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必须把()作为我国的主要任务。A、向社会主义过渡B、进行经济建设C、进行政治建设D、进行社会建设2、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探讨了不同经济成分的关系问题。其中,他特别强调了正确处理()的关系对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重要性。A、城乡B、重工业与轻工业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3、题干:1956年中共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现象被称为“三大改造”。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届一中全会4、题干:以下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得了一些农业、工业的突出成就B、过分强调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浪费和资源损失5、题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选项:A.党中央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评价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C.毛泽东思想的成熟D.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总结6、题干: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选项:A.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B.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7、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上制定了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其中最容易引发阶级斗争扩大化倾向的政策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三大改造8、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党建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A、在干部考核上过分突出个人的政治立场B、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处理不当C、缺乏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D、过于强调物质刺激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了哪种方针?A.全面发展重工业方针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C.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D.稳步发展、综合平衡的方针10、关于“大跃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实践B.它促进了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C.它是纠正“左”倾错误的产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D.它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严重经济困难11、题干: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中,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的是()A.巩固政权,发展经济B.改革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12、题干: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B.消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消极因素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3、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体现了:(A)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急躁冒进倾向B、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稳中求进策略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平衡发展原则D、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保守延迟策略14、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D)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5、题目:《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哪项政策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D.三大改造16、题目:《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点?A.恢复国民经济B.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C.反对资产阶级D.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从1958年开始,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第二题题目:试分析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题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材料二:1956年至1966年,我国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材料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第四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必须把()作为我国的主要任务。A、向社会主义过渡B、进行经济建设C、进行政治建设D、进行社会建设答案:A解析: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问题,毛泽东同志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主动精神,领导全党深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必须把向社会主义过渡作为我国的主要任务。2、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探讨了不同经济成分的关系问题。其中,他特别强调了正确处理()的关系对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重要性。A、城乡B、重工业与轻工业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答案:C解析:根据《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毛泽东讨论了包括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内的多个方面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国范围内热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必要性。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是毛泽东所指的必须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3、题干:1956年中共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现象被称为“三大改造”。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届一中全会答案:C解析: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国共合作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题目中提到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过程基本完成于1956年,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4、题干:以下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得了一些农业、工业的突出成就B、过分强调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C、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浪费和资源损失答案:A解析:“大跃进”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的一项极左的政治运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确实取得了一些农业、工业的成就,但这一说法过于片面。事实上,“大跃进”过分强调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失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资源损失。因此,选项A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5、题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选项:A.党中央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评价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C.毛泽东思想的成熟D.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总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制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对过去历史问题的正确评价,为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A选项正确。6、题干: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选项:A.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B.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7、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上制定了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政策,其中最容易引发阶级斗争扩大化倾向的政策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国家要求建立规模庞大的公社,并要求公社成员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高度集中,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导致了工作效率降低和资源浪费,同时也易引发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趋向。8、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党建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A、在干部考核上过分突出个人的政治立场B、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处理不当C、缺乏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D、过于强调物质刺激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党建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偏差,如过分突出政治立场、在干部考核上强调政治成分、忽视党建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但并未体现出过于强调物质刺激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这一特征。为了进步,需要纠正思想,注重科学管理和精神层面的建设。9、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了哪种方针?A.全面发展重工业方针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C.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D.稳步发展、综合平衡的方针答案:D解析: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不平衡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难以迅速实现等,采取了稳步发展、综合平衡的方针。这一方针有助于逐步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问题,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虽然在其它时期或方面有所体现,但不符合该题特定的历史背景。10、关于“大跃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实践B.它促进了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C.它是纠正“左”倾错误的产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D.它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严重经济困难答案:D解析:大跃进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和指标,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工业发展失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选项D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的实际影响,是正确的。选项A、B、C描述的不是大跃进运动的真实情况,因此错误。11、题干: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中,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的是()A.巩固政权,发展经济B.改革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答案:C解析: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的“论十大关系”中,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强调了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A项是中共七大提出的任务,排除;B项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排除。故选C。12、题干: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B.消除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消极因素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一方针的提出,旨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调整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B、C、D三项是这一方针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故选A。13、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体现了:(A)A、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急躁冒进倾向B、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稳中求进策略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平衡发展原则D、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保守延迟策略答案:A解析:1958年的“总路线”强调了加速发展、产量要快、质量要好、经济建设要迅速取得成效的目标,这种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引起了经济生活中的“左”的错误。14、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D)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的,它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15、题目:《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哪项政策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D.三大改造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转折点。在《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标志着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土地改革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方式,而三大改造则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因此,选项C正确。16、题目:《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点?A.恢复国民经济B.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C.反对资产阶级D.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点。《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国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点是恢复国民经济,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反对资产阶级是当时我国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关键时期。因此,选项A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从1958年开始,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意义:这次大会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2.特点:特点包括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影响:这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严重挫伤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一问考查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解,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二问考查对“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考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第二题题目:试分析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答案与解析:一、意义:1.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我国领导层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如《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农业发展:通过大范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农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面貌。3.工业建设:在这一时期,我国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建成,有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4.科技文化: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等,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科技实力。与此同时,文化领域的成就也十分显著,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二、存在的问题: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运动中提出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问题: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剧了生产力的不解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3.阶级斗争理论的限制:由于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一时期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地位,过分突出阶级斗争的刻板模式。因时过境迁,原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无法完全适用,由此引发了误判和误判下的错误决策。总体而言,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题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材料二:1956年至1966年,我国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材料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答案:成就:1.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