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架构设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04第1章引言 4851.1系统架构设计背景 4217111.2设计目的与意义 4282411.3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与流程 42731第2章需求分析 5127792.1功能需求 5252042.1.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195662.1.2功能需求描述 542082.2非功能需求 683302.2.1功能需求 6302172.2.2可用性需求 6219092.2.3安全性需求 66492.2.4可维护性需求 655822.3需求确认与分析 622223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720003.1系统架构风格选择 7111203.1.1分层架构风格: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793723.1.2微服务架构风格:在业务逻辑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可扩展、松耦合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一块独立的业务功能,便于团队协作开发和部署。 7136033.1.3RESTful架构风格:在表示层,采用RESTful风格的接口设计,通过HTTP协议的GET、POST、PUT、DELETE等方法对资源进行操作,实现前后端的分离。 7222363.2系统组件划分 7249493.2.1表示层组件:负责与用户交互,包括用户界面、前端控制器等。 7300293.2.2业务逻辑层组件: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用户管理等微服务。 7220273.2.3数据访问层组件: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7310923.2.4数据库组件:存储系统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7120273.2.5中间件组件:负责提供系统所需的基础服务,如消息队列、缓存、日志等。 774383.3系统接口设计 774393.3.1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接口:定义了前端与后端业务逻辑层之间的通信协议,采用RESTful风格的API设计。 771233.3.2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接口:定义了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方法调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隐藏底层数据库的实现细节。 8191723.3.3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接口:定义了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SQL语句、存储过程等。 811583.3.4中间件组件接口:定义了中间件组件提供的基础服务,如消息队列的发布和订阅、缓存的读写操作等。 826698第4章数据架构设计 870284.1数据模型选择 8300264.1.1实体关系模型 886344.1.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8293764.1.3关系数据模型 8123164.2数据存储方案 831844.2.1数据库选型 823504.2.2数据库架构 9125304.2.3数据库分区策略 997544.3数据访问层设计 9281524.3.1数据访问接口设计 967334.3.2数据访问对象(DAO)设计 9234724.3.3事务管理 935334.3.4缓存策略 930806第5章服务架构设计 9192115.1服务划分与集成 974715.1.1服务划分原则 911285.1.2服务集成方式 10165165.2服务间通信机制 10222175.2.1通信协议 1052115.2.2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10312185.2.3超时与重试机制 10204715.2.4负载均衡 10216255.3服务治理与监控 1088145.3.1服务注册与发觉 1062895.3.2服务熔断与降级 11324675.3.3服务限流 11307225.3.4调用链追踪 11140185.3.5监控与告警 1112551第6章应用架构设计 11159636.1应用层组件划分 117426.1.1组件划分原则 1132996.1.2组件划分方法 11206056.1.3组件划分示例 11265396.2应用层通信协议 12102746.2.1通信协议选择 1243296.2.2协议规范 12254726.2.3通信安全 12252576.3应用层安全设计 12264546.3.1安全策略 12240696.3.2安全措施 1226336.3.3安全防护 1214649第7章部署架构设计 1389977.1部署环境规划 1329057.1.1硬件环境 135777.1.2软件环境 13273127.1.3网络环境 13304317.2部署策略与优化 13151177.2.1部署策略 13186287.2.2部署步骤 1350047.2.3优化方案 1339337.3容灾与备份方案 1380957.3.1容灾策略 13233337.3.2备份方案 13157147.3.3容灾演练与评估 1428617.3.4监控与报警 1427514第8章功能优化与扩展性设计 14143238.1功能评估指标 14274158.1.1响应时间 1497128.1.2吞吐量 14242678.1.3资源利用率 1414038.1.4可用性 14136518.2功能优化策略 14130558.2.1硬件优化 14265128.2.2软件优化 153988.2.3网络优化 1528678.2.4架构优化 15110938.3系统扩展性设计 1520338.3.1水平扩展 1578138.3.2垂直扩展 15274548.3.3系统解耦 15211618.3.4弹性设计 1530420第9章系统安全设计 16290579.1安全需求分析 16103959.1.1数据安全需求 16142989.1.2系统安全需求 16119489.1.3用户安全需求 16220089.2安全策略制定 1642259.2.1数据安全策略 1652649.2.2系统安全策略 16242099.2.3用户安全策略 16272459.3安全防护措施 1610069.3.1数据安全防护 16205139.3.2系统安全防护 16290789.3.3用户安全防护 1719070第10章测试与维护 172294010.1测试策略与方法 171067310.1.1测试目标 17827910.1.2测试范围 171078810.1.3测试类型 17721710.1.4测试方法 171987010.2测试环境搭建 171659310.2.1硬件环境 171387910.2.2软件环境 183090110.2.3网络环境 182306710.3系统维护与升级方案 181855110.3.1系统维护 182411210.3.2系统升级 18第1章引言1.1系统架构设计背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系统架构设计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够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满足用户需求,降低项目风险。本作业指导书旨在针对当前系统架构设计的需求,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设计方法,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工作。1.2设计目的与意义系统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环,其目的在于为系统提供一个清晰、结构化的设计方案,以保证系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功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作业指导书的设计目的与意义如下:(1)明确系统架构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质量;(2)规范系统架构设计过程,降低项目风险;(3)为系统后续的运维、升级和扩展提供有力支持;(4)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项目整体成功率。1.3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与流程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与流程是设计人员在开展架构设计工作时遵循的规范和步骤。以下为本作业指导书所推荐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法与流程:(1)需求分析:充分了解项目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功能需求等,为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依据;(2)架构风格选择: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合的架构风格,如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等;(3)组件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组件,明确各组件的功能、接口和交互关系;(4)技术选型: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中间件等;(5)架构设计:绘制系统架构图,描述各组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和通信方式;(6)功能评估:分析系统功能,保证满足功能需求;(7)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8)设计评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设计评审,保证架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9)文档编写:整理架构设计文档,为项目开发、运维和后续扩展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方法与流程,设计人员可以保证系统架构设计的质量,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第2章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根据项目目标,本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模块一: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2)模块二: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并整合各类数据源;(3)模块三: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4)模块四:业务处理模块,实现业务逻辑处理;(5)模块五:数据展示模块,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导出功能。2.1.2功能需求描述(1)系统管理模块(1)用户管理:实现对系统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修改和删除等功能;(2)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权限的分配、修改和撤销等功能;(3)日志管理: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便于问题追踪和系统维护。(2)数据采集模块(1)支持多种数据源接入,如数据库、文件、网络接口等;(2)实现数据源配置、数据抽取、数据整合等功能。(3)数据处理模块(1)数据清洗:过滤无效、重复数据,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转换:实现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脱敏等操作;(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指定位置。(4)业务处理模块(1)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2)提供业务配置和自定义功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5)数据展示模块(1)提供多种数据可视化方式,如图表、报表等;(2)支持数据导出,满足用户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需求。2.2非功能需求2.2.1功能需求(1)系统具备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并发能力;(2)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2.2.2可用性需求(1)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于上手;(2)提供在线帮助和操作指南,便于用户学习使用。2.2.3安全性需求(1)用户身份认证,保障系统安全;(2)数据传输加密,防止数据泄露;(3)系统权限控制,防止非法操作。2.2.4可维护性需求(1)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2)提供完善的文档,便于后续开发和维护。2.3需求确认与分析本章节对系统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项目团队将对需求进行分析和确认,保证以下方面:(1)需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需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一致性;(3)需求的可实现性;(4)需求对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影响。通过需求确认与分析,为后续系统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架构风格选择为了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高效性,本系统在架构风格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团队的技术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了以下架构风格:3.1.1分层架构风格: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层与层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3.1.2微服务架构风格:在业务逻辑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可扩展、松耦合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一块独立的业务功能,便于团队协作开发和部署。3.1.3RESTful架构风格:在表示层,采用RESTful风格的接口设计,通过HTTP协议的GET、POST、PUT、DELETE等方法对资源进行操作,实现前后端的分离。3.2系统组件划分根据系统架构风格,将系统划分为以下组件:3.2.1表示层组件:负责与用户交互,包括用户界面、前端控制器等。3.2.2业务逻辑层组件:负责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用户管理等微服务。3.2.3数据访问层组件: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3.2.4数据库组件:存储系统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3.2.5中间件组件:负责提供系统所需的基础服务,如消息队列、缓存、日志等。3.3系统接口设计为了实现各组件之间的解耦和通信,本系统设计了以下接口:3.3.1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接口:定义了前端与后端业务逻辑层之间的通信协议,采用RESTful风格的API设计。3.3.2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接口:定义了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方法调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隐藏底层数据库的实现细节。3.3.3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接口:定义了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SQL语句、存储过程等。3.3.4中间件组件接口:定义了中间件组件提供的基础服务,如消息队列的发布和订阅、缓存的读写操作等。通过以上接口设计,各组件之间的耦合度降低,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第4章数据架构设计4.1数据模型选择数据模型是数据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功能、扩展性和维护性。在选择数据模型时,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数据特点及系统未来发展。4.1.1实体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Model,简称ER模型)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型。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ER模型进行概念模型设计,明确各个实体及其属性、关系,为后续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设计提供基础。4.1.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bjectOrientedDataModel,简称OODM)以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为基础,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为数据模型。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进行逻辑模型设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1.3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RelationalDataMode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在本系统中,我们选择关系数据模型进行物理模型设计,利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4.2数据存储方案数据存储方案是数据架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和访问效率。以下为本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案。4.2.1数据库选型根据系统需求,本系统选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综合考虑功能、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因素,我们选择MySQL数据库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4.2.2数据库架构本系统采用一主多从的数据库架构,以提高数据读取效率,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主数据库负责处理写操作,从数据库负责处理读操作。4.2.3数据库分区策略针对大数据量的表,采用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相结合的分区策略,降低单表数据量,提高数据查询效率。4.3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是连接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的桥梁,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以下为本系统的数据访问层设计。4.3.1数据访问接口设计为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采用面向接口编程。定义数据访问接口,规范数据操作方法,实现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存储层的解耦。4.3.2数据访问对象(DAO)设计数据访问对象(DataAccessObject,简称DAO)是实现数据访问接口的具体类。本系统为每个实体定义相应的DAO类,负责实现该实体的数据访问操作。4.3.3事务管理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系统采用事务管理机制。在数据访问层,通过事务控制,保证业务逻辑层的数据操作满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原则。4.3.4缓存策略为提高数据访问效率,本系统采用缓存机制。在数据访问层,通过合理设置缓存策略,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降低系统负载。第5章服务架构设计5.1服务划分与集成5.1.1服务划分原则在服务架构设计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合理的服务划分。服务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内聚、低耦合:保证服务内部功能紧密相关,服务间相互依赖最小。(2)粒度适中:服务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保证服务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3)业务驱动: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进行服务划分。(4)独立性:服务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以便于独立部署、升级和扩展。5.1.2服务集成方式服务集成是实现服务间协作的关键。以下为常见的服务集成方式:(1)同步调用:服务间通过API接口进行实时同步调用。(2)异步消息队列:利用消息队列实现服务间解耦,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可扩展性。(3)事件驱动:基于事件总线,实现服务间的事件通知和响应。(4)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库、缓存等数据存储方式,实现服务间的数据共享。5.2服务间通信机制5.2.1通信协议服务间通信应采用成熟、高效的通信协议,如HTTP/、TCP/IP等。5.2.2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为提高服务间通信功能,应选择合适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方式,如JSON、XML、Protobuf等。5.2.3超时与重试机制服务间通信应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并结合重试机制,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5.2.4负载均衡针对服务间的调用,可采用轮询、随机、一致性哈希等负载均衡策略,实现服务请求的合理分发。5.3服务治理与监控5.3.1服务注册与发觉服务治理的核心是服务注册与发觉。通过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服务的注册、注销、发觉等功能。5.3.2服务熔断与降级为防止系统雪崩,服务架构应具备熔断和降级机制。在服务调用异常时,自动触发熔断或降级策略,保证系统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5.3.3服务限流通过设置合理的流量控制策略,防止系统过载,保证服务稳定运行。5.3.4调用链追踪采用调用链追踪技术,如Zipkin、Jaeger等,实现对服务调用过程的监控和分析,便于定位问题、优化功能。5.3.5监控与告警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对服务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异常情况下触发告警,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6章应用架构设计6.1应用层组件划分6.1.1组件划分原则在应用架构设计中,组件的划分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根据系统业务需求、功能特点及未来发展,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可复用的应用层组件。6.1.2组件划分方法(1)根据业务领域划分:将具有相似业务功能的模块划分为同一组件,便于业务管理和维护。(2)根据技术领域划分:将采用相同技术栈或具有相似技术特点的模块划分为同一组件,便于技术管理和维护。(3)根据职责划分:按照系统分层架构,将各层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形成独立的应用层组件。6.1.3组件划分示例以下是一个应用层组件划分的示例:(1)用户组件:负责处理用户注册、登录、信息管理等功能。(2)商品组件:负责处理商品展示、分类、搜索等功能。(3)订单组件:负责处理订单创建、支付、物流等功能。(4)营销组件:负责处理促销活动、优惠券、积分等功能。(5)数据分析组件:负责处理用户行为分析、销售数据分析等功能。6.2应用层通信协议6.2.1通信协议选择根据系统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常见的通信协议有HTTP、TCP、UDP等。6.2.2协议规范(1)请求与响应格式:采用JSON或XML格式进行数据传输。(2)请求方法: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请求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等。(3)状态码:遵循HTTP状态码规范,明确表示请求结果。6.2.3通信安全(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保证数据安全。(2)身份认证:采用token认证机制,保证请求者身份合法。(3)防止跨站请求伪造(CSRF)和跨站脚本攻击(XSS)。6.3应用层安全设计6.3.1安全策略(1)遵循安全开发原则,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2)采用安全框架,如SpringSecurity、ApacheShiro等,实现权限控制、访问控制等功能。6.3.2安全措施(1)用户密码加密存储,采用MD5、SHA256等加密算法。(2)防止SQL注入,采用预编译SQL语句或ORM框架。(3)文件安全,限制文件类型、大小,对文件进行安全检查。(4)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如系统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等。(5)实现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对系统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6.3.3安全防护(1)部署防火墙,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2)采用安全防护软件,定期检测系统漏洞并进行修复。(3)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第7章部署架构设计7.1部署环境规划7.1.1硬件环境本章节主要对系统部署的硬件环境进行规划,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的选型及配置。应根据系统需求、业务发展预期及预算等因素,合理选择硬件设备。7.1.2软件环境对系统部署所需的软件环境进行规划,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充分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功能、安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部署。7.1.3网络环境规划系统部署的网络环境,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安全策略等。保证网络环境稳定、安全,满足系统运行需求。7.2部署策略与优化7.2.1部署策略根据系统架构和业务需求,制定合适的部署策略。包括单机部署、集群部署、分布式部署等,以满足系统的可用性、扩展性和功能要求。7.2.2部署步骤详细描述系统部署的步骤,包括软件安装、配置、初始化等。保证部署过程顺利进行,降低部署风险。7.2.3优化方案针对系统部署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优化,包括功能优化、资源调配、故障处理等。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保证业务稳定运行。7.3容灾与备份方案7.3.1容灾策略根据业务重要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制定合适的容灾策略。包括数据同步、应用切换、故障转移等,以保障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7.3.2备份方案制定系统数据备份方案,包括备份频率、备份方式、备份存储等。保证数据安全,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7.3.3容灾演练与评估定期进行容灾演练,评估容灾效果。根据演练结果调整和完善容灾与备份方案,以提高系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7.3.4监控与报警建立系统部署的监控与报警机制,实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在发生故障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第8章功能优化与扩展性设计8.1功能评估指标8.1.1响应时间系统各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高峰时段的响应时间;系统极限负载下的响应时间。8.1.2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处理能力;系统峰值吞吐量;系统稳定状态下的吞吐量。8.1.3资源利用率CPU、内存、磁盘等硬件资源的利用情况;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软件资源的并发访问情况。8.1.4可用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系统故障恢复时间;系统冗余设计对可用性的影响。8.2功能优化策略8.2.1硬件优化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对硬件资源进行负载均衡;使用高速存储设备,提高数据读写速度。8.2.2软件优化优化数据库访问策略,减少查询次数和查询时间;优化算法,降低计算复杂度;减少系统中的冗余代码,提高代码质量。8.2.3网络优化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减少网络延迟;使用高速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吞吐量;部署CDN,提高用户访问速度。8.2.4架构优化采用分布式架构,提高系统并行处理能力;引入缓存机制,减少系统响应时间;使用消息队列,降低系统模块间的耦合度。8.3系统扩展性设计8.3.1水平扩展增加系统节点,提高系统处理能力;负载均衡,合理分配请求到各个节点;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数据一致性。8.3.2垂直扩展提升单个节点的硬件配置;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定期对系统进行功能调优。8.3.3系统解耦采用微服务架构,降低系统模块间的依赖;使用服务治理框架,实现服务注册、发觉和负载均衡;引入配置中心,实现配置信息统一管理。8.3.4弹性设计根据系统负载动态调整资源,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使用容器技术,实现快速部署和弹性伸缩;设计容错机制,提高系统稳定性。第9章系统安全设计9.1安全需求分析9.1.1数据安全需求分析系统中的数据类型、敏感度及重要性,确定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9.1.2系统安全需求对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等组成部分进行安全需求分析,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免受恶意攻击、病毒感染等威胁。9.1.3用户安全需求分析系统用户的角色、权限和操作行为,保证用户身份验证、权限控制等安全需求的实现。9.2安全策略制定9.2.1数据安全策略制定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安全策略,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9.2.2系统安全策略制定系统防护、安全审计、漏洞扫描等安全策略,提高系统整体安全功能。9.2.3用户安全策略制定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闵行区24校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新乡医学院《铸造工艺与装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采购合同履行合同管理标准更新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年工人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2篇)
- 联通员工年终工作总结 质量部员工年终工作总结(3篇)
- 一般员工简短的述职报告(18篇)
- 中学英语教师述职报告(3篇)
-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12月数学月考卷(含简略答案)
- 期末测试卷 (1)(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下册
- 教科版科学四下《1.8凤仙花的一生》课件
-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课时2)(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课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初中地理实验设计案例
-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读《孟尝君传》课件
- 2024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 2025年4月自考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押题及答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训练习题(有答案)
- 建筑工程《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 医院医保季度分析报告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