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图片是小明同学在课上记的笔记,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1.周口店龙骨山2.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3.有人工制造工具和用火的痕迹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研究发现,商代甲骨文卜辞中大量出现商王“受年”“受禾”“求雨”“省黍”等字样。这反映了商代()A.农业的重要性 B.王权至高无上C.占卜主题多样 D.甲骨文的成熟3.商代方国臣民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西周以后,诸侯及贵族所有的臣民在名义上也都逐渐属于周王所有,这一变动()A.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确立起君主专制制度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利于加强地方的管理4.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鲁国与齐晋结好 B.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C.周王室地位衰微 D.周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5.中原各国认为自己比周边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被称为“夷”,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种现象始于()A.夏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6.据统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与“六雄”共作战65次,获全胜的达58次。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秦国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 B.什伍连坐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7.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军功爵制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8.下图为“秦铜诏铁权”,上面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做法()A.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D.便利了各地的经济交流9.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筵、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A.发展教育事业 B.加强皇权统治C.强化地区管理 D.促进民族融合10.汉初,非功臣列侯及其后代不能任相。汉武帝改变传统,任命平民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公孙弘对武帝唯唯诺诺,“不肯面折廷争”。由此可知,当时()A.在选官中引入竞争机制 B.相权受到中朝的限制C.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衰退 D.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11.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后,不仅断绝了诸侯王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消除了他们借以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资本,实现了“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目的。由此可见,盐铁官营政策()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解决了王国问题C.杜绝了地方吏治腐败 D.规范了经济秩序12.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琅邪王氏当权,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当时()A.士族专权现象严重 B.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C.士族势力走向衰落 D.选官制度已走向成熟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A.实现了国家统一 B.消除了阶级矛盾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江南开发14.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15.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16.右图是唐三彩马球仕女俑,穿着翻领窄袖软靴的胡衫女子跨骑在彩鞍黄马上,侧转身、头微前倾,左手勒缰绳,右手握杆击球。该作品()A.注重表达作者的艺术想象 B.彰显了女性政治地位提升C.说明马球的群众基础深厚 D.表明包容开放的时代主题17.《旧唐书》记载:至德(756—758年)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加节度使之号,连制数郡”“乾符(874—879年)之后,天下乱离。礼乐征伐,不自朝廷”。这说明唐中后期()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地方监察机构不断地调整C.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强化 D.统治者重视对地方的管理18.隋朝初创科举制,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唐朝进行改革和创新,如武则天时创殿试,这排除了一些通过非正常渠道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这说明当时()A.官吏特权被完全否定 B.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C.选官更重视思想品德 D.选材更注重知识能力19.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实行行省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C.完善科举制 D.设立中外朝制度20.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A.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B.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D.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21.魏晋时期,援道入儒的玄学日益兴盛。东晋高僧慧远自身兼通经学与玄学,试图以佛为主汇通儒道、兼治百家。以上情况表明()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丧失 B.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加强C.佛教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D.政府推行三教并行政策22.南朝时期,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思想家是()A.范缜 B.董仲舒 C.韩愈 D.黄宗羲23.唐代医学成就很高,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收集了3500多个方子,收载了800多种药物,专门记述了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方法,著成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这一医学名著是()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24.公元624年以及643年前后,应朝鲜高句丽王朝的邀请,唐朝两次派出使团前往朝鲜传播道教,讲授《道德经》。高句丽的学生还被允许到中国来学习道教,正如他们的同胞以及各国人民来中国学习佛法一样。据此可知()A.唐朝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对外交流以宗教传播为主C.道教在唐朝的地位高于佛教 D.中朝间文化双向交流频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管。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材料二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问题。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获取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意义。(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区;两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江淮地区则相对落后。——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三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两汉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1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间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12分)

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因此根据关键信息“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可知,这些描述与北京人有关,B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排除A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时期距今不超过一万年,排除C、D两项。2.A 根据材料可知,在商代的卜辞中,出现了大量有关“禾”的内容,说明了此时的农业生产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材料反映了商代农业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商代王权至高无上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中卜辞主题均集中在农业,无法看出主题多样,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甲骨文成熟的结论,排除D项。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将诸侯及贵族所属的臣民收归自己,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项正确;西周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秦朝,排除B项;“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必须定期朝见周天子,但鲁国国君亲自朝见周天子的次数明显少于朝见齐国、晋国的次数,由此可见,当时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衰微,C项正确;鲁国与齐晋结好,只是材料所反映的表面现象,并非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及周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的结论,排除B、D两项。5.B 题干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项正确;夏朝时期没有出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A项;秦汉时期、三国时期都晚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D项。6.D 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激发了军人作战的积极性,对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起到积极作用,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措施,与秦国在作战中取胜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战争取胜与什伍连坐设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是经济措施,与秦国在作战中取胜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处理全国政务,A项正确;军功爵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户籍制度属于地方管理措施,排除C项;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8.D 题干中的信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为“于是命令丞相限状、王绾规范长度和容积,把那些不统一的和有欠缺疑问的,都明确和统一它们”。此举为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故D项正确,排除C项。统一度量衡并不能一定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皇帝”可知,该时期,秦国已兼并六国,实现国家统一,排除B项。9.B 题干所述为秦朝焚书的举措,这是为了维护和加强皇权专制,以防止反对秦朝统治的思想出现,B项正确;焚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而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排除A项;焚书举措是针对全国的臣民,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强化地区管理,排除C项;焚书事关臣民对秦朝统治的态度,与民族融合没有关联,排除D项。10.D 根据材料可知,汉初功臣列侯及其后代才能担任丞相,这一现象容易导致相权坐大。汉武帝时,任用平民为丞相,这些丞相对皇帝唯唯诺诺,表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发生变化,即皇权得到强化,D项正确;汉武帝打破了丞相只能由功臣列侯及其后代担任的传统,选用平民出身的人,削弱了相权,并非将竞争机制引入选官,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未提及中朝,排除B项;材料只是丞相来源发生变化,无法体现士族群体对政治整体影响力的变化,排除C项。11.A 根据材料可知,盐铁官营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盐铁官营并不能完全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讲的是盐铁官营对地方诸侯王的影响,不涉及经济秩序,排除D项。12.A 根据材料可知,东晋初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很强大,出现了士族专权的局面,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此时士族力量较强,不是衰落,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士族专权,非选官制度,排除D项。13.C 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推行穿汉服、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北魏统一北方而非统一全国,且北魏统一北方是在孝文帝改革之前,排除A项;“消除了阶级矛盾”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从西晋末年起,大批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开发,排除D项。14.C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人南迁使得南方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八王之乱爆发时西晋尚未灭亡,时间上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在229年,西晋尚未建立,排除B项;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北人南迁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15.B 据材料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便利了南方物资北运,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B项正确;大运河重要作用是转运南方的物资,物资丰足是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A项;隋朝依靠南方地区的物资来供给中央政府,主要体现南方的经济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强调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未提及促进商业发展和沿岸城镇的形成,排除D项。16.D 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女性与男性一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及体育活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艺术想象,排除A项;女性政治地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17.A 根据材料可知,唐中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对中央造成威胁,A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中后期,节度使权力广泛,不仅负责军事和防御,还涉及行政、财政等多个方面,但并非是监察机构,也不涉及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排除B、C项;材料主要体现节度使权力扩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没有体现统治者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排除D项。18.D 科举考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说明当时注重其知识能力,D项正确;官吏特权被完全否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主旨未涉及基础教育的发展,排除B项;选官制度变化重视的是才学知识而非品德,排除C项。19.B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并不断完善,三省相互制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体现了“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B项正确;元朝创制了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20.C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均田制是将政府控制的土地按人口数分配给农民,租庸调制则是农民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赋税和承担一定的谣役,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农业生产时间,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的恢复和生产,C项正确;只能缓解土地兼并问题,无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上述做法有助于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而非减少,排除B项;并未废除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是将其与土地税结合,排除D项。21.B 根据材料可知,魏晋以来玄学的出现和佛教融合儒道及百家,反映了儒释道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B项正确。“丧失”说法错误,魏晋时期,儒学独尊地位遭到了冲击,排除A项;佛教本土化是在隋唐时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政策,排除D项。22.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范缜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思想,A项正确;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等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韩愈主张儒学复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排除D项。2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药王”指的是孙思邈,其代表作是《千金方》,收集了3500多个方子,收载了800多种药物,专门记述了200多种药物的采集和炮制方法,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B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排除A项;《唐本草》属于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