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代达到顶峰。词最初称为“”或者“”,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与。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祖籍\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邠州,后移居苏州\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谥号“\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文正”,世称“”。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他倡导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苏轼】(1037-1101),字,号,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写诗方面,他和并称;在写词方面,他和并称;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在书画方面,他和、、并称:宋四家。《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于密州知州任上。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其实这样的自请出京,到地方为官,无异于贬谪。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然而却仍有少年狂气,为国御敌的壮志。【辛弃疾】(1140-1207)字,号。(朝代)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与并称“济南二安”。在文学上,辛弃疾几乎只专注词的创作,作品多,题材广泛,是豪放派集大成者。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别号,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中秋那天,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四年前她第一次来北京,即赶上了“庚子事变”,亲耳听到八国联军人侵的隆隆炮声。这次是第三次来,她感到京城更加冷落萧条。清政府更加昏庸无能,民怨更甚。这时,文化界改良与革命的新思想迅速传播,这对秋瑾启发很大。婚姻的不如意,使她更加渴望挣脱家庭的束缚,去上学读书,去参加社会活动。学习案学习案第一课时豪放词里读豪情一回顾学过的词作1.回顾初中学过的宋词,默写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2.以上三首词有何共同特点?二活动一:初识“豪放”,读出词韵1.自由朗读《词四首》,对比前面三首词,看看风格有何不同,想一想要怎么读四首词,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首词的情感基调。《渔家傲·秋思》要读出《江城子·密州出猎》要读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要读出《满江红》要读出2.对比词的风格,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有“词为艳科”的说法。代表词人:等。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豪放词题材广阔,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不求含蓄婉曲。豪放词开拓新词境,提高了词的格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代表词人:等。婉约词美在、,豪放词美在、。三活动二:一字立骨,读出豪情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注释译读词作,读懂词意(自选一首)。同为豪放词,因词人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他们笔下词作所展现的意境与境也有着不同的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将唐诗、宋词、诗经翻译成英文,并且分毫不失中文之美!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同学们能否结合注释,译读四首词,用现代汉语将四首词的意境表达出来呢?2.分小组展示译读,比一比谁的译读最美。3.一字立骨,读出豪情读懂了词意,你能根据词作内容尝试用一个字或词概括每首词的情感吗?(找词眼)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的字叫做词眼。《渔家傲•秋思》:关键句:情感:《江城子•密州出猎》:关键句:情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关键句:情感:《满江红》:关键句:情感:四活动三:知人论世,读出壮志1.品读词句,读出愁绪四位词人于豪放之下难掩“愁滋味”。你能从词中找出含有愁绪的词句来读一读吗?《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2.知人论世,读出壮志他们是为何而愁呢?请看预习案中背景资料,知人论世。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与写作背景,说说不同时代的四首词有何共通之处?五课堂小结四位词人,四首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感,却是一样的豪情,家国是他们同的选择与坚守。他们是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第二课时“自是一家”豪放词——《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一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豪放派有了一些认识,那你知道北宋豪放派的开创者是谁吗?资料助读: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这段史料很好说明了宋词婉约与豪放的两种不同风格,柳郎是指,他是婉约派的代表,“杨柳岸晓风残月”代指他的代表作。学士是指,他则是豪放派的代表,“大江东去”代指他的代表作。他的词,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他“以诗入词”突破了绮罗香泽之风,写词像写诗一样,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山川风俗名胜古迹、生活见闻,都可入词,融入了更多言志、抒怀的成分。所以说他是豪放派的开创者。2.若问第一首豪放词是哪一篇?你能猜得到吗?发豪放词之先声。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二范仲淹的秋思1.你读过范仲淹的哪篇文章?他的代表思想是什么?2.标题解读渔家傲是这首词的,秋思是这首词的。“秋思”,可解释为。3.品读全词(1)朗读词作,把握这首词的特点,在文中圈出韵脚,找出词的句式特点。韵脚: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韵谐婉。(2)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勾画出相应的词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物:。情感句:这首词描写景,抒发之情。(3)上片用一个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是哪个字?(4)探究一:小组合作,赏读上片,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①“异”在衡阳雁去无留意用手法写雁去“无留意”,“无留意”毫无停留、留恋之意,烘托出边地。这首词里为什么是此“雁”而非彼“燕”?②“异”在。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是指:,同不断响起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连角起”点明当时一种怎样的状况?③“异”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落日”让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孤城闭”又点明了什么?小结:觉与觉结合,从上写边声嘈杂,号角呜咽,从觉上写衡阳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为下片的抒情蓄势。(5)探究二:小组合作,赏读下片。上节课我们用了一个“泪”字来概括词人的情感。这个“泪”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请赏析下片的词句,说说表达怎样的情感?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羌管悠悠霜满地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结:上阕写景,情中含情: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紧闭,。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阕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等意象。作者借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既有对国家的担忧,又有;既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对的悲怆同情。种种情感萦绕于怀,悲从中来,只能高歌一曲,为自己,为将士,为家国!他的这种情感也正源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三从苏轼到苏东坡1.《江城子·密州出猎》背后的趣事苏轼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很是得意。好心情当然要与好朋友分享,于是他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何以令东坡写信向好友得瑟呢?2.标题解读是词牌名;是题目,意思是。3.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品苏轼之“狂”。(1)朗读词作,把握这首词的特点,在文中圈出韵脚,找出词的句式特点。韵:上下片各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字数句式,每句用韵,声韵朗朗。上片叙事,写,下片,表达。(2)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词眼)统摄全篇。什么是狂呢?苏轼的“狂”是哪一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3)小组讨论:苏轼的“狂”的表现。找到体现“狂”的句子,并以“之狂”概括,填写表格。苏轼之狂对“狂”的分类与概括文中体现“狂”的词句形狂之狂心狂之狂之狂之狂(4)词中有三处用典,请找出并说说这处用典有何用意呢?“狂”是苏轼的一种气质,是他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也是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体现。这种豁达的胸襟贯穿于苏轼的许多作品,也贯穿于他的一生。资料助读: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从密州到黄州,从苏轼到苏东坡,他也完成一场精神上的突围。4.联读《定风波》,品东坡之“任”(1)朗读《定风波》,借助注释读懂词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作所描绘的画面。(2)再读词作,结合文中赏析文字,找出词眼。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情感(人生态度)?(3)品读苏轼之“任”①词中哪些词写出了作者遭遇的风雨?②面对风雨,作者与他的同伴如何?(用原文答)同伴如何:词人如何:词人的态度:③作者遭遇的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资料助读一: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因“乌台诗案”陷狱四个多月的苏东坡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到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上旬离开黄州,苏东坡谪居黄州有五个年头。《定风波》写于元丰五年(1082)。资料助读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此词中所遇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掉脑袋,之后去黄州与之前自请出京去往杭州、密州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这是真正的贬谪。苏轼的心灵在黄州得到全新的淬炼,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所以他说面对风雨又有何妨?管它是风雨还是晴,都任我逍遥。一个“任”字写出苏轼面对困境,胸襟。这不正是苏轼的另一种狂吗?四课堂小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正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范仲淹的“泪”包含了着思念家乡、心忧国事的复杂心情,这滴泪是范仲淹“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选择和坚守。苏轼的“狂”虽包含了他几经沉浮、壮志未酬的辛酸无奈,但也彰显出他老当益壮的生命状态,这份狂也诠释了苏轼在身处逆境时的选择和坚守。第三课时看试手,补天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满江红》一侠士辛弃疾的剑与梦你会背辛弃疾的哪些词?请写出一首两。(一)赏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朗读词作,结合注释读懂词意。2.试用上节课的赏析方法赏读词作。(1)明方法:找意象(写了什么景物),找词眼(一字立骨,把握情感),看写作手法。(2)完成思维导图。上片(写)景:

事:情:下片(想象)景:事:情:写法:

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二)品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解题。“赋”即“”,“寄”即“”,“壮词”即词,“陈同甫”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整个标题的意思是。2.品读全词,体会辛弃疾的“壮”。(1)请分析“壮词”的“壮”是如何体现的,并完成表格。“壮”的类型文中体现“壮”的词句行为之豪壮醉里挑灯看剑之雄壮之雄壮现实之(2)“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明是“悲”且“愤”的,那怎么能说是“壮词”呢?小结:本词先写词人自我形象,然后通过“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场景和战马飞驰、弓响如霹雳的场面表现作者的壮志豪情,最后“可怜白发生”抒发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以“壮”字立骨,让我们读出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在逆境中,不磨灭坚毅,不熄灭心中英雄梦的辛弃疾。二侠女秋瑾的热血与肝胆提到宋词,李清照必须拥有姓名,她虽是婉约派代表,却也有豪迈之气,称得上是女中伟丈夫,清代大儒沈曾植评价李清照是:“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把李清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