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导论第6章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电话交换技术与电信网6.1移动通信技术6.2计算机网络技术6.3无线局域网和IEEE802.11标准6.4光纤通信技术6.5本章小结6.6通信技术发展史1.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如古代的烽火台、飞鸽传书和旗语。2.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电报的发明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文字信息的新时代;人类步入电信新时代的标志是贝尔发明的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3.第三阶段是1980年以后的现代通信阶段,也称电子信息通信阶段。标志是光纤通信的应用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建立。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6.1电话交换技术与电信网
1电话交换技术原理两个电话用户之间进行通话必须用一对通信线路连通才能实现。当电话用户很多,要实现任意两个用户都可以通话,按照这种简单直接的连接方式将所有用户两两相连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用户分布密集的中心安装一个公共设备——电话交换机,每个用户经各自的线路连接到该公共设备上。图1多用户全互连式连接图2用户通过交换机连接2.交换机分类及发展过程人工交换机
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电子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3.程控交换机组成及功能(1)用户电路:交换机为每个用户配备一个用户电路,它是交换机连接各个用户的接口电路,用户电路共有七大功能,即BORSCHT功能。图3程控交换机结构框图(2)中继器:是和其他交换机的接口电路,传输交换机之间的各种通信信号,也监视局间通话话路的状态,分为入中继和出中继电路两大类。(3)交换网络:是交换机完成话路交换功能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在各用户线之间、用户线和中继线之间以及中继线和中继线之间建立起语音信号临时通道(接续)。4.数字时分接线器时分接线器的功能是完成同一条PCM复用线上各时隙间信息的交换,它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图4时分接线器的工作方式4.数字时分接线器图5“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时分接线器的工作原理从T接线器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T接线器完成了同一条输入/输出PCM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当不同的输入、输出PCM复用线之间要进行时隙交换时,就需要借助空分接线器来实现。5.数字空分接线器在空分交换机中使用交叉接点矩阵即可构成空分交换网络,而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的空分接线器在结构上除了交叉点矩阵外,还包括了一个控制存储器(CM)。S接线器的作用是实现不同PCM复用线之间的信息交换。图6空分接线器的输入控制方式输入控制方式对应于每条入线有一个CM,由这个CM决定这条入线和哪条输出PCM线上哪个时隙的信息码要进行交换;而输出控制方式对应于每条出线有一个CM,由这个CM决定哪条输入PCM线上哪个时隙的信息码要交换到这条输出PCM线上来。6.数字交换网络当容量较大时,只能使用多级交换网络。多级交换的构成方法可以是一个时分级把空分级网络隔开,形成STS交换网络,或用一个空分级把时分级分开,形成TST网络。TST和STS是两种基本的交换网络,其他更复杂的网络还有TSST、SSTSS等,都是这两种基本网络的变形。图7TST交换网络7.我国电信网的构成我国的电话通信网(即电信网)由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两部分组成,网络规划为五级的等级结构。其中C1~C4级构成长途电话网,端局C5是本地电话网的交换中心,本地网中的汇接局主要用于汇接本区域内的本地或长途业务。图8我国长途电话网结构一级交换中心C1以大区为中心,我国共有六个大区中心;二级交换中心C2为省中心,全国共有30个省中心;三级交换中心C3为地区中心,我国共有350多个地区中心;四级交换中心C4为县中心,全国共有2200多个县中心。6.2移动通信技术
6.2.1移动通信发展史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会话业务,不能提供非语音业务,并且保密性差,容易并机盗打,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导致移动用户无法在各种系统之间实现漫游。出现时间1980s系统类型FDMA(频分多址),模拟话音通信系统代表性系统美国AMPS(AdvancedMobilePhoneSystem,也称为IS-54):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开发的最早的蜂窝电话系统标准。诞生於1960年代。Motorola公司在1973年开发出第一部移动电话原型机,经过十年的改进,1983年才正式商业化推出,。在台湾,这就是早期090的行动电话(俗称黑金刚),其主要设计是为了传递语音。英国TACS(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ystem)1985年开始商用;我国邮电部于1987年确定以TACS制式作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InterimStandard,临时标准)1.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1stGeneration)第一部手机诞生于1973年4月3日,由纽约曼哈顿摩托罗拉实验室的马丁·库帕发明。
马丁·库帕发明手机的灵感来自于电视剧《星际迷航》剧中的考克船长使用了一部无线电话。马丁·库帕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1G的特点:终端:大哥大价格昂贵块头大电路板:模拟器件话音质量保密性差:因为是模拟话音通信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频分多址: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宽为30kHz的频点,用户就在分给的频点上进行话音的传输。我国采用的主要是TACS制式,频段为890~915MHz与935~960MHz。每个频道宽度为30KHz去话频道来话频道2.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2stGeneration)为解决由于采用不同模拟蜂窝系统造成互不兼容无法漫游服务的问题,1991年欧洲开通了第一个GSM数字窄带蜂窝系统。移动运营商将GSM更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约为模拟网的1.8~2倍),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我国2G网络主要以GSM和CDMA为主。出现时间1980s末系统类型TDMA(时分多址)或窄带CDMA(码分多址),传递话音和低速数据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代表性系统欧洲的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1988年完成技术标准制定的,1990年开始投入商用,1992年11月10日,全球首款量产的GSM手机问世。采用TDMA。北美的D-AMPS(DigitalAMPS,也称为IS-136):1993年投入使用。采用TDMA。北美的CDMA(IS-95,InterimStandard95):1993年7月公布了IS-95空中接口标准,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2G标准之一(原联通CDMA即使用该标准)。日本的PDC(PersonalDigitalCommunicationsystem):是日本电波产业协会于1990年确定的技术标准,1993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采用TDMA。1992年11月10日,全球首款量产的GSM手机。GSM的手机与“大砖头”模拟手机的区别是多了用户识别卡(SIM卡)。可以存储99个电话支持90分钟通话12小时待机使用镍镉充电电池手机重达475克左:Nokia1011右:Nokia8210对比苹果iPhone3GS(16GB)2G的特点:终端:价格便宜小巧电路板:大规模集成电路话音质量保密性好FDMA+T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频分加时分。先分配一个个宽为200kHz的频点,用户就在分给的频点上进行轮流话音的传输(八个一轮)。每个频道宽度为200KHz,供8对用户用来时分通信分到每个用户的头上,单个用户所占的带宽:200k/8=25kHzFDMA+TDMAGSM系统使用的频段一:890915上行或反向935960下行或前向一、欧洲GSM800/900M占用的频段:共992对信道1、中国移动GSM占用的频段:890-908(上行)935-953(下行)中国联通GSM占用的频段:909-915(上行)954-960(下行)二、欧洲DCS1800占用的频段:
GSM系统使用的频段二:双工距离:95MHz17101785180518802、中国DCS1800:
中国移动: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中国联通: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原中国联通的CDMA系统:占用800M频段在我国,联通占用10M带宽,共7个载频1.23MHz为一个载频MS发,BS接收频段BS发,MS接收频段原联通CDMA使用的频段为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GSM系统中增加了GPRS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能力。
出现时间1996系统类型TDMA、CDMA(码分多址),中速数据传递的数字通信系统代表性系统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速率144kbit/s)GSM向WCDMA的演进策略GSM
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速率,14.4~64kbit/s)
GPRSEDGEWCDMAIS-95B(速率115.2kbit/s)IS-95向cdma2000的演进策略从IS-95A(速率9.6/14.4kbit/s)IS-95B(速率115.2kbit/s)
cdma2000IS-95B与IS-95A的区别主要在于可以捆绑多个信道第2.5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5G,2.5stGeneration)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即IMT-2000系统(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2000),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3G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它能提供高质量的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且实现了全球无缝覆盖、全球漫游,数据传输速率高达2Mbit/s,其容量是2G技术的2~5倍。
3G的渐进演变过程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3rdGeneration)出现时间2000s系统类型FDMA、TDMA和宽带CDMA,传递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代表性系统欧洲的WCDMA(WidebandCDMA,宽带码分多址)北美的cdma2000中国的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频谱利用率不高系统容量小系统成本高WCDMA网在中国的频段分配一个载波频道1940MHz1955MHz2130MHz2145MHz
WCDMA网络,每个频道宽5MHzCdma20003x,3载波带宽共计3.75MHz(1.25*3MHz)
TD-SCDMA,每个频道宽1.6MHz,承载双向通信TD-SCDMA网在中国的使用频段一个载波频道2010MHz2025MHz
频谱利用率高WCDMA、TD-SCDMA和CDMA2000技术比较MC-CDMA(CDMA2000):由美国高通公司提出,是由IS-95系统演进而来的,并向下兼容IS-95系统。在核心网络方面,它继续使用IS-95系统的核心网来处理电路型业务,如语音业务和电路型数据业务,同时在系统中增加分组设备来处理分组数据业务。DS-CDMA(WCDMA):由日本和欧洲提出,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从事DS-CDMA标准研究和设备开发的厂商很多,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互联互通造成较多问题。因而对WCDMA的推广产生了一定影响。TD-SCDMA:是由我国在SmartCDMA技术上提出的一种TDD技术方案,希望能够用于支持从微微蜂窝到宏蜂窝的各种应用环境。使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和联合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
3G的特点:采用FDMA+TDMA+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方案。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与从前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第一代和以GPRS为特征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相比,3G有更宽的带宽,其传输速度可达2M,带宽可达5MHz以上。不仅能传输话音、数据,还能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接入Internet。3G移动通信网络能将高速移动接入和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服务结合起来,提高无线频率利用效率。提供包括卫星在内的全球覆盖并实现有线和无线以及不同无线网络之间业务的无缝连接。满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内容更丰富的无线通信服务。每个频道宽度可为5MHz,1.6M,1.25M分配到每个用户上,单个用户所占的带宽很小智能手机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2012年1月18日,ITU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d同时并列成为4G国际标准。4G移动通信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其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4G—LTE(LongTimeEvolution)长期演进WCDMATD—SCDMACdma2000中国移动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搭建了TD-LTE演示网,覆盖世博园全园5.28平方公里,在世博园区内共建有TD-LTE室外站17个,实现了对9个场馆的室内覆盖,包括浦东7个场馆,浦西2个场馆。
TD-LTE演示网理论峰值传输速率可以达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上海世博会上,有基于TD-LTE演示网的移动高清会议、移动高清视频监控、移动高清视频点播传、便携视传等演示业务向公众开放,同时高速上网卡、天线海宝等新鲜业务也将供参观者体验,充分展示TD-LTE的产业发展进展和超强业务性能。
HSDPA——HSUPA——HSPA+LTE5.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随着通信业界和学术界对发展5G逐步达成共识,ITU自2012年起启动对5G的标准化工作——ITU将5G称为IMT-2020。5G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驱动力:一方面以LTE技术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已全面商用,对下一代技术的讨论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移动数据的需求爆发式增长,现有4G技术难以满足未来需求,亟待研发新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2019年10月31日,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董事长共同启动5G商用。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发展史5G的优势5G应用6.通信传输技术的换代发展6.2.2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1)蜂窝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指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彼此相邻的小区,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的网络结构。由于每个小区呈正六边形,又彼此邻接,从整体上看,形状酷似蜂窝,所以人们称它为“蜂窝”网。
采用蜂窝结构就可以使用同一组频率可在若干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重复使用,从而达到节省频率资源的目的。
4×3标准复用模式无线区族4个基站每基站3扇区基站结构3个120
或三叶草扇区C/I12dB频分双工示意图时分频分双工对比图(2)双工技术主要讨论通信收和发如何进行复接的技术。一般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方式。FDD也称全双工,特点是需要两个不同频率的信道进行接收和发送,两个信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以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TDD也称半双工,通信时只需要一个信道。无论发送还是接收信息都采用这同一个信道。因为发射机和接收机不会同时工作,它们之间不可能产生干扰。
FrequencyTimePowerFrequencyTimePowerFrequencyTimePowerFDMATDMACDMAFDMA是采用频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是采用时分的多址技术。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片段分配给不同的用户。CDMA是采用扩频的码分多址技术。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根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3)多址技术:主要解决众多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给定频谱资源的问题。主要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方式。
(4)漫游和切换技术
漫游指的是蜂窝移动电话的用户在离开本地区或本国时,仍可以在其他一些地区或国家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手机。
切换是指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是由于外界干扰而切换到另一条话音信道上的过程。
越区切换模式1.4G的主要优势通信速度更快智能性能更高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活兼容性能更平滑高质量多媒体通信频率使用效率更高通信费用更加便宜6.2.34G及其关键技术
6.2.34G及其关键技术
2.4G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1)OFDM技术(2)智能天线技术(3)MIMO技术(4)软件无线电技术(5)基于IP的核心网3.中国的4G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4G也称IMT-Advanced,其两大关键技术即LTE-Advanced和802.16m。我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是其中的TDD部分。TD-LTE-Advanced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TD-SCDMA的发展和演进技术。TD-LTE正式被确定为4G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制定领域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为TD-LTE产业的后续发展及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与TD-SCDMA3G标准相比,TD-LTE更为开放,吸引了多家企业参与研发和技术跟踪,TD-LTE与其他国际上同类技术的差距在缩小。全球有25%的频谱是分配给TD-LTE的,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标准。2013年12月4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证,标志着我国移动4G建设进入关键性阶段。
6.2.34G及其关键技术
5G的主要优势极高的速度极低的时延极大的容量极低的能耗更高的频谱效率更高质量多媒体通信极好的性能体验6.2.45G及其关键技术
4G和5G关键性能指标对比5G弥补了4G技术的不足,在吞吐率、时延、连接数量、能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ITU定义了5G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我国把这些应用场景更加具象化。我国5G十大应用场景示意图
6.2.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1.卫星通信概述及分类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中、低轨道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移动通信称为卫星移动通信。它一般包括三部分:通信卫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地面站,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和若干个把公共电话交换网和移动用户连接起来的关口站;移动用户通信终端,包括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
全球无缝覆盖通信网示意图卫星移动通信具有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通信机动灵活、线路稳定可靠等优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提供话音、电报、数据、图像、定位和寻呼等多种业务,可与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相结合,组成全球覆盖无缝通信网。卫星通信按应用环境可分为海上、空中和地面,即海事卫星移动系统、航空卫星移动系统和陆地卫星移动系统。卫星通信按系统采用的卫星轨道可分为同步轨道(GEO)和非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非同步轨道又可分为低轨道(LEO)、中轨道(MEO)和高轨道(HEO)系统。
低或中高轨道: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它能够用于通信的时间短,卫星天线覆盖的区域也小,并且地面天线还必须随时跟踪卫星。
同步轨道:这种卫星位于高达3.6万公里(即在赤道平面内)的圆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相同,在地面上看卫星好似静止不动,也称为同步定点卫星;覆盖照射面大,三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的几乎全部面积,可以进行24小时的全天候通信。
2.GPS全球定位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用户端通过GPS接收设备实现定位导航功能。
GPS卫星星座示意图GPS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组成,分布在互成60度的6个轨道平面上。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1)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2)GPS应用于高精度测量。(3)GPS除了用于导航、定位、测量外,由于GPS系统的空间卫星上载有的精确时钟可以发布时间和频率信息,因此,传送精确时间和频率是GPS的另一重要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3)1986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的支持下,用高速通信线路把分布在各地的一些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以NSFNET接替了ARPANET,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Internet。6.3计算机网络技术
6.3.1计算机网络概述
2.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和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
试想象一下——假如因特网突然故障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计算机网络3.互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互联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ofnetworks)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a)(b)网络互联网(网络的网络)结点链路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1)联机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又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一台主机和若干个终端组成的,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在主机和每个终端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6.3.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在连接的终端数目增多的情况下,为减轻承担数据处理的中心计算机的负担,在通信线路和中心计算机之间设置一个前端处理机(FEP)或通信控制器(CCU)专门负责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使得数据处理和通信控制出现了分工,更好地发挥了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从而构成了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2)多主机互联的初期网络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将多台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计算机网络,其典型代表是ARPA的ARPANET。以多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逻辑结构图(3)标准化网络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网络开始正式步入网络标准化时代。标准化网络为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在结构上也分成两个部分: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与通信线路。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它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而通信子网是由通信介质、通信设备组成的,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93年美国宣布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后,全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建立本国的NII,从而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是计算机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的基本模型(5)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以小写字母i
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三级计算机网络结构图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用户因特网ISP1ISP2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用户通过ISP上网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一级ISP一级ISP第一层
ISP大公司本地
ISP大公司大公司公司本地
ISP本地
ISP校园网校园网校园网校园网第二层
ISP第二层
ISPNAPNAPAB主机A→本地ISP→第二层ISP→NAP→第一层ISP→NAP→第二层ISP→本地ISP→主机B第一层
ISP第二层
ISP本地
ISP本地
ISP本地
ISP本地
ISP第一层
ISP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本地
ISP第二层
ISP本地
ISP本地
ISP本地
ISP本地
ISP第二层
ISP本地
ISP本地
ISP第二层
ISP(6)中国互联网的发展1987年9月,中国大陆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
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1989年10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正式立项
NationalComputingandNetworkingFacilityofChina1990年11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1994年4月20日,NCFC连入Internet,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目前大陆有9家互联单位:中国互联网的布局目前大陆主要的互联网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公安部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文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互联网的管理CNNIC第33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底)(7)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运营产业化应用商业化互联全球化互联宽带化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拓扑是一种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构成图形(线、面)特性的方法,即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把工作站、服务器等网络单元抽象为“节点”,把网络中的电缆等通信介质抽象为“线”,形成点和线组成的图形,使人们对网络整体有比较直观的印象。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
6.3.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型网络和混合型网络。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总线形拓扑结构是将各个结点设备通过一根总线相连,网络中所有结点工作站都是通过总线传输数据的典型代表:著名的以太网。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缺点:由于所有节点共用一条总线,因此在传输的信息容易发生冲突,不易用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具有较差的容错能力。实际应用:几乎没有一个网络运行在一个单纯的总线拓扑结构上,但存在包括一个总线部分的混合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星形拓扑结构中每个结点设备都以中心结点为中心,通过连接线与中心结点相连。中心结点为控制中心,各结点之间的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结点转接,这个中央连接点可以是集线器,也可以是交换机。优点: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便于管理和控制,易于扩展。缺点:一旦中心结点出现故障,则全网瘫痪。实际应用:在目前的局域网中,星形拓扑结构是最流行的基本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环型每个节点与两个最近的节点相连接以使整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状,数据绕着环向一个方向发送,每个工作站接收并响应发送给它的数据包,然后将其他数据包转发到环中的下一个工作站。代表:IBM令牌环网(token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负载能力强且均衡、可靠性高、信号流向是定向的、无信号冲突。缺点:(1)发生故障的单个工作站可使整个网络瘫痪;(2)若参与令牌传递的工作站越多,响应时间也就越长。网络拓扑结构:树型树形拓扑结构是一种分级结构,其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有一个带有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延伸出子分支。优点:线路利用率高、网络成本低、结构比较简单,改善了星形结构的可靠性和扩充性。缺点:如果中间层结点出现故障,则下一层的结点间就不能交换信息,对根节点的依赖性太大。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AreaNetwork)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①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如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等)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互相的通信网络。②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广域网是一种远距离的计算机网络,也可称为远程网。如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等。③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为几十千米范围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集团、公司等,是规模较大的城市范围内的网络,也是用来满足大量用户、多种信息传输为目标的综合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局域网的关系城域网城域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接入网广域网局域网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按网络协议分类以太网(Ethernet网,使用IEEE803.2标准协议)令牌环网(TokenRing,使用IEEE802.5标准协议)FDDI网、ATM网、X.25网、TCP/IP网等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网:卫星、微波、红外线等无线电波
6.3.4网络硬件和软件从工作方式可以看出,因特网有核心部分(通信子网)和边缘部分(即资源子网)构成。(1)核心部分:由许多路由器实现互连,向网络边缘中的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2)边缘部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边缘部分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使众多主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交换信息或共享信息。因特网的组成(1)网络硬件网络硬件包括: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网络设备等。(2)网络软件网络软件包括网络系统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通信控制软件和管理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为某一具体应用而开发的网络软件)两大类。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组成的。一、网络硬件系统:1.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2.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通信卫星、微波。3.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中继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起到整形放大信号电流,延长传输距离的作用。
集线器:简称为HUB,是多口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隔离网络和实现数据包的过滤与转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子网以及实现虚拟网的划分,有传统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两种。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用于实现协议转换和路由选择,实现与广域网的互联。
调制解调器:用于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网络连接件:主要包括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接头等。网络互联设备二、网络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应用软件:主要是指便于网络应用的各种软件,如浏览器软件、文件传输软件、文件下载软件、电子邮件软件等。三、网络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存储、传送的信息称为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存在于服务器上,由网络系统软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6.3.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协议与划分层次
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5TCP/IP的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在市场化方面OSI却失败了。OSI的专家们在完成OSI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OSI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OSI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OSI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OSI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两种国际标准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而非国际标准TCP/IP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商业信息。新的标准出现了,技术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往往有一定的市场背景。2划分层次的必要性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网络协议(network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划分层次的概念举例主机1向主机2通过网络发送文件,可以将要做的工作进行如下的划分:文件传送模块负责与传送文件直接有关的工作,比如确信对方已做好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双方协调好一致的文件格式。通信服务模块负责文件可靠地在两个系统之间交换。网络接入模块负责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如:规定传输的帧格式、帧的最大长度等。(1)两个主机交换文件文件传送模块主机
1主机
2文件传送模块只看这两个文件传送模块好像文件及文件传送命令是按照水平方向的虚线传送的把文件交给下层模块进行发送把收到的文件交给上层模块(2)再设计一个通信服务模块文件传送模块主机
1主机
2文件传送模块只看这两个通信服务模块好像可直接把文件可靠地传送到对方把文件交给下层模块进行发送把收到的文件交给上层模块通信服务模块通信服务模块(3)再设计一个网络接入模块文件传送模块主机
1主机
2文件传送模块通信服务模块通信服务模块网络接入模块网络接入模块通信网络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网络接入模块负责做与网络接口细节有关的工作例如,规定传输的帧格式,帧的最大长度等。分层的好处和层数的选择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不需要知道下层的实现细节)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层数的选择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实现(implementation)是遵循这种体系结构的前提下用何种硬件或软件完成这些功能的问题。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OSI是一个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传输层(transport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物理层(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5应用层4传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任务是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传输层(transportlayer)
任务是为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有复用和分用功能。
传输层主要使用两种协议:
(1)传输控制协议TCP(T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是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数据段(segment),提供可靠的交付。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是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1)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把传输层传下来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者包进行传送。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分组、包、IP数据报、数据报。
注意:无论哪一层传送的数据单元,习惯上都可笼统地称为分组或包。(2)
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得从源主机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注意:对于由广播信道构成的分组交换网,路由选择问题非常简单,因此网络层也非常简单,甚至可以没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功能是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e);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
透明:无论什么样的数据帧,都能通过数据链路层。或者说,数据链路层对这些数据来说,好像不存在一样。物理层(physicallayer):任务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
PDU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应用层PDU再传送到运输层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数据报(或分组)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物理传输媒体主机
1AP2AP1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主机
2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运输层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运输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应用层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我收到了
AP1
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应用程序数据应用层首部H510100110100101比特流110101110101注意观察加入或剥去首部(尾部)的层次应用程序数据H5应用程序数据H4H5应用程序数据H3H4H5应用程序数据H4运输层首部H3网络层首部H2链路层首部T2链路层尾部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10100110100101比特流110101110101计算机2的物理层收到比特流后交给数据链路层H2T2H3H4H5应用程序数据H3H4H5应用程序数据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后把帧的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H2T2H3H4H5应用程序数据H4H5应用程序数据H3H4H5应用程序数据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网络层剥去分组首部后把分组的数据部分交给运输层H5应用程序数据H4H5应用程序数据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运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把报文的数据部分交给应用层应用程序数据H5应用程序数据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应用层剥去应用层PDU首部后把应用程序数据交给应用进程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5432154321主机
1AP2AP1主机
2我收到了
AP1
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4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续)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AccessPoint)。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续)协议(n+1)SAPSAP交换原语交换原语实体(n+1)服务提供者第n层第n+1层实体(n+1)服务用户实体(n)实体(n)协议(n)5TCP/IP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主机A主机B路由器网络
2网络
1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4321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用运输层和应用层。沙漏计时器形状的
TCP/IP协议族HTTPSMTPDNSRTPTCPUDPIP网际层网络接口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接口
1网络接口
2网络接口
3EverythingoverIPIP
可为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IPoverEverythingIP
可应用到各式各样的网络上客户进程和服务器进程
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①
客户发起连接建立请求②
服务器接受连接建立请求应用层应用层因特网A客户B服务器以后就逐级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使用TCP和IP)功能较强的计算机
可同时运行多个服务器进程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3服务器1服务器2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1客户1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运输层网络层应用层计算机2客户2因特网6.3.6因特网相关技术Internet的特点全球信息传输信息容量大、时效长检索使用便捷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Internet不属于任何国家和组织,其最高管理机构是Internet协会(InternetSociety,ISOC),总部设在美国。1Internet的主要功能Internet的基本功能:包括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协议。Internet的信息服务:万维网(WWW)Archie文件查询、Gopher信息查询、资源检索(Wais)、。Internet信息交流:网络新闻组(Usent)、电子公告板(BBS)。其他信息服务:网上聊天、网上寻呼、网络会议。2
IP地址及其分类(1)IP地址的含义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包括路由器)在通信之前必须指定一个IP地址。每台直接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路由器都必须有一个惟一的IP地址。IP地址是Internet赖以工作的基础。(2)IP地址组成
IP地址是每个Internet主机的地址标识。IP地址长度为二进制32位,每8位为一组,共4组,每组用“.”隔开,但书写时为了方便,都用十进制写出。如B类地址:
10000001.00001000.00000001.00011111书写成:1。Internet中的计算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采用分层结构,它是由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确定了该台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了在某一物理网络上的一台主机。(3)IP地址的分类
Internet结构委员会(IAB)为IP地址定义了5种类型,分别适应不同规模的网络。每个IP地址都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组成,但标号的长度不同,因此各类IP地址其可能容纳的网络数目及每个网络可能容纳的主机数目区别很大。具体格式见下页。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A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为1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
01B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为2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为3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A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id为3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B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id为2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host-id为1字节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
net-id24bithost-id24bitnet-id16bitnet-id8bit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0A类地址host-id16bitB类地址C类地址011host-id8bitD类地址1
1
1
0多播地址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1
1
1
101E类地址保留为今后使用
特殊IP地址(1)回送地址——127.b.c.d。被保留用于网络诊断与进程通信;(2)直接广播地址——网络号为合法标识,主机号全是1的地址;(3)有限广播地址——网络号和主机号全是1的地址;(4)当前主机地址——网络号和主机号全是0的地址,IP地址32位全为0的地址。子网掩码的具体形式依赖于IP地址的类型——子网掩码的网络号全是1,主机号全是0,如:
C类IP地址中缺省的子网掩码是:
B类IP地址中缺省的子网掩码是:
Internet中每台主机的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份组成(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组成),为了使计算机能自动地从IP地址中分离出相应的部分,需要专门定义一个网络掩码,称子网掩码。子网掩码IP地址的发展——IPV6简介,
IPV4中的IP地址是32位的,最多只能232台计算机联到互联网上,随着网络的发展,IP地址的溃乏和不足,严重制约网络的高速发展,动态IP可缓解一时的矛盾,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IPV6应运而生。IPV6采用128位的IP地址,
是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协议,它可彻底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可以不受限制地分配IP地址,也便于提高网络速度。IPv4目前困难地址分布不合理地址快要用尽大量的移动设备需要地址解决方案使用代理方式使用新IP地址,即IPv6地址3域名及域名系统在Internet上,为了避免记忆数字表示的一长串IP地址,便引入了域名的概念。通过为主机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又便于记忆的名字(域名),就可以避开难以记忆的IP地址。域名和IP地址的关系就像是一个人的姓名和他身份证号码之间的关系,显然,记忆一个人的姓名要比身份证号码容易得多。域名常见格式为:主机名.机构名.2级域名.顶级域名。例如河南农业大学的域名为:因特网域名的结构域名的格式:
5级域名.4级域名.3级域名.2级域名.顶级域名举例:
河南农业大学校园网www服务器的域名为:
www.henau.edu.cn
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国家名美国哈佛大学校园网www服务器的域名为:
www.harvard.edu
主机名.网络名.机构名因特网域名命名规则只许使用字母、数字和连字符,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并结尾,域名总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顶级域名规定:国际顶级域名,int(国际组织)国家顶级域名,例:cn(中国),uk(英国)通用顶级域名<机构名>:com(营利性组织),net(网络服务机构),美国专用:org,edu,gov,mil等我国对二级域名的规定:机构类别域名:
ac科研机构,com企业,net网络服务机构,
org非营利性组织,edu教育机构,gov政府部门行政区域域名:例:bj北京,sh上海,js江苏因特网的域名空间为避免域名重复,因特网的域名空间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域,每个域又分若干子域,从而构成因特网的域名空间cnedunju因特网域名空间milgovcomnetorgukedu根intacnetseutsinghu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装蔬菜供货合同范例
- 04“绿色能源推广”项目合作开发合同
- 2024年多媒体广告设计制作合同
- 2024垃圾清运服务与绿色社区建设合作协议
- 河南省短租公寓合同
- 城市地下供气土建施工合同
- 暂停薪资留职合同样本
- 矿产资源开采权转让合同
-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
- 服装厂建设土石方施工合同
- 《教育均衡发展》课件
- 《门店选址策略》课件
- 私立民办初中学校项目运营方案
- 试卷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俄罗斯礼仪完
-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 办税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冷库是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