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1页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2页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3页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4页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江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等4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这两种笔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东、西"2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插图,初步感受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时的美好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启发谈话,初识江南。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学生交流对江南的认识)

(2)出示“长江"的图片,指名拼读拼音,教师讲解。

师:这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的名字叫长江。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方就是江南。长江的南边是江南,那长江的北面就叫江北。

(3)出示词卡“长江、江南、江北”,齐读。

2.揭示课题,学习“江"字。

(1)播放“江南”视频,引出课题。

①师: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江南"的美丽风光吧!

②板书课题。

(2)借助拼音认读课题“江南”。“江"南”分别组词:江水、长江南边、南方。

(3)认识新偏旁三点水旁。

①师:江南美丽又富饶,那里河湖众多,流动着许许多多的水(相机出示字卡河、湖)。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也流动着水?(相机出示字卡海、溪)你发现了吗?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氵”,与水有关)

②书空偏旁,说说名称。

【设计意图】“江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读懂作为地域的“江南"是第一步。揭示课题的同时,也对“江”和“南"进行了识记,认识了新的偏旁。

二、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1.了解“汉乐府”。

师:《江南》是2000多年前汉朝的一首民歌,被古代专门负责收集民歌的“汉乐府"这个机构收集之后一直流传到今天。这首古代的汉乐府民歌《江南》,写的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初读课文,读好停顿。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上面的拼音拼读。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范读、带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多种形式读,读好停顿。

①停顿指导: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句子中间要有停顿,逗号处挺短,句号处停顿稍长。

②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同桌合作读。

检查生字认读。

(1)指名读生字,教师正音。

教师提醒:“南、莲、间”是前鼻音,“江、东"是后鼻音,特别注意“南、莲”的读音,区分鼻音与边音。

(2)去掉拼音齐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依然是本科教学的重点。而这一节课也是学生第一次在课文中学习古诗,所以要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了解课文,随文识字

1.借助插图,说事物。

(1)师:请你看看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引导学生用“我看到了……"回答)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①预设:我看到了大大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可爱的莲蓬。

②预设:我看到了鱼儿在莲叶下游来游去。

小结:又到了江南采莲的季节,莲叶长得非常茂盛,一片挨着一片,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

2.随文识字。

(1)学习生字“莲”。

①出示字卡“莲”,指名读。标红草字头,识记新偏旁。

师:这个字的部首叫草字头,我们还学过哪些带草字头的字?(菜、草)猜一猜,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

②小结:带有草字头的字大都和植物有关。

③与熟字组成词语认读。

师:你能给“莲”组词吗?(莲子莲花)莲藕埋在土里,春天会发芽,长出莲叶。夏天会开出莲花,莲花谢了,就会长出莲蓬。莲蓬里的莲子可以吃,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会坐着小船或者大木盆去采莲。

学习生字“采"。

①字理识字,引导学生明白意思。

师:甲骨文的“采”字,上部是一只手(爪),下部是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果实,就像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表示摘取的意思。

②与熟字组成词语认读。采-开采采果子

(3)学习生字“可"。

①出示字谜:丁字肚里一张口。

②出示“小草多可爱请你别伤害”的标语,引导学生找一找“可"字。

(4)学习生字“戏”。出示鱼儿嬉戏图片,让学生图文对照识记。

(5)学习生字“东、南、西、北"。

①师:古诗中说鱼儿都游到哪儿去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在哪里见

过这些字?

②出示公交站、地图、路牌、天气预报的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

③指名4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中包含“东、西、南、北”的四行古诗。

3.识字游戏:荷叶漂荡。

齐读古诗。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1)复习笔画弯钩,对比“竖钩"的差异。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提示:写竖钩时,从上到下行笔,到起勾出稍顿笔向后左上出钩。写竖弯时,起笔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

2.学习“东”字。

(1)学生观察“东"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指导书写方法。

★第2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略下转折。

★竖钩沿着竖中线写。

★最后两点要左右对称。

3.学习“西”字。

(1)学生观察“西"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提示“西”的写法。

★第1笔较短。

★方框要写得宽一点儿、扁一点儿。

★中间两笔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最后一笔横封口。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4)学生自主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教师评价反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学习“东、西、南、北"4个方位词,理解“田田、鱼戏莲叶间”等词句的意思。会写“可、叶"2个生字。

2.创设情境,通过演一演等方式理解诗句。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片丰富对江南的认识,进一步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识字游戏:小鲤鱼跃龙门。

2.师:在上节课我们知道江南又到了采莲的季节,请你读读这首诗,找找诗中哪几行写出了江南莲蓬丰收、莲叶茂盛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第1、2行诗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出示莲叶图,练习说话。

师:采莲时节,你看到了怎样的莲叶?(挨挨挤挤的莲叶,又圆又大的莲叶,像雨伞的莲叶)

(2)理解“江南可采莲”。

可: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3)理解“莲叶何田田"。

①师:莲叶绿绿的,一层又一层,真多呀!诗人看见这样的情景,用一个词

语来表达了荷叶茂盛的样子,是哪个词语呢?(田田)

莲叶长得多么茂盛啊!

②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播放汉乐府《江南》。

师:这满池的莲叶,把采莲姑娘吸引过来了,她们在荷塘里采莲,多么快乐呀!于是,她们不禁唱了歌。你们听!

3.学生唱一唱,体会人们采莲时的愉悦心情。

师:此处莲叶非常茂盛,那莲花应该也很繁盛,所以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采莲姑娘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

二、学习第3-7行诗

1.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

(1)师:莲叶何田田,除了采莲姑娘很开心,还有谁也很开些?(鱼)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朗读后5行诗。

2.出示词卡,弄清方位。

(1)师:诗中的鱼儿都游到哪里去了呢?(板书方位词)鱼儿游来游去,让你想到了什么游戏?(捉迷藏)

(2)理解诗意:联系诗句填一填。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捉迷藏东西南北)

(3)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相对。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我们称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提醒:朗诗时表示方位的词可以读得略重些,突出鱼儿在水中欢快嬉戏

的情景。

3.创设情景,角色扮演。

(1)学生扮演鱼儿,模仿鱼儿的动作,玩玩向四方“游动"的游戏,其他

学生诵读。

(2)演完,评价,方位是否游对。

4.熟读,背诵古诗。

(1)师生合作读,小组读,表演读。

(2)填空背诵。指名背,齐背。

江南

江南可()(),

莲叶何()()。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鱼戏莲叶()。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可、叶”,说说它们相同和不同。

教师提示:“可、叶"都有“口”,但位置不同。这两个“口"都要写得略小。

2.学习“可”字。

(1)出示动态笔顺,学生观察。

(2)教师指导书写。

★“口"写在竖中线的左侧。

★最后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笔画要写直,不同于弯钩。

3.学习“叶”字。

(1)对比“十"与“叶”的不同。

(2)教师指导书写。

★左边的“口"写在竖中线的左侧。

★右边的“十”横稍短,竖下载竖中线的右侧。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