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99第1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概述 4150161.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4184151.1.1地表破坏 4151561.1.2地下水位下降 4193401.1.3矿山地质灾害 4270691.1.4矿山废弃物污染 414448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4193831.2.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251351.2.2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46541.2.3保护生态环境 5143471.2.4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199601.2.5维护国家权益 514962第2章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5138142.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5239392.1.1调查目的 5168332.1.2调查内容 5186282.1.3调查方法 528692.2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595742.2.1评价目的 5149662.2.2评价内容 5306682.2.3评价方法 650942.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697802.3.1监测目的 6211582.3.2监测内容 675972.3.3监测方法 672182.3.4监测频次 620419第3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6322243.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6221533.1.1塌陷灾害 6110763.1.2滑坡灾害 7148183.1.3岩爆灾害 7114643.1.4瓦斯灾害 7266923.1.5水害 7266203.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7179813.2.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7305693.2.2预防措施 750023.2.3工程防治措施 7138003.3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765293.3.1应急预案制定 7168453.3.2预警预报 8302273.3.3应急响应 877923.3.4应急救援与恢复 812224第4章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837874.1矿山土地复垦技术 8251254.1.1土地平整技术 8231204.1.2土壤改良技术 841184.1.3水土保持技术 8299854.1.4植被恢复技术 8203154.2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839164.2.1生态恢复技术 9254854.2.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9273314.2.3水环境修复技术 9185984.2.4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956624.3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案例 9295024.3.1案例一:某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9231544.3.2案例二:某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9316334.3.3案例三:某石灰石矿山生态景观建设 9237324.3.4案例四:某磷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920921第5章矿山废水处理与利用 9142235.1矿山废水来源与特点 9196575.1.1矿山废水来源 9144885.1.2矿山废水特点 10132235.2矿山废水处理技术 1010745.2.1物理处理技术 1055965.2.2化学处理技术 10157925.2.3生物处理技术 10152785.2.4联合处理技术 10321195.3矿山废水回用与资源化 10287375.3.1废水回用 10279435.3.2资源化利用 10157655.3.3生态补水 1125112第6章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1126976.1矿山固体废物类型与特点 11206516.1.1类型 11155296.1.2特点 1118576.2矿山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1320526.2.1尾矿处理技术 11219776.2.2废石处理技术 11105916.2.3煤矸石处理技术 11121916.2.4冶炼废渣处理技术 1137996.3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2322456.3.1尾矿资源化利用 1287626.3.2废石资源化利用 12227156.3.3煤矸石资源化利用 1288926.3.4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 12137916.3.5综合利用 1215343第7章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 12293187.1矿山噪声与振动来源 1278997.1.1矿山开采活动 12272027.1.2矿山设备运行 1253207.1.3矿山物料运输 12136207.2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12249367.2.1防噪降噪措施 13112797.2.2振动控制技术 13141507.2.3矿山绿化与景观优化 1323827.3矿山噪声与振动监测与管理 13226857.3.1监测方案制定 13310187.3.2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1341067.3.3监测结果应用 13138277.3.4管理制度建立 13183617.3.5员工培训与宣传教育 1332099第8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3314778.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4188808.1.1生态保护原则 14238818.1.2生态保护措施 14244878.2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技术 14111518.2.1生态修复技术 14289288.2.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4324228.3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4285358.3.1生态环境监测 14298618.3.2生态环境评价 1512132第9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5278399.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5180749.1.1法律层面 15131119.1.2法规层面 15120389.1.3规章层面 1597529.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与制度 15130719.2.1政策层面 15247219.2.2制度层面 1666679.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 16107719.3.1执法监管体系 16320709.3.2执法监管措施 1640239.3.3法律责任追究 1612919第10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 163671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案例 162420810.1.1案例一:某金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62304610.1.2案例二:某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16723710.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创新 171230210.2.1技术创新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 171531510.2.2技术创新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73253710.2.3技术创新三: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 17351210.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969110.3.1发展趋势 173085010.3.2展望 17第1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概述1.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地表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开采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矿区生态环境。1.1.2地下水位下降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周边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水源地缩小、水质恶化、水生态失衡等问题。1.1.3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易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给矿区及周边地区带来严重安全隐患。1.1.4矿山废弃物污染矿山废弃物包括尾矿、废石、矿渣等,长期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1.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关乎国计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任务。1.2.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可以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2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合理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利于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1.2.3保护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助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1.2.4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2.5维护国家权益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助于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第2章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2.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1.1调查目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旨在掌握矿区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1.2调查内容(1)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2)矿区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3)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包括地质灾害、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4)矿区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及基础设施状况;(5)矿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3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钻探、物探、采样测试等方法进行综合调查。2.2矿山地质环境评价2.2.1评价目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旨在评估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2.2.2评价内容(1)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2)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评价;(3)矿区水土流失评价;(4)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5)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2.2.3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2.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2.3.1监测目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旨在掌握矿区地质环境变化情况,为及时调整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2.3.2监测内容(1)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2)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3)矿区水土流失监测;(4)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5)矿区地下水动态监测。2.3.3监测方法采用地面监测、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等手段,结合定期巡查、专项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监测。2.3.4监测频次根据矿区地质环境变化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监测频次为每年12次。在特殊时期(如雨季、地震等),应加强监测。第3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3.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3.1.1塌陷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矿层或矿体的开采,易引发地表塌陷,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及设施安全。3.1.2滑坡灾害矿山开采过程中,如遇地形陡峭、岩体破碎等条件,易引发矿山滑坡,对矿山设施及人员安全构成威胁。3.1.3岩爆灾害高应力、高岩爆倾向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导致岩爆现象,对矿山生产及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1.4瓦斯灾害煤矿等含有可燃气体的矿山,瓦斯积聚、泄漏或爆炸对矿山安全构成极大威胁。3.1.5水害矿山开采过程中,如遇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等因素,可能导致矿井涌水、洪水等水害,影响矿山生产安全。3.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3.2.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地质灾害风险,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2.2预防措施(1)合理规划开采范围,避免过度开采。(2)优化开采工艺,减少对岩体的破坏。(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觉潜在隐患。(4)强化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2.3工程防治措施(1)地表塌陷防治:采用充填法、桩基法等工程技术进行治理。(2)滑坡防治:采用抗滑桩、锚固等工程技术进行治理。(3)岩爆防治:采用卸压、注水等工程技术预防岩爆。(4)瓦斯防治:采用通风、抽采等工程技术降低瓦斯浓度。(5)水害防治:采用堵水、排水等工程技术防止水害。3.3矿山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3.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分工、预警预报及应急响应程序。3.3.2预警预报建立健全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保证矿山企业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3.3.3应急响应(1)确立应急响应级别,明确各级别响应措施。(2)完善应急物资及设备,保证应急需求。(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4)建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保证信息畅通。3.3.4应急救援与恢复(1)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2)救援结束后,对受灾区域进行恢复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第4章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4.1矿山土地复垦技术4.1.1土地平整技术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形破坏,采用土地平整技术,对矿区地表进行整形、填挖平衡,为后续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条件。4.1.2土壤改良技术针对矿山废弃地土壤贫瘠、结构不良等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条件。4.1.3水土保持技术在矿山土地复垦过程中,采取梯田、排水沟、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4.1.4植被恢复技术根据矿区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生、速生、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采用播种、植苗、喷播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4.2矿山生态修复技术4.2.1生态恢复技术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对矿山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4.2.2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针对矿山污染土壤,采用原位修复、异位修复等技术,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恢复土壤功能。4.2.3水环境修复技术针对矿山废水、尾矿库等水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4.2.4生态景观建设技术结合矿区地形、地貌、植被等条件,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构建和谐、美观的矿山生态环境。4.3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案例4.3.1案例一:某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该案例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成功实现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4.3.2案例二:某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针对该矿山污染土壤、水环境等问题,采用污染土壤修复、水环境修复等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4.3.3案例三:某石灰石矿山生态景观建设结合矿区地形、地貌,采用生态景观建设技术,打造了具有特色的矿山生态景观,提升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4.3.4案例四:某磷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成功实现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本章结束)第5章矿山废水处理与利用5.1矿山废水来源与特点5.1.1矿山废水来源矿山废水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排水、矿坑涌水、选矿废水以及矿山周边降雨径流。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矿废水、尾矿库渗漏水等也是矿山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5.1.2矿山废水特点矿山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水质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硫酸盐、悬浮物等;(2)废水排放量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受降雨影响较大;(3)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较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4)矿山废水处理难度较大,且处理成本较高。5.2矿山废水处理技术5.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浮选等,通过这些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等。5.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通过调整废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形成易于去除的沉淀物。5.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5.2.4联合处理技术联合处理技术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矿山废水处理效果。5.3矿山废水回用与资源化5.3.1废水回用矿山废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喷淋、洗车等环节,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5.3.2资源化利用(1)尾矿库渗漏水回收:通过收集尾矿库渗漏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矿山生产;(2)废水中有用成分提取:从废水中提取有价金属、硫酸盐等有用成分,实现资源化利用;(3)污泥资源化: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用作土地改良、建筑材料等。5.3.3生态补水经过处理的矿山废水,在满足相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可用于周边地区的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第6章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6.1矿山固体废物类型与特点6.1.1类型矿山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废石、煤矸石、冶炼废渣等。这些废物来源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采矿、选矿、冶炼等环节。6.1.2特点(1)数量大:矿山固体废物产量较大,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2)污染严重:废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3)处理难度大:矿山固体废物性质复杂,处理和利用难度较大。(4)资源化潜力大:部分矿山固体废物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利用价值。6.2矿山固体废物处理技术6.2.1尾矿处理技术尾矿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干式堆存、湿式堆存、尾矿充填、尾矿回填等。6.2.2废石处理技术废石处理技术包括废石堆存、废石破碎、废石充填等。6.2.3煤矸石处理技术煤矸石处理技术包括煤矸石堆存、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等。6.2.4冶炼废渣处理技术冶炼废渣处理技术包括冶炼废渣固化、冶炼废渣热处理、冶炼废渣回收有价金属等。6.3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6.3.1尾矿资源化利用(1)尾矿制备建筑材料:如尾矿砖、尾矿水泥、尾矿混凝土等。(2)尾矿回收有价金属:通过选矿技术回收尾矿中的有价金属。(3)尾矿用作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6.3.2废石资源化利用(1)废石制备砂石骨料: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废石回填矿井: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6.3.3煤矸石资源化利用(1)煤矸石发电:利用煤矸石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2)煤矸石制砖:制备新型墙体材料。6.3.4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1)冶炼废渣制备建筑材料:如冶炼废渣砖、冶炼废渣水泥等。(2)冶炼废渣回收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6.3.5综合利用将不同类型的矿山固体废物进行组合利用,实现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如尾矿与废石制备复合材料、煤矸石与冶炼废渣制备新型墙体材料等。通过综合处理与利用,降低矿山固体废物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第7章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7.1矿山噪声与振动来源7.1.1矿山开采活动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钻孔、挖掘、装载、运输等作业环节均会产生噪声与振动。7.1.2矿山设备运行矿山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筛分机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运动和部件间的碰撞,会产生噪声与振动。7.1.3矿山物料运输矿山物料运输过程中,车辆行驶、输送带运行等均会产生噪声与振动。7.2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7.2.1防噪降噪措施(1)对矿山开采设备进行优化设计,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2)在噪声源附近设置隔音、吸音设施,降低噪声传播。(3)对高噪声作业环节采取隔离、封闭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2.2振动控制技术(1)优化矿山开采工艺,降低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在设备安装基础及地面铺设减振材料,降低振动传递。(3)对振动较大的设备进行隔振、减振处理。7.2.3矿山绿化与景观优化通过矿山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噪声与振动的传播。同时对矿山景观进行优化,减少视觉污染。7.3矿山噪声与振动监测与管理7.3.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制定噪声与振动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点、监测频率、监测仪器等。7.3.2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按照监测方案,对矿山噪声与振动进行实时监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7.3.3监测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对矿山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效果。7.3.4管理制度建立建立健全矿山噪声与振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开采、设备运行、物料运输等环节的监管,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7.3.5员工培训与宣传教育加强员工噪声与振动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使其积极参与矿山噪声与振动的控制工作。第8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8.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策略8.1.1生态保护原则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保证矿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预防为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恢复治理;分区分类,科学指导,精细管理。8.1.2生态保护措施(1)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2)优化矿山开发布局,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推行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水平;(4)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功能;(5)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8.2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技术8.2.1生态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采用土石方、植被恢复等手段,对矿区受损地表进行修复;(2)化学修复技术:通过土壤改良、重金属稳定化等手段,治理矿区土壤污染;(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修复矿区生态环境;(4)综合治理技术:结合矿区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修复。8.2.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1)水土保持技术: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水资源保护技术:加强矿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水污染;(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保护矿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8.3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8.3.1生态环境监测(1)地表水监测:对矿区地表水水质、水量进行定期监测,掌握水环境变化情况;(2)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矿区空气质量,保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土壤监测:对矿区土壤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4)生态状况监测:通过遥感、地面调查等方法,监测矿区生态状况变化。8.3.2生态环境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矿山开发前期,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对矿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3)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评价:对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效果评价,为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依据。第9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9.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9.1.1法律层面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核心,涵盖《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这些法律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9.1.2法规层面在法律的基础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规,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这些法规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措施等进行了详细规定。9.1.3规章层面国家和地方各级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规章,如《矿产资源勘查区块划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等,保证法律法规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贯彻实施。9.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与制度9.2.1政策层面我国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9.2.2制度层面为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和恢复等制度。同时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保证治理资金的投入。9.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与监管9.3.1执法监管体系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体系,包括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工作。9.3.2执法监管措施各级及相关部门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保证矿山企业依法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