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相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转变的背景。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识记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学问点一三民主义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背景①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试图通过李鸿章进行社会改革,未被理睬。②清政府倒行逆施,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走上革命道路。(2)标记——兴中会成立①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②纲领:“驱除鞑虏,复原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③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2.三民主义的提出(1)同盟会成立①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②纲领:以“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③机关刊物:创办《民报》。(2)打出三民主义的旗帜: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3.主要内容名称内容局限性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真正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民生主义实行“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地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是孙中山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2)作用①集中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③成为团结广阔革命力气、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平均地权”≠“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安排土地,更不是满意农夫对土地全部权的要求。学问点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功果实后,不仅实行独裁统治,还企图复辟帝制。(2)孙中山领导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告失败后,他相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需寻求新的途径、新的力气。(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4)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2.标记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见。3.内容民族主义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求得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同等民权主义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意义(1)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2)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一场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绽开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一、二、三、四、五”归纳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兴起国民革命。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史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华蜜,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备的国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解读]留意从史料一中的“我们革命的目的”“故要社会革命”理解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思索]依据史料一,指出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谓“至完备的国家”又有什么含义?【提示】目标: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含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料二(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二)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解读]由史料二出处可知本史料讲解并描述的是新三民主义。史料二中的(一)(二)(三)分别说明白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详细主见,结合旧三民主义体会新三民主义的新发展。[思索]史料二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见有哪些新的发展?其缘由是什么?【提示】发展: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缘由: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比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1)相同点①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②内容:民族主义都主见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同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见平均地权。③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不同点项目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反对满清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见民族同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民生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影响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即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阅历,结合中国国情,怜悯人民疾苦,呼喊社会公允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提倡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行。1.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清贵族的统治 B.教化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C[依据题干材料“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可以推断是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思想,即实现民主政治,故选C项。]2.从1903年起先,一股“黄帝热”在中国扩散:越来越多的刊物采纳黄帝纪年、不同版本黄帝肖像画的出现及流传、不断增多的有关黄帝事迹论说的出版等。其反映出的社会思潮是()A.物竞天择 B.驱除鞑虏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B[“黄帝热”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在重塑炎黄子孙的形象,这是驱除鞑虏、复原中华的现实须要,B项符合题意,正确;“黄帝热”和物竞天择、民主共和、君主立宪均无关联,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3.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假如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方法,把全部的田地立刻拿来充公,分给农夫,那些小地主肯定是起来抗拒的。”这表明他主见()A.完全放弃仿效俄国阅历 B.实行核定地价政策C.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D.维护封建地主利益C[材料中孙中山反对“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方法”,并不是主见完全放弃仿效俄国阅历,故A项错误;孙中山反对立刻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夫,与核定地价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孙中山反对立刻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夫,要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主见是为了避开“小地主肯定是起来抗拒”,并非维护封建地主利益,故D项错误。]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头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说明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现在()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平均地权④废除满清贵族的统治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A[反帝和“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自然也是新三民主义“新”的体现,故选A项。]5.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表明孙中山()A.变更了阶级立场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C.发展了革命思想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C[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孙中山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但不是接受,故B项错误;结合1924年国共合作的基础可知,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些主见,发展了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孙中山并未放弃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6.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挚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民主革命任务C.实行全民族抗战 D.宣扬新三民主义B[材料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样性,而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故B项正确。A、D两项仅符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目的;C项只体现了反帝,说法不全面,解除。]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华蜜,因不愿少数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同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三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阅历:“必需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同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目标?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