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肇庆一模)(11.7-11.8)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广东卷】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肇庆一模)(11.7-11.8)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广东卷】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肇庆一模)(11.7-11.8)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广东卷】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肇庆一模)(11.7-11.8)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广东卷】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肇庆一模)(11.7-11.8)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语文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题号12367答案BDACDBEGDBD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对于一个生活在公元150年左右的工具主义者来说,‘其他行星是否真的沿周转圆运行9这个问题一点儿也不重要”,与选项中的“确信”矛盾。2.【参考答案】D【解析】“托勒密体系并非科学理论”说法错误,虽然地心说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托勒密体系不是科学理论。3.【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工具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一致认为,一个适当的理论必须能准确预测和解释相关数据。但是,现实主义者同时认为,一个适当的理论必须能描绘或塑造事物的真实情况”。A项,牛顿的重力方程最初能预测物体的加速度,但对重力是否真实存在保持沉默,属于“工具主义态度”;B项,望远镜使人们对“日心说”理论的真实性更加确信,属于“现实主义态度”;C项,人们既相信重力加速度,又运用其来解释生活现象,属于“现实主义态度”;D项,只是陈述对重力认知的差异,与“工具主义”无关。4.【参考答案】①从人们利用科学理论得到准确预测和解释入手,引出面对科学理论的两种态度: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②重点介绍从托勒密体系到哥白尼体系两大天文学经典学说的发展历程,阐明人们对待科学理论从工具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③通过介绍年代清晰、历史进程明显的科学发展历程,展现了科学史的进步与发展,也阐明了人们在科学理论发展中改变世界观的客观条件。[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5.【参考答案】不同之处:①材料一将哥白尼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与托勒密体系并举,借以阐述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理论态度,体现科学的发展与精神;②材料二主要赞美弘扬日心说的伟大成就,以及哥白尼本人的伟大精神,与前人、今人相比,纪念先贤。原因:①材料一出自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论著作,态度客观冷静;②材料二出自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稿,饱含怀念与敬佩之情。[6分,不同之处每点2分,原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1页(共6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白狗“缩进鲜红的舌头,对着我叫了两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并没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7.【参考答案】D【解析】“也展现出她对悲剧命运的反抗和斗争”说法不当,这句话体现的是暖对自身悲剧命运和人生的妥协及无奈。8.【参考答案】①白狗用狗眼看着“我”,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导致“我”先是有一种迷蒙的感受,然后想要回忆点什么,最后终于撕破迷雾,白狗的“眼神”暗示和引导着“我”回忆过去;②白狗回头望褐色的土路,等待、领出暖,又仰脸看“我”,白狗的眼睛见证了“我”和暖之间的故事;③白狗冷冷地瞅“我”一眼,疏离冷漠,侧面表现“我”与暖之间的隔阂和鸿沟;④多年过去,白狗已老,眼神浑浊,更显世事沧桑,使得文章弥漫着伤感、悲凉的氛围。[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叙事视角:①成年的“我”是主人公视角,叙述了眼前的家乡和暖艰苦、悲惨的现实境况;②少年的“我”是旁观者视角,回忆了“我”与暖荡秋千的情形,交代了暖眼疾的原因。表达效果:①现实中成年的“我”和回忆里年少的“我”构成了两个时空的不同叙述者,两种视角交替,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更富有张力;②有助于表现人物的真情实感,加强小说的真实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6分,叙事视角每点1分,表达效果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参考答案】BEG【解析】正确断句应为: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11.【参考答案】D【解析】“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听”意为听闻,引申为听取意见。12.【参考答案】B【解析】王安石《周公论》行文的目的是论述治国理政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度。13.【参考答案】(1)在这些人中我仅得到三位士人,来端正我的行为,来安定天下。[4分。“于是”,在这些人中、从这些人中,1分;“以”,来,1分;“正”,端正,1分;大意1分](2)这些士子贤人,即使没有得到任用,却没有不被尊贵地奉养着的。[4分。“是”,这些,1分;“用”,任用,1分;“见”,被,1分;大意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2页(共6页)14.【参考答案】①如果周公真的像春申君、孟尝君一样广结宾客、招揽士人,那成就不了周公和圣世;②圣世时,贤士各司其业,无暇与公卿交游,交游公卿是乱世风俗;③若周公所礼遇的士人真是贤才,则应推荐给天子,而非只是拜见而已;④若周公真的逐位接见士人,不仅时间有限,劳累身体,精力损耗大,且惠及范围太小。[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伯禽将要回到封地鲁国去,周公对伯禽的老师说:“你们将要出发,何不讲述一下你君主的美德呢?”(伯禽的老师)回答说:“伯禽为人宽厚,喜欢自行己意,而且处事谨慎。”周公说:“唉呀!你把人家厌恶的品行当作美德吗?他待人宽厚,是因为待人处世好坏不分;他喜好自行己意,是气量狭小的表现;他处事谨慎,是浅薄无能的表现。我听别人说:‘不要怕降低自己的身份而不愿意接见士人。,我带着礼物去求见的有十个人,带着礼物回见的有三十人,以礼相待的有百余人,想向我进言而我让他把事情说完的有千余人,在这些人中我仅得到三位士人,来端正我的行为,来安定天下。我之所以得到三位士人,不是在十人和三十人中,而是在百人和千人中(找到的)。士人来到了身边,然后才能看清事物,看清事物然后才能知道它们的对错在什么地方。警惕啊!”材料二:太严重了啊,荀子喜欢荒诞不经的言论!《荀子》记载周公的话说:“我带着礼物去求见的有十个人,带着礼物回见的有三十人,以礼相待的有百余人,想向我进言而我让他把事情说完的有千余人。”这如果是周公所做的事的话,那周公是何等渺小啊!圣人在执政治理天下时,最初看似对天下无所作为,而天下最终却无一处没能得到治理,(这)是因为他的法令非常完备。因此(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在乡党设立庠,在远郊建立序,在京城建立太学,而且竭尽方法来培养贤人、教导士子。这些士子贤人,即使没有得到任用,却没有不被尊贵地奉养着的。这是周公对待士人的方法。如果真像荀子所说的那样,(广结宾客,招贤纳士),那是春申君、孟尝君的行为,是乱世的情形,怎么能成就周公呢?圣世时,(士人)各司其业,讲论道义、学习技能,只担心时间不够用,哪里会有空闲去交游公卿呢?那些交游公卿、祈求公卿礼遇的人,都是战国时(乱世时)的奸邪小人,就如毛遂、侯嬴这类人。荀子处于乱世之中,不能考察先王的法度,反而被乱世的风俗迷惑,就认为圣世的情形也如此这样,这是错误的。况且周公所礼遇的人,如果是大贤,那周公难道只拿着礼物去拜见而已吗,定当推荐给天子,同列朝堂;如非贤人,不能够与他同列朝堂,那么周公怎会礼遇他呢?子产治理郑国政事,用他乘坐的车子帮助别人渡过溱河、消河,孟子说:“(子产)爱施以小恩小惠而不知如何处理政事。”君主理政,(如果)为天下建立完善的法度,(那么)天下就会得到治理;(如果)给一国建立完善的法度,(那么)一国就得到治理。如果君主不能建立法度,而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他,那时间就会不够用。假如周公知道如何为政,他应当在全天下设立学校制度;(假如他)不知道建立学校,而只劳累身体广结士人,不但会精力不足,必然也不会有所收获。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3页(共6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参考答案】D【解析】“依然存在”说法不当,“依稀”是隐约、仿佛之意,诗人亦不清楚其是否仍在。16.【参考答案】①首联直接描述友人的“高兴”及其对浔阳之“爱”,展现友人对赴任浔阳的向往和愉悦之情;②颔联诗人想象猿鸟去公署,不避人迹,烟霞之美,怡人养性,是预言浔阳将在友人的治理之下,政通人和;③颈联描写浔阳钓舟满江,鱼比菜贱,褚树比桑树多,造纸之窑,座座相连,绵延如山岳,可见浔阳物产丰富、物美价廉,令人神往;④尾联使用典故,浔阳是陶渊明的归隐之地,诗人提醒友人寻访其址,结庐而居,承续其高尚卓异之精神。[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终必不蒙见察(2)尽抱西江细斟北斗(3)示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6分,每句1分。若有错字、漏字、多字,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18.【参考答案】A人在心情(情绪)不好时B提高自我调节能力[4分,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19.【参考答案】③将“作为一种缓解压力方式的进食”修改为“进食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⑧将“而且更有甚者会出现厌食行为”修改为“更有甚者会出现厌食行为”或“甚至[4分,每处2分,其中指出序号1分,修改正确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20.【参考答案】①画横线的句子由五个四字词组组成,结构相似,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②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体貌特征以及群鹭飞翔的壮观场面;③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1.【参考答案】①其他诗句语言优雅且具意境,刻画了白鹭优美的姿态;②画波浪线的句子较为通俗,乌龟“钻”的滑稽形象与白鹭“立”的优美姿态形成对比,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引得“大家的哄笑”。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4页(共6页)[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2.【参考答案】相同:两句的冒号均起到了总括的作用。不同:①句(1)中的冒号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起引出下文的作用;②句(2)中的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前边,起总结上文的作用。[3分,相同之处1分,不同之处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的材料作文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的三种观点,一种人站在书里看实际生活,一种人站在实际生活中看书,还有一种人是区别于这两种方式去处理阅读与生活关系的。第一种观点强调书中知识、道理(也可理解为前人经验)的重要性,它是指导、检验我们生活的重要依据。选择用书中的经验和道理指导生活,强调了模仿、学习、理解、运用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会导致对自身体验的忽略,用书中的经验和道理验证生活,容易造成自我缺失、教条主义等问题。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相反。站在实际生活中看书中的经验和道理(前人经验),更强调对自我生活的体验和审视,即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审视来观照知识、文化与思想。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自序中提及自己的治学思路:“我自从会用心思的年龄起,就爱寻求一条准道理,最怕听‘无可无不可9这句话,所以对于事事都自己有一点主见,而自己的生活行事都牢牢地把定着一条线去走。因为这样,我虽不讲学问,却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被我收来,加过一番心思,成了自己的思想。”梁先生注重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炼问题,用这些问题与种种文化思想比照,进而探索出自己的哲思。值得注意的是,虽说从实际生活中观照书本,可是对实际生活的反思却需要一些不自觉中形成的体验观和反思意识,更需要有深层反省并主动求索的态度,否则便是打着注重体验的旗号过着浅层的享乐主义,只选择能“解释”自己浅层欲望的“书本”,从而忽略了更深层的反思。第三种观点可以是综合以上两点之长而灵活使用,也可以是其他,虽然显得更加辩证地看问题,却有可能写成“骑墙派”的“中立主义”或者不及要领的简单拼接。本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思辨性,学生可以从三种观点中选择一种观点来谈,也可以比较前两种观点的优劣,整合出一个合适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对于特别有想法的同学来说,或许会批判题中两种相互碰撞的观点而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但这必须建立在深刻把握自我体验(经验)与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参考立意】①从第一种观点的角度立意:以书为向导,让实际生活更有质量;书里有千秋经验,书外是万般体验;以书辅行,也要感受生活的美好。②从第二种观点的角度立意: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辨书中道理的真伪;从生活中思考,从书本中求证;以生活体验为表,以书本深度为里。③从第三种观点的角度立意:书里书外都应是生活的真实体验;书本既要总结生活的过往,也要指向生活的未来;审慎选择生活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