攻打,在战斗中过于自信”可知,晁盖犯了主观看待问题的错误,不
符合题干要求。
D.由“也找不到好的开源办法,只能靠在奴仆身上省钱维持”可知,王熙凤没有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
原因,用了一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符合题干要求。
4.①“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形象地说明了片面性的特点,使论证更生动形象。
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过引用熟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这些熟语的使用,使论证语言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5.①要具体分析新时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它们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不能一概而论。
②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明确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③要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客观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研究问题,防止错误和僵
化。
④要根据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6.C"高菊翁向丁雨生透露内情”“念师生旧情”“对丁雨生等人抱有同情”错,高菊翁并非前来“透露内
情”,“师生旧情”也只是他的幌子,其真实目的是威胁丁雨生,将其赶出城。从“似乎极关切”“几个人
斟酌尽善的一番话,总算都背诵出来了”等处可读出。
7.D“打破线性叙事结构”错误,文本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遵循着时间线的发展将整
个故事铺展开来,本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开会演讲之前,再写丁雨生演讲当天,最后是演讲后高菊
翁来劝丁雨生。
8.①第一处描写柳树“绿叶缀枝”却“衰索”,象征教育局主办的平民教育运动大会盛大热闹,其实徒有
其表,不能够真正起作用。②第二处描写槐树的葱绿,象征丁雨生朝气蓬勃,对事业充满热情,坚定不
移。
9.①主要从侧面刻画人物,以王、高等人的保守卑琐,反衬丁雨生的朝气蓬勃和坚忍不拔,技巧独特;②
描写王、高等人对丁雨生的阻挠、威胁,表现保守势力的顽固强大和平民教育的任重道远,深化主题;③
充分描写旧势力的勾结和阴谋,客观真实地展现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具有艺术张力。
10.C(正确标点: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
待!)
11.0(《孔雀东南飞》中“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是徒然、白白地,与文中加点的“徒”意思不同)
12.A(“一起得到封赏”错误)
13.(1)过去的事情己经结束,却只有徐福没有因功受赏,希望陛下明察这件事。(4分。“己”“蒙”“唯”
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臣子掌握了作威作福的权力,长期不归还君王,那么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4分。“执”“归”
“鲜”各1分,句意1分)
14.①霍光长期专权,招致上下怨恨;②霍氏子孙骄横奢侈,意欲谋反;③孝宜皇帝举措失当,有意放
纵。(5分。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一家骄横奢侈,茂陵人徐福认为:“霍氏一定会败亡。奢侈无度,必然会傲慢不逊;傲慢
不逊,必然会冒犯君上。冒犯君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众人必然会厌恶他。霍氏一家长期把持
朝政大权,厌恶他们的人很多。天下人厌恶他们,他们又做出有违道义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
是,上书朝廷说:“霍氏一家权势盛大,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当随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
到灭亡的地步!”上书多次,皇帝才批复知晓。后来霍氏一家被诛杀,曾告发过霍氏的人都有封赏,有人
替徐福鸣不平,上书皇帝说:“如今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叛逆,应当预先防范制止。假如徐福
的建言得以实行,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划出土地分封爵位的费用,臣子也不会有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灾祸
To过去的事情已经结束,却只有徐福没有因功受赏,希望陛下明察这件事。”皇帝于是赐给徐福绸缎十
匹,后又任命他为郎官。汉宣帝初即皇位时,前往汉高祖庙祭拜,由大将军霍光同车陪乘,宣帝心中十分
畏惧,犹如芒刺在背。后改由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同车陪乘,宣帝这才觉得轻松从容,十分舒适亲
近。等到霍光死后,其宗族最终遭到诛杀,所以民间传说霍家的灾祸早在霍光陪同宣帝乘车时就已经有苗
头了。
班固评价认为:霍光身受辅佐幼主的重任,承担汉室的未来寄托,匡扶国家,安定社稷,拥护昭帝,
拥立宣帝,即使是周公、伊尹,又怎能超过他!然而霍光不学无术,不明大理,隐瞒妻子的邪恶逆谋,立
自己的女儿为皇后,沉溺于过多的欲望之中,加剧了覆亡的灾祸,死后才三年,他的宗族就遭到诛灭,可
悲啊!
臣司马光认为:霍光辅佐汉室,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然而终究未能庇护他的宗族,为什么呢?威严权
柄,是君王才能享有的国器。如果臣子掌握了威严权力,长期不归还君王,那么很少有不招致灾祸的。以
汉昭帝的贤明,十四岁就能洞察上官桀的奸诈行为,本来可以亲理朝政了,更何况汉宣帝十九岁即位,聪
明刚毅,了解民间疾苦。但是霍光却依然长期专擅大权,不知引退,反而广植私党,充满朝堂,致使在上
君王积蓄怨愤,在下官民积蓄不满,咬牙切齿,侧目而视,都在等待时机而暴发。霍光自己能够免于祸
患,已经是侥幸了,何况他的子孙因为骄横奢侈而加速灾祸到来呢!尽管如此,假如当初汉宣帝专门把官
阶体禄赏赐给霍光的子孙,使他们变得富有,让他们享用大县的收入,定期前来朝见皇帝,也就足以报答
霍光的大德了;而汉宣帝仍然让他们主持朝政,授以兵权,等到事态罪行积累得更多,才对他们加以裁
夺,以至于他们恐惧怨恨,产生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难道只是霍氏家族自己招致的灾祸吗?也是汉宣帝酝
酿而成的。
15.A"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错误,诗歌前两句展现出的是轻盈均匀的柳絮特点,突出内心的欣喜
感受。故选A。
16.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一句中,柳絮飘飞的地点是在充满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
飘飞的姿态是轻盈、均匀、优美的,流露出欣喜之情。②“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一句中,作者用两
个反问句描绘了柳絮不再是漂泊零落的,而是积极向上的形象,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
向。③最后三句,柳絮被嘲笑的“无根”,却成为扶摇直上的优势,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诗歌赏析]“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
柔美,缓急有度。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
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一一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
成毯”,却己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
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何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
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
“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
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
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休笑我,春絮儿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口腔医院医生聘用协议样本
- 化妆品行业年金管理办法
- 医保政策宣传与评估及考核办法
- 临时工使用管理办法:仓储物流
- 服装设计师试用期管理指南
- 果园规划设计租赁合同
- 施工期间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协议
- 会议服务投标质量保证承诺书
- 精密仪器生产仓库租赁合同
- 四川公安基础知识模拟1
- 患者沟通技巧
- GB/T 19963.2-2024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第2部分:海上风电
- 18 牛和鹅 第一课时 课件
- 2024年宜宾人才限公司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T29-305-2024 天津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6 角大小的比较(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学习、上课课件)
- 创建“环保银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 劳动教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秋九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Heroes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3章 问题解决策略-归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