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程评价(课件)_第1页
五、课程评价(课件)_第2页
五、课程评价(课件)_第3页
五、课程评价(课件)_第4页
五、课程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课程论

第五节课程评价讨论: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什么是评价?评价即对事物、活动的价值所做出的判断。价值事实与价值标准(尺度)。评价就是考试与测量吗?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的判断。一、课程评价的含义有关定义:课程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活动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课程评价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斯塔弗尔比姆)。课程评价是鉴赏课程实施过程中复杂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的意义的过程(艾斯纳)。课程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评价,包含了教学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主要指对课程方案的评价。(一)广义的课程评价在西方,人们常常使用“课程评价”一词,这是由于西方使用的是“大课程”概念,即课程内含着“教学”,将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展开的过程,因此,课程评价也包括教学评价在内。因此,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评价课程需要、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过程、教材、学生成果目标、通过课程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学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政策、资料分配以及课程与教学成果等内容。简言之,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表现以及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

课程评价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计划评价课程标准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结构总量内容要求课堂教学素质水平教材评价广义课程评价的对象1.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安排、课程实施和课程成果总结等的评价。2.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是教师钻研和使用课程标准的活动和教师与此相关联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师实施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是看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作为他们教学策略的出发点,教师是否以课程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即对课程系统的评价,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成绩评价。3.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评价的领域包括认知领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常以认知领域为主。4.对课程评价的评价课程评价本身也可以是评价的对象,也称元评价(meta-evaluation)。元评价是在评价工作完成之后,为了检讨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已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即对刚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改革目标培养目标学科目标年级目标章节目标课程方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各科教材试验管理试验教学方案评价总纲评价分纲评价教材评价管理评价教学评价效果评价评价系统课程系统实施系统目标系统

(二)狭义的课程评价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一般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二、课程评价的功能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评价?检查情况找出差距促进发展发现问题明确方向课程评价的功能1.需求评估需求评估指的是在设计课程方案前,调查社会及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并作为拟定教育目标的参考。2.课程诊断与修订诊断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求课程问题和困难所在,以为课程修订提供建议。3.课程比较与选择对不同的课程方案,可以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求评估,就可以对课程作出选择。4.确定目标达成的程度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5.成效的判断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评价全面衡量,作出判断。三、课程评价的类型

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以评价主体为依据的分类

以评价关注焦点为依据的分类以评价与目标的关系为依据的分类以实施评价的正式程度为依据的分类(一)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evaluation)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诊断”具有较广的含义,既包括辨别不足或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也包括识别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其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问题或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对症下药。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3.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在国内也被译为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作出价值判断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成目标的程度。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与否,是与教学效能核定联系在一起的,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二)以评价主体为依据的分类

1.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我进行的评价,有时是内隐性的,有时具有外显性。2.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是指作为评价对象之外的其他主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是一种外部的显性评价。谁来评价课程?外部评价者上级专家社会家长教师学校内部评价者学生教师学校(三)以评价关注焦点为依据的分类1.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关注课程实施的结果,“课程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如何?”研究实施效果。内部评价认为课程的重要价值不一定能在陈述的目标中显示出来,预设目标限制了人,考试有自身的局限,效果评价忽视了课程计划的长期目标。2.内在评价内部评价关注计划本身,“这项课程计划好在哪里?”研究计划自身的特性。效果评价认为内部评价“坐而论道”,应用证据说明学生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四)以评价与目标的关系为依据的分类

1.目标本位评价泰勒:根据预先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价。2.目标游离评价斯克里文(M.scriven)。全面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便对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五)以实施评价的正式程度为依据的分类1、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是根据明确的评价目标,通过规范的评价程序,使用经过设计的评价工具收集信息资料,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了解评价对象状况的评价类型。2、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是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相互接触、互动过程中,评价者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评价对象,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评价对象的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类型。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确定评价目的与对象分解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搜集评价资料处理、分析资料做出判断,报告结果五、课程评价的方法

1.量化课程评价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如:调查、统计、测验、实验,等等。2.质性课程评价

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如:描述、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等。3.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任何一种方法评价教育现象,都是不可能完善的。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课程评价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第三节课程评价的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想建立的系统化、整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它对课程的评价活动作了基本的规定或概括性的说明。一、课程评价的模式的界说二、课程评价模式的取向三、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objective)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1)拟定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2)将目标加以分类;(3)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4)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5)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6)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7)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确定目标是否达成。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很长时间在课程领域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了不少人的批评2.目标游离模式斯克里文(M.scriven)提出。它是针对目标模式忽视非预期效应的弊端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他建议把评价的重点由“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上来,全面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以便对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然而,目的游离评价也遭致了不少人的批评。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此外,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备,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来取而代之。严格地说,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所以有人把它当做一种评价的原则

3.CIPP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斯塔弗尔比姆首创,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上,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因而他强调,重要的是为课程决策提供评价材料

该模式将课程评价分为形成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valu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

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考察学生的需要,以调节现存的目的及其优先顺序。输入评价:方案、计划可行性的评价。过程评价: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不断检查,描述课程实施情况,反馈信息。成果评价:测量、解释和判断教育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CIPP主要围绕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对教育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因而可以比较明确的了解课程在哪些方面是恰当的,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研究者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课程做出最终的判断,而是为课程的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研究这可以用一种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对象。CIPP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由于它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被一般人所掌握4.CSE评价模式

CSE(CenterfortheStudyofEvaluation)是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价中心的简称。这是一种旨在为教育改革服务,一种更加务实的评价模式。这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评价中,评价的形成性职能和总结性职能得到了统一。

其步骤包括:

需求评定。调查人们有何需要,以确定教育目标。方案评价。对各种备择方案在达到目标可能性作出评判,包括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的分析以及设备、资金和人员配置情况的研究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发现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以修正教学活动中某些偏离预期目标的地方,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结性评价。即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调查和判断。四、新课程评价(一)我国过去的评价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片面强调相对性的评价标准

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

过多地倚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

只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的过程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过分扩大评价的功能

(二)实现课程评价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1.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2.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

3.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