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8.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B.本国的就业结构C.本国的经济状况。
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13.特别提款权是(
)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A.世界银行
B.本国中央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C.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规避金融管制15.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6.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
)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17.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
)。A.反垄断政策
B.产业合理化政策C.经济计划化
D.产业结构政策18.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A.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B.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D.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19.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中东模式
B.雁形模式C.东亚模式
D.拉美模式20.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B.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C.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D.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在19世纪末20世纪,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3..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4.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5.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意味着完全的自由。6.关税减让原则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歧视。7.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输出通货膨胀并获取了大量的铸币税。8.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9.日本政府强调工厂与企业的区分,为破解“马歇尔两难问题”提高了重要的理论思路。10.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市场:2.横向跨国并购:3.自由贸易政策:4.特别提款权:5.出口导向型战略: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2.何谓“特里芬两难”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分别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的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音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美国自己只生产后轮和雨刷,最后在英国的哈利伍德组装。这种高度的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分工的附属,企业生产本身实现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在一个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日,产品的民族品牌正在为公司品牌所取代,纯粹的“国货”已所剩无几,产品凝聚着众多产地的技术成分,以至于人们无法辨认每个国家的具体贡献,也无法区分商品劳动者的国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跨国公司的巨大规模而引起的争议可谓毁誉参半。20世纪70年代时,跨国公司被认为是想要控制世界的垄断“魔鬼”;在80和90年代,跨国公司演变为创新、新资本、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就业机会的代名词;21世纪初期,跨国公司又成了“混世魔王”:它破坏环境、剥削工人。对跨国公司是否剥削工人的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尽管当地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母公司所在国的工资水平,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每年确实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分析说明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特点。(5分)2.分析说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5分)3.分析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和影响。(5分)
×××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一)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AB2.ABCD3.ABCD4.ABD5.ABD6.ABC7.ABCD8.ABCD9.ACD10.ABD11.ACD12.ABC13.D14.BCC15.C16.B17.AB18.BD19.CD20.ABC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1分)。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1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1分)。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2.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2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1分)。3.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1分),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1分),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1分)。4.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1分)。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5.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1分),其主要特点是一国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2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1分);(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1分);(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2.答: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1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2分);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1分)。3.答:战后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主权日益受到挑战(1分)。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以下每要点1分):(1)跨国公司的侵蚀;(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3)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美国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展开分析,每小点3分,共9分。(2)举出一种模式认为它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简单写明原因,共6分。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答案要点:1.答:企业内国际分工,表现为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优势或资源优势(1分),将自己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安排在不同的国家进行(2分),以追求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综合优势(1分)。结果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的生产分工或劳动分工(1分)。2.答:(1)战略目标的全球化;(2)营运过程的国际化;(3)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5)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每要点1分)。3.答:(1)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1分);(2)对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简洁的推动作用(1分);(3)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2分);(4)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1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二)(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
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3.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4.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A.高技术化
B.服务化
C.信息化
D.融合化5.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包括(
)。A.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经济发展负担沉重C.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D.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
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D.积累资本或资金8.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9.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10.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11.欧洲货币体系包括(
)。A.欧洲货币单位
B.稳定汇率机制C.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D.联合浮动12.与小型经济开放体相适应的汇率制度为(
)。A.汇率目标区
B.浮动汇率制度C.货币局制度
D.无法定货币安排13.欧洲经济区(EFA)与欧洲联盟相比,区内没有(
)。A.共同的外贸政策
B.共同农业政策C.共同的货币政策
D.四大流通便利14.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战后欧洲、日本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B.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C.美、加、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D.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用差别待遇对付外部竞争15.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协调的领域日益广泛,几乎涉及经济的所有部门和领域,主要有(
)。A.国际贸易政策协调
B.汇率政策协调C.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D.国家发展政策协调16.发达国家经济调节的主要目标是(
)。A.保障经济运行环境
B.实现四大经济运行目标C.规范市场行为
D.为国有经济扫清障碍17.80年代发展中国家纷纷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具体内容包括(
)。A.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B.放松商品价格管制C.金融自由化
D.产业结构的调整18.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石油生产国
B.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C.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D.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19.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之所以选择激进改革,主要原因有(
)。A.必须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在俄罗斯达成社会共识B.极其严峻的经济形势C.尽快摧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D.叶利钦等人只不过是承袭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想20.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2.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3.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4.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5.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6.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7.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8.特别提款权由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9.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10.APEC的建立,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2.垂直型直接投资:3.保护贸易政策:4.关税同盟:5.汇率目标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五、论述题(本题15分)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创造性地将其用于经济改革实践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济措施。后来成为转型国家实行激进改革的纲领,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1980s年代末期,萨克斯被波兰等东欧国家聘为政府经济顾问,这些国家面临反危机和经济转轨的双重任务。萨克斯决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东欧。1992年初俄罗斯经济转轨时也聘请萨克斯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推行“休克疗法”。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1994-1997年),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的科勒德克认为,人为的“休克疗法”并未带来经济增长的奇迹,波兰的成功来自抛弃了“休克疗法”,而非相反。另外,匈牙利、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对转轨第一阶段效果不满意的国家,纷纷抛弃“休克疗法”而转向渐进改革。这些国家经过1990-1993年的负增长,1994年以后开始步入回升轨道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认识“休克疗法”(5分)2.中国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10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二)参考答案(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ABD2.ABCD3.ACD4.ABD5.BCD6.ACD7.ABCD8.ABCD9.ABCD10.ABD11.ABC12.C13.ABC14.ACD15.ABC16.ABC17.ABCD18.D19.ABCD20.ABC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1分),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1分)。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4.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5.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1分)。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1分);(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2分);(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1分);(4)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2.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1分)。3.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评分标准:只答要点最多得9分(每要点分)。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答案要点:1.答: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激进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2.答:(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3)没有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
B.经营环境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C.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投资周期长、风险大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
B.自由贸易政策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固定汇率制度下
B.浮动汇率制度下C.任何汇率安排下
D.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3.以下组织形式中,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贸总协定14.发展中国家之间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
)。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15.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
)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16.新经济首先出现在美国,其影响在美国也表现的最为突出,主要有(
)。A.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B.促进了制度创新C.引发了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D.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发展规律17.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融入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明显的收益C.增长或发展的竞争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D.发达国家的积极帮助和引诱18.经过10多年的转轨,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主要表现为(
)。A.改革所有制结构,推行企业私有化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市场化和法制化C.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D.经过了“休克疗法”,经济体制已起死回生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20.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主要表现在(
)。A.加入APEC并积极推动其健康发展B.倡导和建立上海合作组织C.参加亚欧合作会议D.倡导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世贸组织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组织者和开拓者。2.发达国家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推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是导致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3.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优化。4.垂直型投资也称为横向型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企业到国外进行投资,建立与国内生产和经营方向基本一致的子公司或其他企业。5.所谓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6.WTO将进一步拓展多边贸易体制的职能和管辖范围,强化制度约束,提高处理贸易争端的能力。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政府干预制。8.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原则是自由企业制度和平等竞争原则。9.欧洲联盟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两部分,它大大扩展了欧共体的活动领域,也赋予了欧共体的结构和决策体制以新的特征。10.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跨国公司:2.保护贸易政策:3.进口替代型战略:4.混合跨国并购:5.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2.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3.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五、论述题(本题15分)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1990s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2001年11月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1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12月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12月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1月14至15日和2月18至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ATM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3月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85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影响。2002年10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阿根廷危机是造成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1.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2.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三)参考答案(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ACD2.ABCD3.ACD4.ABD5.ACD6.ABCD7.ACD8.ABCD9.ABCD10.AD11.A12.ABCD13.ABC14.ABC15.D16.ABC17.ABC18.D19.ABCD20.ABC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跨国公司: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分),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2分)。2.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3.进口替代型战略: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1分),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1分),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经济依附性的目的(1分)。4.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1分),目的在于减少单一行业经营风险,降低生产成本(1分),增加企业在世界市场的整体实力(1分)。5.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1分)。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一贯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1分),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1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每要点1分)2.答:(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1分)。(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1分)。(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1分)。(4)按照投资主体与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合型投资(2分)。3.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分)。(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位不断上升(2分)。(3)综合国力日益增强(1分)。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2)现代分工理论: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分工论,协议分工理论,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以上每一理论1分,共7分)。(3)任选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8分。如果只写要点而不进行论述最高得4分。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答案要点:1.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2)钉住汇率制自身存在的缺陷。(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5分)。2.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3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四)(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理论。A.协议分工
B.垄断优势
C.比较优势
D.产品生命周期3.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
)理论。A.议协分工
B.技术差异
C.产品差异
D.自然资源禀赋4.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
)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A.垄断优势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国际生产折衷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理论。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7.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的学派,是(
)。A.后凯恩斯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学派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长约50至60年的长期波动,这种长期波动被称为(
)周期。A.基钦
B.朱格拉
C.康德拉季耶夫
D.库兹涅茨9.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
)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10.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
)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1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1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
)。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14.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5.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充分就业
B.货币汇率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
)。A.农业产业化趋势
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18.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表现为(
)。A.消除了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B.目标和效果具有非趋同性C.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代表了全球利益
D.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障19.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
)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德国模式
C.法国模式
D.日本模式20.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国家是(
)。A.石油输出国
B.农矿原料出口国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2.二战后国际分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3.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取股息、债息为主要目的,而不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4.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只要跨越国界,都应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计价。5.《牙买加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制。6.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7.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垄断企业之间的国际联合。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参与。10.“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协议国际分工:2.全球经营策略:3.结构性通货膨胀:4.广场协议:5.长波理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2.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3.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分析评价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你认为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吸引外资战略调整有何意义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1920s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束后的一段期间,德国人民曾两次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浩劫,对通货膨胀问题极其敏感。恶性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每年超过百分之百的速度上升。它通常是经济失控的象征。由于价格的飞速上涨,在恶性通货膨胀中损失最惨重的是贫民,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支出要花掉他们总收入的绝大部分。恶性通货膨胀同样会损害依靠养老金等固定收入生活的人群。如果不投资于可以随物价上涨的某种商品的话,他们的银行存款将很快变得不值钱了。1918年,1美元可兑换4马克,而到1923年11月份,1美元可兑换万亿马克。1922年,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200%。1923年2月,半公斤黄油卖3400马克,而到11月份已经涨到2800亿马克了。1923年,每天工厂老板都必须在早晨上班时发放当天工资,让工人赶紧去购物,然后再上班,如果到下午下班再去购物的话,当天的工资就贬值一半。当时,德国人上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必须用小推车推着钱。当时,发生了一件在今天看来是笑话但完全真实的事情:有人用小推车装满了钱去商店购物,到了商店挑选食品时,小推车被小偷盯上了。小偷趁其不注意,把车上的钱都扣翻在地上,推起车飞奔而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战败了,马克几乎一文不值。在美军占领下的西部地区,美国产的香烟成了一般等价物,你给我多少香烟,我给你多少面包和牛奶。因此,战后历届德国政府都把通货的稳定视为德国的公民权之一及其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通货稳定是社会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德国人民迫切希望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的意愿。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5分)2.比较主要发达国家的三种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异同点,你认为那种模式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10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四)参考答案(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A2.C3.C4.A5.D6.B7.D8.C9.A10.B11.D12.A13.D14.C15.B16.C17.A18.B19.D20.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协议国际分工: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1分),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1分),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国际分工。该理论认为,两国不存在比较优势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国际分工(1分)。2.全球经营策略: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要求(1分),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制订与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手段(1分)。全球经营策略包括,所有权选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内财务链与转移价格、研究与开发等四个方面的策略(1分),是跨国公司实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3.结构性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1分),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1分);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1分)。4.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1分)。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1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到1988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1分)。5.长波理论: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波动理论(1分)。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存在着50年左右的长周期,这种长期波动是由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某些内生因素(技术创新)引起的(1分)。长波理论所涉及的经济周期一般长达50至60年,能较好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在进行经济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分):(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1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1分);(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1分);(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1分)。2.答: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1分)。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2分);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2分)。3.答: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1分)。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1分)。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1分)。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1分)。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1分)。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对外直接投资取决于三方面优势的整合:所有权优势、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两个转移途径、区位优势。(以上三方面分别论述,各3分共9分,只写要点最多得5分)。(2)联系中国“现阶段吸引外资战略调整”的实际,分析论述,6分。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德国模式:市场经济+社会民主(2)美国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展开分析,每小点2分,共6分。举出一种模式认为它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简单写明原因,共4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五)(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理论。A.协议分工
B.垄断优势
C.比较优势
D.产品生命周期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4.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理论。A.雁形模式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产品差异5.熊彼特提出的(
),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A.创新理论
B.二元经济模型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货币主义6.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
)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7.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
)。A.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C.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B.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C.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D.发达国家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9.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
)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0.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A.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C.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1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12.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钉住汇率
B.自由浮动汇率
C.联合浮动汇率
D.固定汇率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14.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A.自由贸易区
B.经济联盟
C.共同市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5.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
)。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D.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
)。A.农业产业化趋势
B.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C.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第四产业开始形成17.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充分就业
B.货币汇率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18.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
)。A.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C.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
D.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19.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
)是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A.美国模式
B.日本模式
C.法国模式
D.德国模式20.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石油生产国
B.农矿原料出口国C.出口加工国
D.经济综合发展国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2.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发生。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目前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已远远超过了投向发达国际的资本。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5.结构学说认为,各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世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6.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平稳地运行,减轻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因而是为全社会的利益服务的。8.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9.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10.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问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国际经济一体化:2.国际直接投资:3.特别提款权:4.广场协议:5.二元经济模型: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3.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五、论述题(本题15分)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欧盟一举由15国扩大到25国,人口由亿人增加到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与美国大致旗鼓相当的10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年1月1日正式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6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1995年增加到15个国家。尽管这次又有10个国家入盟,但仅仅使整个欧盟的GDP增加了%(参见下表),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这10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15国人均国民收入的47%。表
欧盟历史上的五次扩大
单位:%扩大年份
新成员
人口增加
GDP增加1973
丹麦、爱尔兰、英国
1981
希腊
1986
西班牙、葡萄牙
1995
奥地利、瑞典、芬兰
2004
中东欧10国
注:GDP增加为2002年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做成。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欧盟宪法危机,分析讨论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2.分析讨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9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五)参考答案(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1.A2.C3.D4.B5.A6.A7.B8.C9.D10.C11.D12.A13.B14.D15.C16.C17.B18.A19.A20.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分)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1分)。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1分),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1分)。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1分),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1分),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1分),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1分)。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2分)。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4.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1分)。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2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到1988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1分)。5.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分)。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分)。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分)。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分)。四、简答题(本题15分)1.答: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分)。(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2分)。(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分)。2.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1分)3.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分)。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1分),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1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1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1分)。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2)现代分工理论: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分工论,协议分工理论,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以上每一理论1分,共7分)。(3)任选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8分。如果只写要点而不进行论述最高得4分。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答案要点:1.答:(1)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物流更加顺畅;(2)新成员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开始适用欧盟的对外共同关税率及共同通商政策;(3)新老成员之间的人员往来;(4)新老成员间的资本移动。(每要点分)。2.答:(1)范围的扩大:6国à9国à10国à12国à15国à25国;(2)内涵的深化: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à欧洲共同体(共同市场)à欧洲联盟(经货联盟)。(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5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六)(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2.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有关的是(
)理论。A.议协分工
B.技术差异
C.产品差异
D.自然资源禀赋3.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创立了(
)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A.垄断优势
B.产品生命周期
C.市场内部化
D.国际市场折衷4.反对需求管理政策,认为只要增加供给才能摆脱“停滞膨胀”的学派,是(
)。A.后凯恩斯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学派5.熊彼特提出的(
),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A.二元经济模型
B.创新理论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货币主义6.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
)通货膨胀。A.结构性
B.混合型
C.需求拉起的
D.成本推动的7.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
)。A.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C.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8.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
)之间。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新兴工业化国家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B.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冶金设备元器件选用管理办法
- 垃圾处理场水电布线协议
- 船舶配件装卸人员聘用合同
- 环保工程搅拌机租赁合约
- 互联网公司会计聘用合同书
- 企业信用信息收集指南
- 商业空间改造施工合同
- 企业活动背景屏幕租赁合约
- 天津市能源项目招投标监管策略
- 2024年室内外展览搭建工程合同
- 微信使用保密管理自查情况报告及微信泄密整顿工作汇报总结范文(2篇)
- 天然气管网安装工程岗位HSE职责
- PVC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方法
- 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安全检查监理控制要点
- 光伏幕墙施工工法
- 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模板全套
- 复变函数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 As-I-Lay-Dying
- 8051-芯片手册
- 中国恒大集团筹资状况分析
-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主机更换(增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