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 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_第1页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 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_第2页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 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_第3页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 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_第4页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 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浙江专版)

专题八古诗文阅读类型二古文阅读解析版

【真题1】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

语气相关语句分析

祈使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1)

反问语气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告诉马生: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宋濂以自身学习体会向后学马生强调,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学有所成。“岂"和“哉”连用,加强反问语气,显示出不容置辩的力量,引起马生深思。

祈使语气陈述语气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2)

【答案】这是孙权对下属吕蒙的要求: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双重否定语气强烈,强调学习的必要性,要求吕蒙必须好好学习。诸葛亮告诉后主刘禅:“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句首用“愿”引出希望,态度诚恳;句末用“也”,语气肯定。诸葛亮让刘禅坚信:只要亲贤远佞,就一定能兴复汉室。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与句式表达效果分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是《孙权劝学》中,孙权最开始劝说吕蒙学习的一句话。意思是: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两个“不"字连用,是双重否定句;句末有叹号,表示语气强烈,表明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希望引起吕蒙的注意,能够从此开始学习。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愿望的一句话。意思是: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诸葛亮言辞恳切,用一“愿"字表达自己作为长辈和臣子对后主的希望,用一“也”是表示肯定陈述,希望后主能够亲贤远佞,这样,先帝兴复汉室的希望也就计日可待了。

【真题2】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下面是同学所做的标题整理。请你解释加点的字。

《诫子书》诫:(1)___《孙权劝学》劝:劝告,劝说。《送东阳马生序》序:一种文体。这里指赠序,即临别赠言,表达祝愿、劝勉之意。《邹忌讽齐王纳谏》讽:(2)___《出师表》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内容为陈述、请求、建议,“动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

【答案】诫:告诫,劝勉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诫子书: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诫:告诫,劝勉;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齐王接受了建议。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真题3】

(2023·浙江杭州·统考模拟预测)

绍兴末,以石岸倾毁,诏有司修治。乾道九年,复修筑庙子湾一带石岩。自是屡命有司修葺。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臣愁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筑石塘,水复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复修治之。

(选自《读史方舆纪要》)

钱塘江海塘修建概况

时间。修建举要

唐开元元年《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余杭郡,……盐官有捍海塘堤,长124里,开元元年重筑。"

五代梁开平四年钱武肃王(钱镠)发明竹笼填石筑塘和滉柱固塘之法。《十国春秋》:“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以巨石……”

宋大中祥符七年至景佑三年沿用钱氏旧法修建,或以薪土相间压叠成塘。

元泰定四年在竹笼石塘基础上创筑了石囤木柜塘。

明成化十三年改建海盐县石塘,称“杨公塘”,后于弘治元年、弘治十二年两次改筑,发展成为高质量“样塘”。

明万历四年筑海盐县五纵五横大石塘4余里,称“鱼鳞大石塘”,后又续建7里。

清代在浙江修旧和新建土、石海塘1545里,其中浙西沿海114次,浙东69次,浙西修建石塘368里。

1950年至1989年杭州段沿江两岸筑围堤347公里,围海涂64亩。以围代坝、治江围涂,是治理钱塘江潮的一项创举。

1997年至今杭州市实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钱塘江标准海塘建设,建成高标准海塘数百公里。如今,涌潮凶险的钱塘江下游两岸,崭新坚固的大堤巍然屹立,为美丽的杭城增添了一道“水上长城”。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阅读材料丙,指出加点的词语突出了钱塘江水患的哪些特点。

(2).如果要制作反映钱江两岸人民抗潮历史的展板,你会用哪两个短语作主标题以体现抗潮精神?请结合丙、丁两则材料说明理由。

【答案】(1).①破坏性强。②水患频繁。③水流量大。

(2).①英勇无畏。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水肆虐,钱江两岸人民不怕困难,修建海塘,体现了钱江两岸人民英勇无畏的抗潮精神。

②坚韧不拔。钱江两岸人民为抵御海潮,一次又一次的修建海塘,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冲毁,但他们从未向海潮屈服,体现了坚韧不拔的抗潮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根据“绍兴末,以石岸倾毁"石岸被海潮冲毁,说明海潮冲击力大;根据“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可知,江堤一次又一次决口,说明钱塘江水患频繁;根据“江潮大溢,复修治之"的“大溢”可知,说明钱塘江水流量之大。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于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示例一:百折不饶。根据材料丙“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臣愁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筑石塘,水复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复修治之”,材料丁列举的从“唐开元元年”到“1997年至今"的修建举要可知,千百年来,海潮一次又一次地冲毁海塘,钱江两岸人民一次又一次的从修,体现了百折不饶的抗潮精神。

示例二:英勇顽强。根据材料丙“绍兴末,以石岸倾毁,诏有司修治。乾道九年,复修筑庙子湾一带石岩。自是屡命有司修葺。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臣愁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筑石塘,水复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复修治之”,材料丁钱塘江海塘修建概况等内容可知,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水肆虐,钱江两岸人民不怕困难,修建海塘,抵御海潮,体现了战天斗地的英勇顽强的抗潮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绍兴末年,因为钱塘石岸被海潮冲毁,皇帝下令主管官吏修缮。乾道九年,又修筑了庙子湾一带的石岩。从这以后多次下令让官吏修葺石岸。淳熙元年,江堤再次决口,嘉熙二年再次决口。于是守卫的官吏愁与权在靠近钱塘江的地方,先在外面修筑了土堤,在里面又修筑了石堤,于是江水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嘉定十年,江水大量溢出堤坝,于是又重新修缮。

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⒉.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考察知识点考点1理解词语意义及用法考点2翻译句子考点3辨析文言句式考点4断句考点5理解概括内容考点6分析人物形象考点7体会情感主旨考点8分析写作手法考点9比较阅读考点10拓展评价

命题趋势全国中考新考法精选古诗文联读

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1.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中考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例题: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几个加点的文言实词,都是在课内学习过的,根据语境来理解,“蹴"奉”“已"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只有“恶”解释为“凶恶"不当。“恶”是个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语,在这里意为“厌恶”,音wù。

【参考答案】A

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1.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例题: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中的“于"是介词,分别可理解为“到”和“比”,意义不同。B项中的“之”前者为复指代词“这";后者为结构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出。C项中的“为”前者为动词“担任";后者为介词“对”。D项中的“其"均为人称代词“他的”。

【参考答案】D

三、停顿断句

1.通读全文,初步理解句子大意。

2.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1)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