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小石潭记》(两课时学案)10小石潭记
第2课时
◎重点:
1.感知课文所写的内容,初步理清写作顺序,探究文章主题。
2.依托语言品评,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预习导学】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向西走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C.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在空中游动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狗的牙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下见小潭路转溪头忽见
C.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D.潭中鱼可百许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如果你能穿越时空返回到唐朝,与柳宗元于小石潭相见,在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说几句劝慰的话。
【答案】
1.D2.D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示例:您何必因被贬官而哀愁呢,要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您才华出众,志趣高洁,定有另一番作为,请您放下忧伤,乐观生活吧!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感知课文所写的内容,初步理清写作顺序,探究文章主题。
1.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并简要概括其内容。
·学习小助手·
再读课文,可以发现作者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然后概写环境,从而引发感触。最后记录了同游的人。由此可以划分出来。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4段):
第三部分(第5段):
2.联系课文,探究本文的主题思想。
·学习小助手·
需要结合背景思考,提供当时的背景记载: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曾任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在赴任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期间,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答案】
1.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小石潭的概貌。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及作者的感受。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2.《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生动地再现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静谧和幽美,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任务驱动二依托语言品评,表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1.置身于美丽的小石潭,作者又有怎样的心情呢
2.可以说,作者在文中表现出复杂而微妙的心情,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探究。
·学习小助手·
一是结合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二是联系当时作者的处境分析。作者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当时的永州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作者接连失去亲人和朋友,自己又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
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更加悲愤、忧郁、痛苦。因此,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由此分析,就容易弄懂作者的心情变化了。
一课一法
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即用衬托的手法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思想感情。以乐景衬哀情是古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反衬手法,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间的矛盾,以花鸟等美好之物抒写悲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正确判断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可以从题目、作者、正文和注释入手。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正文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注释可提供诗歌背景。接着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白等,或者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等,再或者表示某些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则被认为是乐景。
【答案】
1.文章前半部分写到“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见作者心情愉悦;后半部分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见作者抑郁忧伤。作者的情感很明显地表现出由乐转为忧了。
2.(1)凄与冷。
其实作者在写水清、鱼趣时,也一直在暗写自己“凄冷"的感受。文章第1段末尾,“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就先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第2段虽然写的是水清、鱼趣,但整个段落的写景,给人的感觉显得特别静,清冷之境暗藏其中。至第4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的凄冷感受再也抑制不住,终于从笔端流露出来。于是,作者只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就全文而言,凄冷是景物的基调,与作者的心境完全一致。
(2)乐与忧。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乐"字,分别是开头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和第2段末尾处的“似与游者相乐"。一处乐于景,一处乐于境。说到柳宗元的乐,我们不能不联系他的生活经历和政治生涯加以分析。他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而遭受打击,被朝廷贬到穷乡僻壤。他的孤寂处境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心中的忧与愁无法排解,柳宗元便寄情山水,希望从山水中得到安慰和解脱。但最美的山水也只是外在之物,无法扫除内心的抑郁之情。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开始还能因泉水“如鸣佩环”而“心乐之";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当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观照自身的处境时,再美的山水也激不起内心的快乐,他感觉到的只能是更深层次的抑郁和孤独,于是只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以短暂的“乐"来排解永恒的“忧”,却得到了更深的忧愁。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发现声悦水澈曲折、多姿、神秘清幽凄凉
210小石潭记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说出柳宗元的经历并识记作家作品。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句等重要的文言现象,能疏通文义,背诵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把握其内容,能概括景物特点,学会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初步理清写作顺序,依托语言品评,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5.读懂柳宗元,感知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学会发现美、鉴赏美。
第1课时
◎重点: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疏通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把握文意,能概括景物特点,学会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_,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_之一,唐代_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等。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他的散文论说性特别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类的往往是写景状物,多有寄托,著作有《柳河东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小石潭记》就选自《柳河东集》。
背景介绍: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失败,他因此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
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他把在永州发现的八处风景秀丽之地,写成“永州八记",成为后世文人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鸣珮()环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清liè()青树翠màn()
蒙络摇zhu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篁竹:
(2)清冽:
(3)佁然:
(4)俶尔:
【答案】
1.子厚唐宋八大家文学
2.pèiyǐchùxīdǒuliáoqiǎochuàng冽蔓缀
3.(1)竹林(2)清凉(3)静止不动的样子(4)忽然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句等重要的文言现象,能疏通文义,熟读成诵。
1.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可
(2)从
(3)清
(4)差
(5)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心乐之
乐:
(3)下见小潭
下:
(4)近岸
近:
(5)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6)日光下澈
下:
(7)似与游者相乐
乐:
(8)潭西南而望
西南:
(9)斗折蛇行
斗:
蛇:
(10)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1)凄神寒骨
凄:
寒:
【答案】
1.(1)大约可以,能够
(2)自,由跟随
(3)清澈凄清
(4)长短不一交错
(5)玉饰环绕
2.(1)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4)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5)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6)名词作状语,向下
(7)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8)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9)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一样
(10)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任务驱动二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深情地阅读,细致地品评其特点。
2.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来写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一课一法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2)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3)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4)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