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682第1章研究方法论概述 4263491.1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4293711.2常见研究方法及其分类 4184961.2.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4100661.2.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实验研究 4194341.2.3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践研究 4139901.3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4212701.3.1研究目的 4300251.3.2研究对象 4163461.3.3研究条件 5178191.3.4研究伦理 522829第2章文献综述 5287752.1文献检索方法 5132092.2文献筛选与分析 549452.3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 627756第3章研究设计 6234923.1研究问题的确定 6131683.2研究目标与假设 6149143.3研究变量的选择与操作 716249第4章数据收集 7228514.1数据类型与收集方法 7277174.1.1数据类型 7153724.1.2数据收集方法 8298304.2问卷设计技巧 8197364.2.1问题类型 843664.2.2问题表述 884714.3访谈与观察方法 8200784.3.1访谈 867924.3.2观察方法 913452第5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9152245.1数据清洗与整理 9307205.1.1缺失值处理 976645.1.2异常值处理 9274455.1.3重复值处理 943735.2描述性统计分析 10219145.2.1频数与频率分析 1020575.2.2集中趋势分析 10188025.2.3离散程度分析 10125545.2.4分布形态分析 1053715.3假设检验与推论统计 10323625.3.1单样本t检验 1046185.3.2双样本t检验 10307965.3.3方差分析 10284985.3.4相关性分析 1095515.3.5回归分析 1010462第6章研究结果呈现 1024446.1图表制作与表达 11208906.1.1图表类型选择 11303606.1.2图表元素规范 1176406.1.3图表布局与美观 11318396.2结果报告的写作规范 11243626.2.1结构清晰 1125816.2.2语言准确 11256306.2.3逻辑严密 1119476.3讨论与解释研究现象 116486.3.1结合文献 12130566.3.2对比分析 1224436.3.3避免过度解释 12110126.3.4末尾不包含总结性话语 12127第7章论文结构与格式 1258357.1论文各部分功能与要求 126077.1.1前置部分 1272087.1.2主体部分 12167537.1.3后置部分 1384777.2标题、摘要与关键词撰写 13238617.2.1标题 13313677.2.2摘要 13176467.2.3关键词 13309997.3引用与参考文献格式 1329494第8章学术规范与伦理 1438318.1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 14295728.1.1维护学术正义 14235158.1.2提高研究质量 14267658.1.3促进学术交流 1467278.1.4提升个人信誉 14171138.2防范抄袭与剽窃 14798.2.1识别抄袭与剽窃 1543788.2.2预防措施 15304998.2.3应对策略 15245688.3研究伦理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15266548.3.1尊重研究对象 1534358.3.2保护隐私 1549198.3.3遵守研究法规 15214818.3.4承担责任 1516896第9章修改与完善论文 15132889.1审视论文结构与内容 169209.1.1论文结构规范性检查 16221489.1.2论文内容审视 16167009.2语言表达与逻辑性检查 1667339.2.1语言表达规范性 16144319.2.2逻辑性检查 16172869.3提升论文质量的方法与技巧 1636919.3.1同行评审与反馈 16213429.3.2优化论文表达 1650159.3.3注意细节处理 16260859.3.4多次修订与润色 1613694第10章论文投稿与评审 171352610.1选择合适的期刊与会议 172645710.1.1确定研究领域与主题:了解相关领域的主流期刊与会议,关注其官方网站、往期论文及影响力。 17342510.1.2评估期刊与会议的影响力:查阅期刊与会议的影响因子、引用次数、作者团队及审稿周期等因素。 171357010.1.3参考同行建议:咨询导师、同行及已发表过论文的作者,了解他们对期刊与会议的评价。 171475210.1.4关注期刊与会议的投稿要求:了解论文格式、字数、图表等要求,以保证投稿顺利进行。 17798910.2投稿流程与注意事项 17879610.2.1阅读期刊与会议的投稿指南:了解投稿要求、审稿流程、审稿周期等。 17477110.2.2准备投稿材料:包括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保证论文格式符合期刊或会议要求。 172157710.2.3注册账号并登录:在期刊或会议的在线投稿系统中注册账号,并按照提示进行投稿。 17635610.2.4填写投稿信息:详细填写论文标题、作者信息、通讯作者等,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171124310.2.5论文稿件:按照投稿要求论文稿件,检查文件格式、大小等是否符合要求。 17638310.2.6跟进审稿进度:关注投稿系统中的审稿进度,及时回应编辑和审稿人的问题。 171784610.3评审意见分析与回应策略 182863610.3.1仔细阅读评审意见:对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 183178910.3.2分析评审意见的合理性:判断审稿人的意见是否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对合理意见给予重视。 18879710.3.3制定回应策略:针对审稿人的意见,制定详细的回应计划,包括修改论文、补充实验或解释说明等。 181947410.3.4撰写回应信:在回应信中,礼貌地表达对审稿人意见的感谢,并对每条意见进行逐一回应。 181666010.3.5修改论文: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保证论文质量得到提高。 183042810.3.6重新投稿:在完成修改后,按照期刊或会议的要求重新投稿,等待最终结果。 18第1章研究方法论概述1.1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对于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影响。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研究的说服力,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和参考价值。因此,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应用及评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研究方法。1.2常见研究方法及其分类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1.2.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关注量化的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数据来揭示研究现象的规律性。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对非数值化的信息进行分析,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1.2.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旨在描述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现状、特点及分布情况。解释性研究着重探讨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和规律。实验研究则通过人为控制变量,观察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验证研究假设。1.2.3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践研究历史研究通过对过去事件和现象的研究,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研究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实践研究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改进实践为目标,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1.3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3.1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决定研究方法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明确研究问题,从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1.3.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和范围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具有直接影响。研究者应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能够有效揭示研究对象规律的研究方法。1.3.3研究条件研究条件包括研究时间、经费、人力等资源。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条件,保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1.3.4研究伦理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伦理原则,保证研究过程对研究对象、研究者及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选择和应用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工作,为学术领域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文献综述2.1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深度。为了全面、准确地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本文采用以下检索方法:(1)数据库检索:利用国内外知名学术数据库,如CNKI(中国知网)、WanFangData(万方数据)、VIP(维普资讯)、PubMed、WebofScience、Scopus等,进行关键词、主题词检索。(2)引文追踪:查阅相关领域经典文献、权威期刊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追踪引用文献,以获取更多相关研究。(3)学术搜索引擎:利用GoogleScholar、百度学术等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以拓宽文献检索范围。(4)专家咨询: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咨询,获取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研究动态及关键问题。2.2文献筛选与分析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本文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以下筛选与分析:(1)文献筛选:排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关注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方法、研究水平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2)文献分类:将所选文献按照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对比分析。(3)文献内容分析:对所选文献进行深入阅读,提炼关键观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以便于后续综述的撰写。2.3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时,本文遵循以下写作技巧:(1)结构清晰:按照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文献综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内容。(2)观点提炼:对所选文献进行精炼、概括,提炼出关键观点,避免简单罗列文献。(3)论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充分运用文献中的证据、数据进行论证,提高论述的权威性。(4)客观评价:在评价文献时,要保持客观、公正,避免过度赞誉或贬低。(5)语言规范:遵循学术规范,使用准确、简练、严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夸张等表达方式。(6)文献引用:遵循引用规范,正确标注引用文献,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通过以上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视角。第3章研究设计3.1研究问题的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以下研究问题:(1)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如何?(2)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如何?(3)如何促进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3.2研究目标与假设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设定以下目标:(1)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2)探讨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3)提出促进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协同关系。H2: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影响。H3:生态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3.3研究变量的选择与操作本研究选取以下变量进行分析:(1)自变量: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均收入等)。(2)因变量:生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绿化覆盖率等)。(3)控制变量:政策制度、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具体操作如下:(1)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2)生态环境质量的度量: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水资源质量指数、绿化覆盖率等指标。(3)控制变量的度量:政策制度采用相关政策数量和政策强度作为指标;科技进步采用专利申请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作为指标;产业结构采用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作为指标;人口密度采用单位面积人口数量作为指标。通过对以上变量的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第4章数据收集4.1数据类型与收集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数据收集是的一步。本节主要介绍本研究涉及的数据类型及相应的收集方法。4.1.1数据类型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种数据类型:(1)定量数据:指可以通过数值表现出来的数据,如问卷调查中的评分、计数等。(2)定性数据:指描述性质、特征、观点等非数值化的数据,如访谈、观察等。4.1.2数据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几种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收集大量定量数据。(2)访谈:针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定性数据。(3)观察:在现场实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等,收集定性数据。4.2问卷设计技巧问卷调查是收集定量数据的主要手段,本节将介绍一些问卷设计技巧。4.2.1问题类型问卷设计应包括以下问题类型:(1)单选题:适用于收集简单、明确的数据。(2)多选题:适用于收集多个选项的数据。(3)填空题:适用于收集开放式、自由发挥的数据。(4)量表题:适用于收集程度、频率等量化数据。4.2.2问题表述问题表述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明了: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表达问题。(2)客观中立:避免引导性、倾向性的表述。(3)避免重复:保证问卷内问题无重复,提高问卷质量。(4)逻辑性:问题之间应具有逻辑性,使被调查者易于理解。4.3访谈与观察方法访谈和观察是收集定性数据的重要手段,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4.3.1访谈访谈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1)结构化访谈:按照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访谈,适用于收集标准化数据。(2)非结构化访谈:无固定问题,访谈者根据访谈对象的情况灵活提问,适用于深入了解特定对象。访谈技巧:(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访谈对象放松心情。(2)尊重访谈对象,保持礼貌、耐心。(3)善于倾听,关注访谈对象的情感变化。(4)适时引导,使访谈内容更加深入。4.3.2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环境中,与其共同参与活动,获取真实、全面的数据。(2)非参与观察:研究者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观察,不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观察技巧:(1)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2)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臆断。(3)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4)尊重研究对象,保护其隐私。第5章数据处理与分析5.1数据清洗与整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前,首先需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与整理。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问题,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整理则涉及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归一化等操作,以便于后续分析。5.1.1缺失值处理针对缺失值问题,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删除缺失值较多的变量或记录;(2)采用均值、中位数等统计量填充缺失值;(3)运用多重插补法进行缺失值估计。5.1.2异常值处理针对异常值问题,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利用箱线图、散点图等图形方法识别异常值;(2)采用Z分数法、IQR法等统计方法判断异常值;(3)结合专业知识对异常值进行合理处理,如删除、替换等。5.1.3重复值处理本研究通过数据透视表对数据进行去重处理,保证每条记录的唯一性。5.2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对数据进行概括性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频数与频率分析对分类变量进行频数与频率分析,了解各分类变量的分布情况。5.2.2集中趋势分析计算各变量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以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5.2.3离散程度分析计算各变量的标准差、方差、四分位数间距等离散程度指标,以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5.2.4分布形态分析通过绘制直方图、密度曲线等,分析变量的分布形态。5.3假设检验与推论统计为了探究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假设检验与推论统计方法进行分析。5.3.1单样本t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单样本t检验,判断其均值是否与某一特定值存在显著差异。5.3.2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连续变量进行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均值的显著性差异。5.3.3方差分析对多组连续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5.3.4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等,分析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5.3.5回归分析运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模型,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预测因变量的取值。第6章研究结果呈现本章主要围绕研究结果的表达与呈现进行阐述,着重讨论图表制作与表达、结果报告的写作规范以及研究现象的讨论与解释。6.1图表制作与表达图表在研究结果的呈现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分析研究内容。以下为图表制作与表达的一些基本要求:6.1.1图表类型选择根据研究数据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6.1.2图表元素规范(1)简洁明了,反映图表内容。(2)坐标轴:明确标注,单位一致,刻度合理。(3)图例:清晰描述,易于区分。(4)数据标签:准确无误,避免重复。6.1.3图表布局与美观(1)布局:合理排列,避免拥挤。(2)颜色:简洁明了,不超过三种。(3)字体:统一规范,清晰易读。6.2结果报告的写作规范结果报告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以下为写作规范:6.2.1结构清晰结果报告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研究方法和结果;结论部分总结研究发觉的要点。6.2.2语言准确(1)使用专业术语,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2)数据描述精确,避免夸大或缩小事实。(3)遵循客观原则,避免主观臆断。6.2.3逻辑严密(1)结果报告应遵循研究方法的逻辑顺序。(2)数据分析和解释应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证据链。6.3讨论与解释研究现象本部分主要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以下为注意事项:6.3.1结合文献参考相关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研究现象的内在联系。6.3.2对比分析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和原因。6.3.3避免过度解释根据研究结果,合理推断研究现象,避免过度解释或无根据的推测。6.3.4末尾不包含总结性话语在讨论与解释研究现象的部分,末尾避免使用总结性话语,以免影响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独立判断。综上,本章对研究结果的呈现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图表制作与表达、结果报告的写作规范以及讨论与解释研究现象。遵循本章所述规范,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第7章论文结构与格式7.1论文各部分功能与要求论文的结构是论文内容呈现的重要载体,合理的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论文的核心观点。以下是论文各部分的功能与要求。7.1.1前置部分(1)封面: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院及专业、提交日期等信息。(2)摘要:简要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以内。(3)关键词:列出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的35个关键词,有助于检索和分类。7.1.2主体部分(1)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为全文铺垫。(2)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方法: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4)研究结果:呈现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图表、分析等。(5)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发觉,针对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或改进措施。(6)讨论与展望:分析研究结果的启示,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7.1.3后置部分(1)参考文献:列出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规定的格式排列。(2)致谢: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导师、同学、家人等表示感谢。(3)附录:提供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辅助材料,如问卷、访谈提纲、数据表格等。7.2标题、摘要与关键词撰写7.2.1标题论文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研究内容,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标题应避免使用缩写词、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型。7.2.2摘要摘要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摘要要言简意赅,突出论文的核心观点,避免过多的细节描述。7.2.3关键词关键词应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相关性,便于检索。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7.3引用与参考文献格式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排列。以下是常见的文献引用格式:(1)图书: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例如:.现代西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期刊论文: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例如:.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8,(3):(3245)(3)会议论文:作者.文章标题.见:会议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例如:.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见:中国金融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4)学位论文:作者.论文标题.学位论文,学校名称,年份.例如:赵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19)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请注意保持引用格式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末尾无需添加总结性话语。语言要严谨,避免留下痕迹。第8章学术规范与伦理8.1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学术规范是保证学术研究质量、维护学术尊严和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节将阐述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包括维护学术正义、提高研究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和提升个人信誉等方面。8.1.1维护学术正义遵守学术规范有助于维护学术正义,保证学术成果的公正评价。在学术研究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实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有利于避免不正当竞争,保证学术领域的公平竞争。8.1.2提高研究质量遵守学术规范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严谨论证,客观分析,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从而提升整体研究水平。8.1.3促进学术交流遵守学术规范有利于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规范地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便于其他研究者了解和引用,从而推动学术界的知识传播和交流。8.1.4提升个人信誉遵守学术规范有助于提升个人信誉。在学术研究中,遵循规范,严谨治学,不仅可以获得同行的认可,还有助于在学术领域建立良好的声誉。8.2防范抄袭与剽窃抄袭与剽窃是学术研究中不可容忍的行为,严重损害学术道德和学术声誉。本节将从识别抄袭与剽窃、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8.2.1识别抄袭与剽窃抄袭与剽窃表现为直接复制他人成果、篡改他人成果、未标注引用来源等行为。了解抄袭与剽窃的定义和表现,有助于研究者警醒自己,避免陷入学术不端的陷阱。8.2.2预防措施为预防抄袭与剽窃,研究者应加强学术素养,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引用规范,正确标注引用来源,保证学术成果的原创性。8.2.3应对策略一旦发生抄袭与剽窃行为,应主动承认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者的道德素养,从根本上杜绝抄袭与剽窃现象。8.3研究伦理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伦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涉及诚信、尊重、公正、责任等方面。本节将探讨研究伦理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包括尊重研究对象、保护隐私、遵守研究法规等。8.3.1尊重研究对象在论文写作中,研究者应尊重研究对象,如实反映研究内容。尊重研究对象不仅体现学术诚信,还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8.3.2保护隐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者需注意保护研究对象和第三方的隐私。对于涉及敏感信息和隐私的内容,应进行适当处理,保证不泄露相关信息。8.3.3遵守研究法规研究者应遵守国家和学术界的研究法规,保证研究活动的合法性。在论文写作中,遵循相关法规,避免涉及违法违规内容,维护学术研究的严肃性。8.3.4承担责任研究者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在论文写作中,严谨论证,客观分析,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第9章修改与完善论文9.1审视论文结构与内容9.1.1论文结构规范性检查检查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和指定的格式要求。保证章节划分清晰,逻辑顺序合理。核对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完整性。9.1.2论文内容审视重新评估论文主题和论点的相关性,保证论点鲜明。检查论据是否充分、可靠,数据是否准确无误。确认论文中的观点和论据是否有充分的文献支持。9.2语言表达与逻辑性检查9.2.1语言表达规范性纠正语法错误,使用标准学术语言。保证措辞准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删除不必要的重复和赘述,保持语言简洁。9.2.2逻辑性检查检查论文内容是否连贯,各部分之间是否逻辑清晰。保证论点与论据之间有良好的逻辑关系,推理过程合理。优化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流畅。9.3提升论文质量的方法与技巧9.3.1同行评审与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常见经济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表格式教案-第5课我爱我的家 长春版
- 用户经验在项目管理考试知识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如何装订
- 微生物检验技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实务要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资格证考试重要日程规划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难点试题及答案特集
- 高风险微生物的防范措施试题及答案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二册-Unit-4-Study-Abroad课件
- 机械识图基础培训-课件
- 成人still病参考课件
- 我们毕业啦毕业季通用模板课件
- 建设工地治保维稳工作专项检查表
- 高国卿《项脊轩志》说课
- 产品召回控制程序
- 《手机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发布》第4章 手机短视频的拍摄方法
- Q∕SY 1134-2014 产品驻厂监造规范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