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性质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A.NO、C2H5OH、HNO3、I2B.CaO、N2、HCl、H2OC.NH3、H2S、Si、COD.CO2、SiO2、CH3COOH、H2SO4答案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干脆构成。2.(2024·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高三调研)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亲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气既是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B.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C.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明矾常用作漂白剂,因为明矾溶于水后,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答案D解析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明矾可以净水,但不能用作漂白剂,故D错误。3.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绚丽的独创史,下列独创创建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4.如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苯是最简洁的芳香烃C.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答案C解析NO、NO2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A项,胶体粒子带电荷,而胶体是电中性的;B项,通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不是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C项,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是无规律的。6.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XYZA光导纤维酸性氧化物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纯碱碱化合物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H2SO4含氧酸强酸答案C7.下列试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干脆关系的是()答案C8.(2024·安徽五校联盟高三质检)依据所给的信息和标记,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CD《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看到有该标记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贴有该标记的物品是可回收物答案B解析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可用作抗酸药,但服用时喝些醋,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则会降低药效,B项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C.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答案BC解析水煤气不是可再生能源,纯碱为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因此A、D错误。10.下列古代文献的记载中,涉及化学改变的是()A.《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精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B.《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C.《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D.《梦溪笔谈》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答案D11.德国闻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探讨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D.肯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改变答案BD12.下列改变中,前者是物理改变,后者是化学改变,且都有明显颜色改变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C解析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改变,后者是化学改变,但均无颜色改变,B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改变,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改变,C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改变,D不符合题意。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13.某化学爱好小组的同学们依据下面的试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干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接着煮沸,至液体呈透亮的红褐色。FeCl3+3H2Oeq\o(=,\s\up10(△))Fe(OH)3(胶体)+3HCl(1)推断胶体制备是否胜利,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试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视察到胶体,请你预料其现象并分析缘由: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视察到_____________,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在试验中没有运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改变。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FeCl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②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②Fe(OH)3+3H+=Fe3++3H2O14.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等物质,依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____。(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Ⅱ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________g该物质参与反应。答案(1)树状分类法(2)ⅠNa+[eq\o\al(·,·)eq\o(O,\s\up6(··),\s\do15(··))eq\o\al(·,·)eq\o(O,\s\up6(··),\s\do15(··))eq\o\al(·,·)]2-Na+(3)3CO+Fe2O3eq\o(=,\s\up10(高温))2Fe+3CO2(4)2∶1(5)168解析(1)由分类图知,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Na+[eq\o\al(·,·)eq\o(O,\s\up6(··),\s\do15(··))eq\o\al(·,·)eq\o(O,\s\up6(··),\s\do15(··))eq\o\al(·,·)]2-Na+。(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