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文言知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
17《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学而》)
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信》)
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藩,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
(《子罕》)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目:“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卫灵公》)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基础过关
1.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知者不惑
知同智,智慧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丁目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一旦。
今义:一昼夜;一天。
(2)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⑴喻4----------------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比喻。
(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口,施加。
(2)施]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实行,实施。
[□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用。
(□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
⑶敏4----------
[□回虽不敏聪慧。
'□天下归仁焉称赞,称许。
□自牧归美(《诗经•邺风•静女》)同“馈”,赠送。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阕氏归汉(《苏武传》)归附。
⑷归4----------
U吾妻来归(《项脊轩志》)出嫁,嫁。
U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归依。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就有道而歪焉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2)见纹思齐焉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
向...看齐。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
译文:行事勤勉,言语谨慎。
(2)人而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如……何”)
译文:人如果不仁的话,怎样对待礼呢?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判断句)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
(4)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
译文:把实现“仁”的理想当作自己的责任。
(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文:直到死才能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判断句)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6.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或贵族男性的通称,指社会地
位高的人。后来“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2)小人: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多指社会地位低的人;同时,
它还是个谦辞,可用来称呼自己。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7.根据成语意思填写成语(要求:出自本课)。
(1)朝闻夕死:早上闻知大道理,晚上死去也可以。后形容追求真理或某种信仰的迫
切之情。
(2)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3)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4)一」之功: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
喻于义,小人喻于利”O
(2)《〈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
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o
(3)《〈论语〉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两句很好地阐释了
“文”和“质”的关系。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
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
(6)《〈论语〉十二章》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句表达了有抱
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
18大学之道《礼记》
原文呈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
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基础过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动词,彰明。第二个“明”,形容词,美好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聪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视力。
(1)明<□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六国论》)
今之次,下一个(专指年或日)。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明确。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明晓。
、□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说明,阐明。
'U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
U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怎么。
□思国之安者(《谏太宗十思疏》)安定。
(2)安(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安身。
□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整齐有序。
□落霞与孤鹫齐飞(《滕王阁序》)一同,一齐。
(3)齐(----------------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相同。
VU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兰亭集序》)___把__…__…__看__作__相__等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使动用法,使……端正。
(4)欲正其心者,先遁其意使动用法,使……真诚。
3.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大学》: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
为曾子所作。经北宋程颖、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
《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
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
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
是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是一部儒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9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原文呈现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
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
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
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2)若火之始然
然同燃,燃烧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贼者也伤害。
(1)贼]□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兼爱》)劫夺财物的人,强盗。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敌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残忍(对待)。
U吾不忍其毂棘(《齐桓晋文之事》)忍心。
(2)忍,□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坚忍,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变得坚忍。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抑制,克制。
20《老子》四章
原文呈现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挺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H-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
也,目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
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行同形,形体
(2)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同蒙,土筐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跨者不勺
古义:行走不稳。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用在
“得”字后作补语)。
(2)罩勺者有志
古义:勤勉而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3)常于“感而败之
古义:接近成功。
今义:相当于“十分之几”。
(4)民之丛事
古义:做事。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常于几成而败之接近。
⑴几《----------
□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古代用于凭靠休息或者放置物件的器具。
'口胜人者有力战胜。
□质胜文则野(《〈论语〉十二章》)超过。
U二败而三胜(《六国论》)胜利。
(2)胜<----------
口东南形胜(《望海潮》)优越。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尽。
、□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承受。
'□自伐者无功夸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砍伐。
(3)伐<
U时汉连伐胡(《苏武传》)进攻,征伐。
、□极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敲击。
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译文: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
(2)死而不亡者寿。(判断句)
译文: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3)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5.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
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
刻影响。
(2)无为: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主要指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
21五石之瓠《庄子》
原文呈现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
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喏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推之。"庄子曰:“夫子固
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济济统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
族而谋之日:,我世世为济游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
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潜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
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皱,皮肤冻裂
(2)世世以济僻统为事
统同纷,丝绵絮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L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容纳,填塞。
□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论积贮疏》)充实,充满。
、□而骏良驮类不实外厩(《谏逐客书》)充实,充满。
⑴实!----------------
□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并序》)副词,确实。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实际,实在内容。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诚实的人。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善于,擅长。
□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好的意见。
(2)善,口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友善、交好。
□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羡慕。
、口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揩拭。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其阜不能自举也形容词作名词,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2)夫子固拙于用木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功用。
(3)能不牵手一也使动用法,使……冻裂。
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宋国人。
(2)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句)
译文: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省略句)
译文:能防止手冻裂的药物是一样的,有的人因为它获得封赏。
22兼爱《墨子》
原文呈现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
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
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
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
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
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
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
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
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
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
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
墨子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
(2)故不孝不慈亡
亡同无,没有
(3)故盗贼有亡
有同又,表示进一层
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故吸人以利其身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邪的,不正派的;狡
猾;很,非常。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事务。
□国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实践,从事。
□遂散三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服事,侍奉。
(1)事,□世世以济滞统为事(《五石之瓠》)职业。
⑤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司马谏议书》)
前一个,,事”,动词,办(事);后一个,,事”,名词,事情。
、⑥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事故,变故。
'U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治疗。
U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攻打。
⑵攻4----------------
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学习、研究。
V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___加__工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故亨父而自利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2)故乱异家以利其家使动用法,使……获利。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
译文: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宾语前置句)
译文: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6.将下面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该书提出了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
用、尚贤为支点。《墨子》一书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
学、光学等,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
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遣词
造句口语化,语言质朴无华。
单元整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敏于事而慎于言
1回虽不敏
口(见贤思齐焉
I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f静而后能安
I其安易持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D.(
I故贼人以利其身
解析D项,“贼”均为“伤害”的意思。A项,敏:勤勉/聪慧。B项,齐:向……看齐/
使……整齐有序。C项,安:性情安和/安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炼铁副产物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滚动轴承的逆向工程与设计考核试卷
- 电光源在户外健身设施照明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工仪表的远程监控与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开发考核试卷
-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红线边界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灌溉工程建设的环境友好性与生态效益考核试卷
- 灯具行业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考核试卷
- 激光切割与焊接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合作协议范本
- 《大海啊故乡》课件-3
- 【二维动画短片发展现状、创作过程及发展前景14000字(论文)】
- 接触网工高温施工详细防护措施培训
- 软件工程大作业样本
- AI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
- 室外管网工程-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 浴室租赁协议(3篇)
- pvc雨水管施工方案
- 202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试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 危险化学品混放禁忌表
- 中石油职称俄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