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_第1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_第2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_第3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_第4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的背景宏观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一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重视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这为素质教育基地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目标。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又为实践基地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都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比较明确建设标准和规范。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实施阵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即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教育规律、教育法规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场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有力举措和有益补充,它在我国基础教育德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校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应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点及意义1、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2、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1)开展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开展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明确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社会实践,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对于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引导中小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4)开展社会实践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知识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到,许多能力不可能仅在学校中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实践体验的途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XX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区域概况XX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全区幅员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5万人,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0万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6.3万人,是全市人口最多、移民任务最重、城市体量最大、管理单元最多的区县,为重庆第二大城市。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4.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11万人。常住人口为157.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235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8658人,人口死亡率4.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2011年,XX区实现生产总值622.59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10.9和3.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4位。2、发展目标2010年5月17日,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出了《关于加快把XX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的重要文件,明确了XX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XX紧紧抓住全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线,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把XX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并把XX打造成为渝东北及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到2012年,努力建成特大中心城市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到2015年,基本建成特大中心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主城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力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到150万人左右,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XX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及规划1、教育事业发展现状2013年,XX区共有学校445所,成功创建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高等学校从4所增加到5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4所,普通中学60所,小学185所。全年在校生30.9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4.44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88万人,普通中学10.34万人,小学8.8万人。全区有幼儿园179所,在园幼儿3.5万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居全市第一。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XX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总体目标建成重庆教育强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构建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相匹配的、功能完善的教育体系。(2)阶段目标到2013年,初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到9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6%。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70%,“五个校园”完成率达80%。创建3所高等院校,力争高等院校数量达到7所。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年巩固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80%,“五个校园”完成率达95%,努力发展高等教育,力争高等院校达到10所。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3)“十二五”期间素质教育发展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公民意识和传统教育,改进德育课程,增强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衔接,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突出教学中心,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教育质量监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乐观向上,成长成才。加强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体育课程,提高音、体、美教学质量,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经常性校园文艺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考试管理,严格控制作业量,保障孩子休息时间。进一步贯彻《国防教育条例》,重视安全、科普、环保、民族、国防等专项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度。项目提出背景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并下达2011年工作任务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1〕35号)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计划支持建设20个项目,每个项目投入3000万元(基建投资2400万元,设备投资600万元)。今年每个省市申报1个项目,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20个项目予以支持。XX既是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虽然学生人数和学习数量较多,但实践教育非常薄弱,几乎是空白,加之XX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对三峡库区各区县示范辐射作用较强。为此,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结合教基一厅函〔2011〕35号有关要求,确定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于XX,在弥补XX区基础教育设施不足的同时,也希望充分发挥XX区区域影响优势,带动三峡库区素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目前,XX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相关资金也已拨付到位,工程建设亟待启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综合实践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它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以课程的身份第一次正式地进入学校课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根据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规定,从2010年秋季开始,学生必须完成23个学分的综合实践才能毕业。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实践基地具有其它教育资源不可代替的作用。此次,XX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正是重庆市及XX区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闭门读书的时间多,走出课堂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少,又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同时承载了两家两代人所有的希望,总是被家人宠着、惯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很少经历劳动实践的锻炼,因而存在着鄙视劳动,不尊重劳动成果,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主张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XX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及办学校点574所,在校学生348777人。通过建设综合实验基地,能够使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才干,激发他们的兴趣、美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逐步克服身上和学习中诸多弊端,逐步成长为有自主性、主动性、善思考、会学习、能动手、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学有特长的人。是落实教育方针,推进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的需要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系统的知识讲授和训练为主,致使学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缺憾。通过综合实践基地综合教育,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走进现实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解决一个问题、体验一次成功、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培养一种意识,张扬个性,塑造创新品质。基地课程的常态开展将有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拓展学生视野,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目前,XX未成年青少年总人数达2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36975人、初中61410人、小学80826人、幼儿园26427人),但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尚属空白。在XX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既能满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修习学分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要求的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