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选择题专练50题)(原卷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选择题专练50题)(原卷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选择题专练50题)(原卷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选择题专练50题)(原卷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选择题专练50题)(原卷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选择题专练50题

1.1955年4月,万隆会议与会国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国家平等,不干预或干涉

他国内政等内容;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各国应充分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不分大

小、强弱,都应平等地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说明二战后

A.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显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主导地位已被动摇

D.第三世界左右国际政治格局

2.1948年,美、英、法、比、荷、卢6国外长通过“伦敦建议”。其主要内容是:美、英、法共同管制其

在德国占领区的对外贸易;在西占区制定宪法,建立统一的政府。不久,美、英、法三国在西占区内发行

统一的新货币。这些举措

A.形成欧洲各国间的关税壁垒B.导致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

C.直接造成了东、西德的分立D.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1971年,美国与英、法、苏在柏林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保证今后不在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威胁;1973

年,美国与苏联讨论了包括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道主义合作等问题,推动了欧安会的顺利召开。这反

映出20世纪70年代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美国霸权主义的破产

C.合作共赢成为各国共识D.美苏关系的有限缓和

4.冷战期间,苏联先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美国先后发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未有引发世界

大战的危险;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却使世界陷入核大战的危险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古巴导弹危机

A.凸显地缘政治因素B.促成东西方的分裂

C.加剧南北双方矛盾D.导致争霸局面形成

5.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

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此外,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

了不结盟运动。材料反映了()

A.殖民体系的瓦解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美苏关系的紧张D.拉美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6.丘吉尔认识到战后能与苏联抗衡的唯有美国,而不是一个改组了的衰弱的欧洲。所以,他直截了当地告

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他甚至还曾提议战后美英公民不受国籍限制,可以自由交往,

公民证可以通用。其最终目的在于

A.构建英美特殊关系B.推动英美的一体化进程

C.拉拢美国对付苏联D.借助美国维持大国地位

7.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对外援助并不积极,但基本上维持了杜鲁门政府经济、技术援助的规模。20

世纪50年代中后期即第二届政府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

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这些变化()

A.说明美国改变了冷战的思维B.反映出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

C.旨在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加重了美国冷战的经济成本

8.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有两张“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繁荣的柏林周围到处都表现出社会失衡。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德国

A.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B.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险

C.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D.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9.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而苏联在这一时期几乎割断了与发达国

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美国芯片与苏联芯片尺寸不一导致苏联半导体设备不能生产西方尺寸的芯片,

微电子产品无法出口。这主要说明()

A.西方“知识经济”优势凸显B.冷战影响经济发展技术交流

C.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后D.苏联着力突破西方经济封锁

10.如图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制作的有关当前俄乌局势的最新漫画。针对“山姆大叔”的叫嚷,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强调:美国应该扪心自问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对如图解读合理的是

A.美苏冷战加剧了俄乌紧张局势B.俄乌冲突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

C.北约东扩破坏世界多极化格局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11.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

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英国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这反

映出当时的英国

A.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经济繁荣助推福利制度完善

C.凯恩斯主义丧失主导地位D.恢复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2.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

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法国此举旨在

A.应对来自两极格局的挑战B.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C.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D.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

13.德裔美籍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激烈攻击二战后发达工业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技术进步

导致的极权主义、生态问题的严峻性,提出人的本质是人心底的“爱欲”的满足这一乌托邦式的新革命理

论。这反映出,二战后

A.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趋势B.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凸显

C.西方受到社会主义理论影响D.西方社会变革呈现理想主义

14.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美元危机,西欧、日本等国进行了如下举措:提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认缴额度、调整和分摊军事防范费用、设立黄金总库等。这些举措

A.体现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B.维护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D.形成了多极化的经济格局

15.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

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以上新现象体现了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B.奥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C.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传播D.冬奥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6.最近30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等新兴工业迅猛发展,而钢铁、采矿、

纺织等传统老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这反映了

A.新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活更新换代B.新技术革命引发国民经济结构变化

C.西方国家劳动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D.信息技术极大促进了经济快速成长

17.有学者认为:以3D打印为标杆的新兴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更适应

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日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

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可能

A.使非西方国家丧失全球贸易优势B.引起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C.带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D.引起新一轮科技大发展、大扩张

18.下图是1960年6月日本580万人进行反战抗议游行的情景。游行虽未成功扭转事态的发展,但迫使自

民党暂时搁置了修改《宪法》第九条让日本重新武装等一系列敏感问题。此次活动()

1960年日本反战大游行,反对日美签订安保条约

A.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B.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打乱了美国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D.使苏联丧失了南下扩张的借口

19.198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体系结构改革法》,该法案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引入竞争体制和激励

体制,强调个人在医保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多种形式的医保,将互助、风险共担与自我管理相结合。这

一举措

A.实质上是削减了福利国家的规模B.主要是要应对经济“滞胀”局面

C.反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影响深远D.体现了国家干预在医保领域加强

20.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

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

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虬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21.1963年正值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同声遣责南斯拉夫背离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赫鲁晓夫赴

南斯拉夫访问,他表扬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发展是“对总的国际革命工人运动的

具体贡献”。这表明赫鲁晓夫认为()

A.社会主义各国可以有不同发展模式B.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建设造成了许多问题

C.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国际影响广泛D.新经济体制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22.1989年,苏联颁布《关于租赁与租赁关系法令》,正式允许在农业中建立租赁关系,支持以家庭为单元

在农庄农场的框架内经营农业。在不改变土地租赁者在法律关系与生产经营上受农庄农场行政指挥的前提

下,所有公民均可向农庄农场申请承租土地。据此推知,这场农业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B.未打破农庄农场的权力垄断

C.已经突破旧的经济模式的束缚D.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23.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彻底崩溃,它在带

来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它”

指的是()

A.东欧剧变B.两德统一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D.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4.阅读198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1965年为100)变化情况表。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高加索地区中亚

苏联立陶宛

俄罗斯

整体(波罗的海沿海)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168158195204225253265

A.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B.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C.重视民族边疆地区的开发D.斯大林模式受到猛烈冲击

25.1982年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某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

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A.历史研究要多元化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D.缓和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26.20世纪60年代,苏联的农业产值增速远低于国家计划,在1963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导致农产品总

量甚至低于1958年的水平。这说明,当时苏联()

A.将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B.计划经济的弊端开始暴露

C.未能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D.削弱了对农业经济的投入

27.苏联在1946年有75.8%的农庄付给庄员的报酬每天少于1千克谷物,而7.7%的农庄则无谷物可支付。

在俄罗斯联邦,13.2%的农庄不能向庄员提供粮食。集体农庄庄员普遍失去了劳动兴趣,不出工或出工不出

力的现象很普遍。这表明苏联()

A.集体农庄的生产能力不足B.暴露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C.经济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恢复对农民过度掠夺

28.下图为苏联1965T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

城市职工集体农庄庄员

年份

月均收入(含补贴)月均货币工资月均收入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129.296.551.553.4%

1970164.512274.861.3%

1975198.9145.89263.1%

1980232.7168.9118.570.2%

1985268190.1153.480.7%

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

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29.1952年,苏联对农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集体农庄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

物达到70%,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98%。然而,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这说

明苏联()

A.农业生产受工业化水平制约B.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加快D.经济发展受冷战的影响

30.1985年6月,苏联启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应培养“具有牢固的马列主义

知识”“具备现代经济思维,从事管理、组织和教育工作的能力”“大胆作出有关革新的决定并积极付诸实

施的能力”的人才。这些要求()

A.是苏联加速经济发展战略的举措B.促成了苏联高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C.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宗旨D.试图引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

31.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允许印度独立的时间提前到1947年。对此,他写道:

“我选择它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我决心表明我是整个事件的主宰。当他们问我们是否确定了日期时,我

知道一定会很快。”对于蒙巴顿的决定,解释合理的是()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使得英国难以维持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B.英国政府主动选择放弃印度,因为他们认为印度对英国已不重要

C.英国殖民力量仍然强大,但因为美苏争霸被迫放弃对印度的主权

D.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3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

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

A.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B.否定了西方殖民侵略的丑恶历史

C.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D.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

33.圣马丁面对独立后的拉美曾感叹道:“争取了25年的自由,非但自由毫无踪影,而且在这漫长的岁月

里。”()

A.源于拉美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B.反映了资本主义不适合拉美的国情

C.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

34.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

的目标是

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

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D.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

35.19世纪以来,英国从西班牙后期失败的殖民体系中汲取教训,采取了一种“温柔的尝试”,即让当地贵

族作为“代理人”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力,降低了对殖民地的殖民强度。这一“温柔的尝试”()

A.与殖民地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密切相关

B.反映了英国国力衰落与国威下降的现实

C.是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不断增长的结果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36.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

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

转变是由于()

A.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37.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以自然资源、农业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工业部门的技术和

装备依靠初级产品出口取得的外汇收入购买,因此,国际收支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改变这一状

况的关键在于()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发挥联合国的协调作用

C.加快推动全球化进程D.发展中国家建立联合体

38.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

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

39.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

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

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

A.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B.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

C.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40.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

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

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41.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

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

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42.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

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

来减少美国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43.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

包括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

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44.《全球不平等: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新手段》中写道:”以收入为标准,研究了从1988至2008年的赢家

和输家。大赢家中既有全球最顶尖的那1%高豪,也包括在新经济体的中产阶级;而大输家一一那些得到很

少甚至一无所获的人,包括发达国家的贫民和中产工薪阶级。全球化并不是造成此状况的唯一原因,但无

疑是原因之一。”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B.发达国家充当了全球化的领导者

C.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加剧D.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45.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和人员的跨境流动,国家、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社会

团体等行为体置身于一个超国家的治理网络中,各自作为节点,贡献资源、协商共议新的超国家性议题,

在此背景下,国家向绝对主权说不的回归绝无可能。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急需调整B.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的对立

C.世界经济向着有序方向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46.2022年7月,拜登表示将与中东“合作”,然而在该月,美在叙利亚的非法驻军四次使用油罐车将其偷

盗的叙利亚石油运往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此事引起了国际上的激烈讨论,下图为网友对此事的“锐

评”。这说明()

A.冷战思维阻碍国际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