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研究TOC\o"1-2"\h\u26036第1章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 3271791.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364961.1.1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 3218621.1.2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31558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3165591.2.1经济可持续发展 4312531.2.2社会可持续发展 4257911.2.3环境可持续发展 4104641.3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138361.3.1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41101.3.2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建筑提供理论指导 448361.3.3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422399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4254182.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4123552.2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5165772.3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 54024第3章节能技术及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6116303.1建筑节能技术概述 6206553.2高功能外壳设计 6238543.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621142第4章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7267844.1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7120154.1.1生态建材 7166854.1.2节能建材 781034.1.3环保建材 7139654.1.4可循环利用建材 7176754.2绿色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 785564.2.1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 7123924.2.2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 892274.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81484.3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趋势与应用案例 8146104.3.1研发趋势 820454.3.2应用案例 818939第5章生态景观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8286555.1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845365.1.1尊重自然 8110455.1.2保护生态 9300685.1.3满足功能需求 9230245.1.4美化环境 932525.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 952305.2.1生态规划 969425.2.2植物配置 9296115.2.3生态工程技术 945105.2.4景观小品设计 9145015.3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案例 966195.3.1案例一:某城市生态居住区 10103745.3.2案例二:某企业总部办公园区 1015495.3.3案例三:某城市公园 1012177第6章水资源利用与绿色建筑 1042696.1建筑水资源利用技术 10103876.1.1节水设计理念 10293466.1.2高效用水设备 10217296.1.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10194126.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10125736.2.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310486.2.2雨水利用途径 11300506.2.3雨水处理技术 1133826.3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11172816.3.1建筑废水分类 111856.3.2废水处理技术 11236696.3.3废水再利用途径 11133166.3.4案例分析 1115935第7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46617.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特性 1121953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9477.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23153第8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保障 13242718.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13305018.1.1新风系统 13106648.1.2空气净化技术 13242528.1.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 13235768.2室内热湿环境优化技术 13181608.2.1保温隔热技术 13295848.2.2湿度控制技术 1393168.2.3智能化温湿度调控系统 13131208.3室内光环境与声环境设计 1446938.3.1自然采光设计 14171678.3.2绿色照明技术 14133488.3.3声环境优化技术 14203618.3.4智能化声光控制系统 142073第9章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4312639.1智能建筑的概念与系统构成 14238389.1.1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1493119.1.2通信网络系统 14275359.1.3信息处理系统 14138519.1.4安全防范系统 15208169.2建筑物联网技术 15157659.2.1能源管理与优化 15296389.2.2环境监测与调控 155489.2.3设备状态监测与维护 1577859.3人工智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594589.3.1设计方案优化 15110099.3.2能源预测与需求响应 1522449.3.3建筑环境模拟与评估 15104589.3.4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1616620第10章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162519110.1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6225710.2绿色建筑市场与产业 162385510.3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 16第1章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概述1.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环保建筑,是指以降低对环境负面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绿色建筑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强调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1.1.1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包括: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生态保护、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及创新设计。1.1.2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LEED、BREEAM等)。1.2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在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2.1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2.2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公正、平等,要求在保障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1.2.3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1.3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实践,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1.3.1绿色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3.2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建筑提供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指导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遵循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的原则。1.3.3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实践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则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美好、和谐、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第2章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节能原则: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环保原则:选用环保、低碳、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4)经济原则:在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投资效益。(5)健康原则:关注室内外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6)循环原则:实现建筑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建筑垃圾产生。2.2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与方法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策划: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定位和规模,进行可行性研究。(2)方案设计:根据绿色建筑原则,进行建筑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创新设计。(3)初步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确定建筑物的能耗、环保、舒适度等指标。(4)施工图设计:依据初步设计,完成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的施工图设计。(5)施工与验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模拟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物的能耗、通风、日照等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2)生态策略:采用生态补偿、绿色景观等策略,提高建筑环境质量。(3)集成设计:将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提高整体效益。(4)工业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成本。2.3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2)环境保护:评价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评价建筑物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节约与循环利用。(4)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室内空气、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的质量。(5)运营管理:评价建筑物的运营管理水平,包括设备维护、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等。(6)生态景观:评价建筑室外景观的生态性、美观性、功能性等方面。通过以上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指导绿色建筑的发展。第3章节能技术及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1建筑节能技术概述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等措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建筑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2高功能外壳设计高功能外壳设计是绿色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优化建筑朝向和体型: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和体型对节能的影响,以降低建筑物的年能耗。(2)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合理的构造设计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减少热量的损失。(3)采用高透光低辐射玻璃:高透光低辐射玻璃具有优异的光学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提高室内光环境质量。(4)利用遮阳和自然通风:合理设计建筑遮阳设施和自然通风系统,降低夏季空调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3.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利用建筑屋面和墙面等空间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2)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为建筑提供热水,降低建筑能源消耗。(3)地热能利用:利用地热能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降低建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4)风能利用:在适宜的地区,采用风力发电技术为建筑提供电力。通过以上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在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度和经济性。第4章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4.1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性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根据其特性,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4.1.1生态建材生态建材是指采用天然材料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的建筑材料,具有可再生、可循环、低能耗、无毒害等特点。主要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泥土等。4.1.2节能建材节能建材是指具有良好保温、隔热、遮阳等功能,可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材料。如高功能保温材料、低辐射镀膜玻璃等。4.1.3环保建材环保建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建筑材料。如低甲醛板材、无毒涂料等。4.1.4可循环利用建材可循环利用建材是指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4.2绿色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助于指导材料研发、生产和使用。主要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4.2.1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评价是对建筑材料从原料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4.2.2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控制的一种方法。4.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建筑物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建筑节能、环保、舒适性等方面。绿色建筑材料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物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3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趋势与应用案例4.3.1研发趋势(1)提高材料功能,降低环境影响。(2)发展多功能一体化建筑材料。(3)利用废弃物资源,实现循环经济。(4)采用绿色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4.3.2应用案例(1)某绿色建筑项目采用高功能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2)某生态住宅项目使用木材、竹材等天然材料,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某城市地标建筑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降低建筑物的光污染。(4)某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使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以上研发和应用案例,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材料在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将对我国绿色建筑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第5章生态景观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5.1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生态景观设计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设计理念。在绿色建筑中,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美观,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5.1.1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5.1.2保护生态保护生态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降低生态风险。5.1.3满足功能需求生态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户外空间。同时注重景观空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5.1.4美化环境生态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美学,运用艺术手法,塑造富有创意和特色的景观空间,提升环境品质。5.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5.2.1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生态调查、生态评价和生态规划三个阶段。通过分析场地内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和生态问题,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5.2.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关键环节。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种类,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5.2.3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包括: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节能环保等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5.2.4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是生态景观设计中的点缀元素,如:雕塑、座椅、灯具等。设计时应注重小品与环境的协调,体现生态理念,同时满足使用功能。5.3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案例以下是一些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融合的案例,展示了生态景观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5.3.1案例一:某城市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城市近郊,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运用生态规划方法,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资源。植物配置以本地植物为主,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同时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处理等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5.3.2案例二:某企业总部办公园区该园区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生态景观与建筑的紧密结合。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技术,提高绿化覆盖率。景观小品设计融入生态理念,如: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雕塑、座椅等。5.3.3案例三:某城市公园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设计以生态恢复为核心,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湿地等技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植物配置注重四季变化,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生态景观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有助于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6章水资源利用与绿色建筑6.1建筑水资源利用技术6.1.1节水设计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节水设计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合理的用水规划,降低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6.1.2高效用水设备在绿色建筑中,采用高效用水设备是降低建筑用水量的关键措施。这些设备包括节水型卫浴产品、洗衣机、洗碗机等,其节水功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合理设计给水系统,降低管网漏损,也是提高建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6.1.3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指将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纳入建筑用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多元化。这有助于降低建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2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6.2.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绿色建筑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集水设施、输送管道、存储设施等。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系统规模和布局,保证雨水收集效果。6.2.2雨水利用途径收集的雨水可应用于建筑的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等。在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还可考虑将雨水用于室内冲厕等用途。6.2.3雨水处理技术为保障雨水利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应根据雨水水质及用途,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6.3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6.3.1建筑废水分类建筑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雨水、冷却水等。根据废水来源、性质和污染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6.3.2废水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采用适宜的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氧化技术等。这些技术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6.3.3废水再利用途径经过处理的废水,可回用于建筑的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冲厕、冷却水补充等。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建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6.3.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绿色建筑在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方面的技术应用及成效,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第7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特性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施工、拆除、维修及翻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筑废弃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土石方类:包括挖掘土、渣土、弃土等;(2)废混凝土类:包括废弃混凝土、混凝土制品等;(3)废木材类:包括废弃木材、木制品等;(4)废金属类:包括废钢筋、废铁、废铜等;(5)废塑料类:包括废塑料管道、塑料薄膜等;(6)废玻璃类:包括废玻璃窗、玻璃制品等;(7)废装饰材料类:包括废瓷砖、废壁纸、废涂料等。各类建筑废弃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处理和利用方式也各有差异。7.2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再生骨料技术:通过破碎、清洗、筛选等工艺,将废混凝土、废砖等废弃物制备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建筑材料;(2)废木材回收利用技术:对废木材进行分类、破碎、筛选,制备成木质颗粒、木塑复合材料等;(3)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磁选、涡电流分选等方法,回收废金属,并进行熔炼、加工;(4)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对废塑料进行清洗、破碎、造粒,制备成再生塑料;(5)废玻璃回收利用技术:废玻璃经破碎、清洗、筛选,用于生产玻璃棉、玻璃马赛克等;(6)废装饰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废瓷砖、废壁纸等经破碎、筛选,用于制备新型装饰材料。7.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对废混凝土、废砖等进行再生骨料制备,年产再生混凝土200万吨,节约天然骨料100万吨,减少建筑废弃物堆放量400万立方米。案例二:某地区废木材回收利用项目,年处理废木材10万吨,生产木质颗粒5万吨,木塑复合材料3万吨,实现废木材资源化利用。案例三:某企业废金属回收利用项目,采用先进回收技术,年回收废金属5万吨,节约矿产资源,降低环境污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8章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保障8.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绿色建筑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而室内空气质量(IAQ)是衡量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本节主要探讨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8.1.1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通过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更新。其技术要点包括空气过滤、热交换和湿度控制等,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8.1.2空气净化技术空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过滤、光催化氧化、电净化等方法。这些技术能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1.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调控通过安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8.2室内热湿环境优化技术室内热湿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绿色建筑应注重室内热湿环境的优化。8.2.1保温隔热技术通过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合理的建筑构造和设计,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室内热湿环境提供基础保障。8.2.2湿度控制技术湿度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除湿、加湿和湿度调节等方法。通过合理控制室内湿度,避免潮湿、干燥等不良现象,提高室内舒适度。8.2.3智能化温湿度调控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室内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8.3室内光环境与声环境设计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建筑应注重这两个方面的设计。8.3.1自然采光设计通过采用大窗户、天窗、导光管等设计手法,充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照明质量,降低能耗。8.3.2绿色照明技术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照明设备,合理布局照明系统,降低室内光污染,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光环境。8.3.3声环境优化技术通过建筑隔声、吸声材料和结构的设计,降低室内噪声污染,为居住者营造宁静的声环境。8.3.4智能化声光控制系统结合室内外环境变化和居住者需求,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的自动调节,提高居住舒适度。第9章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9.1智能建筑的概念与系统构成智能建筑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各种设备、系统的高效集成与管理。智能建筑旨在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1.1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楼宇自动化系统负责对建筑内的供配电、照明、空调、给排水、消防等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9.1.2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为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系统提供数据传输、信息交换的通道,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9.1.3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负责对建筑内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为决策提供依据。9.1.4安全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保证建筑的安全与稳定。9.2建筑物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老院食堂与便利店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生态农业大棚使用权转让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文化产品代理采购合同模板4篇
- 2024版英文技术服务合同范本规范
- 2024进户门销售合同
- 2024诉讼代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论坛会议组织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数字音乐词曲版权交易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项目代理投标合同样本4篇
- 2024施工简易合同范本(桥梁检测与维修)3篇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某送电线路安全健康环境与文明施工监理细则
- GB/T 28885-2012燃气服务导则
- PEP-3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招标文件评标办法、采购需求和技术参数
- 《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及其附列资料-江苏税务
- 中南民族大学中文成绩单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