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3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突破高考第15T6题
诗歌怎么考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
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内涵: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感时伤逝
类型1
表达:情感单一型、情感丰富型、情感变化型、矛盾统一型
词语定情缘事析情
途径〈借景察情时空显情
咏物传情题材推情
典故挖情知人论世
把握思想感情
[■一看是整体型还是局部型整体型要分成几个层次,局部型要分析词、句、联、片,乃至全篇
两审I二看局部型(词、句、联、片)在诗词中的位置和内部层次
审题t一定:定题型,明确是概括型还是分析型
■表述规范:情由(产生原因)/情境(产生的境界)+感情基调
使用术语:惜别之情、关怀之情、亡国之愁、失意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
”躺J(1概括型:直接用规范公式答题
合碰]答题模式,
I分析型:①分析+概括;②概括+分析
(准确:用术语
I准确全面\人*右“田七口h
I全面:多角度、多层面
备考策略
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四种主要途径:题材、意象、景物、典故
(一)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相同的题材,其情感也有共同之处。因此,从题材入手对
思想感情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
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
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透过景物,把握思想感情
①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
“江风引雨入舟凉”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
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②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
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
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
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
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③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
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四)抓住典故,把握思想感情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古诗常见典故的含义
红豆一一爱情或相思梦蝶一一做梦、梦幻鹊一一传信的使者阳关一一古关名,后指送别之曲商
女一一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
投笔一一弃文从武桑榆一一暮年碧血一一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黍离一一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
折腰一一屈身事人采薇一一隐居避世班马一一,惜别之情折桂一一科举及第烂柯一一离家年久
高山流水一一知音或高雅的乐曲
■考情梳理
表1新高考I卷及全国乙卷历年古代诗歌阅读文本比对分析
年份及选文作者题材体裁
说理诗:是诗人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阐明
2023年新高考I卷林希逸(1193—1271),
了诗人自己对治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强调了治学宋诗
《答友人论学》南宋理学家
需“自参”“亲炼”的观点。
陆游(1125—1210),南
2023年全国乙卷即事抒情:叙写词人与友人共同饮酒、共享逸乐的
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宋词
《破阵子》情怀,寄寓了平和、闲适、喜悦的情感。
国诗人
2022年新高考I卷写景抒情:描写了在古代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其乐融
魏了翁(1178—1237),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融、井然有序的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阐明“会得宋词
南宋理学大家
应提刑懋之》为人,日日是人日”的道理。
王勃(650—676),赠友送别:诗人送别微贱之交,两人虽相知日短,但
2022年全国乙卷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却一见如故。诗人变不舍与牵挂为劝勉,一扫颓意,唐诗
《白下驿饯唐少府》
之一使诗格变得昂扬。
2021年新高考I卷杨巨源(约755—?),赠友送别:写诗人委婉劝告友人白居易不要因贬谪
唐诗
《寄江州白司马》唐代诗人而消沉,身处渝浦江仍要豁达乐观。
2021年全国乙卷辛弃疾(1140—1207),写景抒情:写作者希望维护山水的清幽和谐以及物宋词
《鹊桥仙•赠鹭鹭》南宋豪放派词人我浑融的愿望,流露出词人美好的生活情趣。
从历年高考诗歌选文来看,古代诗歌阅读多为近体诗。从选文的年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为主,题材
上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高雅审美的追求,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生价值、高尚品格等。具体
体现为以下几点:
1.鉴赏材料的选取多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时代、知名度高的诗人。同时,根据最新的高考变化来看,更贴
近与教材的链接。
2.选材和鉴赏都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重点是具有文化积淀的一类作品,如“怀古类”“送别类”
等。
3.题型灵活多变,增加了选项的信息量,适当降低了解读难度(四个选项,三个选项正确,一定程度上辅
助了阅读)。
4.注重思维过程的考查。每年的命题都有创新,给了考生更大的思维空间,防止考生先入为主,固化思
维,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须结合文本进行解读。
■教材梳理
表2新教材古代诗歌诵读的学习规划
教材体系人文主题及课文关键能力目标
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①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
《紫苜》(《诗经倜南》)的意境之美,学会独立欣赏诗歌。
《插秧歌》(杨万里)
《短歌行》(曹操)②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作品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
必修上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人的精神境界。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③从传统文化经典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把握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古典诗歌在当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审美价值。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第一单元:诗的国度
《氓》(《诗经•卫风》)
《离骚(节选)》(屈原)
《孔雀东南飞并序》④探寻诗歌之美,品评诗歌之味,感受古人通
选择性必修下
《蜀道难》(李白)过诗歌表达的哀、乐、悲、欢等种种情感。
《蜀相》(杜甫)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备注:每册教材都有推荐古诗词诵读篇目,高中阶段要求阅读、背诵和赏析的共40篇,具体见配套《考
点知识速查速背手册》。
表2中国古代诗歌的文体特色
文体特征阐释
诗歌主要用来抒情。这也是它的美学特征。诗有“缘景、缘事、缘以往、缘未来”(王夫之)而起
情感者,但无论哪种情况渚B不能没有“情'都必须是为了抒情。“情”,可以说是诗的第一要素,是诗的
生命。
诗歌是用讲节奏(由语音的高低、断续所形成的有规律的音调节拍)和有韵律(指同一韵母的声音
韵律按照一定规律在诗中反复回应)的语言来抒情言志的文学文体。剔除了诗歌的音乐性,诗歌的情
趣和感染力也就没有了。
文学作品都是讲求词采的,但没有哪一种文学文体像诗歌一样,通过对字、句、意的千锤百炼,把
词采
语言锤炼得如此精美。
诗句是偏离语法规则的变异现象(句子成分省略、句中词序颠倒、语句疏密错综)。从手法上看,
语序是出于音韵的考虑;从意义上看,变异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整齐,富有形式美、音乐美,也可以通
过变异产生突出强调的作用,更富有审美魅力。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手法,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语言技巧。诗歌作为一
修辞
种既有丰富内容及情感,又极富美感意味的文学文体,与修辞结有不解之缘。
“意”者,情意,是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境”者,画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画面。两者名为二
意象(意境)而实不可离,一首好诗常常是互生互藏、水乳交融的。这种情与景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艺术境
界,即所谓意境。
表3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的历史流变和读解
诗词体文体特征教材例文读解要领
①双音词得以入诗,富有表现力、形象性①从字、词、句的释义入手。②
和音乐性。②诗句可以灵活组构。③押《诗经•静女》深究“比、兴”的丰富含义。③切
四言歌谣
韵灵活多样,和美自然。④篇章结构多采《诗经•无衣》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④在吟诵
用重章复沓的形式,增强抒情效果。中玩味。
①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②用词大量
①深究其怪诞迷离境界的意蕴。
吸收楚地方言。③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
②弄清各种比喻象征的准确含
骚体助词。④语言风格绚丽华美。⑤结构上,《离骚(节选)》
意。③辨识大量的楚地方言和语
扩充了铺陈叙事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故
气助词。
事性,从而篇幅大大增长。
①从句式看,三、四、五、六、七言都有,
《涉江采芙蓉》古体诗在篇章长短、字数、遣词
而以五言最多见。②从篇章看,有短章,
《短歌行》造句方面比较自由,但毕竟不是
也有长篇。③从语言风格看,用凝练的口
乐府《春江花月夜》散文,因而注意以下特点:①突出
语叙事、写人,语言浅近,不见雕琢。④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叙事性。②通俗的语言风格。
从音乐角度看,某些属于音乐方面的特
《蜀道难》③灵活的艺术手法。
点入诗。
①注意格律,体味其妙。②作诗贵
①格律体是一种章、句有“格”,声韵有
《山居秋暝》精练,读诗贵精思。③体会意境,
格律体“律”的诗体。②句式上五、七言定格。
《登高》切忌穿凿。④从起、承、转、合
③修辞上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
入手,摸清意脉。
词词是一种歌词,按乐谱曲调和节拍填写、《念奴娇・赤壁怀古》①注意词、曲独特的韵律美。②
歌唱的诗歌。①标题,称为“词牌"或“词《菩萨蛮品味词的领字(每句的开头)和曲
调”。后期,词的内容与调名无关。②类(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衬字(曲的句子在规定的字数
另L乐调的长短不同决定了词的篇章长之外,可以随意添字)。③善解词的
短有别。③句式,多为长短句,且是为乐委婉含蓄和曲的俗、谐、直。
谱规定的。④结构上,分上下阕或上下
片。
散曲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①标题一
般包括三部分,即宫调、曲调、曲题。②《长亭送别》
曲
格律表现在每一曲调典型曲文中所包([正宫兀端正好])
含的字数、句式、平仄、用韵和对仗上。
诗歌阅读丢分的表层原因,主要是读不懂诗歌,不懂诗歌命题的切入点;深层原因则是诗歌知识储备少,诗
歌语言凝练跳跃,常用倒装,考生不能理解诗歌语言。同时,考生思维僵化,不能迁移教材知识,答题时缺乏逻辑,
常常犯指向性错误。鉴于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诗词的注释
知人论世,是诗歌深度阅读的必要条件。高考时,命题者常常将必要的相关信息植入注释中,所以,要想准
确地理解诗歌作品,把握作品情感、语言风格,就要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
表4注释中常见信息的作用
信息类型作用
有关疑难词语、地名疏通诗意)暗示空间的转换。
有关作品的写作背景提示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旨。
有关具体诗句的用典解释疑难典故,提示诗人用典的意图。
有关作者的基本信息提示作品的情感内容和作品的艺术风格。
二、关注诗词的标题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诗词的类别、线索、内
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在意蕴。
表5诗歌题目的常见作用
作用示例
交代写作内容如《残春旅舍》,交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残春之景来抒发情感。
暗示作品情感如《暮春》,作者通过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营造了伤感的意境。
展示写作思路如《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暗示了作者的情绪变化;乘兴一怅惘一叹慕。
点明诗歌类别如《春日秦国怀古》,点明了怀古伤今的主题。
三、重点探索诗词的意象
诗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象,有感于心为情志。非此意象不能生此情志,有此意象就必生此情
志。可见,诗的境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境界。一首诗歌是具有完整性的,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
综合之后,意象是和谐整一的,这种综合的要素就是情感。因此,要想把握作品或诗人的情感,分析意象、整合
意象是不二法门。
四、抓住诗词描写的细节
诗词中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诗词多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旧隐秘,
细节处只写细节,人物便跃然纸上。
五、梳理诗词的脉络和结构
具体来说,梳理结构即指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
在写法上与前面相比往往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读懂诗词,应熟悉要
鉴赏诗词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把握诗词的行文脉络。
表6诗词常见的结构章法
分类阐释作用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近体诗梳理起、承、转、合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上阕(片)中间写景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阕(片)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
基本特点:前后内容(景、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前后内容(景、情)是相关、相反、
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
附:
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越,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赳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
六、抓住诗词的情景关系赏析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诗
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备考时要熟知
其作用和效果,并正确运用手法技巧,做到得心应手。
表7诗词的情景关系
基本内容基本技巧情景关系典型题例
写景的角度变化(空间、时间、
虚实、动静、感觉、色彩等)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2。42•江苏卷)请简要赏析这
景
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首词的结句(摇曳碧云斜)。(温
常用手法(衬托、渲染、烘托融;虚实相生,渲染烘托(以乐庭筠《梦江南》)
等)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衬赏析: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
直接抒情(喜、怒、哀、乐等)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
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双关乐情)。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
情等)情的低沉。
常用手法(比兴、象征、用典
等)
七、重点关注作品的“诗眼”和尾句
诗眼,是指一首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诗眼在诗歌中起着统摄
全篇、营造意境、表现情感等作用。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往往可以化难为
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8诗词中的常见“诗眼”
词性作用典型题例
动词使诗词具有动态之美。(2。45"•山东卷)“风露暹行云,沙水迷归艇。”(张元章然卜算子》)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形容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2025"・湖北卷)“荒烟几家聚漕野一刀田。”(欧阳修《劳停驿》)
其境。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强调作用。“南浦凑凑另L西风晨裹秋。”(白居易《南浦别》)
拟声词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无边落木君帚下,不尽长江港港来。”(杜甫《登高》)
(2015•天津卷广花飞衣袖红查遇,柳拂鞍鞠攀g勾。”(黄庭坚
表颜色词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
《雨过至城西苏家》)
数量词表达丰富隽永的诗情。(2025・江苏卷)“清光门外二年水,秋色墙头藜白山。”(刘禹锡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思维导图】
.了解诗歌语言的特性H读懂诗歌,就要了解诗歌语言的多义和
古代诗歌「理解意象的内涵H结合具体诗歌,探究中国古典意象的丰富内涵]
阅读要领「-{领悟独特的意境卜[知人论世,注重诗歌的审美体验)
“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H熟悉艺术创作的手法,赏析其效果或作后)
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01、思乡怀远诗(3)托古讽今。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05、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06、羁旅行役诗
02、赠友送别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07、伤春惜别诗
03、思妇闺情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08、游仙悼亡诗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
04、托物言志诗的苦闷。
(1)感慨兴衰。09、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2)寄托哀思。
【思想情感总结11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4.生活杂感
2.建功报国(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书愤》。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的《乌衣巷》。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雨疏风骤)O
娇•赤壁怀古》。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
⑹揭露统治者穷兵藕武,如杜甫的《兵车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5.长亭送别
3.思乡怀人(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思想情感总结2】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
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02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1.从题目认识对象6.从题干得到启示
2.从字面读出感觉7.从首联找到特点
3.从注释破解难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
4.从作者了解背景9.从景物把握情感
5.从原作找到根据10.从意境洞察心胸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思路:
1、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其中包括对文化常识、物象意象、历史典故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的
关注。
2、区分情感类别:哀愁、激愤、忧郁、欢喜、向往、别离等。
而真正答题时,许多学生会因为考试的紧张气氛而无法思考的很全面,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个一句话答题
技巧:关注尾句、先总后分、联系原诗、知人论世。
在绝句和律诗中,往往尾句和尾联是全诗情感主旨的集中体现,而除此之外,在了解诗人生平后做答可以
减少答案的偏差。比较熟悉的一线诗人的生平要日常积累,仔细了解,但不熟悉的诗人可以通过题目所给
的注释寻找蛛丝马迹。
把握情感:找准路径,直抵诗心
答好古诗思想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
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
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在这里强调几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
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
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
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
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
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
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
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
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
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
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
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
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
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
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
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
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与“晓”、
“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
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
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
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
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
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
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
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
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
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
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
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
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
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
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2023•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
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2023•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9分)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①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9分)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然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1)A(3分)解析:“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
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
的学习流于表面。
(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
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6分,每点3分)
2.(1)C(3分)解析:“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误,“鸡犬林萝隐隐声”意思
是鸡鸣、犬吠之声在林萝间隐隐传出,与诗题“湖上晚归”相呼应,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并没有被破坏,心情也
一直是恬淡安宁的。
⑵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引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
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
如入“蓬瀛”。(6分。关注到诗人的心态,能结合景物展开分析,找到二者的关联,意思对即可)
3.(1)D(3分)解析:“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下片写词人作诗、听歌、饮酒,均为闲居隐逸之事,词的
结尾处应是表达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乐的思想感情。
(2)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
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②通过记叙、描写闲
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
适的心情。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6分,每点2分)
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理解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诗主要写作者主持进士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
场面庄严、肃穆且充满生气,为朝廷得以网罗天下英才而感到由衷的喜悦。A项,诗的第一句写贡院里香
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写出了肃穆的考场中怡人的环境,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喜悦的。A项正确。B
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
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每个人都很安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严肃应考的情形,而不是“表现考生们奋勇
争先、一往无前”。B项错误。C项对应第五句,写全国各地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C
项正确。D项对应第六句,朝廷对选拔出的贤才授予官职,可见朝廷对考生的期望之高。D项正确。E项,
作者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身体状态不佳、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来完成,是谦逊之辞,
并不是自己真的不参与其中。E项错误。故答案为B、E两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噪。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田水利EPC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赞助与媒体转播合同
- 金色鱼钩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定制家具制作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与运输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衍生品开发合同
- 2024年度商用门安装合同样本
- 2024年度设备租赁服务合同
- 2024江苏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全过程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学校实验室灯具更换劳务外包合同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银行客户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练习含答案
- 福建省2025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仿真模拟政治试题(一)
- 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2024年-2026年)
- 2024-2030年中国重症监护监护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艾滋病知识题库
- 2024年安徽龙亢控股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人员13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表格教案
- 投标项目进度计划
- 中医脑病科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