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背记手册(学生版+教师版)

第二单元知识背记手册

第6课《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_____________,字,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

故事背景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文学常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重点字词

畸()形不逊()绯()红发髻()

芦荟()驿()站教诲()芋梗()汤

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理解词义

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标致:____________。

斗乱:____________。

客死他乡:____________。

掌故:____________。

模胡:____________。

落第:____________。

不逊:____________。

匿名:____________。

犹言:____________。

诘责:____________。

凄然:____________。

适值:____________。

正人君子:____________。

抑扬顿挫:____________。

深恶痛疾:____________。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35):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6-38):____________。

问题归纳:

1.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形象特点?

事例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

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4.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课文主题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段。以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实自然,具有价值。

二、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_____________,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三、故事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四.重点字词

佃()农仪陇()溺()死私塾()和蔼()

妯娌()庚()子豪绅()衙()门

蛮横()慰勉()不辍()劳作

五、理解词义

任劳任怨:____________。

周济:____________。

管束:____________。

为富不仁:____________。

慰勉:____________。

聊叙:____________。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②-段):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16-17段):____________。

七、课文主题

八、问题归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④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母亲对儿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3.第11段的“不舒服”应如何理解?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第15段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6.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7.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

8.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课外知识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国家)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的秘诀》《伟大的悲剧》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作家》。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三、重点字词

胡髭()长髯()蒙昧()粗糙()正襟危坐()

鬈发()侏儒()黯()然失色滞()留

犀()利粲()然锃()亮广袤()无垠乡绅()

四、理解词义

①粗制滥造:____________。

②藏污纳垢:____________。

③器宇:____________。

④禁锢:____________。

⑤郁郁寡欢:____________。

⑥鹤立鸡群:____________。

⑦正襟危坐:____________。

⑧轩昂:____________。

⑨诚惶诚恐:____________。

⑩侏儒:____________。

入木三分:____________。

意趣盎然: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广袤无垠:____________。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⑥-⑨):____________。

六、课文主题

七、问题归纳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目的是什么?

4.“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这句话生动描写了来访者的心理、神态,有怎样的作用?

5.第6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托尔斯泰的目光目的是什么?

6.“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7.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8.“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9.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课外知识(名言积累)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托尔斯泰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托尔斯泰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托尔斯泰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第9课《美丽的颜色》

一、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二、故事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三、重点字词

燥热()炽()热炼制()窒息()骤雨()

吹嘘()残渣()沥青()轮廓()

四、理解词义

①炽热:____________。

②猝:____________。

③窒息:____________。

④吹嘘:____________。

⑤筋疲力尽:____________。

⑥和颜悦色:____________。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24):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