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开采应急处理预案TOC\o"1-2"\h\u10611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4285361.1编制目的与依据 42721.1.1编制目的 4153631.1.2编制依据 4112391.1.3适用范围 4271861.1.4应急原则 529921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5301601.1.5应急指挥部 5314821.1应急指挥部是石油开采应急处理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5211931.2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成员包括:生产部、安全环保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设备部、保卫部、后勤部等部门负责人。 5224991.2.1应急指挥部下设各专项小组 570892.1前线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包括人员搜救、设备抢修、现场隔离等。 5114892.2指挥协调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外部救援力量的行动,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586282.3环保监测组:负责现场及周围环境监测,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并实施环保措施。 5203572.4信息与宣传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对外发布,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6207122.5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 6238482.6应急专家组:负责为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 6134032.6.1应急指挥部职责 6295291.1制定和修订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6325881.2启动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各专项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6318981.3对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6280171.4及时向及相关部门报告情况,配合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6153871.4.1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 667182.1指挥长: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方资源。 6226242.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 6121642.3生产部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恢复工作,保证生产安全。 6255822.4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负责调查和处理,落实安全措施。 635512.5技术部负责人: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解决中的技术问题。 672772.6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救援人员的调配和培训。 6260662.7设备部负责人:负责救援所需设备的调配和维护。 671442.8保卫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 6119052.9后勤部负责人:负责救援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6217852.9.1各专项小组职责 639353.1前线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现场救援。 6150573.2指挥协调组: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6154513.3环保监测组:监测现场及周围环境,评估环境影响。 6133233.4信息与宣传组: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6683.5保障组:提供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 6187283.6应急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 620352第三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672613.6.1预警系统建立 7197863.6.2预警响应流程 736873.6.3信息报告原则 7164023.6.4信息报告流程 7148433.6.5信息报告责任 85559第四章应急响应等级与行动 89053.6.6等级划分原则 8242423.6.7应急响应等级 8103163.6.8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980403.6.9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9201683.6.10Ⅲ级应急响应行动 944123.6.11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927669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 9310083.6.12救援组织架构 9114353.6.13救援组织流程 10101613.6.14现场安全评估 10175623.6.15现场救援措施 1059203.6.16现场医疗救护 11272003.6.17物资保障 11321173.6.18安全保卫 116150第六章应急资源与设施 1176723.6.19人力资源 11216701.1建立应急队伍:根据类型和特点,组建专业的应急队伍,包括救援人员、技术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11150351.2培训与演练:对应急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应对石油开采的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资源的实际运用效果。 11325241.2.1物资资源 11203802.1物资储备:根据类型和规模,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包括救援设备、防护用品、医疗器材等,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11168472.2物资调度: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物资,满足救援需求。 12190052.2.1技术资源 12132633.1技术支持:与科研机构、专业团队合作,引入先进的应急技术,为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12201543.2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应急资源调配的效率。 1257643.2.1应急指挥中心 12223201.1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石油开采区域设立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处理的指挥枢纽。 12266231.2配置通信设备:保证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救援队伍、相关部门的通信畅通,提高指挥效率。 12113391.2.1应急物资储备库 12280742.1设立储备库:在石油开采区域附近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物资。 12264872.2储备库管理:建立健全储备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更新储备物资,保证物资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12179892.2.1应急设施维护 12295453.1定期检查:对应急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12176033.2应急设施改造:根据处理需要,对应急设施进行及时改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2261353.2.1应急疏散通道 1289304.1规划疏散通道:在石油开采区域规划合理的应急疏散通道,保证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12100804.2疏散通道维护:定期检查、维护疏散通道,保证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1220920第七章应急通信与协调 12127794.2.1通信系统概述 1280834.2.2通信设备与设施 13266314.2.3通信保障措施 13260694.2.4协调机构 1311774.2.5协调职责 13181034.2.6协调流程 14123694.2.7协调保障措施 14533第八章应急监测与评估 14178604.2.8监测方法 14250114.2.9监测设备 14253754.2.10评估指标 151604.2.11评估流程 157811第九章应急终止与恢复 1537344.2.12应急终止基本条件 1567441.1现场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降至最低程度; 15306101.2受影响区域环境指标恢复正常,无继续污染的风险; 16248501.3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秩序恢复正常; 16227771.4各级应急指挥部认为已得到有效控制,无需继续实施应急响应。 16277081.4.1应急终止程序 16145902.1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应急终止条件,提出应急终止建议; 1663442.2应急终止建议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审批; 16230822.3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终止建议后,发布应急终止命令; 1669012.4各级应急指挥部按照应急终止命令,组织有序撤离应急人员,解除应急措施; 1651712.5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的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16220892.5.1恢复生产 1693531.1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调查处理结果,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16251991.2恢复生产方案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审批; 16154211.3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恢复生产方案后,单位按照方案组织恢复生产; 1630691.4恢复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证生产安全; 16323051.5对单位进行全面安全评估,保证生产安全。 16226341.5.1环境保护 16306392.1单位对污染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1637772.2环保部门对单位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监督和指导; 16119952.3单位按照环境保护措施,对污染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 1648142.4治理和修复工程完成后,进行环境评估,保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16321602.5加强对单位的环境监管,预防类似的发生。 163804第十章预案管理与培训 16258562.5.1修订与更新的目的 1621102.5.2修订与更新的原则 1792042.5.3修订与更新的程序 1774762.5.4修订与更新的周期 17302702.5.5培训目的 17243032.5.6培训对象 17171172.5.7培训内容 1842902.5.8培训方式 18325092.5.9培训周期 1876112.5.10演练 18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规范石油开采的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救援,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1.2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2)国家及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5)相关石油开采案例及应急处理经验;(6)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第二节适用范围与原则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石油开采企业发生的各类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井喷、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1.1.4应急原则(1)安全第一:发生后,首先要保证人员安全,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避免扩大;(2)统一指挥:建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3)快速反应: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投入处理;(4)协同作战: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5)科学施救: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保证救援效果;(6)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信息,保证应急指挥部掌握动态,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第一节组织架构1.1.5应急指挥部1.1应急指挥部是石油开采应急处理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1.2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成员包括:生产部、安全环保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设备部、保卫部、后勤部等部门负责人。1.2.1应急指挥部下设各专项小组2.1前线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包括人员搜救、设备抢修、现场隔离等。2.2指挥协调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外部救援力量的行动,保证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2.3环保监测组:负责现场及周围环境监测,评估对环境的影响,制定并实施环保措施。2.4信息与宣传组: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对外发布,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2.5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2.6应急专家组:负责为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第二节职责分工2.6.1应急指挥部职责1.1制定和修订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应急演练。1.2启动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各专项小组开展救援工作。1.3对处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1.4及时向及相关部门报告情况,配合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1.4.1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2.1指挥长:全面负责应急处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协调各方资源。2.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2.3生产部负责人:负责组织生产恢复工作,保证生产安全。2.4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负责调查和处理,落实安全措施。2.5技术部负责人: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解决中的技术问题。2.6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负责组织救援人员的调配和培训。2.7设备部负责人:负责救援所需设备的调配和维护。2.8保卫部负责人: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2.9后勤部负责人:负责救援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2.9.1各专项小组职责3.1前线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现场救援。3.2指挥协调组: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3.3环保监测组:监测现场及周围环境,评估环境影响。3.4信息与宣传组: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做好舆论引导。3.5保障组:提供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3.6应急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第三章预警与信息报告第一节预警机制3.6.1预警系统建立为保证石油开采过程中各类潜在风险得到及时预警,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1)监测设备: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开采区域的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监测设备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及时发觉异常情况。(3)预警阈值设定:根据石油开采行业的标准和实际情况,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4)预警信息发布:预警系统应具备向相关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的功能,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至责任人。3.6.2预警响应流程(1)预警信号触发: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信号。(2)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号触发后,预警系统自动向相关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3)预警响应:责任人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第二节信息报告流程3.6.3信息报告原则(1)及时性:发生后,应立即启动信息报告流程,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递至相关责任人。(2)准确性:信息报告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信息不准确导致误判。(3)完整性:信息报告应包含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要素,保证信息完整性。3.6.4信息报告流程(1)现场报告: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情况。(2)初步报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在30分钟内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初步情况。(3)详细报告: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发生后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详细情况,并持续更新信息。(4)信息发布:公司应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5)信息汇总与反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汇总信息,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并根据反馈意见优化信息报告流程。3.6.5信息报告责任(1)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的信息收集和报告。(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接收、处理、报告信息。(3)相关部门:负责信息的审核、发布和监督。(4)公司高层领导:负责对信息报告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第四章应急响应等级与行动第一节应急响应等级划分3.6.6等级划分原则应急响应等级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可控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分应急响应等级;(2)保证应急响应能力与风险相匹配,提高应急响应效率;(3)注重部门协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救援整体效能。3.6.7应急响应等级根据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等级划分为以下四级:(1)Ⅰ级(特别重大):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范围广泛;(2)Ⅱ级(重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影响范围较大;(3)Ⅲ级(较大):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范围有限;(4)Ⅳ级(一般):造成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影响范围较小。第二节应急响应行动3.6.8Ⅰ级应急响应行动(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救援方案;(3)紧急调动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资源,全力开展救援工作;(4)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5)指导、协调事发地及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3.6.9Ⅱ级应急响应行动(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救援方案;(3)调动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资源,开展救援工作;(4)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5)指导、协调事发地及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3.6.10Ⅲ级应急响应行动(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救援方案;(3)调动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资源,开展救援工作;(4)向相关部门发布信息;(5)指导、协调事发地及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3.6.11Ⅳ级应急响应行动(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2)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救援方案;(3)调动应急队伍、物资、设备等资源,开展救援工作;(4)向相关部门发布信息;(5)指导、协调事发地及相关部门开展善后处理工作。第五章现场救援与处置第一节现场救援组织3.6.12救援组织架构救援组织架构应遵循快速、高效、有序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总体指挥,协调各方力量,制定救援方案。(2)分组救援队伍: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分为救援指挥组、现场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3)各小组职责:(1)救援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指挥调度,协调各组工作,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的搜索、救援、疏散等工作。(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工作。(4)物资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和保障。(5)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3.6.13救援组织流程(1)接到报告后,指挥部立即启动救援预案,组织相关救援队伍赶赴现场。(2)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了解情况,向指挥部报告。(3)指挥部根据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明确各小组职责。(4)各小组按照职责展开救援工作,相互配合,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5)救援过程中,指挥部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调整救援方案,保证救援效果。第二节现场处置措施3.6.14现场安全评估(1)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确定救援区域和救援通道。(2)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3.6.15现场救援措施(1)搜索与救援: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对被困人员进行搜索与救援,保证被困人员的安全。(2)疏散与安置:对现场周边人员进行疏散,保证其安全;对受伤人员进行临时安置,等待医疗救护。(3)环境监测与治理:对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4)设备抢修:对损坏的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生产。(5)信息沟通与报告:保持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的沟通,及时报告进展和救援情况。3.6.16现场医疗救护(1)救援队伍应配备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员及设备,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重伤员优先救治,轻伤员进行观察治疗。(3)救援队伍应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保证伤员得到及时转运和救治。3.6.17物资保障(1)救援队伍应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提前准备救援物资,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2)物资保障组应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联系,保证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3)救援过程中,物资保障组应密切关注救援物资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物资供应策略。3.6.18安全保卫(1)安全保卫组应保证救援现场的安全秩序,防止次生灾害发生。(2)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提示,保证其在救援过程中的安全。(3)加强现场巡逻,防范外部干扰和破坏,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章应急资源与设施第一节应急资源配备3.6.19人力资源1.1建立应急队伍:根据类型和特点,组建专业的应急队伍,包括救援人员、技术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1.2培训与演练:对应急队伍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应对石油开采的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资源的实际运用效果。1.2.1物资资源2.1物资储备:根据类型和规模,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包括救援设备、防护用品、医疗器材等,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2.2物资调度: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物资,满足救援需求。2.2.1技术资源3.1技术支持:与科研机构、专业团队合作,引入先进的应急技术,为处理提供技术支持。3.2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应急资源调配的效率。第二节应急设施建设3.2.1应急指挥中心1.1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石油开采区域设立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处理的指挥枢纽。1.2配置通信设备:保证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救援队伍、相关部门的通信畅通,提高指挥效率。1.2.1应急物资储备库2.1设立储备库:在石油开采区域附近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度物资。2.2储备库管理:建立健全储备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更新储备物资,保证物资的完好性和可用性。2.2.1应急设施维护3.1定期检查:对应急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3.2应急设施改造:根据处理需要,对应急设施进行及时改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2.1应急疏散通道4.1规划疏散通道:在石油开采区域规划合理的应急疏散通道,保证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4.2疏散通道维护:定期检查、维护疏散通道,保证通道的畅通和安全。第七章应急通信与协调第一节通信保障4.2.1通信系统概述为保证石油开采应急处理过程中通信的顺畅,本预案明确了应急通信系统的构成、功能及运行机制。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固定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无线电通信网络等。4.2.2通信设备与设施(1)固定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设备,保证现场与指挥中心、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2)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对讲机等设备,便于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3)卫星通信网络:在发生时,利用卫星通信设备,实现现场与指挥中心、上级部门之间的通信。(4)无线电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电频率、无线电设备等,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4.2.3通信保障措施(1)通信设备检查与维护:定期对通信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通信线路保障:保证通信线路畅通,对于易受损坏的通信线路采取保护措施。(3)通信人员培训:对应急通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通信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4)应急通信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通信预案演练,检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第二节协调机制4.2.4协调机构(1)成立应急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各类事务。(2)协调小组由现场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2.5协调职责(1)现场指挥长: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各救援力量有序开展救援工作。(2)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协调工作,保证救援资源合理调配。(3)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指挥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决策。4.2.6协调流程(1)发生后,现场指挥长立即启动应急协调机制。(2)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情况,向现场指挥长报告救援资源需求。(3)现场指挥长根据救援资源需求,进行统筹安排,保证救援资源合理分配。(4)各相关部门按照现场指挥长的指令,开展救援工作。(5)在救援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保持密切沟通,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4.2.7协调保障措施(1)建立协调联络员制度,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建立应急协调档案,记录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协调事项。(3)定期组织协调演练,提高协调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4)建立协调激励机制,鼓励协调人员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第八章应急监测与评估第一节监测方法与设备4.2.8监测方法(1)现场快速监测:发生后,立即启动现场快速监测,采用便携式监测设备对现场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2)定期监测:根据特点,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对影响区域内的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监测。(3)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影响区域进行大范围、高效率的监测,为应急指挥提供数据支持。(4)无人机监测:利用无人机搭载监测设备,对现场进行空中监测,快速获取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4.2.9监测设备(1)便携式监测设备:用于现场快速监测,主要包括气体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土壤检测仪等。(2)固定监测站:设立在影响区域,用于定期监测,主要包括大气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土壤监测站等。(3)遥感设备:包括卫星遥感系统、无人机遥感系统等。(4)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第二节评估指标与流程4.2.10评估指标(1)大气污染程度:以空气质量指数(AQI)为主要指标,评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水质污染程度: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等为主要指标,评估对水质的影响。(3)土壤污染程度:以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为主要指标,评估对土壤的影响。(4)生态影响: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为主要指标,评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社会影响:以人口迁移、经济损失等为主要指标,评估对社会的影响。4.2.11评估流程(1)数据收集:收集现场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及相关背景资料。(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评估数据库。(3)评估模型建立:根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如大气扩散模型、水质迁移模型等。(4)评估计算:利用评估模型,计算对环境、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程度。(5)评估报告编制: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应急监测与评估报告,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第九章应急终止与恢复第一节应急终止条件4.2.12应急终止基本条件1.1现场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降至最低程度;1.2受影响区域环境指标恢复正常,无继续污染的风险;1.3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秩序恢复正常;1.4各级应急指挥部认为已得到有效控制,无需继续实施应急响应。1.4.1应急终止程序2.1各级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应急终止条件,提出应急终止建议;2.2应急终止建议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审批;2.3上级应急指挥部批准应急终止建议后,发布应急终止命令;2.4各级应急指挥部按照应急终止命令,组织有序撤离应急人员,解除应急措施;2.5对应急响应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器买卖合同范例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员工电梯安装合同范例
- 变更贷款金额合同范例
- 工厂合伙经营协议合同范例
- 浦东手动叉车租赁合同范例
- 《三角形的面积》第1课时(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垃圾员聘用合同范例
- 办公楼装饰合同范例
- sbs工程合同范例
- 110kV输变电工程旁站监理方案含流程图
- YY 0833-2011肢体加压理疗设备
- MT 97-1992液压支架千斤顶技术条件
- GB/Z 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 2022极狐(GitLab)远程办公白皮书
- 市个私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 统计学因子分析论文
- 肺癌病人的术后注意事项健康宣教课件
- 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培训课件
- 血栓弹力图(共28张PPT)精选
- 喜茶营销策略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