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
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
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
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
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
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
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
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
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
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
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
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
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
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
求。“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
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
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
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病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
虹霁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
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
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
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
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
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沧桑感。从这
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
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
审美价值判断。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
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
(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一一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有删
改)
材料二:
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
是将诗的有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
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
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
词言志。以诗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
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
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
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
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
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
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的道德责任感与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
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带入词中,纠正了传
统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治教化、
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
(真、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
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已经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
精神,为南宋词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
性的贡献。
(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
B.“东坡范式”是苏轼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C.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
D.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党争不断,士人贬谪流离,个体该如何在变化中安身立命?这对宋词的表达功能提出了
新的思考。
B.苏轼和欧阳修都创造了大量雅词,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
似之处。
C.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局限,这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有鉴于此,苏轼认为要
变革词风。
D.苏轼在创造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诗与词双
峰并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C.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
5.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
相关论述,谈谈你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与分析。
工.答.D
解析就文中材料而言,并非李侗以“光风霁月”来形容黄庭坚的人格气象,而是黄
庭坚以此形容周敦颐之人品。同时,文中并未提及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
为是否给予高度评价。故D选项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
2型
解析B选项,依据材料一第4自然段,苏轼和欧阳修确实都创作了大量雅词,但并
不能据此得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果关系不
成立。同时依据文中内容,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而非“都有诸多相似之处”。C选项,依据材料二第1自然段,“早期的词作音乐特
质明显,但内容局限”理解正确,但由此得出“不利于词的创作传播”判断有误,依
据文中“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等相关内容,词的音乐
特质反而是有利于其创作传播的。D选项,由“词文学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得出
“诗与词双峰并立”的判断有误,原文并未提及。)
3.答...
解析依据材料二内容,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
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B项,出自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词
人以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体现的并非传统儒学
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故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
4.答案①类比论证。将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诗词创作进行类比,以此证明宋代士
人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
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②举例论证。列举欧阳修在贬
谪中创作出“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的诗句,以澄明的诗境反映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证
明了宋代士人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尤其是贬谪语境)密切
相关。(对苏轼、黄庭坚进行阐释亦可)
5.答.①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
等手法表现赤壁之景,陡峭的石壁插入云层,激起的浪花如卷起的千万堆的白雪,“乱石穿
空”与“惊涛拍岸”结构相同,意义相关:②创作心理的雅化:在苏轼看来,眼前的雄奇壮
阔之景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置身其中,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感油
然而生。③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通过描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内容,把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
带入词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散⑶(节选)
陈翔鹤
在魏朝最末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
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
住宅外院里打铁。这个小小的铁工场,就设在那棵枝条茂密,绿荫几乎遮遍半个院子的巨大
的柳树下面。铁砧墩的旁边不远就是一口深井。井旁边有个石水缸,正好作为打铁时“淬火”
或“退火”之用。一到夏天,嵇康还喜欢将井水汲起来,灌注到那围绕着大柳树的沟渠里去。
这一泓清汪汪的沟水,使人看了觉得十分凉爽。而烧铁炉和附带的一个鼓排(风箱),以及
煤滓铁块、大锤小锤等物,统统被安置在靠柳荫的一个墙角落间,上面还搭有席篷,看来倒
有点像间小屋子。
时间虽然已到初冬,但洛阳的天气却并不怎样寒冷,柳树也还没有脱叶,因此嵇康此
刻只露髻、短褐、马裤、赤脚草履,正挥动着大锤,在被阿凤用长铁钳子紧紧夹着的一块红
铁上,一锤一锤地直打了下去。在起初几锤,铁花子还几乎如浪涛般飞奔四散,不过愈到末
后,铁花子便愈加减少了,嵇康的锤下得也并不如以前的有力。这时阿凤才如释重负似的轻
轻地吐了一1口气。
“怎样,不行了吧?我就是在开头的几大锤上,特地需得人帮忙,并且也就只有觉
得开头的几大锤有意思。阿凤,你看,这有多好啊:铁滓子好像流星一般四下乱溅,这一锤
一锤的,简直就像打在自己的心尖尖上一样,多有意思!阿凤,现在好啦,你站过一边,
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打吧!”
嵇康说罢,便将阿凤手中的铁钳子接了过来,另外换上一个手锤,自己一下一下地继
续去打那块已不大冒火花的红铁,看来他是想把这块铁打成一个锄头的毛坯子。阿凤站在一
旁注视着她父亲的动作,有时用手去拢一拢自己额上掉下来的头发,或者擦一擦汗珠。这个
发育得比她实际年纪还要健壮高大的女孩,身材的窈窕均匀颇有点像她的母亲,可是因为
自来就娇生惯养的,所以在神气上却总不免要时常带着几分娇纵直憨之气。但对于打铁,她
倒也很感兴趣,算得是嵇康的一个好助手,不过体力有些不及阿勤罢了。
“姐姐,你去看看,阿勤总是爱在炉子里边乱翻乱抄的,她动得,就不许我动!向家
叔叔又不来,他来了就不要阿勤管啦!”阿绍走了过来,面带严肃地说。这个身穿绡青色
绢袄子的八岁小孩,头上梳着两个丫角,平时总不大轻于言笑,身体却并不比他姐姐健康。
他脸色有点苍白,而且经常带着一种严肃而又很自信的表情。因此,全家人都叫他“小大
人”。
"好啦,好啦,不用你管,你去玩吧。”嵇康扬起头来说。
“真是,阿秀叔叔许久都不来啦,讨厌!……”阿凤说时,还用娇憨的语气“呸”了
一口。
“这不好。小孩家可不准这样!拿去,换一块新的来。不要紧,没有阿秀,我们也可以
办得了!”嵇康认真地说。
于是阿凤便将那块现在已经发黑的铁夹了过来,送到火炉里面,去换阿勤已经烧好了
的另外那一块。
他们父女和站在炉边烧铁的婢女阿勤,就像这样地继续工作着,大约有一个多时辰之
后,大家都静默无声,严肃而且兴味盎然。这期间,只偶然可以听见从嵇康口中发出来的畸
畸的声音。这就算是他在工作中的一种表情,而且也算是他对于铁和火花的一种礼赞!
关于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特殊嗜好,在当时国都洛阳城,特别是在诸名士中
间,固然早就流传开,而且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不过流传得最快,而且被当时人视为
美的,却在嵇康与贵公子钟会两人之间的关系上。据说有一天,嵇康正在家里打铁,他的好
朋友向秀还在一旁“鼓排”。这时正为大将军司马昭所宠信的贵公子钟会便带着一大批宾从,
声势短赫、人呼马拥地到嵇康家里来了。他本来是想来同嵇康交朋友的。不想嵇康却毫不理
睬他,竟至旁若无人似的各自挥锤不顾。向秀也仍旧鼓自己的排,同嵇康一样连头都不抬一
抬。
等到钟会碰了一鼻子灰,起身要走时,嵇康才忽然问了他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
而去?”那个来客也回答得很好:“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以后,他们两家便再
也不曾见面,大约算是决裂了。
“了不起!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
啊!”
“也只有像嵇叔夜这样的名流,才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啦!一般人哪
里敢呢!”
“打铁不好,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而且也因此会得罪人。”
“他们两家不会因此便'兴怨''修怨’吗?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予人以难堪,这实
在是太不应该的。”
当时洛阳城里的人们,就这样纷纷评论着这个在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
【注】历史小说《广陵散》发表于1962年10月,叙述建安文学之后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阮
籍、嵇康及嵇康被杀的经历。小说共四部分,选文为第一部分,后几部分中主要描写了嵇康
与向秀对饮、夫妻分别、临刑顾日弹琴等几个场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住宅外院的铁工厂打铁设施齐全、安排得当,与后文“朝廷的中散大夫嵇康爱打铁的
特殊嗜好”相照应。
B.阿绍向阿凤埋怨阿勤乱动却不许他动,阿凤埋怨向秀叔叔许久不来,两个孩子虽然个性
不同,但同样纯真可爱。
C.阿凤负责夹换铁块,阿勤负责在炉边烧铁,嵇康负责出力气打铁,分工明确合宜,侧面说
明了打铁是家中常事。
D.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比如写嵇康打铁生活就比较舒缓自然,而写嵇康与钟会见面时
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
7.关于文中钟会登门拜访嵇康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与向秀不能接受钟会的行事作风,二人对他的无视是无言的排斥。
B.嵇康与钟会的一问一答如出一辙,说明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
C.嵇康与钟会决裂,表面上是二者相见的不快,实则是二者志趣的不同。
D.洛阳城中人们对此事的评论,真实而生动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8.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简要分析嵇康
的性格特点。
9.胡适认为,短篇小说的写作应当追求“经济”二字。所谓“经济”,就是“不可增减,不
可涂饰,处处恰到好处”。陈翔鹤的《广陵散》已经臻于“经济”境界,结合小说,谈谈“经
济”一词在文中的体现及其作用。
6.答...
解析“嵇康与钟会见面时的冲突就比较紧张激烈”错,文章描写嵇康与钟会的见面从钟会
的随从场面和嵇康的毫不理睬开始,以一问一答结束。并无制造激烈的冲突场面。
7卷
1•1=1•••
解析“二人具有清高自傲的相同品性”错,嵇康狂放不羁、清高自傲;钟会是大将军司马
昭所宠信的贵公子,家世身份熠赫。二人决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性格冲突。
8.答.①清高自傲、久负盛名;②不慕名利、鄙视权贵;③纵情任性、洒脱不羁..
解析根据''请结合文章中洛阳城里人们对嵇、钟两人之间所发生的特殊事端的评论”
可知,主要从文章最后5个段落中分析。
根据“这一问一答都很好,真可谓一语破的,旗鼓相当,盛名之下,话不虚传啊”可知,
嵇康清高自傲、久负盛名;
根据“敢于得罪钟会这样的当权得势的阔人”可知,嵇康不慕名利、鄙视权贵;
根据“这很有失中散大夫的身份”“嵇中散也太纵情任性啦”可知,嵇康纵情任性、洒脱不
羁。
9.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既充分表现了人物,又做到了言简意
赅;②情节构思方面:叙事简洁不拖沓,伏笔照应相结合;③环境描写方面:简洁的环境描
写,暗示人物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日:“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庐田房舍,曾无所刍牧
牛马之地。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臣窃料之,大王之国
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臣闻越王勾践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
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斩纣于牧之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振其威也。今窃闻
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此
其过越王勾践、武王远矣。今乃于辟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
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故敝邑赵王使使臣献愚计,奉明约,
在大王诏之。"魏王日:“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
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
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诈伪反覆
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
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
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
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i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己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
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
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
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己亏矣/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
之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苍头,仆役以青巾作头饰,故称“苍头”,也指以青头巾裹头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战国,“河外”意义多有不同,可分别指黄河之南、西,与河内相对。
D.东藩的“藩”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也是另一个
刀光剑影的战场。
B.在说明魏国实力的同时,苏秦又列举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众多事例,还劝谏魏王不要听信那
些谗臣的邪说。
C.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
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
D.面对苏秦和张仪的游说,魏王左右摇摆,从中既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
巧,也可见魏王缺乏主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
(2)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14.苏秦和张仪分别前往游说魏王,二者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10.答...
解析“割地效质”是并列短语,在文中作用相同,意为“割让土地送上人质”,故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D。“故”在句首,表示结果,其前应断开,排除A。“专心并立”是并列短语,
在文中作用相同,意为“齐心合力”,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1L答...
解析D.两个“藩”意思不同,“东藩”的藩指藩国,“藩篱”的藩意为篱笆,指边界。
故选D。
12.答...
解析C.“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表述有误。根据“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
也”可知,节选内容中张仪只是假设合纵的通道断绝会将魏国陷入危险之中,而没有谈到会
成一盘散沙的结局。
13.答.(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里替大王惭愧。
(2)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变化无常的苏秦的小策略,这明显是不可能成功的。
解析(1)“乃”,竟然;“西面”,名作状,面向西;“窃”,私下。
(2)“反覆”,变化无常,反复无常;“成”,成功;“明”,明显,明白。
14.答案苏秦主要是积极引导树立信心,鼓舞斗志;张仪主要是威胁恐吓,瓦解斗志。同
是一个魏国,在苏秦看来既有地缘优势,又实力雄厚、足以与秦国抗衡;在张仪口中却变得
势单力薄,地理上也处于“四分五裂”的位置,除了事奉秦国别无出路。
参考译文:
苏秦为了赵国合纵游说魏襄王道:“大王的国土,土地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
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没有放牧牛马的地方。人民众多,车马成群,日夜奔驰,络绎不绝,
其声势和三军士兵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我私下里估计,大王的国力不亚于楚国。大王是天下
贤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事秦国,我心里替大王惭愧。我听说越王勾践靠三千残
兵败将,在干隧擒获了夫差;周武王也仅有三千士兵,三百辆战车,在牧野杀死了商纣王。
难道是他们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振奋自己的雄威啊!如今我听说大王的兵力,
常备军二十万,青布裹头的士兵二十万,精兵二十万,勤杂部队十万,还有六百辆战车,
五千匹战马。这肯定远远超过越王勾践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却迫于谗臣的邪说,想要臣
服于秦国。事奉秦国一定得割让土地送上人质,因此军队还没用上而国家的元气已经亏损
To如果大王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六国合纵相亲,齐心合力,就一定不会遭受强秦的侵犯。
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进献愚计,呈上盟约,听凭大王诏令。”魏王说:“我没有才能,以前
从未听过这样高明的指教。现在您以赵王的诏令来教导我,我愿意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
排。”
张仪为了秦国连横,劝说魏襄王道:“梁地方圆不满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地势四下平
坦,四通八达,没有名川大山的险阻。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
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
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
裂的地理位置。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的计策,这明显不可能成功。
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发兵进攻河外,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合纵的通道一断,
那么大王的国家再想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国若是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
国的压力,一定不敢不听从。秦韩结为一体,那魏国灭亡之期就不远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
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归顺秦国,归顺了秦国,那么楚韩必定不敢轻举妄动;没了
楚韩的侵扰,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家也一定不会有忧患了。”魏王说:“我太愚蠢,以
前的策略错了。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封赏,春秋两季贡
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
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
屋建甑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
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
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
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16.“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6分)
15.答案C
解析项,“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
16.答案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
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没有像诸葛亮-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
解析“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
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
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
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
“日暮聊为梁父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个《梁父吟》。诗人借诸葛来抒发自身怀
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短暂而又飞逝的生命时光,古人曾作过许多精妙的比喻,如曹操的
(2)古人常用骏马寄托作者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闪现骏马的身影,如“,
(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比如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借此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再如
17,(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或:马作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何当金络脑,快走
踏清秋。)
(3)示例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示例三: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
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
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
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
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
辉煌的皇域,变成“一片孤城万彻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
起伏错落、重峦叠嶂。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
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
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
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
A.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今天好热啊!一一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一一还有你,我的孩子!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
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18.答案B
解析原文: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总结上文;B项,表示解释说明;C项,表示意思的转
换,跳跃或转折;D项,表示转换话题或说话对象。故选B。
19.答案(1)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
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2)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
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
解析这道题具体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熟悉宫殿的人从声音里就能辨认季节;喻体:
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心里的日历;二者的相似点为:熟悉程度。熟悉
程度具体分析,一是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二是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
化相似;三是,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所以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点,通
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0.答案(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
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解析原文内容上“或许”一词表揣测,是一种主观感受,更能体现一种禁城的空间的浩
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而改后的句子就是一个肯定句,起不到突出的作用;原文内容上
“慢动作”一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人的动作,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原句“似
从天而降的伞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点的状态,也更能衬托空间
之大。因此整体来看,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
①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②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
阅读方式。③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
零碎时间。④但是碎片化阅读并非是没有缺点的,不能代表未来的阅读趋势。⑤碎片化阅
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同时,⑥也挤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⑦碎片化阅读还使人
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⑧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等方式获得知识碎片,⑨不易形成深度的、
批判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21.答案①处删去“大多”;③处在“零碎时间”后加“的优点”;④处“并非是”改为“并
非”或“并不是”;⑦处“造成”改为“养成”。(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题中①“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③“同时还
有……”成分残缺;④“并非是"重复赘余,“非”有“不是”意思;⑦“使人造成了一种
惰性依赖”搭配不当。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个字。(5分)
2020年3月3日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封装测试。5G微基
站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线射频宽带芯片组的拓展。射频基带芯片组可实现600
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在中国广播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标准
测试中,相比对标的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提升了10dB左右,这使其更能适应国
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射频芯片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
享室内频段,可以说是为5G时代室内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
22.答案①射频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②下行速率快,能对标国际产品③适应复杂、恶劣的网络
环境④覆盖广电频段,兼容共享室内频段。
解析本题共五句话,第一句话的关键信息是“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
第二句话的关键信息是“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句的关键信息是“射频基
带芯片下行速率快,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第四句的关键信息是“能适应国
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第五句的关键信息是“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
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压缩语段一般为陈述句,根据文段关键信息,首先可判断陈述
对象是“射频芯片”,然后将上述关键信息作为谓语,概括合并,压缩在60字内即可。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从住地出发,由国
宾护卫队护卫前往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东门外,高擎红旗的礼兵分列道路两侧,肩枪礼
兵在台阶上庄严伫立,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上午10时许,礼兵护送着国家勋章和国家荣
誉称号奖章庄严入场。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国家勤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
表重要讲话。
获得共和国殊荣的国家英雄们,无一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从杂文
水稻研究开创者袁隆平到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的屠呦呦,从60余年深藏功与名的张富清
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他们的事迹和贡献永远写入了共和国史册!
读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
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请任选一位获奖者,写一封祝贺信。
②请以“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为题,写一篇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③观看了颁奖仪式的你,热血涌动,请写一篇观后感。
④春节到了,请代表学校,为获奖者家人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审题】
材料写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中国成
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进行表彰,这些人物都是国家的功臣,为共和国的事业做出了
不朽的贡献,是的时代楷模。“伟大出自平凡,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课程设计的步骤
- 国际商务课程设计fanwen
- 童画少儿美术课程设计
- 隐喻课程设计探讨
- 雨水管网课程设计书
- 阿莫西林胶囊课程设计
- 非遗幼儿园课程设计
- 英语 综合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误区
- 退休人员管理课程设计
- 2025年中国高纯生铁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完形填空(学生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办事处招聘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试部培训资料
- 硝化棉是天然纤维素硝化棉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 央视网2025亚冬会营销方案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100道
-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胃镜下超声穿刺护理配合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