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160CCSICS93.160CCSP59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4828.1—20241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ealth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platformfor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ealth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platformforinlandwatertransportfacilities—Part1:Dataacquisition2024073020240830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范引文件 1语定义 1本定 1据集型 2数类型 2船闸 2码头 2跨桥梁 2据集容要求 3一要求 3位移 3应应变 3振动 3裂缝 3耐性 3外检测 3水检测 4环境 4其他 4据集备 4一要求 4感知 4汇聚 4传输 5供电 5附录A(范)船动态据集定 6附录B(范)码动态据集定 8附录C(范)跨桥梁态据集定 1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本文件是《内河水运设施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内河水运设施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规范》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数据采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引 言12内河水运设施健康监测与预警技术规范第1部分:数据采集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内河水运设施健康监测与预警数据采集工作的实施和管理。(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53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235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S237水运工程地基基础实验检测技术规程JTS/T305水运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规范JTS/T305水运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规范JTS/T312港口水工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规范JT/T697.11JT/T697.33697.441037DB34/T4307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内河水运设施inlandwatertransportationfacilities为内河水运直接提供服务的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船闸、码头、跨闸桥梁等设施。静态数据staticdata内河水运设施基本固定的技术指标、结构类型和尺寸等基础数据。动态数据dynamicdata内河水运设施运维过程中,通过检查、检测、监测等手段采集的数据。4基本规定数据采集对象和范围应根据内河水运设施的技术特征、重要性和所处环境合理确定。数据采集应遵从“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原则,并符合数据采集安全控制和质量控制要求。数据采集安全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数据的分类、格式、编码应符合JT/T697.1、JT/T697.3和JT/T697.4的有关规定。5数据采集类型船闸A码头BC执行。6数据采集内容及要求JTS235ABC位移()()振动裂缝JTS153耐久性JTS/T312JTS153(测方案应按照DB34/T4307DB34/T4307环境温湿度水文JTS1311080P25FPS。其他JTS2377数据采集设备一般要求感知JTS/T305JT∕T1037汇聚传输供电附录A(规范性)船闸动态数据采集规定表A.1规范了内河船闸主要部位动态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表A.1船闸动态数据采集项目表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闸首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4混凝土应力监测△±0.5%FS实时监测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7墙后土压力监测●±0.1kPa每天至少1次8水压力监测●±0.5%FS每天至少1次9水下检测●/定期检测10闸室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1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2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13混凝土应力监测△±0.5%FS实时监测14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5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16墙后土压力监测●±0.1kPa每天至少1次17水压力监测●±0.5%FS每天至少1次18水下检测●/定期检测19水位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0水深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1流速监测○±1.5%每天至少2次22闸门钢结构应力监测●±0.5%FS实时监测23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4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25水下检测●/定期检测26阀门钢结构应力监测△±0.5%FS实时监测A.1()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27阀门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8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29水下检测●/定期检测30导航墙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1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2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33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34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35水下检测●/定期检测36靠船墩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7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8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39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40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41水下检测●/定期检测42引航道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3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4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47水下检测●/定期检测48水位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49水深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50流速监测○±1.5%每天至少2次51关键部位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位移监测点应设置船闸部位周边线和转角点、纵横轴线上、沉降缝或伸缩缝两侧、基础或断面发生变化的两侧等,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侧不少于三个点。注3:船闸混凝土应力监测应先根据地基条件、结构特征等选择典型监测断面,闸首监测断面不宜少于2个,闸室监测断面不宜少于3个。注4:船闸钢结构应力监测点应布置于闸门面板、背拉杆、顶底枢拉杆、主横梁、主桁架等主要受力部位。注5:船闸水压力监测点应部署在上下闸首、闸室和船闸防渗墙两侧,每个结构部位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注6:墙后土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闸室墙与回填土的接触面,监测点间距宜为2~3m,如墙后有不同土层,每层土的监测点布设不应少于1个。附录B(规范性)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规定表B.1~B.4规范了各类型内河码头主要部位动态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表B.1高桩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上部结构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2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7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8水下检测●/定期检测9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码头前沿线10基桩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11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2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3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14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5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16水下检测●/定期检测17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钢管桩18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桩帽19连岸设施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20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1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2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23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4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25水下检测●/定期检测表B.1高桩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26港区港池淤积检测●/定期检测27温度●±0.5℃每天至少2次28湿度●±2%RH每天至少2次29水位●±0.1m每天至少2次30水深●±0.1m每天至少2次31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应变监测宜选择应力较大的相邻3个排架作为监测对象,重点监测梁、板、桩等构件,同一类型构件检测点数据量不少于10个。注3:位移与变形监测点应在最不利荷载组着的下梁、板、桩等关键部位,选择变形、位移和倾角最大或较大的位置,垂直、水平、倾斜监测点数量分别不应少于4个。注4:钢管桩耐久性监测点选择总数的10%监测,且不少于5根。注5: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点应沿码头前沿均匀布设,监测断面与码头前沿线垂直,数量不少于3个。各墩式结构均设置不少于1个监测断面。B.2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胸墙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2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7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8水下检测●/定期检测9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10墙身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1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2水下检测●/定期检测13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14基础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5墙后回填基底孔隙水压力△±0.5%FS每天至少1次表B.2重力式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6墙后回填墙后土压力△±0.5%FS每天至少1次17墙后地下水位△±0.1m每天至少1次18港区港池淤积检测●/定期检测19温度监测●±0.5℃每天至少2次20湿度监测●±2%RH每天至少2次21水位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2水深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3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应变监测点应根据码头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和堆载情况综合确定,当堆载较大或堆载变化幅度较大的码头,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2个。注3:位移与应变监测点的选择应避开障碍物,监测点布置在结构缝两侧,每个分段分别不少于4个。注4: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点应沿码头前沿均匀布设,监测断面与码头前沿线垂直,数量不少于3个,每个监测断面在梁、板、胸墙不同构件中分别设置不少于1个监测点。注5:堆载较大或堆载变化幅度较大的重力式码头,墙后土压力、基底孔隙水压力、墙后地下水位监测断面不宜少于3个;每个监测断面土压力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土层厚度大于3m时,不应少于2个,应力变化较大土层应加密,基底孔隙水压力、墙后地下水位监测点不应少于1个。B.3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板桩墙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2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7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8水下检测●/定期检测9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钢板桩10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码头前沿线11墙后地下水位△±0.1m每天至少1次12墙后土压力△±0.5%FS每天至少1次表B.3板桩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3板桩墙孔隙水压力△±0.5%FS每天至少1次墙后回填14拉杆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15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6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7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18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9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20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1锚定结构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22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3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4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2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27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8墙后地下水位△±0.1m每天至少1次29墙后土压力△±0.5%FS每天至少1次30胸墙、帽梁及导梁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31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2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3倾斜监测●±0.001°每天至少1次34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35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36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37水下检测●/定期检测38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钢板桩39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40港区港池淤积检测●/定期检测42温度监测●±0.5℃每天至少2次43湿度监测●±2%RH每天至少2次表B.3板桩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44港区水位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45水深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45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板桩墙应变监测不应少于5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2个;拉杆应变测试数量不少于总拉杆数的3%,且不少于5根。注3:位移与变形监测点应选择位移和倾角较大的位置布置,垂直、水平、倾斜位移监测点数量分别不应少于4个。注4:板桩墙为钢板桩时,钢结构耐久性监测应选择钢板桩总数1%实施,且不少于5根。注5: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点应沿码头前沿均匀布设,监测断面与码头前沿线垂直,数量不少于3个,码头端部宜适当增加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在不同混凝土构件中分别设置不少于1个监测点。注6:墙后地下水位宜覆盖码头中部和端部,选择不少于3个断面,每断面不少于1个监测点;孔隙水压力监测点不宜少于1个。注7:墙后土压力监测点位置和数量宜与板桩墙应变监测点位置和数量对应。表B.4浮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趸船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3水下检测●/定期检测4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5趸船锚系及支撑结构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6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7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8倾斜位移○±0.001°每天至少1次9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0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11水下检测●/定期检测12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13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14引桥及护岸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15垂直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6水平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7水下检测●/定期检测表B.4浮码头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8引桥及护岸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19钢结构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钢引桥20港区港池淤积检测●/定期检测21水压力监测△±0.5%FS每天至少1次22温度监测●±0.5℃每天至少2次23湿度监测●±2%RH每天至少2次24水位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5水深监测●±0.1m每天至少2次26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应变监测点宜布置在结构荷载效应最大或较大的位置,支撑桥墩、桥台和引桥等关键部位,监测点分别不应少于2个。注3:支撑结构的支撑墩和桥台等构件的位移和变形监测点应全覆盖,引桥及护岸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等监测点宜根据荷载情况和影响码头结构稳定的部位综合确定,监测点分别不宜少于3个。注4:趸船钢结构耐久监测点应覆盖结构两端及中间位置,钢引桥钢结构耐久性监测点应覆盖结构底部和顶部,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注5: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点宜设置在设计高水位以上和平均水位附近,同类构件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附录C(规范性)跨闸桥梁动态数据采集规定表C.1~C.3规范了各类型跨闸桥梁主要部位动态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表C.1梁桥动态数据采集表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主梁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钢结构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5混凝土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6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7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8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9外观检测●/定期检测10温度监测●±0.5℃10111湿度监测●±2%RH10112支座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3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4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7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18外观检测●/定期检测19桥墩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0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1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2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4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25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6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27水下检测●/定期检测表C.1梁桥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28桥墩桥墩撞击●/实时29视频监控○/实时30承台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32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33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34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35外观检测●/定期检测36桥面外观检测●/定期检测37温度监测●±0.5℃每天至少2次38湿度监测●±2%RH每天至少2次39结冰监测△/实时40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数量要求参见《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T∕T1037)。C.2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上下弦杆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3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4钢结构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5混凝土应变监测●±0.5%FS实时监测6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7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8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9外观检测●/定期检测10温度监测●±0.5℃每10分钟1次11湿度监测●±2%RH每10分钟1次12支座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3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表C.2桁架桥动态数据采集表(续)序号采集部位采集内容采集要求采集精度采集频率备注14支座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5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16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17外观检测●/定期检测18桥墩竖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19横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0纵向位移△±2mm每天至少1次21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2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23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24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25水下检测●/定期检测26桥墩撞击●/实时27视频监控○/实时28承台裂缝长度○±1mm定期检测29裂缝宽度○±0.02mm每天至少1次异常情况除外30振动加速度监测●±0.001m/s2实时监测31混凝土耐久性△/每季度至少1次32外观检测●/定期检测33桥面外观检测●/定期检测34温度监测●±0.5℃每天至少2次35湿度监测●±2%RH每天至少2次36结冰监测△/实时37视频监控●/实时注1:●为应监测项、○为宜监测项、△为可监测项。注2: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数量要求参见《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T∕T1037)。表C.3拱桥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 入园安全健康教育一体化构建与实施
- 五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食品添加剂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玛雅物业管理合同
- 数字化协同管理在制造业供应链协同营销中的应用报告
- 石英坩埚制品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 放飞心灵 拥抱健康
- 2025年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防范网络安全
-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文完整版)-20210708013627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 浅谈“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听英语课效率方法的研究
- 造船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高中化学同步讲义必修第二册:乙醇与乙酸(精讲)(解析版)
- 彩钢板强度计算
- 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A题
-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课件
- 2021年汽车修理工(技师)考试题库
- 2024新能源集控中心储能电站接入技术方案
- 司梯员礼仪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