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专项练习(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专项练习(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专项练习(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专项练习(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专项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专项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

统编版二轮复习

1.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说:周在借鉴夏、商的基础上进

展出格外丰富完备的制度,所以我遵从周。在这里,孔子表达了要“从”周的

A.诗B.礼C.义D.乐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中“周在借鉴夏、商的基础上进展出格外丰富完备的制度,所以我遵

从周''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见“克己复礼”,使自己的行

为符合“礼''的要求,遵从“礼''所代表的等级名分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准则。故答案为B

项。ACD项,“诗”是孔子整理的“六经”之一,孔子的“义”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从、

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乐”是“六艺”之一。此三项都不符

合题意,排解。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接受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

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规律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常要留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把握运用。

2.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把农历九月九日作为重阳,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

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一般百姓则上坟祭

祀祖先,这一习俗连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

节''"敬老节这主要说明()

A.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B.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C.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D.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

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一般百姓则上坟祭祀祖先,这一习俗连续至明清。1989

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可知,反映了重阳节在

不同时期内涵不断丰富的信息,B项正确;“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不符合题意,排解

A项;“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不符合题意,排解C项;材料未体现中国历代政府推崇

尊老敬老的信息,排解D项。故选B项。

3.“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主见出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教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恕忠孝悌是孔孟强调的个人修

养内容,A项正确;道家主见灭亡仁义道德,抛弃理智,清静无为,B项不符合题意。

法家核心思想是主见依法治国,并不强调个人道德与社会教化,C项错误;佛教主见出

世,消退七情六欲,不主见孝悌,D项不符合要求。

4.1707年,因礼仪之争,罗马教廷引发了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激烈的冲突,康熙

针锋相对,对凡不敬重中国风俗的西方传教士一概驱除。1775年,在华耶稣会接到罗

马教廷命令正式解散,这意味着明清之际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中国的终结。这说明当时

()

A.东西方制度冲突严峻B.中国本土宗教已觉醒

C.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D.儒家思想的特殊地位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与士大夫发生激烈冲突,康熙指出必需敬重中国风

俗,不遵守的西方传教士一律驱除,这使得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中国的终结,由此可见,

儒家思想在中国由特殊地位,D项正确;天主教和儒学的冲突,并非制度的冲突,排解

A项;儒学思想并非本土宗教,排解B项;题干并未体现君主专制,排解C项。故选D

项。

5.有学者指出:“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条件,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

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下边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朝鲜很多学者的汉文造诣深厚□日本曾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

[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制造出谚文[首尔景福宫的门均以汉字命名

A.□□□B.□□□C.□□□D.□□□

【答案】B

【详解】依据“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可知,"中华文化圈”是以汉字为承

载,所以朝鲜很多学者的汉文造诣深厚,日本曾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和首尔景福宫的

门均以汉字命名都体现了以汉字为承载的中华文化圈,口口口符合题意,B项正确;越

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制造出的是喃字,□不符合题意,排解包含1的ACD项。故选B项。

6.春联在古代属骈文文学,一开头具有消灾辟邪的奇特怪质,随着时间推移,春联消

灾辟邪的奇特怪质渐渐弱化,而具有了人间祈福和吉庆的功能。这反映了

A.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B.古代人文主义思想进展

C.由人性向神性根本逆转D.民俗文化推动社会进展

【答案】A

试卷第2页,共14页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早期春联由骈文文学特征及奇特怪质到后来特质淡化,承载一

般群众世俗愿望的精神需要,体现了春联平民化、世俗化的进展趋势,故A项正确。B

项,春联作为人们表达奇特憧憬的载体,未体现人文主义的特点,排解。C项,春联未

呈现对人性的追求,更不是宣扬神性,排解。D项,题干未体现民俗文化对社会进展的

影响,排解。

7.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白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

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

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当是指

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抵制

【答案】C

【详解】材料“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

统治者的默认”反映了秦朝暴政而亡,从反面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故C正确;孟子

没有“仁义”思想,故A错误;“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属于荀子思想,故B错误;防止人

民抵制并不属于“仁政”思想,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孟子……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

的默认”,同学应当结合所学学问从秦朝灭亡的教训与孟子“仁政''思想的关系入手,即

可得出答案。

8.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见,其强调的是

A.性恶论B.礼法并用C.严刑峻法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B

【详解】荀子主见“明礼仪”、“重刑罚”,体现了他礼法并用的主见,故选B项;材料反

映的是荀子的治国主见,不是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探讨,排解AD项;严刑峻法只是荀

子主见的一部分,排解C项。故选B。

9.列子即列御寇,是春秋战国的思想家。有学者认为,张湛(晋代)剽窃《庄子》与

《穆天子传》又加以注,写入书中;而且在《列子•仲尼篇》中有“西方圣者'’的说法,

圣者指的是释迦牟尼。而晋代佛教盛行,周代中原并没有佛教,由此可以证明张湛注《列

子》非周列御寇所著。这说明()

A.考辨文献需留意其中的相关信息是否与时代相吻合

B.文章风格是辨识文献真伪的重要依据

C.辨别一书的真伪可通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来分析

D.出土文献是打算历史考证结果的关键依据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张湛

注《列子》中有关于佛教的描述,这与列子生活的先秦时期不吻合,故可知张湛所注《列

子》非周列御寇所著,这提示我们考辨文献需留意其中的相关信息是否与时代相吻合,

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对文章风格的探讨,排解B项;材料在考证张湛注《列子》真伪

过程中,参考的是历史信息,没有比较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排解C项;“打算”“关键依

据''这些说法不恰当,排解D项。故选A项。

10.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创造,维吾尔

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

珠尔》;汉语一般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B.呈现多元一体的进展特征

C.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D.少数民族文化的绚烂辉煌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创造,维吾尔族和黎族

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

汉语一般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可以看出体现了中华文明由各个民族共同缔

造而成,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排解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

明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不能体现“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排解C项;材料不

仅仅涉及少数民族文化,还涉及了汉族文化,排解D项。故选A项。

11.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

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

A.认为人应当树立起自己的尊严B.强调人应有肯定的社会责任感

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对程朱所倡修身养性格外推崇

【答案】B

【详解】材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体

现出猛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B正确;从材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表达了

乐观进取的思想,与树立自己的尊严无关,故A错误;明清之际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

岳飞《满江红》是宋代的,故C错误;岳飞生卒早于朱熹,岳飞去世时,朱熹才12岁,

所以不行能对朱熹有推崇,故D错误。

试卷第4页,共14页

12.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自然科学(含应用科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

学)主)

年份书目

总数占比总数占比

《西学书目

1896年259种73.6%93种26.4%

表》

1900—1904《译书经眼

164种33.4%327种66.6%

年录》

A.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渐渐兴起D.救亡图存探究的深化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并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西方社会科学类的书籍比例和数量上升(由26.4%上升为66.6%),

自然科学类的下降(由73.6%下降到33.4%),反映了学习西方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救亡

图存探究的深化,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

与题中时间不符,排解A项;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是通过进展壮大民族工业来挽救

民族危亡,实质还是侧重技术层面,这与20世纪初关注社会科学类书籍增加的主旨不

符,排解B项;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于1898年失败,维新变法思潮渐渐兴起与题中

时间不符,排解C项。故选D项。

13.在当下中国,很多乡村地区仍旧保留着丰富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其中最为普遍的

就是宠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恳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

想观念。可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

A.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B.协调社会进展过程中的城乡冲突

C.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沟通D.抵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答案】A

【详解】材料中“宠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恳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

团结友善'’的思想观,是肯定区域的村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乡村地区和谐稳定进

展,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A项正确;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协调社会进展过

程中的城乡冲突''”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沟通”无关,排解B、C两项;传承乡村优秀传统

文化无法抵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排解D项。故选A项。

14.《尚书召诰》引周公说:“我不行不监于有夏,亦不行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日,有

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

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敬天保民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尊礼尚德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我不敢知曰,有夏服

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并结合所学学问

可知,材料信息是“我们不行不借鉴夏代,也不行不借鉴殷代。我不敢知晓说,殷接受

天命有长期时间;我也不敢知晓说,殷的国运不会延长。我只知道他们不重视行德,没

有做到敬天保民,才过早失去了他们的福命“,因此强调的是敬天保民,A项正确;材

料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敬天保民”,并未涉及"尊法''相关内容,排解B项;材料中没有关

于“重法”的相关论述,排解C项;材料未涉及尊礼的说法,排解D项。故选A项。

15.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

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全部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

浩大简单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力量得到提升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周至汉代(中国)。

据材料“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全部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

浩大简单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可知汉代儒生将原先只适用于贵族的礼

仪秩序掩盖至整个社会成员,这适应了汉代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也反映国家治理力量

得到加强,D项正确;礼乐制度已经不再是专属于贵族阶层的,这说明其并未得到重建,

排解A项;礼仪制度掩盖社会各阶层并不等于儒家思想走向世俗化,排解B项;材料

中强调了纲常伦理体系的掩盖面,而非体系的完善化,排解C项。故选D项。

16.马英九先生家的家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

哪两种思想的影响()

A.儒家,道教B.儒家,佛教C.道家,法家D.墨家,佛教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

试卷第6页,共14页

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

空。”可知,家训表述的“书为宝”,“善不空”,是在强调读书和善行,这是明显受到儒

家和佛教的影响,B项正确;道家强调敬重规律,无为而治,与家训内容不符,排解A

项和C项;墨家强调“兼爱”“非攻”,不强调读书,排解D项。故选B项。

17.春秋时期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见出自其著作

A.《道德经》B.《论语》C.《墨子》D.《韩非子》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老子的《道德经》主见的抱负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故选A;《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论,排解B;

《墨子》《韩非子》分别是墨子和韩非子的著作,与老子无关,排解CD。

【点睛】

18.在孔子看来,要订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牢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恢复周礼,提倡仁义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孔子主见克己复礼,提倡“仁”,由此可知孔子订正春秋时

代的社会弊端的手段是恢复周礼,提倡仁义,故D项正确;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

子的主见,故A项错误;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是荀子的主见,故B项错误;以民为本,

推行仁政是孟子的主见,故C项错误。

19.提倡“发政施仁、保民而王''政治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

【答案】B

【详解】孟子主见“发政施仁、保民而王”,故B正确;孔子没有主见"仁政”思想,故A

错误;荀子与“仁政”思想无关,故C错误;董仲舒也没有主见“仁政”思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娴熟把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发政施

仁“,结合所学学问即可排解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0.“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今日下之君子,忠

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

之治道也,不行不务为也。‘'该思想家()

A.主见统治者应遵循无为而治B.提出“施仁政于民”的思想

C.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和诉求D.主见以法为治理国家的工具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据材料“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是墨子的观点,

其主见兼爱、非攻、节俭和尚贤,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

思想主见,排解A项;“施仁政于民”,是孟子的思想主见,排解B项;以法为治理国

家的工具,是法家的思想主见,排解D项。故选C项。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观念。

《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奇,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浩大而

主线清楚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奇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

至明代,云南哈尼族传奇认为先祖躲入葫芦中逃脱大洪水后生下五子,分别成为哈

尼、彝、汉、傣和瑶族的祖先。南甸土司自其十六世祖开头有“呈祥”“守忠”“定国”

等汉化名字消灭。云南乡式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的47名。

沐英镇滇十年,“练兵劝农,兴学化俗”“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

——《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1938年10月,东南亚48埠华侨齐聚新加坡,宣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

代表大会成立。陈嘉庚作为主席发表演讲:“吾侨均为炎黄子孙,素有‘革命之母’之

名誉、爱国精神见重寰宇;七七以来,与我四万万同胞敌性同仇,输财纾难,统计不下

一万万元……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愿我八百万侨

胞……作我政府后盾,踊跃慷慨,加紧出钱出力……使我物力愈充,使我战力愈强,使

国家得籍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使民族得精吾人力物力一报九世之仇,抗战成功必

属我国。”

----《赤子丰碑》

材料三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与建设。青年核物

理学家朱光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打算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

到祖国,用自己的科学学问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他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动员更多的留同学回国参与建设。他说:“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

众的血汗供给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

献给祖国的人民吗?”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宽敞留美中国同学的追求和选择!1950

年4月,朱光亚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把毕生所学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国防科技

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光亚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名列“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榜首。

试卷第8页,共14页

——《朱光亚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中民族观念的核心内涵,并归纳明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

文化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陈嘉庚演讲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以朱光亚为代表的海外赤子毅然回国参与建设的缘

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生疏。

【答案】(1)核心内涵:同源共祖、多元一体或华夷一家。或者多民族谱系,认同炎黄始

祖。

表现:社会一少数民族与汉族是同一祖先;政治一认同科举制度或政治制度;经济一认

同生产方式或留意农业生产;思想习俗一认同思想观念(儒家思想)伦理道德。

(2)主要内容:华侨与中华民族同源(命运与共)或有爱国精神;要有责任精神、担当精

神;用行动支持政府抗战;提振抗战成功的信念、士气等。

(3)缘由:建国初期,国家建设的需要(或百废待兴、或进展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需要)

党和国家、政府的组织召唤;科学家的情感认同。

(4)生疏: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是自古以来逐步形成的;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详解】(1)核心内涵:依据材料“在该体系中,传奇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

得出同源共祖、多元一体或华夷一家。或者多民族谱系,认同炎黄始祖。

表现:依据材料“分别成为哈尼、彝、汉、傣和瑶族的祖先“,得出社会一少数民族与汉

族是同一祖先;依据材料“云南乡试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

的47名“,得出政治一认同科举制度或政治制度;依据材料“练兵劝农,兴学化俗”,得

出经济一认同生产方式或留意农业生产;依据材料“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得出

思想习俗一认同思想观念(儒家思想)伦理道德。

(2)主要内容:依据材料“‘革命之母’之名誉、爱国精神”,得出华侨与中华民族同源(命

运与共)或有爱国精神;从责任担当角度分析,得出要有责任精神、担当精神;依据材

料“宣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得出用行动支持政府抗战;依据材料“使

民族得精吾人力物力一报九世之仇,抗战成功必属我国“,得出提振抗战成功的信念、

士气等。

(3)缘由:依据材料“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与建设“,

得出建国初期,国家建设的需要(或百废待兴、或进展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需要)党和

国家、政府的组织召唤;依据材料“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宽敞留美中国同学的追求和

选择”,得出科学家的情感认同。

(4)生疏: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分析,得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什么,

是自古以来逐步形成的;从铸就共同体意识分析,得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

其对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分析,得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表1、表2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名目摘编和版本状况。

表1

(一)

汰冗员议广取士议厚养廉议减兵额

议……

(二)

均赋税议兴水利议筹国用议罢关征

议……

(三)

重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

停武试议……

(四)

收贫民议稽户口议严盗课议

复宗法议……

(五)

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

议……

表2

稿本成书于咸丰H"一年(1861)

抄本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广泛

试卷第10页,共14页

流传

津河广仁堂刻本光绪九年(1883)

江西豫章刻本光绪十年(1884)

强园老民活字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

潘氏敏德堂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

丰城余氏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

强园老民铅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

文瑞楼石印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

聚丰坊校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

冯世激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上海书局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

仿泰西法石印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洋官书局石印本江右两仪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刻本

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

——据《江苏艺文志》等(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表2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挂念?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西学东渐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时代。

(2)从1861年到1883年,该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传,可以反映士大夫重视作品的主

见,但从侧面生疏清政府没有正式接纳该思想,受到顽固派的阻扰。从1883年到1892

年,该作品不断地被民间刊刻,有助于生疏到洋务运动开展后社会的变化。从1897年

到1898年,该作品民间刊刻更加频繁可以反映甲午战败后国人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加。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时期。据材料“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

1874)代表作的名目摘编和版本状况”可知,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的时代;据材料表1“重

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停武试议”“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议”可知,

西学东渐的时代;结合所学从传统与现代并行的时代来分析。

(2)本题是生疏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晚清时期。据表2“抄本,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

广泛流传”可知,从1861年到1883年,该作品的抄本在士大夫中流传,可以反映士大

夫重视作品的主见,但从侧面生疏清政府没有正式接纳该思想,受到顽固派的阻扰。据

表2“津河广仁堂刻本光绪九年(1883)……潘氏敏德堂刻本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