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强基联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
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
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
间和空间。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
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
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
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
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主流化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
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
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经济学中考虑这些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本。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
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
是2008年投入的6倍。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资金(包括公共和私人来
源的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约占全球名义GDP(即货币GDP)的0.1%。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制度
创新之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我国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
群正逐步恢复。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
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它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根据保护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也是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特有的概念,于2017年被国家正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重
要区域如生态廊道和极小种群栖息地。截至2020年,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5%,覆盖了大量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了全国近
40%的水源涵养与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约45%的固碳量。
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例如在“十
三五”期间开展了抚仙湖等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这些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助于野生动植
物的保护,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封存功能,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流域
保护为例,在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十年禁渔”制度,而且它作为修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
的关键之举,已开始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中发挥作用。在2021年上半年,东北虎、亚洲象、豹、棕熊
和貉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这一方面说明无论在荒野还是城市,部分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正
在显著地恢复,另一方面说明局部的人与野牛动物冲突与共存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
此外,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81年4月8日正式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坚定履
行该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为主体
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
国在该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履约国内立法评估中被评为最高等级,多次获得公约秘书长表彰证书、克拉克•巴
文奖,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洲环境执法奖等奖项。
(摘编自李琴、陈加宽《全球环境治理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揭示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这两者之间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
B,一旦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我们就绝不允许任意突破这三条
红线的行为。
C.为避免“先破坏后保护”,我国依托政策基础,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
以实施。
D.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国际上得
到了高度认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改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B.我们如果能够解决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C.从资金的投入上看,我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D.以往不太常见的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说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3.下列案例不适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的一项是()
A.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末开始的早期探索、战略定位、规划先导,发生了巨变,绿色经
济蓬勃发展,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效赢得了国际声誉。
B.河北塞罕坝依靠制度优势和保障、科技创新等方式,把高原荒漠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经济、
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成功探索出一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C,浙江长兴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
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D.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
合性影视产业园区,拥有众多高水准的影视拍摄基地,如明清宫苑、梦幻谷、秦王宫等。
4.《孟子》中的“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与当下的生态保
护理念相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1.C2.C
3.D4.
孟子的话体现了材料中所阐述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拒绝粗放增长模式,不吃祖宗饭砸子孙碗以及严守资
源利用上线,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生态保护理念。
5.①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②加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投入。
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④开展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⑤建立相关的履行国际公约立法体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错误,材料二提到“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并得以实施“,“已经”一词过于绝对,且材料中并未直接表明“已经”实施,而是逐步实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C."……重视程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错误,材料二“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
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是2008年投入的6倍”,虽然提到我国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较多,只能说明我国的重视程度高,但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来直接比较“超过了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推断应用能力。
D.横店影视城案例主要涉及影视产业,是指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不属于生态保护。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孟子》中的话“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表达了一种古老
而深刻的生态保护智慧。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用细密的网在池塘里捕鱼,那么鱼鳖就会吃不完;如果
砍伐山林有定时,那么木材就会用不尽。这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与当下我们
所倡导的生态保护理念高度契合。
首先,孟子的话体现了材料中所阐述的“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理念。根据文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
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
生命线”,它规定了哪些区域是绝对不能破坏的,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孟子的话中,“数罟不入海池”
就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即不采用破坏性的方式捕鱼,这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孟子的话也体现了“拒绝粗放增长模式,不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理念。粗放增长模式往往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孟子的话告诉我们,应该采用可持续的
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确保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这些资源,这与拒绝粗放增长模式的理念是一致的。
最后,孟子的话还体现了“严守资源利用上线,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
力”的理念。孟子的话中,“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根据自然资源的生长周期和恢复能力来
合理开采,不能过度开采,这与严守资源利用上线,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的理念是一致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①原文“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
济发展同步进行”,明确指出我国以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为基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这样可以提前做好保护工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②原文“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
达2600亿元人民币……”,通过具体的数字对比,说明我国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公共
财政投入力度较大,体现了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③原文“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
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以及约45%的固碳量”,原文详细阐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
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这说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④原文“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
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我国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
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有积极作用,同时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⑤原文“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
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坚定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
易公约》义务,建立了相应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表明建立完善的履
约立法体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野老辛代
汽车把我带到这多山的小城,当黄昏初来时分,停住了。我摸到一家旅舍的门,并放下我的小包袱。没
有茶房,出来接待我的是刚从床上丢下烟枪的老板自己。这那里是旅馆!我简直像一个远来投亲的客人,在
一个老朋友家里住下了。饭桌上就我一个生人。老板只说:“对不住,慢待了!“当那两个又小又脏的可怜
的孩子,偷避着大人的眼睛,把筷子悄悄地伸到我面前仅有几片肉丁的那个碗里时,做姐姐的个十七
八岁的姑娘——是怎样阻止了并呵斥了他们。我于是心里有淡淡的怅惘。我把肉块夹起来送在那两个孩子的
碗里。老板娘一边喊“客人吃吧”,一边瞪自己的孩子,我倒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节天已摸黑,我坐在老板屋里看他抽烟。忽然,一个老人走进来了。
老板欠一欠身,说声“请坐”,随即给我介绍,说是他的“老邻居”。再吸他的烟。这老人须发皆白,
身体魁梧如一棵老松树,那末壮,那末结实。眼睛不十分端正,且白多于黑。额角为时间刻上深深的折皱。
人已经七十上下,说话声音还清脆得历历可听,简直是一个死不了的老妖精。
老人打量打量我,问了:
“客人过此去那点?”
告诉他我上云南。
“你们年青先生走遍天下,四海做家!”
问他:“你老人家也去过很多地方么?”
是羞涩还是怎样,微微有一点局促了。声辩着:“不有,不有”
老板为他下注解:他老人家七十三,一生还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只在这小小山湾里寂寞地活着。
我惊奇了,好一个野老!
“你没有走出过这个山圈么?”
“谁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呢?我在这里生下来,长大,娶妻,养儿子,且有孙孙了。……多末快的时光
啊。……我从没有登过对面的山峰看一看外边有怎样的世界。外边人又谁来看看我们呢……我们的祖先,也
都这样来了,又去了。……”
停一停。
“现在不同了。……有了汽车路,外边人一年四季不断过,我们的年青人也一批一批跑出去。说是日本
欺侮我们,这话可是?”
“怎么不是呢?日本人来了谁也不能活,我们得打出他去呀!"我说。
“是哪,我那大儿子就新从火线回来,伤了腿。伤好了他还要回去,打走日本人才有太平日子啊,……
是吗?”
我得承认我是深深的被那张热诚朴实的脸感动了,试想想一个终生不出乡里的野老,只知安分,守己,
过和平日子,如今也用一颗纯洁的心咒诅日人,且把自己孩子献出去,穿上军衣,流血,保卫祖国;还有人
不为这悲壮的行动所感动吗?
换了一筒烟,又问我:
“年轻的先生,长沙还没有丢吗?”
“没有,没有”我的沉思打断了。“火线离长沙还有几百里路呢。我们有许多兵在守着哪。”
沉默多时的老板也出声了。这人行伍出身,扛过枪,吃过粮,还做过一名不大不小的头目,如今在家里
守老婆,摆弄烟枪:
“长沙是好地方,有岳麓山、水陆洲……民国十年我去过,……又十六七年了。……”
叹惜。
自卑于足迹的简短还是怎样,老人羡慕着,赞叹着,打听山外的世界:
“年轻的先生,”——他永远称我为年轻的先生——“北京你去过吗?北京?”
他也会想到这末远么?多怪!我说我去过。
“说书讲故都有北京,那是皇帝住的地方,可是?”
我点一■点头。
又说了:“说那里有皇宫,有金銮殿,有万寿山,还有大雪铺地像灰面,你看见过吗?”
“怎么不见过!我在那里住过一段很长的光阴。”
“唉,你们年轻先生经得多,见得广……”
突然,完全是突然地,像记起什么事情一样,又问我:
“你看见过梅兰芳吗?天下美男子!”
照实说我是有一点愣住了。梅兰芳我可没见过。一个唱戏的伶人的声名会远播到这末遥远偏僻的山湾,
由一个单纯的野老口中说出,在我们这国度里的确是可惊的了。
我老实告诉他:“我没有见过。”
“说他能唱京戏,还能扮女人……牵动千万女儿心……”
我为末后这句话暗暗有些希奇了。这儿“人老心不老”!
老板大概看懂了我的意思,向我解释说:
“客人,英奇怪!这老人年青时候走过红,川戏是拿手,扮老生,登台出大风头,逗引全城好女子为他
发痴发疯如今是老了。只要倒退五十年...”
我重新估计这老人,想在他风韵间寻找一点当年。老人呢,却像一个刚才识羞的孩子,有一些脸红了。
且只说:
“莫提了,莫提了,如今老了,真老了……”
抓起烟筒抽烟。
“北来的年轻先生,会不会唱京戏呢?”
这可窘住了我。平生不曾看过十次京戏,我说我不会,他们如何肯信!说什么北京来的都会哼京腔。
正在不可开交时,老板的七岁大的孩子走进来了:
“爸!信我送去了!正好邮局外面没有人,邮花我没买就丢进邮筒了!”说了把五分的镶币拿出来,现
出得意的样子,想收回一番夸奖。
这时节该令人啼笑皆非了。老板高声地骂着:“你妈哟!这点事情都办不好……就会吃饭,一顿三大
碗……”他脸上抽搐的样子,好像要哭了。这信是昨天一个住店旅客托他们代发的。
又一个孩子走进来了。见到老人就喊:
“爷,爷,时间不早了,妈妈喊你回去睡觉!”
这是他的小孙子。
老人的气似乎比来时消了许多,拉着孩子的小手。向我说:
“客人也该休息吧,有三更了。”
我看着一老一小走出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舍老板一家尽管生活拮据,但是依然把我这个从外地来的客人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可见他们的淳朴
善良。
B.野老尽管一生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小山城,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但是他也懂得保家卫国的道理,
懂得关心国家的安危。
C.野老向我打听北京城的种种见闻,还知道“有皇宫,有金銮殿,有万寿山”以及梅兰芳,说明他对北
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D.野老会唱川剧,而从北京来的我却不会唱京戏,这让野老难以置信,侧面反映了野老对外面世界的了
解其实是不全面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描写老人的外貌时,刻意与他的眼睛“不十分端正,且白多于黑”,还把他比喻成“一个死不
了的老妖精”,可见其他人对野老并不尊敬。
B.文章主要是通过“我”和野老的对话,逐渐揭开了野老的身世和处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为常人所不
熟知的偏僻山城人物形象,显得十分自然。
C.文中的“我”既是野老身世的“记录者”,同时也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去体验和感受野老的独特
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体味他的人生况味。
D.结尾叙写老板的孩子给住店旅客寄信出了差错,以及小孙子喊野老回去睡觉,充满了浓浓的小山城生
活气息,给人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8.文本多次使用“羞涩”“自卑”“脸红”等词语来刻画野老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9.野老一生都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是否让人感到遗憾?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6.C7.A
8.野老多次使用“羞涩”“自卑”“脸红”等词语,表现了他内心的丰富和敏感。他因为自己没有走出过
山圈而感到自卑,因为自己的年轻经历而感到羞涩,这些都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这些词语的使用,也让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野老的性格和情感。
9.野老一生都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但并不让人感到遗憾。虽然他的生活圈子很小,但他一直过着安
分守己的日子,关心国家安危,有着纯洁朴实的心。他的人生同样有着价值和意义,因为他活出了自己的风
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说明他对北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错,野老一生还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只在小小山湾里生
活着。”可见,野老向我打听北京城的种种见闻,还知道有皇宫,有金銮殿,有万寿山以及梅兰芳,并不
能说明他对北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可见其他人对野老并不尊敬”错,文章把老人比喻成“一个死不了的老妖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老人精神矍铢的特点,没有贬义,也不是不尊敬。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当“我”问野老是不是也去过很多地方的时候,老人是羞涩和局促不安的,因为七十三岁的他,一生只在
这小小山湾里生活,从还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
当老板说他民国十年去过长沙,并夸长沙是好地方时,老人自卑于自己足迹的简短,他为自己从没有走出
过山圈而感到自卑。
当老板说老人年青时走过红,川戏是拿手,他扮老生,登台出过大风头,以致全城好女子为他发痴发疯
时,老人脸红了,表现了野老“识羞”的性格和骄傲的内心情感。
所以,文中多次使用“羞涩”“自卑”“脸红”等词语描写野老为自己没有走出过山圈而自卑,为自己的
年轻经历而羞涩,既反映了他的内心丰富和敏感,也加深读者对野老的性格和情感的了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回答“并不让人感到遗憾”,然后分析理由如下:
野老“一生还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只在这小小山湾里寂寞地活着”表明他的生活圈子很小;
野老是一个终生不出乡里的野老,他只知安分,守己,过和平日子。野老说他从生下来,就在这里长大,
娶妻,养儿子,带孙孙,他从没有登过对面的山峰看一看外边有怎样的世界。但是野老知道日本欺侮我
们,年青人一批一批跑出去抗日。他还把他的大儿子送到前线,伤好了还要回去继续抗日。老人说“打走
日本人才有太平日子啊”,他还关心长沙有没有丢。文中说野老“用一颗纯洁的心咒诅日人,且把自己孩
子献出去,穿上军衣,流血,保卫祖国”。野老虽然一生都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他生活圈子很小,
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居家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但是他有一颗纯洁朴实的心,他支持自己孩子抗日,他关
心国家安危,他的人生同样有着价值和意义,所以野老一生都没有踏过十里以外的土地并不让人感到遗
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余丈。左有
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综指予日:此北钟山也,山«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
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日“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
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潮瀚汪洋无际,远
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
九名复旦与选士梅豆愈乂老人衣舞至甚处风怒淞急舞丕熊跳。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咳如洪钟,然
余石无此声。郦元之记,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
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余丈。老人寺僧日,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
己已,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现独此石以钟名?盖诸
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
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
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
(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
材料二: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
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目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目下钟山,
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
风水相遭,皆有噌咳钱格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
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
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逑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
小洞,苦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
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
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
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俞微《春在堂笔记》卷七)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九江A复回B与进士C梅君愈及老人D乘舟E至其处F风怒浪急G舟不能般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以是名”的“以”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以”用法相同。
B.“蛇”意为“像蛇一样”,与《荀子•劝学》中“蛇鳍之穴”的“蛇”意义不同。
C.“何”意为“为什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何由知吾可也”的“何”用法不同。
D.“烛”意为“点亮蜡烛”,与《登泰山记》中“明烛天南”的“烛”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潢等人游览北钟山时,发现北钟山立在江边,在山的左右两面有观音阁和小轩等建筑,这些建筑都
在钟石之上。
B.在章潢看来,北钟山风景秀丽,能看到远山碧水,风景独佳而不可以用文字描写,南钟山风景稍逊北
钟山。
C.彭雪琴认为石钟山有两座山,分别在城西和城东,被称为上钟山和下钟山,而下钟山才是苏轼写《石
钟山记》的地方。
D.彭雪琴在冬天发现了石钟山下有一个山洞,洞中有很多钟乳石,道路蜿蜒,人迹罕至,还发现了枯
蛤、蝙蝠等动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
(2)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14.关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两则材料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10.BFG
11.A12.A
13.(1)李渤竟然想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声音的清浊,这是很浅陋的。
(2)然而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互吞吐,发出像音乐演奏一样声音,这恐怕不是这样的。
14.材料一认为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它突然立于水中,中空且下部虚空,敲击时会发出像洪钟一样的声音。
材料二认为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全山皆空,像钟一样覆盖在地面上,所以得名为石钟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
“九江”作主语,“复回”作谓语,应在B处断开;
“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作状语,“至”作谓语,“其处”作宾语,应在F处断开;
“舟”作主语,“不能般”作谓语,应在G处断开;
故应在BEG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A.错误。“以”,介词,因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句意: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
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B.正确。“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名词,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句意:像
蛇一样爬着进入。/蛇、鳍的洞穴。
C.正确。
“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句意: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D.正确。“烛”,动词,点亮蜡烛/动词,照亮。句意:点着蜡烛攀登。/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在山的左右两面有观音阁和小轩等建筑”错,原文是“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
可见,左面有观音阁,阁中有小轩,并不是山的左右两面有观音阁和小轩等建筑。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乃”,竟然;“考击”,敲打;“疏”,浅陋。
(2)“然”,然而;“作”,演奏;“然”,这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中“惟此石突然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概括为:材料一认为山得名是
因为它突然立于水中,中空且下部虚空,敲击时会发出像洪钟一样声音。
(2)根据材料二中“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概括为:材料二认为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全山皆
空,像钟一样覆盖在地面上,所以得名为石钟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今天秋天七月十六,因为督学到了县邑,于是带着老人高嵩等到北钟山去。山上都是大石,立在江
边,高的大约有一千多丈,左面有观音阁,阁中有小轩,正好在钟石之上。老人高嵩和寺中僧人宏综指着
对我说:这就是北钟山,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于是就从阁后踏着高峻的山崖,深入灌木丛生的地
方,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有个亭子叫做“白云亭”,原因是亭子在山顶,仅可容纳二三个人。凭着栏杆远
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同环抱在一起,都像屏风一样列在山的左右,从南面来的江
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
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难用笔墨来形容。
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于是来
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但是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郦元的记
载,苏公之辩解,的确可以破解千古疑惑了。第二天,到了南钟山,山下也有观音阁,临靠大江。左右石
壁和北钟山一■样,但景色不如北钟山,右面的石头少十多丈。老人和寺中的僧人说,这就是南钟石也。苏
公有记刻在上面。正统十四年己已,石头裂开倒在水中,痕迹尚且很新。仔细观察南北的石头,石头面下
都有窟窿,风吹动着水击打在上面,都可以发出声来,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大概是其它的
石头背靠着上侧立,下面是空的而后面是实的,所以发出的声音浑浊,只有这座山石突地矗立在水里,中
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声音像洪钟一样。李渤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
因,就浅陋了。但是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
样的石头,阴森森地想要向人扑去。杨次山所说的“真山从作假山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况且遇到
害怕的事就回去了,南钟山恐怕还没有到,所以南钟山的景色没有在他的文中见到。
材料二:
苏轼的《石钟山记》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他的话是对
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驻守江西时间最久,(他)对我说:“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
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游览)作记的地方。
但是苏轼说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个恐怕不是这样。天下水中的山有很多,但凡
有裂缝,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咙钱辂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山(石钟山)是这样(命名)呢?我久住在湖
Do每到了冬天水面落下,则山下有像门一样的洞出现。进到洞里,里面透漏玲珑,钟乳石像天花散漫一
样,下垂的样子好像要落地。小路蜿蜒曲折,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蝴,就像鳞甲似的。洞中
宽敞,左右可以通向别的(洞穴),可以容纳千人。最上层则昏沉黑暗不可辨别。点着蜡烛攀登,地势平
坦,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蝙蝠的干燥粪便积累了一尺多。旁边又有小洞,像蛇一样爬着进入,
(洞)又变得宽广,可以容纳三个人坐下。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很好。比
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写着,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
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作的。大概因为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所以得到钟这个(山)名。
上钟山也是中空的。这两座山(的命名)应该以形状而论,不应该以声音来说。苏轼当天,就像从门口过而
没有进入它的室内一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
宋•宋庠
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
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
绽绶①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
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②。
注:①“缤绶”,一种黑黄而近暗绿的丝带,古代丞相以上官吏将其用作印绶。②“汉二疏”指疏广和
疏受,他们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功成名就主动引退,叔侄两人上疏请求辞官回乡。被后世文人引为美
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晨时分,诗人起床对镜自照,由镜中自己现实状态生发出沉重的感叹。
B.诗人主要通过视觉的角度,借助昏暗的光线描写了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
C.诗人遣词造句典雅博奥,通过典雅的意象和蕴藉的语言表达了众多感受。
D.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因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取舍而“难决”。
16.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答案】15.B16.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具
体分析如下:(1)观照现实:诗人清晨起床对镜自照,发现眼睛昏花,视力下降,头发稀疏,容颜衰老,表
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伤感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2)映射理想:诗人联想到功成名就主动引退的“汉二
疏”,表达了自己也想辞官归隐的理想,同时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无所适从的困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描写了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错,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描写穷困潦倒的自我形象,而是通过诗人对镜
自照,感叹自己的衰老和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无奈。诗中的“暗围廓落频移眼”和“坐况苍华不满
梳”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感慨,而不是穷困潦倒。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以“镜”为媒介,通过“镜中像”观照了诗人的现实,也映射了诗人的理想。
(1)诗人在清晨起床,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面容,感叹岁月的无情。诗中的“拂槛清晨念老余”
和“坐况苍华不满梳”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认识和无奈。
(2)同时,诗人通过“绽绶转惭龟钮印”和“土膏空负鹤头锄”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诗人的理想是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理想与他现实中的官场生活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以“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困惑和对
汉二疏(指汉代的疏广和疏受,他们以清廉著称)的羡慕,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核心营造出空灵曼妙的意境,“,"
两句,寄寓了离人情怀和月洒江林的寥落。
(2)《小窗幽记》中说:“大豪杰,舍己为人,小丈夫,因人利己。”这个道理用《〈论语〉十二章》
中的句子来表达,就是“,”。
(3)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文人墨客也留下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表达各自的情怀,如李白的
””,陶渊明的""。
【答案】①.不知乘月几人归②.落月摇情满江树③.君子喻于义④.小人喻于利⑤.
会须一饮三百杯(两人对酌山花开)⑥.引壶觞以自酌(造饮辄尽)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
易错字词:乘、摇、喻、义、酌、觞、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户外骑行的凉爽夜风、深夜食堂的烧烤刨冰、水库边的浪漫露营、音乐会上的闪烁星空……酷暑之下,
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避暑不避欢,“白天宅、晚上嗨”,大家纷
纷解锁夏日避暑的新方式,(A)的夜游创新玩法在各地精彩亮相。根据国际学术界的一般标准,进入
文明的标志是文字、城市和冶金术的出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历史教科书里,把宋代城市的夜市,视作是
对唐代城市宵禁的一种进步,《东京梦华录》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
绝”,这样的记载总是为人(B)。
某种程度上,夜晚在经济格局里的地位,其实也是城市自身逻辑演变的结果。①城市的存在,本就是为
了突破乡邻或亲缘,这也是为什么提到城市,人们天然想到的词汇就是“开放”“包容”。②人们就是要在
一个“无用的时间”里——多数人不工作、劳动,突破种种自然的、文化的规训,继续去“创造价值”。③
要促进夜经济的发展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努力。④比如城市的业态要足够丰富,对小型商业形态包括摆
摊、流动商贩等要足够多元。⑤一言以蔽之,夜经济的基础,就是市场化和法治化。失去了这种灵动,夜经
济也很难有多大作为。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
【答案】18.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津津乐道。19.①“乡邻或亲缘”改为“亲缘或乡邻”;
②“人们就是要在一个'无用的时间'里一一多数人不工作、劳动”改为“人们就是要在一个多数人不工
作、劳动的‘无用的时间'里”;
③“要促进夜经济发展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努力”表述较笼统,可改为“要促进夜经济的发展需要在
业态丰富、对小型商业形态包容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常见的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大家纷纷解锁夏日避暑的新方式”说明人们开发了很多的夜游创新玩法,也就是新玩法种
类非常多,故可填“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原指古代战术变化很多的两种阵势,后来用作比
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十分精彩。
第二空,此处是说对于宋代城市夜市繁华的记载经常被人们提及,故可填“津津乐道”。津津乐道:形容
饶有兴趣地谈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①“乡邻或亲缘”语序不当,按照亲疏关系远近来说,应是先亲缘再乡邻,故应改为“亲缘或乡邻”;
②“人们就是要在一个‘无用的时间'里一一多数人不工作、劳动”不合逻辑,“多数人不工作、劳动”
应是对“无用的时间”的解释说明,而原句中放在“……里”后,则变成了对整句话的解释,不符合事理
逻辑,故可改为“人们就是要在一个多数人不工作、劳动的‘无用的时间'里”;
③“要促进夜经济的发展并不容易,这需要很多努力”表述较笼统。结合后文“比如城市的业态要足够丰
富,对小型商业形态包括摆摊、流动商贩等要足够多元”可知,作者对于应做出哪些努力来促进夜经济发
展是有明确态度和方法的,故可将举措具体化,如改为“要促进夜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业态丰富、对小型商
业形态包容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近千年的流传中,《如梦令》的第一句有两个版本:大部分作“雨疏风骤”;但《癸巳类稿•易安居
士事辑》《草堂诗余评林春集》中作“风疏雨3聚”。究竟孰是孰非呢?比起瞬间大雨的浇灌,短时大风的摧
残更容易导致海棠花凋零。如果当时的天气是“风疏雨骤”,海棠花应不至于遭受毁灭性打击,故而,
(1)也就是说,词人所经历的是雨点稀疏而大风骤起这样的强对流天气。那么,(2)?
“风疏雨骤”型天气的产生是因为中低层水汽充沛,中层和低层虽然有温差和垂直风切变,但都不大。
细心观察会发现,此时地面的风力不大,雨滴一般呈近垂直状态下落,气象上称之为短时强降水。《如梦令》
中提及的“雨疏风骤”型天气则与“风疏雨骤”型天气有所不同。①究其形成原因可知,对流层的中部有
干层,其中储藏着大量干冷空气;由于中低层水汽条件不佳,对流云后部虽然形成了一些雨滴,但数密度
(单位体积内雨滴的个数)较小;雨滴下落所产生的下沉气流将干冷空气拖拽下来,使得三煮在工落过逑史
一“桓爱相杀”。②在这场厮杀中,部分雨滴被残食,进而蒸发,让原本不大的雨滴数密度进一步减小,这便
是“雨疏”的原因。③蒸发后的雨滴化作水汽,融入干冷空气中,让它变得不那么干燥。④此外,雨滴在蒸
发过程中会吸收潜热,让干冷空气变得“凉飕飕”的,而较重的冷空气更容易下沉,所以冷空气抵达地面
时,(3),能轻易摧毁娇嫩的海棠花。
20.“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给工人做饭吃。
C.黏腻的汗水打湿衣物,不仅会让人感到难受,还可能散发出“不友好”的味道。
D.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答案】20.B21.(1)“雨疏风骤”更符合情理
(2)这种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呢
(3)风力会比较大22.D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连贯的能力。
插入的这句话意思是跟敌人作战后各有损失,双方两败俱伤。
①处“究其形成原因”的“其”指上句“雨疏风骤”型天气,与插入句意无关,此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衔接紧密,不能插入,排除A;
②处,上文“使得二者在下落过程中‘相爱相杀’”,下文“在这场厮杀中……”,前句说明雨滴被残食
蒸发,数密度减小;后句说明这场“厮杀”中干冷空气也有变化,恰好和插入句子语意一致连贯,紧密
衔接;
③处,下文“蒸发后的雨滴化作水汽”,只在说雨滴一方的结果,排除C;
④处,后面是“此外”,表示另一个,和上文雨滴的蒸发融入冷空气,形成冷空气抵达地面风力增大的两
个原因,衔接紧密,跟“交战”无关,排除D。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根据前文“如果当时的天气是‘风疏雨骤',海棠花应不至于遭受毁灭性打击,故而”,可知结论不
是“风疏雨骤”,所以“雨疏风骤”才是正确的版本,可填:“雨疏风骤”更符合情理。
(2)需要填问题,根据前文“词人所经历的是雨点稀疏而大风骤起这样的强对流天气",下文“‘风疏雨
骤'型天气的产生是因为……”可知,问题为“雨疏风骤”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可填:这种天气是如何
形成的呢?
(3)根据前文“短时大风的摧残更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公司营销生产用房项目及公司生产综合楼地下室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同意房屋转租协议合同范例
- 2024年广告公司内容供应合同
- 2024年工程质量监督及保障合同
- 2024国际货运代理运输合同
- 2024动漫版权授权与发行合同
- (2024版)跨国技术转让合同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 2024年工程设备租赁合同解析
- 潍坊市供热管理办法:技术升级篇
- 儿童游乐场所安全运营规范范文
- 初中学生职业人生规划课件
- 2021年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甲骨文专题课品课件
- 中草药高效栽培技术课件
- 干、湿空气密度的计算
- 建筑项目坍塌事故危险因素表
- 消防单位基本概况
-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 幼儿园绘本故事:《七彩下雨天》 课件
- 北京大学简介介绍PPT模板
- 【政治教学课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