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邠州,后移居苏州\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吴县(今属江苏苏州)。\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谥号“\t"/item/%E8%8C%83%E4%BB%B2%E6%B7%B9/_blank"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t"/topic/19599517/_blank"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于密州知州任上。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其实这样的自请出京,到地方为官,无异于贬谪。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然而却仍有少年狂气,为国御敌的壮志。【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在文学上,辛弃疾几乎只专注词的创作,作品多,题材广泛,是豪放派集大成者。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中秋那天,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四年前她第一次来北京,即赶上了“庚子事变”,亲耳听到八国联军人侵的隆隆炮声。这次是第三次来,她感到京城更加冷落萧条。清政府更加昏庸无能,民怨更甚。这时,文化界改良与革命的新思想迅速传播,这对秋瑾启发很大。婚姻的不如意,使她更加渴望挣脱家庭的束缚,去上学读书,去参加社会活动。学习案学习案第一课时豪放词里读豪情一回顾学过的词作1.回顾初中学过的宋词,默写出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2.以上三首词有何共同特点?婉转含蓄,细腻柔美,属于婉约派二活动一:初识“豪放”,读出词韵1.自由朗读《词四首》,对比前面三首词,看看风格有何不同,想一想要怎么读四首词,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首词的情感基调。《渔家傲·秋思》要读出阔大苍凉《江城子·密州出猎》要读出豪迈狂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要读出豪情悲壮《满江红》要读出慷慨悲愤2.对比词的风格,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有“词为艳科”的说法。代表词人: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豪放词题材广阔,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不求含蓄婉曲。豪放词开拓新词境,提高了词的格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婉约词美在含蓄有致、秀丽柔美,豪放词美在大气磅礴、意境开阔。三活动二:一字立骨,读出豪情1.小组合作,借助课文注释译读词作,读懂词意。同为豪放词,因词人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他们笔下词作所展现的意境与境也有着不同的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将唐诗、宋词、诗经翻译成英文,并且分毫不失中文之美!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同学们能否结合注释,译读四首词,用现代汉语将四首词的意境表达出来呢?2.分小组展示译读,比一比谁的译读最美。译文参考:《渔家傲•秋思》: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江城子•密州出猎》: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满江红》: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激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3.一字立骨,读出豪情读懂了词意,你能根据词作内容尝试用一个字或词概括每首词的情感吗?(找词眼)奠定了全词感情基调的字叫做词眼。《渔家傲•秋思》:泪关键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泪。情感:①因思家而落泪。②因功业难成而落泪。③因朝廷腐朽软弱而落泪。《江城子•密州出猎》:狂/何妨关键句: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情感:①因老当益壮而狂。②因雄心壮志而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壮关键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情感:①建功立业的壮心。②壮志不酬的悲壮。《满江红》:烈/侠关键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情感:不输男儿的刚烈女儿豪情,一生肝胆,为天下苍生而热烈。四活动三:知人论世,读出壮志1.品读词句,读出愁绪四位词人于豪放之下难掩“愁滋味”。你能从词中找出含有愁绪的词句来读一读吗?《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梦回吹角连营/可怜白发生。《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峨眉。/俗子胸襟谁识我?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知人论世,读出壮志他们是为何而愁呢?请看预习案中背景资料,知人论世。请你结合词作内容与写作背景,说说不同时代的四首词有何共通之处?四位词人都是在国家命途多舛或是在人生遇到挫折的境遇下书写情怀:范仲淹、苏轼、辛弃疾三人,皆为宋代词人,都把情怀与西夏的入侵这一困扰朝廷的大事紧密相连。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家国风雨飘摇。他们在词作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注,或征战沙场,杀敌立功,或寻求真理,救国救民于危难时刻。他们的愁情各有各的不同,然而家国情怀却是一样的真挚!五课堂小结四位词人,四首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感,却是一样的豪情,家国是他们同的选择与坚守。他们是时代洪流里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第二课时“自是一家”豪放词——《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一激趣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豪放派有了一些认识,那你知道北宋豪放派的开创者是谁吗?资料助读: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这段史料很好说明了宋词婉约与豪放的两种不同风格,柳郎是指柳永,他是婉约派的代表,“杨柳岸晓风残月”代指他的代表作《雨雨霖铃》。学士是指苏轼,他则是豪放派的代表,“大江东去”代指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他的词,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他“以诗入词”突破了绮罗香泽之风,写词像写诗一样,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山川风俗名胜古迹、生活见闻,都可入词,融入了更多言志、抒怀的成分。所以说他是豪放派的开创者。2.若问第一首豪放词是哪一篇?你能猜得到吗?《渔家傲·秋思》发豪放词之先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二范仲淹的秋思1.你读过范仲淹的哪篇文章?他的代表思想是什么?《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标题解读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秋思是这首词的题目。“秋思”,可解释为在秋天里的思考或情思。3.品读全词(1)朗读词作,把握这首词的特点,在文中圈出韵脚,找出词的句式特点。韵脚:意、闭、计、泪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韵谐婉。(2)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勾画出相应的词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物:衡阳雁、边声、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浊酒、霜、白发。情感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首词描写塞下秋景,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3)上片用一个字统领了全部景物的特点,是哪个字?“异”。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以及自己对塞下秋景的感受。(4)探究一:小组合作,赏读上片,说说边塞秋景“异”在何处?①“异”在塞下天气的极寒冷(视觉)衡阳雁去无留意用拟人手法写雁去“无留意”,“无留意”毫无停留、留恋之意,烘托出边地环境的苦寒。这首词里为什么是此“雁”而非彼“燕”?首先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燕”则不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其次,“大雁”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鸿雁传书,睹雁寄托思乡之情。因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大雁”的大才能配得上边塞地区辽阔与寂寥。②“异”在塞下奇异的声音。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是指:风吼、马嘶、羌笛声,同不断响起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凄凉。“连角起”点明当时一种怎样的状况?点明战火未熄,战事未停的现实。③“异”在紧张的战地环境。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落日”让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孤城闭”又点明了什么?“千嶂里”点明了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长烟落日”,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助读资料: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驰。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小结:视觉与听觉结合,从听觉上写边声嘈杂,号角呜咽,从视觉上写衡阳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连绵起伏的群山像千里屏障一样,长烟落日,暮霭沉沉,一座边城伫立在崇山峻岭间的荒漠上,孤零零的,城门紧紧地关闭着。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5)探究二:小组合作,赏读下片。上节课我们用了一个“泪”字来概括词人的情感。这个“泪”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请赏析下片的词句,说说表达怎样的情感?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酒为何而浊?边地苦寒,酒自是劣酒所以浑浊,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悄然滴落杯中,和着泪的酒又怎能不浊?那思得又是什么呢?“一杯”与“万里”,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的情景。短短七字,蕴含无尽的乡思……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勒石燕然(燕然勒功),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以“勒石燕然(燕然勒功)”指打赢了仗,建立了功勋。燕然未勒,用典故借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之情,因外患未除、功业未立,归乡日期无从谈起,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却因功业未成不甘还乡的矛盾心情。②羌管悠悠霜满地看似写景,实则写情。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加重征人的愁思。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因久戍不归,功业难成而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这是思乡之泪,也是英雄之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征人要建立军功却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小结:上阕写景,情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这些景物都隐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阕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作者借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既有对国家的担忧,又有对家乡的思念;既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对将士功业未成的悲怆同情。种种情感萦绕于怀,悲从中来,只能高歌一曲,为自己,为将士,为家国!他的这种情感也正源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三从苏轼到苏东坡1.《江城子·密州出猎》背后的趣事苏轼写完《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很是得意。好心情当然要与好朋友分享,于是他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何以令东坡写信向好友得瑟呢?2.标题解读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意思是在密州的一次外出打猎。3.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品苏轼之“狂”。(1)朗读词作,把握这首词的特点,在文中圈出韵脚,找出词的句式特点。韵:狂、黄、苍、冈、郎、妨、唐、狼上下片各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字数句式,每句用韵,声韵朗朗。上片叙事,写出猎盛况,下片抒情,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2)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词眼)统摄全篇。什么是狂呢?苏轼的“狂”是哪一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狂:①狂妄,傲慢②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③发疯④失去常态狂乱(3)小组讨论:苏轼的“狂”的表现。找到体现“狂”的句子,并以“之狂”概括,填写表格。苏轼之狂对“狂”的分类与概括文中体现“狂”的词句形狂行为之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心狂气概之狂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心态之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志向之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词中有三处用典,请找出并说说这处用典有何用意呢?“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喻孙权,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表达了词人虽已年老,仍有少年狂气,勇武可用。“射天狼”喻指打败侵犯北宋的西夏军队,抒发了词人期望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希望被再次重用。也隐含着作者被排挤出京的无奈、愤懑之情。“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是他“狂”的表现。“狂”是苏轼的一种气质,是他极度自信的外在表现,也是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进行的自我调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体现。这种豁达的胸襟贯穿于苏轼的许多作品,也贯穿于他的一生。资料助读: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从密州到黄州,从苏轼到苏东坡,他也完成一场精神上的突围。4.联读《定风波》,品东坡之“任”(1)朗读《定风波》,借助注释读懂词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作所描绘的画面。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前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2)再读词作,结合文中赏析文字,找出词眼。并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情感(人生态度)?面对风雨,要任其自然,随遇而安。(3)品读苏轼之“任”①词中哪些词写出了作者遭遇的风雨?自然界的风雨:“穿林打叶”,“料峭春风”,“萧瑟”。②面对风雨,作者与他的同伴如何?(用原文答)同伴如何:“雨具先去”,“皆狼狈”。词人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境遇不好,条件不好,比马车要轻快,悠闲自若,笑傲人生。词人的态度:“余独不觉”,“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③作者遭遇的风雨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资料助读一: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因“乌台诗案”陷狱四个多月的苏东坡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到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上旬离开黄州,苏东坡谪居黄州有五个年头。《定风波》写于元丰五年(1082)。资料助读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此词中所遇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人生中的风雨,“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掉脑袋,之后去黄州与之前自请出京去往杭州、密州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这是真正的贬谪。苏轼的心灵在黄州得到全新的淬炼,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所以他说面对风雨又有何妨?管它是风雨还是晴,都任我逍遥。一个“任”字写出苏轼面对困境,不畏惧、不颓丧,淡然处之、泰然处之,乐观豁达的胸襟。这不正是苏轼的另一种狂吗?四课堂小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正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范仲淹的“泪”包含了着思念家乡、心忧国事的复杂心情,这滴泪是范仲淹“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选择和坚守。苏轼的“狂”虽包含了他几经沉浮、壮志未酬的辛酸无奈,但也彰显出他老当益壮的生命状态,这份狂也诠释了苏轼在身处逆境时的选择和坚守。第三课时看试手,补天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满江红》一侠士辛弃疾的剑与梦你会背辛弃疾的哪些词?请写出一首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赏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朗读词作,结合注释读懂词意。译文参考:当时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2.试用上节课的赏析方法赏读词作。(1)明方法:找意象(写了什么景物),找词眼(一字立骨,把握情感),看写作手法。(2)完成思维导图。上片(实写)景:秋影金波飞镜白发

事:把酒问姮娥情:时光流逝的感慨,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悲愤。下片(想象)景:山河

桂婆娑事:乘风去,直下看,斫去桂婆娑情: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写法:引用神话

虚实结合

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正值壮年却已白发,梦想着有一天能仗剑北伐收复失地,实现补天宏愿的辛弃疾。(二)品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解题。“赋”即“写作”,“寄”即“给”,“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文都雄壮的词,“陈同甫”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整个标题的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雄壮的词来送给他。2.品读全词,体会辛弃疾的“壮”。(1)请分析“壮词”的“壮”是如何体现的,并完成表格。“壮”的类型文中体现“壮”的词句行为之豪壮醉里挑灯看剑场面之雄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志向之雄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现实之悲壮可怜白发生!(2)“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明是“悲”且“愤”的,那怎么能说是“壮词”呢?“壮”与“不壮”,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白发,是否痛苦来判断,更应该看他怎么对待白发,怎么对待痛苦。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但绝不是“都白发了,算了吧。”也不是“唉,要是我还年轻,就可以大有作为啊。”而是“可惜白发生,但是,只要有机会,我还是要上场杀敌报国的。”小结:本词先写词人自我形象,然后通过“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军营生活场景和战马飞驰、弓响如霹雳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的壮志豪情,最后“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可谓情景交融。以“壮”字立骨,让我们读出了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在逆境中,不磨灭坚毅,不熄灭心中英雄梦的辛弃疾。二侠女秋瑾的热血与肝胆提到宋词,李清照必须拥有姓名,她虽是婉约派代表,却也有豪迈之气,称得上是女中伟丈夫,清代大儒沈曾植评价李清照是:“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把李清照与苏东坡、辛弃疾等相提并论。在封建社会女子有如此才情更是难能可贵!在李清照之后,能与之比肩的唯有八百年后的“鉴湖女侠”——秋瑾,而秋瑾的热血与肝胆比之李清照更甚!虽身为女儿,却也有“补天裂”宏志。你看,她有诗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1.走近作者(1)秋瑾,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从中你能看出秋瑾是个什么样的人?雄,男性也。竞雄,与男性比高低,比胜负。女侠,何为侠?为国为民者为侠。有侠骨豪情,侠肝义胆之人。(2)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她的性格特点,你用选词中的哪个字?“烈”,她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烈的豪迈之人。2.读懂秋瑾之“烈”(1)品读词句,读懂秋瑾之“烈”①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态度之刚烈。“殊未屑”,对“蛾眉”身份的态度是非常“不屑”,不是女儿不好,而是那个时代对女性束缚太多。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②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心气之勇烈对比、谐音。将女儿身与男儿心作对比,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