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不识常见的设题陷阱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易错原因——没有找到正确的比对突破口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比对“选项”对文本“关键词语”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二】比对“选项”对文本“重要人物”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三】比对“选项”对文本的“时间地点”解读是否正确。【攻略四】比对“选项”对文本所涉“范围”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五】比对“选项”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是否正确。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最有效的方法是“比对法”。基于此,找到正确的比对突破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在解题时,应侧重关注选项在哪些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误读。常见的选项设误方式主要集中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方面。★易错原因——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比对关键词语设误方式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如:[原文](2022·全国乙卷)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比对]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曲解文意。关键在于“安身立命”应该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让百姓安身立命”。比对人物设误方式误解形象故意说错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进行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如:[原文](2022·新高考Ⅰ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孟尝君……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张冠李戴。由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取救兵。比对时间、地点设误方式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颠倒地点的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如:[原文]太祖(曹操)东还,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选项]太祖东还,让曹彰镇守长安,太祖临死前还想召见他;文帝即位后,曹彰先后被晋升为公爵和任城王,后来回到封国,暴毙于官邸。()[比对]“后来回到封国,暴毙于官邸”表述错误。一是时序颠倒,根据原文“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可知,曹彰回到封国是在晋升爵位之前;二是空间错位,根据原文“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可知,应是暴毙于京城的官邸。比对范围设误方式范围扩大或缩小故意事件发生的范围扩大或缩小比对方法注意事件发生在哪些人之间,哪些地点周围如:[原文](2023.新课标I卷)子鲍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选项]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比对]"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范围扩大。根据原文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5.比对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理清头绪。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如:[原文]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选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分析]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亲下聘礼的原因应是了解了赵太夫人勤俭谨慎的品行;而“烧得一手好菜”是在太夫人出嫁后。一、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二.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三.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开元四年,(杜暹)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选项: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四.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英宗即位,(蒋贵)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选项: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他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向英宗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五.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六、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2023新课标II卷)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选项: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七、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2023.新课标I卷)子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选项: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易错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不识常见的设题陷阱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易错原因——没有找到正确的比对突破口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比对“选项”对文本“关键词语”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二】比对“选项”对文本“重要人物”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三】比对“选项”对文本的“时间地点”解读是否正确。【攻略四】比对“选项”对文本所涉“范围”的解读是否正确。【攻略五】比对“选项”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是否正确。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最有效的方法是“比对法”。基于此,找到正确的比对突破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在解题时,应侧重关注选项在哪些方面对文本进行了误读。常见的选项设误方式主要集中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方面。★易错原因——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答案】D【解析】A项概述了曹君无礼对待重耳后,叔瞻进谏,曹君没有采纳的情形。相关内容在材料中有反映,因此A项正确。B项概述了鳌负羁参与接待重耳后闷闷不乐,其妻子积极献策,鳌负羁听从建议的情形。概述与原文相符,B项正确。C项概述了重耳一路逃亡,最后获得秦穆公扶持,得以返国为君的情形,秦穆公帮助重耳是基于与晋献公的友情,因此C项正确。D项表述不正确,原文中重耳的话语原意为:"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并陈尸示众。"考生从"我且杀"的表述应能作出判断。参考译文: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釐负羁回家,脸上不高兴,他的妻子问他说:“您从外面回来,带着不高兴的神色,为什么?”负羁说:“我听说,有福轮不到,祸来牵连我。今天国君召见晋公子,待他没有礼貌。我夹在里面,因此不高兴。”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像大国的君主,他的随从人员像大国的相国。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曹国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您为什么不先把自己和曹君区别开呢?”负羁说:“好吧。”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公子见了使者,拜了两拜,留饭而谢绝收璧。晋公子从曹到楚,从楚到秦。到了秦国三年,秦穆公召集群臣商量说:“过去晋献公和我结交,诸侯没有不听说的。献公不幸死去,已十年上下了。继位的儿子不好,我怕他会让晋国的宗庙得不到打扫而社稷得不到祭祀了。长此下去不变样,就不符合与人交往的原则了。我想帮助重耳让他回国,怎么样?”群臣都说:“好。”穆公因而发兵,革车五百辆,同一规格的马二千匹,步兵五万,帮助重耳回到晋国,立为晋君。重耳登基三年,就发兵攻打曹国了。于是派人告诉曹君说:“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陈尸示众。”又派人告诉釐负羁说:“大军迫城,我知道您不会反抗我。请在您住的巷门上做好标记,我将据此下达命令,使军队不敢去侵犯。”曹国人听到后,率领他们的亲戚去依附釐负羁住地的有七百多家。这就是礼的作用。所以,曹是小国,夹在晋、楚之间,君主的危险就像叠起来的蛋,却用无礼来待人,这就是断绝后代的原因。比对关键词语设误方式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如:[原文](2022·全国乙卷)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比对]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曲解文意。关键在于“安身立命”应该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让百姓安身立命”。比对人物设误方式误解形象故意说错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进行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如:[原文](2022·新高考Ⅰ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孟尝君……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张冠李戴。由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取救兵。比对时间、地点设误方式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颠倒地点的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如:[原文]太祖(曹操)东还,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选项]太祖东还,让曹彰镇守长安,太祖临死前还想召见他;文帝即位后,曹彰先后被晋升为公爵和任城王,后来回到封国,暴毙于官邸。()[比对]“后来回到封国,暴毙于官邸”表述错误。一是时序颠倒,根据原文“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可知,曹彰回到封国是在晋升爵位之前;二是空间错位,根据原文“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可知,应是暴毙于京城的官邸。比对范围设误方式范围扩大或缩小故意事件发生的范围扩大或缩小比对方法注意事件发生在哪些人之间,哪些地点周围如:[原文](2023.新课标I卷)子鲍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节选自《孔丛子·答问》)[选项]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比对]"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范围扩大。根据原文可知,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5.比对句间关系设误方式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理清头绪。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如:[原文]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选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分析]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亲下聘礼的原因应是了解了赵太夫人勤俭谨慎的品行;而“烧得一手好菜”是在太夫人出嫁后。一、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参考答案:曲解文意。“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皇帝后,才派人赏赐财物给魏征。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女儿,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翻了一倍。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贵,感情虽有差别,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我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但一点儿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了。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陛下采纳忠言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陛下拒绝忠言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我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着五百匹帛,送到魏征家,将它们赏赐给他。二.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参考答案:张冠李戴。“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为一些被冤枉的人洗脱了罪名。参考译文: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任御史中丞,任职时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都害怕他,不敢有不同的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迁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大多得到申冤和洗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如果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之轻?”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的人。”崔昂十分惭愧。京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苏珍之。”三.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开元四年,(杜暹)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选项: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参考答案:时序颠倒。“在他出使碛西期间”错,应为“在他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参考译文: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碛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朝廷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碛西,于是进入突骑施的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蕃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蕃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他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蕃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蕃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便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待了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四.说说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错在何处。原文:英宗即位,(蒋贵)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选项: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他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向英宗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参考答案:无中生有。“英宗很生气”于文无据,文中只有“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的说法,并没有表明英宗的态度。参考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料提升机安装、使用、拆卸方案
- 互联网借款协议样式
- 旧房拆除补偿政策咨询
- 渣土外运合同书模板
- 环保空心砖采购合同
- 用心沟通保证书
- 采购合同的技术参数要求
- 人员外包服务合同指南详解
- 买卖房屋合同修编要点
- 债务担保合同协议范本
- 校企合作电商课程设计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分包合同范本6篇
- 专项训练主谓一致专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 GB/T 44546-2024建筑用装配式集成吊顶通用技术要求
- DB35T 1036-2023 10kV及以下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
- 河北高速公路集团限公司2024届校园招聘(11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械制图-断面图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课件
- 医疗投诉处理部工作总结与改进措施计划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