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3.060.99
CCSS32
团体标准
T/CAMETXXXXX—XXXX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第17部
分:防滑排风阀
Urbanrailtransit—Vehiclebrakesystem—Part17:Anti-skidexhaustvalve
(征求意见稿)
2023年8月10日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
Q/LB.□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T/CAME0400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第17部分。T/CAME04004已经发布
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电空制动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电空制动系统装车后的试验规则;
——第3部分:空气制动防滑系统技术规范;
——第4部分:制动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风源装置技术规范;
——第6部分:制动盘技术规范;
——第7部分:制动夹钳单元技术规范;
——第8部分:踏面制动单元技术规范;
——第9部分:合成闸片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合成闸瓦技术规范;
——第11部分:高度阀;
——第12部分:差压阀;
——第13部分:截断塞门;
——第14部分:安全阀;
——第15部分:减压阀;
——第16部分:溢流阀;
——第17部分:防滑排风阀;
——第18部分:电磁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
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南京中车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
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笑镝、谷友泉、范荣巍、王群伟、高放、刘运东、郭宗斌、张庆金、尹陆、
郭燕辉、贺成、杨洋、王晓东
引言
制动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关键核心系统,对车辆运用及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统一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技术指标体系,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
系列标准,拟由十八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电空制动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目的在于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设计、生
产、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技术要求,使业主、主机厂和生产厂商基于一个公共平台从事技术协
商和确认,促进该技术的有序、快速、高质量发展。
——第2部分:电空制动系统装车后的试验规则。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空制动系统装
车后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便于制动系统装车后的试验。
——第3部分:空气制动防滑系统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气制动防滑系统的
技术要求和装车试验方法。解决空气制动防滑系统测试方法不统一的难题,提高测试的通用性。
——第4部分:制动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控制单元设计、制
造、试验平台,解决制动控制单元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不统一的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
应性。
——第5部分:风源装置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风源装置的设计、制造、试
验平台,解决风源装置容积流量公差、接地绝缘要求、风源装置出口空气质量、风源装置噪声
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第6部分:制动盘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盘设计、制造、试验平台,
解决制动盘盘体盘毂材料、制动盘焊补、残余不平衡值、1:1制动动力试验要求等方面的简统
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第7部分:制动夹钳单元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制动夹钳单元设计、制
造、试验平台,解决制动夹钳单元气密性要求、疲劳试验方法、灵敏度试验方法、强度试验、
静态传动效率、手动缓解拉力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第8部分:踏面制动单元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踏面制动单元设计、制
造、试验平台,解决踏面制动单元气密性要求、疲劳试验方法、灵敏度试验方法、强度试验、
静态传动效率、手动缓解拉力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第9部分:合成闸片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合成闸片设计、制造、试验
平台,解决合成闸片使用条件、材料要求、使用性能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和适应性。
——第10部分:合成闸瓦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合成闸瓦设计、制造、试验
平台,解决合成闸瓦使用条件、闸瓦结构及要求、外观及使用性能、闸瓦摩擦体物理力学性能
要求、摩擦体与瓦背之间粘结强度、摩擦磨耗性能要求、摩擦磨损试验抽样规则要求、闸瓦的
制动摩擦磨耗试验程序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第11部分:高度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高度阀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平台,解决
高度阀在安装接口、气路接口、杠杆长度、流量特性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和互换性。
——第12部分:差压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差压阀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平台,解决
差压阀在外观形式、安装接口、气路接口、压差参数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IV
Q/LB.□XXXXX-XXXX
和互换性。
——第13部分:截断塞门。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截断塞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平台,
解决截断塞门在外观形式、安装接口、标记定义、零件材质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
通用性和互换性。
——第14部分:安全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安全阀的设计、制造和检验,解决安全
阀在强度要求、气密性要求、动作性能、机械特性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
互换性。
——第15部分:减压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减压阀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解决减
压阀在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测试指标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规范减压阀的设计开发及测试过
程,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使用者的运营成本。
——第16部分:溢流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溢流阀的设计、制造和检验,解决溢流
阀在气密性要求、安装接口、动作性能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第17部分:防滑排风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防滑排风阀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平
台,解决防滑排风阀的使用条件、外观及组成要求、气密性、排空能力、防护等级等方面的简
统化难题,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第18部分:电磁阀。目的在于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磁阀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平台。解决
电磁阀在电气接口、功能和性能要求、安装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简统化难题,
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T/CAMETXXXXX—XXXX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第17部分:防滑排风阀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防滑排风阀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贮
存。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气制动系统中防滑排风阀的设计、制造和运营。架控装置中起防
滑控制的组合阀不适用于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21563—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GB/T25119—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TB/T3218—2009铁道车辆空气制动配件防护件
ISO8573.1:2001压缩空气-污染物和清洁度等级(Compressedair—Part1:Contaminantsand
purityclass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滑排风阀anti-skidexhaustvalve
采用双电磁铁间接作用的方式,用于控制机车车辆制动缸进行排风、保压、充风的电磁阀。
3.2
耐压试验withstandvoltagetest
用于对各种电气产品、电器元件等进行规定电压下的绝缘强度试验。
3.3
浪涌电压surgevoltage
6
T/CAMETXXXXX—XXXX
电路在接通、断开电感负载或大型负载时所产生的瞬时操作过电压。
4运用环境
海拔高度:≤2500m;
环境温度:-25℃~50℃,特殊环境-40℃~70℃应能正常工作;
相对湿度(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95%。
5技术要求
5.1产品组成
防滑排风阀由线圈组件、阀体、膜板、弹簧、过滤网、O形圈等组成。结构原理图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线圈组件;
2——阀体;
3——膜片;
4——弹簧;
5——过滤网;
6——O形圈。
图1防滑排风阀结构原理图
5.2一般要求
5.2.1外观要求
阀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毛刺、锈蚀等影响使用和外观的缺陷,紧固件无松动现象。
5.2.2尺寸要求
7
T/CAMETXXXXX—XXXX
5.2.2.1外观尺寸、接口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供需双方签订的外形图纸要求。
5.2.2.2机械加工零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m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中k级执行。
5.2.3供风条件
防滑排风阀工作介质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质量至少满足ISO8573.1:2001中3-4-3的要求。
5.2.4最高工作压力
防滑排风阀工作压力:≤500kPa,特殊工况最高600kPa压力下应能正常工作。
5.2.5供电条件
需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入,供电品质应符合GB/T25119—2010的要求。
5.2.6工作电压
防滑排风阀的工作电压应满足DC24V或DC110V,波动范围在工作电压±30%范围内。
5.2.7免维护周期
防滑排风阀免维护周期应满足至少6年的要求。
5.3功能要求
防滑排风阀应具备调节下游制动缸压力的功能,在第4章规定的运用环境下,应能按照制动控制系
统指令执行充气、排气和保压工作。
5.4性能要求
5.4.1常温气密性
在常温(25±10)℃条件下:
a)不带负载条件下,500kPa工作压力下压降不大于5kPa/min;
b)带负载风缸的条件下,200kPa工作压力下,防滑排风阀保压状态,压力变化在±2.5kPa/min
的范围内。
5.4.2低温气密性
在低温(-25±3)℃或(-40±3)℃条件下,持续时间2h:
a)不带负载条件下,500kPa工作压力下压降不大于10kPa/min;
b)带负载风缸的条件下,200kPa工作压力下,防滑排风阀保压状态,压力变化在±5kPa/min
范围内。
5.4.3高温气密性
在高温(50±2)℃或(70±2)℃条件下,持续时间2h,气密性符合5.2.2要求。
5.4.4排空能力
带6L负载风缸的条件下,从500kPa工作压力降到50kPa,排风时间应小于3.2s。
5.4.5振动和冲击
8
T/CAMETXXXXX—XXXX
振动冲击应符合GB/T21563—2018中规定的1类B要求。
5.4.6绝缘电阻
防滑排风阀在DC500V电压下绝缘电阻>100M。
5.4.7耐压试验
在防滑排风阀的插针与外壳之间施加电压,耐压要求如下:
a)供电电压为DC24V的防滑排风阀应能承受AC580V,50Hz,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b)供电电压为DC110V的防滑排风阀应能承受AC1150V,50Hz,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
象。
5.4.8防护等级
防滑排风阀阀体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2017中的IP54的规定,电连接器处防护等级应符合
IP65规定。
5.4.9浪涌电压
防滑排风阀在通、断电瞬间线圈两端所产生的浪涌电压不应超过线圈自身漆包线最小击穿电压,最
小击穿电压值参考GB/T6109.1—2008第13章或漆包线厂家提供的性能参数。
5.4.10机械寿命
防滑排风阀机械寿命不应低于2×106次要求。
6检验方法
6.1外观检查
采用目视方法对防滑排风阀的外观进行检查。
6.2尺寸检查
采用量具对防滑排风阀的尺寸进行测量。
6.3动作试验
6.3.1常温动作试验
在常温(25±10)℃条件下,防滑排风阀进行充风保压和排风保压试验,检测充风、保压和排风功
能是否正常。
6.3.2低温动作试验
在低温(-25±3)℃或(-40±3)℃条件下,防滑排风阀进行充风保压和排风保压试验,检测充风、
保压和排风功能是否正常。
6.3.3高温动作试验
在高温(50±2)℃或(70±2)℃条件下,防滑排风阀进行充风保压和排风保压试验,检测充风、
保压和排风功能是否正常。
9
T/CAMETXXXXX—XXXX
6.4气密性试验
6.4.1常温气密性试验
在常温(25±10)℃条件下:
a)不带负载,充500kPa压缩空气后,关断供风气源,压力稳定后保压1min,检测气密性;
b)带不大于6L负载风缸,充500kPa压缩空气后,防滑阀排风至(200±20)kPa,压力稳定后
保压1min,检测气密性。
6.4.2低温气密性试验
按照GB/T242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25±3)℃或(-40±3)℃,持续时间为2h,
按照6.4.1中a、b方法进行气密性测试。
6.4.3高温气密性试验
按照GB/T2423.2—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温度为(50±2)℃或(70±2)℃,持续时间为2h。
按照6.4.1中a、b方法进行气密性测试。
6.5排空能力试验
带负载6L风缸,充500kPa压缩空气后排风至50kPa,记录排风时间。
6.6振动冲击试验
按照GB/T21563—2018中1类B级进行,模拟长寿命加速度比例系数取7.83,试验前后进行外观
检查。试验完成后,按6.4.1进行试验。
6.7绝缘试验
用直流500V兆欧表对防滑排风阀的插针与外壳之间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6.8耐压试验
施加电压位置同6.7,不同供电电压的防滑排风阀试验方法如下:
a)供电电压为DC24V的防滑排风阀,施加AC580V,50Hz交流电压,历时1min;
b)供电电压为DC110V的防滑排风阀,施加AC1150V,50Hz交流电压,历时1min。
6.9防护等级试验
按照GB/T4208—2017中的规定对防滑排风阀进行IP54防护等级试验。试验结束后,观察固体颗
粒沉积量及沉积地点,检查防滑排风阀进水情况。
按照GB/T4208—2017中的规定对防滑排风阀连接器进行IP65防护等级试验。试验结束后,观察
固体颗粒沉积量及沉积地点,检查防滑排风阀连接器的进水情况。
试验完成后按照6.4.1进行试验。
6.10浪涌电压试验
使用示波器测量防滑排风阀得电和失电瞬间电磁线圈两端所产生的浪涌电压。示波器带宽不低于
100MHz,采样频率不低于2.5GS/s。
6.11机械寿命试验
10
T/CAMETXXXXX—XXXX
防滑排风阀在最大工作气压和额定电压条件下进行疲劳动作试验,动作次数达到后,按照6.4.1复
测产品常温气密性。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每件产品都应进行出厂检验,各检验项目均合格后方可出厂。
7.1.2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执行。
7.2型式检验
型式试验时,被试件数量为1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做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时;
b)当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c)产品或同类型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连续生产5年时;
e)生产场地变更时。
7.3检验项目
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点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1外观检查√√5.2.16.1
2尺寸检查√√5.2.26.2
常温动作试验√√6.3.1
3动作试验低温动作试验√×5.36.3.2
高温动作试验√×6.3.3
常温气密性试验√√5.4.16.4.1
4气密性试验低温气密性试验√×5.4.26.4.2
高温气密性试验√×5.4.36.4.3
5排空能力试验√√5.4.46.5
6振动和冲击试验√×5.4.56.6
7绝缘试验√√5.4.66.7
8耐压试验√×5.4.76.8
9防护等级试验√×5.4.86.9
10浪涌电压试验a√a×5.4.96.10
11机械寿命试验a√a×5.4.106.11
注:“√”表示检验项,“×”表示不检验项。
a只在新产品定型时进行该项检验,供应商可提供满足此项点要求的内部证明文件。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
T/CAMETXXXXX—XXXX
8.1标志
防滑排风阀上应有铭牌,铭牌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b)产品名称、型号;
c)出厂日期和产品序列号。
8.2包装
8.2.1防滑排风阀的包装应保证在正常运输情况下不致损伤,防滑排风阀在包装前应清理清洁,接口
处应加以保护,防护件应符合TB/T3218—2009的规定。箱内应有保护垫衬,以防挤压和互相碰损。根
据订货方的要求确定包装方案。
8.2.2包装箱标志应至少注明下列各项内容:
a)产品名称、型号、数量;
b)出厂日期。
8.2.3包装箱内每件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b)产品名称、型号;
c)产品序列号;
d)制造厂的检验部门签章。
8.3运输和贮存要求
产品在正常运输和贮存中应避免雨雪侵蚀和机械损伤。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自出场之日起,制造厂应保证产品在一年
内不发生金属件的锈蚀和非金属件的老化失效。
12
T/CAMETXXXXX—XXXX
参考文献
[1]GB/T6109.1—2008漆包圆绕组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2]TB/T1392—2015机车车辆电磁阀
[3]TB/T3009—2019机车车辆制动系统用防滑装置
1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6
2规范性引用文件......................................................................6
3术语和定义..........................................................................6
4技术要求............................................................................7
5检验方法............................................................................9
6检验规则...........................................................................11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1
参考文献..............................................................................13
II
T/CAMETXXXXX—XXXX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第17部分:防滑排风阀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防滑排风阀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和贮
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