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韩愈创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韩愈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其《答陈生师锡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在《答李图南秀才书》中说:“然
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文”在韩愈看来,表达了古文作者的主体自
觉,展现了精神修养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韩愈所创造的古文传统,不是单纯的文章传统,而是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传统。宋代以下,
士人代代诵习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深切体会儒家伦理作为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的意义,在古
文的化育下,成为彼此同道相应的精神共同体。这个“同道共同体”立足于对绝对信念的信仰、
对内在责任的承当,其同道情怀无需依赖亲情的联结和礼法的牵系。韩愈《师说》对此有最好
的表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既是表达韩愈所理解的师生关
系,也是其所建构的“同道共同体”的真实写照。这个“同道共同体”在千年时间里,一直是
士人的理想追求,为新儒学奠定了最广大的社会基础。对中国文化的鲜明自觉,是这个“同道
共同体”的核心。涵育“同道中国”是韩愈古文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关注“乡土中国”且终生都在思考,中国如何从“乡土”走
向世界。这一思索,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心同意。韩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国”的精神传
统,正是传统中国走出'‘乡土"社会的伏笔,亦是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的努力,认识这一努力的
意义,才能发现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其实并不完全是从“乡土”、从“家”起步,
曾经伴随古文的传习而影响千年的“同道中国”理想,为这个征程做了准备。
韩文所呈现的拟圣精神、定名追求、绝对信念、勇毅激情,以及奋进求变的态度,随着韩
文在千年间的代代传诵,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文化气质之中。在20世纪以来的时代环境中,
“同道中国”的精神遗产,并非那么容易被抛弃,它所特有的精神品质,还在潜移默化地产生
影响。
面向世界建设中国文化的未来,离不开对“同道中国”的再度思考。理解中国,既要看到
“乡土中国”,也栗看到“同道中国”。
(摘编自刘宁《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材料二:
韩愈说:“修其辞以明其道。”由此可见、韩愈强调,明道不可忽视文辞的作用,因为在他
看来,“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文辞是古道的载体,古道萍于文中,故唯有通过文辞窥
探古道,并借助文辞的创作来表现古道。他明确表示自己“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此,
他极为重视作家的“能文”素养,甚至将“能文”视为可与“通经”相并列的“德艺”范畴。
他说:“成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于教化....赞于教
化,可以使令于上者,德艺之大者也,”这里,他赋子“能文”以独主价值,且不在完成毕业
之下。
而如何才能达至“能文”呢?在韩愈看来,其一妻向古人学习,他说:“性本好文学....
遥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乎训义,反复率句读、告磨率事业,而奋发率文章。”这
里、他以自己的创作经验来说明作文不仅要广泛地向古人学,而且要细辨析其义理、文,以学
到古文之精髓。其二要“词必己出”。韩愈明确表示学习古人只是“师其意,不师其辞”,认为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虫也可见,他虽然倡导向古人学习,但并不主张模仿、
抄爱古人之辞,强调文要“能自树立”。为此,他强调“惟古于词必已出,降而不能乃朝贼”,
且“当其取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所以,做到“词必己出”,从而也就有了不同于
别人的地方,这样文也就“能自树立”了。由此可见他对文辞的创新性与本已性的须调。可以
说,他对“雄来奇崛”之文风的偏爱以及他的“不平则鸣”诗学观念的形成大体与此相关。其
三要''辞事相。善并美具”,他曾以《书》(诗》为例证,强调“辞事相称,善并美具、号以为
经,列之学官、置师弟、读而讲之、从始至今,莫敢指斥”。这即是说,文章须质与文并美,
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这才能成为文之经典,供人学习与研究。
如此一来,因重视“能文”,韩愈有关“文以载道”的认识与周敦明显不同。韩愈可以说
是“文以载道”说的思想奠基者,但一般将“文以载道”的话语发明权给予周敦颈。周敦颈在
《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他通过用车
载物的比喻来说明文应该载道,将文视为装载大道的工具和手段。所以,人们往往据此来判定
“文以载道”论者都轻文。其实不然,从韩愈的相关论述看,他不仅不轻文,而且是重文之人,
强调“能文”在明道中的重要性。韩愈与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可用刘锋杰先生所说的“文
的方式”与“文的手段”来区分。他说:”“文的方式'不同于“文的手段',前者尊重文的地
位,后者轻视文的地位。因为'文的方式'一旦体现了道的精神,就是道的本身。而'文的手
段'则不同,手段永远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文学政治学”十形态论》)
(摘编自许丽《韩愈”文以载道”说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古文深刻地影响了后代读书人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有了对儒家伦理的共同追求和责任担
当,对中华文明有着重大贡献。
B.韩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国”的精神传统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理解中国以及未来面向世界
建设中国文化都离不开“同道中国”。
C.韩愈主张向古人学习,认为学习古文重要的是学其义理,这样才能得其精髓,文辞则没有学
习的必要,他强调文要“能自树立”。
D.韩愈“文以载道”中的“文”是“文的方式”,他尊重文的地位,强调“能文”在明道中的
重要性,认为“文”一旦体现道,就能成为道的本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走向世界的征程并非从“乡土”开始,“同道中国”的理想早已为这一征程做了准备。
B.韩愈认为,“道”存在于“文”之中,因此要通过“文”来探寻“道”,并且借助“文”来
表现“道、
C.韩愈认为,能成为供人学习与研究的经典的文章,必须要做到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D.仅根据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的论述便判定“文以载道”论者都轻视“文”的地位是片
面的。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了韩愈《答陈生师锡书》和《答李图南秀才书》中的话,证明韩愈对古文的爱好
以及他在古文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
B.材料一提出了“同道中国”的概念,并将其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进行对比,指出其对理
解近代以来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的意义。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二段提出问题后进行分述,“其一”“其二”“其三”
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论述的条理性。
D.材料二大量引用韩愈的话作为立论依据,由此推导出自己的观点,文中加点的两个“由此可
见”体现出立论的严谨性。
4.请根据材料一,给“同道共同体”下一个定义。(4分)
5.同是阐释韩愈的“文以明道”说,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夺取中间地带
魏巍
第二天黄昏以前,下了一阵小雨。幸好很快雨霁天晴,西方山顶上现出一弯细眉般的新月。
光线说明不明,说暗不暗,正是夜间活动的良好时刻。陈三和他的小鬼班就在这时候轻装出发
To交通壕里还有一些积水,他们在积水里吱哇吱哇地走着。临下阵地,陈三停住脚步,回过
头来,再一次检查了每个人的着装,摸了摸每个人的手榴弹捆得紧不紧,鞋带松不松,指定杨
春等两个新战士走在中间,这才迈步下山。
这里,敌我之间,是大约五六百米宽的一条山谷。山谷中有一道浅浅的小河。原来两岸都
是稻田,现在却长满了一人深的荒草。陈三领着小鬼们分开草丛静静地行进着。大约走了半个
小时左右,才到了预定的设伏地点-----个五六所房子的小村。根据平日的侦察,这是敌人的
小部队经常出没的地方。
陈三迅速侦察了周围的地形,在小河和房子之间,把他的三个小组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口袋。
说老实话,在三个新战士中,他最担心的就是杨春。倒不是怕他临阵畏缩,而是怕他轻举妄动。
因为据几天来的观察,他早就不以新战士自居了。陈三有意地让他挨着自己,免得发生意外。
他们趴在湿漉漉的草地里,直到午夜时分,还没有发现一点动静。杨春开头还老老实实地趴着,
聚精会神地望着对面的无名高地;时间一长,小动作就越来越多,不是拍打脖子里的蚊虫,就
是抓痒痒,显得越来越不耐烦。
正在这时候,河对面无名高地东侧的洼地里,''呱!呱!呱!”一群野鸡噗喇喇地惊飞起来,
带着好听的羽声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陈三立时把头昂起来,谛听了一阵,随后轻声地说:“你瞧,敌人出动了吧!”
“你怎么知道?”
“咳,你想想,三更半夜的,栗是没有人惊动它,它怎么会飞起来呢?”
“我们冲吧!”
杨春高兴起来,立刻去掏手榴弹,陈三摆摆手说:“先等一等。那边有一条小路,通往我
们的阵地,敌人很可能是袭扰我们去了。”
“那怎么办?”
“好办。我们到他回来的道儿上去伏击他o”
“要是他不从原路上回来呢?”
“一般说不会。因为他去的时候没有发现情况,回来走原路比较放心。”
陈三说着,从挎包罩摸出一个蒙着红布的电棒,向我方阵地绕了几个圈儿,接着就把队伍
集合起来,极其肃静地趟过小河,向刚才野鸡惊飞的地方悄悄摸去。
陈三找到那条小路,又布置了一个“口袋”:把小钢炮和罗小文带的两个组布置在小路两
边;自己仍旧带着杨春、郑小菁趴在小河南边不远的一个土坎下,紧紧卡住敌人的归路。果然,
时间不大,我方的阵地上响起激烈的机枪声和手榴弹声。果然,夜袭的敌人已经摸上我们的阵
地。杨春望望手榴弹爆炸的红光,笑眯眯地瞅了他的班长一眼,心里暗暗佩服:“瞒,这个老
同志还真有一套呢!”
半小时过后,杨春听见哗啦哗啦的趟水声。凝神一看,已经有三个大黑影蹬过河来,连哼
哧哼哧喘着粗气的声音都听见了。但是老班长仍然不动声色,丝毫没有发出射击命令的样子。
杨春忍不住了,刚把手扣上扳机,就被班长踢了一脚。直到十几个敌人都跑过河,钻进包围圈
以后,班长才取出他的小喇叭“嘟——嘟——"吹了两声,这是向全班发出的射击信号。登时
冲锋枪和手榴弹向着敌人劈头盖脸地打去。
敌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击,在包围圈里懵头转向,乱跑乱钻,很快就被小鬼们击毙在地。
那杨春一心想抓活的,瞅见一个胖大的敌人向东逃去,穷追不舍地追赶着。那家伙因为过于紧
张,绊了一跤,等爬起来时,杨春已经冲到面前。他看杨春个儿小,就一把将杨春抱住,在杨
春胳肢窝里乱抓乱挠。杨春一抬头看见他的脖子后面挂了顶钢盔,心想,“你抓我的下面,我
就抓你的上面”,就猛地抽出右手,抓住他的钢盔,狠狠地往后一拽,钢盔的带子顿时勒得敌
人喘不过气来,手也松了。杨春乘势将他踢翻在地,骑在他的身上。可是那家伙究竟力气大些,
带子一松,刚缓过气来就又紧紧抓住杨春的两手,想翻过来。幸好陈三、小钢炮赶到,才将那
家伙捆上。
小钢炮一看敌人那么老大个子,埋怨说:“你怎么不揍死他,跟他摔起跤来了?”
“我光想捉活的了!”杨春说。
小鬼班刚刚过河,敌人阵地上的照明弹就一个接一个地打起来,照得整个山谷明晃晃的。
接着,敌人各个地堡的机枪像雨点般地盖过来,小鬼们伏在草地里,被压制住了。
这时候,小鬼们看见自己的老班长从一个弹坑里站起来,向河这边挥着手高声喊道:“同
志们不要慌!我掩护你们。”
他一面喊一面举起冲锋枪,向山头上的敌人“哒哒”地射击着。红色的曳光弹,像一缕缕
红线向敌人的地堡飞去。顷刻间,敌人无名高地的各个地堡的机枪,都调转了方向,向着陈三
射击。小鬼们一个个心里热乎乎的,在小钢炮的率领下飞快地撤退了。
正在敌人的机枪疯狂射击的时候,我方的迫击炮在敌人的山头上轰鸣起来。在敌人的地堡
前,闪着一团团桔红色的火光。这显然是我们的炮火进行掩护。陈三借此机会,迅速跳出弹坑,
越过莽莽荒草追上他的小鬼们。
最后,还是杨春眼尖,一个冷不防把班长的冲锋枪抢了过去。这时候,他才发现班长的衬
衣袖子上有一片殷红的血迹,不禁惊叫了一声:“班长,你负伤了?”
“刚擦伤一层皮。”陈三笑着说,“回去你们可别乱嚷。要让上级知道了,我就得到后方去,
咱们就不能作伴了。”
小鬼班回到阵地,受到郭祥和老模范的热烈欢迎。他们对这个干净的小歼灭战,尤其是活
捉了一个上尉排长,深为满意。
夺取中间地带的战斗,就从这天开始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东方》。《东方》是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全过程
的长篇巨著。1982年,魏巍凭借长篇小说《东方》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三最为担心杨春,是因为对他最为了解,知道杨春自以为是老战士而不听指挥,如果轻
率地行动,不免会发生意外,影响整个战事。
B.面对胖大的敌人,杨春并不害怕,与其孤身肉搏,这表现了他的勇猛;在打斗中,他巧妙地
拽住敌人的钢盔,逆转攻势,这体现了他的灵巧。
C.小钢炮表面埋怨杨春跟敌兵摔起跤来,实则是担心战友;小钢炮率领小鬼班设法躲开敌人
的炮火攻击并安全撤退,可见他有勇有谋。
D.郭祥和老模范对小鬼班的热烈欢迎,说明了这次伏击战和歼灭战大获成功,也说明了陈三
带领下的小鬼班已经成熟,超过了成年人的部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稻田长荒草的描写,既点明了小鬼班夜间行动的地理环境,也反映了战争对老百姓和平
生活的严重破坏。
B.选文多用比喻,如写敌人的机枪“像雨点般地盖过来”,曳光弹“像一缕缕红线向敌人的地
堡飞去”,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
C.选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有点有面,在面上展示了全班战斗的场面,在点上主要选取班长陈三
和战士杨春的行动详细表现。
D.选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通过陈三的视角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展现歼灭战的全部过程
以及各人物的活动。
8.以陈三为例,分析选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4分)
9.文本中频频出现“第二天黄昏以前”“直到午夜时分”“正在这时候”“半小时过后”“这时
候”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侍御史马周上疏,以为:“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
虽欲追改,不能复全。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盖幽、厉尝笑桀、纣矣,
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
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
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畜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
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夫畜积用不可无,要当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班寇敌也。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
观之初亲所履行,在于今日为之,固不难也。悭下心欲为久长之谍丕会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
则天工至甚。”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夫鉴形之美恶,必就于止水;鉴国之安危,必取于亡国。故《诗》曰:''殷鉴不远,在夏
后之世。”又日:“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臣愿当今之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则存亡治乱,
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知存亡之
所在,节嗜欲以从人,省游畋之娱,息靡丽之作,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近忠厚,远便佞,
杜悦耳之邪说,甘苦口之忠言。去易进之人,贱难得之货,采尧、舜之诽谤,追禹、汤之罪己,
惜十家之产,顺百姓之心。近取诸身,恕以待物,思劳谦以受益,不自满以招损。有动则庶类
以和,出言而千里斯应,超上德于前载,树风声于后昆。此圣哲与宏规,而帝王之盛业,能事
斯毕,在乎慎守而已。
夫守之则易,取之实难。既能得其所以难,岂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则骄奢淫
流动之也。慎终如始,可不勉欤!《易》日:“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
而国家可保也。”诚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
少亏于曩日。若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矣,固无得而称焉。
(节选自魏征《第三疏》)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必欲为时久长之谋同不必远求同上古目但如贞观园之初回则天下同幸甚。
n.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固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寡固不可以敌众”的“固”意思不同。
B.资,供给,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的“资”意思相同。
C.作,建造,与《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慎”的“作”意思不同。
D.”此圣哲之宏规”与《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周认为,贞观初年时唐太宗能赢得民心,所以即使歉收闹饥荒百姓也无怨;如今连年丰
收却百姓生怨,是因为太宗不再顾念百姓。
B.马周指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百姓的苦乐而不在于积蓄的多少,且如今西京府库中的储备
充足,至今没有用完,因此不必向百姓强行征税。
C.魏征认为,唐太宗应该节制自身的欲望,减少游猎,杜绝邪僻之说,听取规劝忠言,他在《谏
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出过相同的建议。
D.魏征认为,守天下比打天下要容易,如果不能牢牢地保住国家社稷,那么就是骄傲奢侈、荒
淫放纵动摇了国家根本的缘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观之初亲所履行,在于今日为之,固不难也。
(2)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
14.材料二中魏征引用《诗经》及《易经》中的句子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饮酒①
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②,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苏。
彼哉晋楚富③,此道未必存。
【注】①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②先酒:指酿酒创始人杜康。③晋楚富:春秋时,
晋和楚两大国都很富足,楚为鱼米之乡,晋地多煤、竹、谷、妒、旄、玉石等。后来被用作咏
达官富人之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愉乐”“驱忧烦”点明了诗人饮酒的原因;“开”“举”“酹”三个动词展现了诗人喝酒时
的动作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B.“连山”两句写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水流蕴含着温暖的气息,表明随着诗
人心情的变化,他眼中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C.“彼哉”两句感叹那些富贵之人未必能体验到这种简朴生活的妙处,以旷达之语表达了诗人
对世俗富贵的蔑视和对饮酒趣味的领悟。
D.同是写饮酒,本诗与陶渊明《饮酒(其五)》所表达的情感类似,都反映出诗人悠闲自得、
物我两忘的心境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16.“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
两句就体现了这种制度。
(2)谢灵运曾盛赞曹植的文学才能:“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而李白的《将进酒》
则让我们看到了曹植的另一面:“,
(3)小刚漫步郊外,满目绵绵青草,不禁想起古典诗词中含有“草”字的诗句,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这片麦田的真实名字叫世纪田园,位于杭州亚运村东侧。它与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鳞次
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梦似幻的落日余晖同框时,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画面,展现了极高的“天分”,
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景象等方面的美好想象。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人们一谈起城镇建设,就会(甲)
地想起这句话。城镇建设,A,但总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要体现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再比如,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
历史文脉。归根结底,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定位,要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的理念融入到每一
个细节中。
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有时,B,而不是“铺陈”,既能便于城市呼吸,又能便于市民放松自我,找到松弛感。
①麦田、麦浪、油菜花地引出市民感慨,②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③表面看人们是图个
新鲜,④实际上是寄托了一种心境,⑤在大自然的接触中畅想田园牧歌,⑥希望在繁华都市里
找到一个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
当然,城市是否保留麦田,C,宜建则建,宜留则留,既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乙),
关键是找到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定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甲乙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选项中的冒号与文中第三段中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一事实证明:人能改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影响人。
B.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指挥: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C.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D.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时间:10月15日;地点:市体育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年8月20日,首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在海内外掀起了“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为蓝本,玩家在游戏中化身为“天命人”,
踏上了一段探索历史之谜的冒险旅程。外国玩家纷纷赞叹游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大
大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在全球化的领域中,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黑神话:
悟空》无疑是一个良好示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韩愈古文深刻地影响了后代读书人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有了对儒家伦理的共同追
求和责任担当”错误,原文为“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诵习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深切体会儒家
伦理作为绝对信念和内在责任的意义”,应该是“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选项缩小范围。C项,
“文辞则没有学习的必要”错误,根据原文“作文不仅要广泛地向古人学,而且要细致辨析其
义理、文辞”可知,古文文辞也应该学习,韩愈只是不主张模仿、抄袭古人的文辞。D项,“认
为‘文'一旦体现道,就能成为道的本身”错误,这是刘锋杰的观点,而非“韩愈认为”。)
2.A(“中国走向世界的征程并非从‘乡土'开始”错误,原文为“并不完全是从‘乡土'、从
‘家'起步”,选项表述绝对。)
3.D(A项,“证明韩愈对古文的爱好以及他在古文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错误,证明的是韩愈
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B项,“进行对比”错误,并没有进行对比,对比是把不
同的地方进行比较,材料一是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着眼的是相似之处。C项,“总分总”错
误,不是“总分总”论证结构,开头从“为什么”的角度谈韩愈重视“能文”,接着从“怎么
样”的角度谈韩愈如何才能达至“能文”,最后比较韩愈与周敦颐有关“文以载道”的认识的
明显不同。)
4.同道共同体是以对中国文化的鲜明自觉为核心、立足于对绝对信念的信仰以及对内在责任的
承当、无需依赖亲情的联结和礼法的牵系的精神共同体。(“以对中国文化的鲜明自觉为核心”
1分,“立足于对绝对信念的信仰以及对内在责任的承当”1分,“无需依赖亲情的联结和礼法
的牵系”1分,“同道共同体是....精神共同体”格式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则酌情给分)
5.①材料一侧重于从“道”的角度,阐释韩愈古文所涵育的精神文化传统及其重要意义。②材
料二侧重于从“文”的角度,重点阐释韩愈对文辞的重视以及如何做到“能文”,并指出韩愈
与周敦颐在“文以载道”认识上的不同。(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
酌情给分)
6.B(A项,“最为了解”无中生有,“不听指挥”言过其实。C项,“率领小鬼班设法躲开敌人
的炮火攻击”错误,是陈三吸引了敌人的炮火,便于小鬼班撤退。D项,“超过了成年人的部
队”在文中看不出。)
7.D(“通过陈三的视角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错误,选文除了陈三的视角,还有杨春等其他战
士的视角。)
8.①通过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来刻画:如写陈三对周围地形的迅速侦察和对小组的布置,表
现了他的成熟老练和指挥才能;又如写他举起冲锋枪掩护战友撤退的举动,表现了他把危险留
给自己的英雄气概。②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如通过杨春心里对陈三的暗暗佩服,侧面表现陈
三的料事如神;通过杨春的沉不住气,侧面表现陈三的镇定自若和沉稳。(每点2分,如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9.①选文整体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小鬼班进行歼灭战的全过程,情节脉络清楚。②展现了战斗
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战斗过程中各战士的活动也随之有层次地进行了展示。③时间的
变化,对应着战斗情况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时而紧张时而松弛的叙述节奏感,行文跌宕起伏。
(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0.BDF(原文标点为:陛下必欲为久长之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U.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的“资”意思是凭借,二者意思不同。A项,“寡固不可以敌众”
的“固”意思是本来。C项,“一夫作难而七庙照”的“作”意思是发动。D项,“此圣哲之宏
规”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
12.B("且如今西京府库中的储备充足,至今没有用完,因此不必向百姓强行征税”错误,马
周举西京府库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横征暴敛,过分搜刮百姓,那么即使积蓄再多,也只是
拱手供给敌方。)
13.(1)节俭以使百姓休息,陛下已经在贞观初年亲身实践,今日再这么做,本来就不是什么
难事。(“息”“为”“固”各1分,句意1分)
(2)(我)想到陛下想要向善的志向,与过去相比没有减退,听到过失必定改正(的作风),
比往日稍有欠缺。(“少”“曩日”各1分,“少亏于曩日”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14.①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是为了劝谏唐太宗要以隋朝的灭亡为鉴戒,吸取隋朝的教训。
②引用《易经》中的句子,是为了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
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侍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我观察自古以来,百姓愁苦怨恨,便聚合为盗贼,其国家没有
不灭亡的,君主虽然想追悔改正,也难以恢复保全。所以应当在可修之时修德行,不可等到失
去国家之后再去后悔。当年周幽王、周厉王曾取笑过桀、纣,隋炀帝也曾取笑过周、齐两朝,
不可让后代人取笑现在如同现在我们取笑炀帝一样!贞观初年,全国歉收闹饥荒,一斗米值一
匹绢,而老百姓毫无怨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忧国忧民的缘故。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
余斛,然而老百姓怨声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百姓,多营缮宫殿,不操持国家急务的缘故。
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在于积蓄的多少,而在于百姓的苦乐。就以近代以来的历史加以考
察,隋朝广贮洛口仓而李密加以利用,东都积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西京的府库也为我们
大唐所用,至今仍未用完。积蓄储备固然不可缺少,也要百姓有余力,然后收税,不可强加聚
敛拱手供给敌方。节俭以使百姓休息,陛下已经在贞观初年亲身实践,今日再这么做,本来就
不是什么难事。陛下如果想要谋划长治久安的政策,不必远求上古时代,只是像贞观初年那样,
就是天下的幸事。”
材料二:
观察容貌的美丑,一定要在静止的水面上;借鉴国家的安危,一定要以灭亡的国家作为教
训。所以《诗经》上说:“殷朝用作鉴戒的历史并不遥远,就在于夏朝之世。”又说:“用斧子
去砍树做斧柄,不用去远处找图纸或样子,就在手边。”臣希望朝廷的一切举动,一定要考虑
以隋朝的灭亡作为借鉴,那么存亡治乱就可以知道。如果能思考隋朝危亡的原因,那么国家就
更安稳了;如果能思考隋朝混乱的原因,那么国家就能得以治理了;如果能思考隋朝灭亡的原
因,那么国家就能得以保全了。知道了存亡的关键所在,就要节制自身的嗜好和欲望而顺从众
人,减少游猎的娱乐,停建奢侈华丽的宫室,停办不急需的事情,谨慎戒除偏听时的发怒。亲
近忠诚善良的人,疏远阿谀谄媚的人,杜绝悦耳的邪僻之说,喜欢苦口的规劝忠言。罢去苟且
取进的人,看轻难以得到的宝物,采取尧、舜竖立诽谤木牌的方法,效法禹、汤归罪于自己的
作风,爱惜人民的财产,顺应百姓的心意。就近从自身做起,以宽恕之心待人,想到勤谨谦虚
能得到益处,不要骄傲自满而招来损害。这样的话,一旦有所行动,天下百姓就会一齐响应;
只要一说话,千里之外都会唱和;就能超越前朝有高尚道德的帝王,树立高尚的风格声望给后
人。这是圣人前哲的宏大规划,是帝王的伟大事业,能够完全做到这些事,就在于谨慎自持而
已。
守住国家社稷是容易的,取得国家社稷是艰难的。既然能够取得困难的,怎会还不能保全
容易的?如果有时不能牢牢地保住,那就是因为骄傲奢侈、荒淫放纵使国家动摇的缘故。要像
开始时那样谨慎直到最后,怎能不时刻努力呢!《易经》上说:“君子在安逸的时候不能忘记危
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体育赛事现场演出合同范本6篇
- 2025电脑软硬件维修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员工劳动合同书模板
- 新建流程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玻璃百叶窗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橡胶板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档新型纤维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简易购房合同
- 2024年标准版银行合同存款中介服务合同一
- 疫苗接种成本分析-洞察分析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全国火车站编码
- 违规建筑综合整顿行动方案(二篇)
- 管理实训第四章目标管理的简单应用
- 2022-2023学年广东深圳龙岗区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试卷及答案
- 聚乙烯材料在污水吸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浅谈贯流锅炉在日本的应用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全册教案(共12课)
- 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小学信息技术川教四年级上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小卫士》 高质作品
- 2023-2024年大学试题(法学)-婚姻家庭与继承法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