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_第1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_第2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_第3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_第4页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阶段检测卷(三)

一、选择题:共1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栗求的。

1.(2022•山东泰安模拟)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

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谆皇帝、参政议政、参与

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监察机构内部出现对立

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

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

答案B

解析宋代中期以后台谏合一,且扩大了二者的权力,这强化了皇帝对于朝政与

百官的控制,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监察机构内部的对立,排除A项;“中期

以后,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铮皇帝、参政议政、

参与司法等职责”,可见监察机构职责分工并不明确,其监察职能也未丧失,排

除C、D项。

2.宋代,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直

接自宫内颁出的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

这表明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B.官僚制度比较成熟

C.行政效率日益低下

D.权力制衡机制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的诏令,原则上必须经过‘二府’……直接自宫内颁出的

皇帝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可知,宋代皇

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官僚群体的制约,说明官僚制度较为成熟,故选B项。

1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3.(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检)学者黄仁宇在谈到王安石变法时说:“新法之重

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王安石新法用经济最前进的部门做财

政的基础,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所以收效甚微。”

据此可知,黄仁宇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

C.忽视了客观经济基础

D.组织变法的机构不够健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用经济最前进的

部门做财政基础,而技术上无法与小自耕农的底层机构融合,政策的实施忽视了

客观的经济基础,故选C项;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小农经济的

经济基础并不符合,未涉及地主阶级,排除A项;黄仁宇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措

施有问题,而非指导思想背离统治需要,排除B项;变法措施激进,并非变法

机构不健全,排除D项。

4.(2022•山东济宁模拟)《宋史》载,989年,宋太宗下诏:“庶人、商贾、伎术、

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1H7年,提举淮南东

路学事丁瑾指出:“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

多僭侈,未合古制。”这些记载反映出()

A.政治决策左右社会风尚

B.经济发展改变民众生活

C.理学思想固化官员思维

D.商业进步瓦解传统伦理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了传统的等级观念,百姓崇尚奢侈,

僭越礼制的现象经常出现,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百姓并未遵守宋太宗诏书

中的规定,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该官员接受理学思想,排除C项;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商业始终从属于农业,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始终居于主导

2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位,排除D项。

5.(2022•山东潍坊模拟)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

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

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时()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

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广泛流行私人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财物,获

得酒坊、矿山、田地等的经营权,可见当时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故选D项。

6.(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欧阳修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知人不知

天”“书人而不书天”的思想,对谶纬之学进行了批驳。范仲淹倡明经旨,注重

义理,提倡“明体达用之学”,否定章句训诂,疑传惑经,开研究经学之新风气。

他们的认识()

A.有助于传统儒学的整合创新

B.旨在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C.折射出儒学神圣化发展趋势

D.肯定了士大夫的民权意识

答案A

解析欧阳修指出既要了解人情世故,又要了解自然规律,批驳假托神灵解释五

经的书;范仲淹阐明经书的要义,注重剖析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提倡实用性学说,

否定章句训诂,二者都在反思传统儒学不合理的地方,这有助于儒学的整合创新,

故选A项;欧阳修、范仲淹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取得正统地位

是在南宋理宗时期,排除B项;欧阳修否定用神秘主义解释儒学,范仲淹希望

儒学更加实用性,排除C项;民权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

称,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

7.(2021•湖北省十一校联考)据下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3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载:“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

史料一本次之,福建最下。……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

速售。”

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方回《忆我》诗云:

史料二

“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

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有“宋时

史料三

蜀刻甲于天下”之美誉。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品精美程度最高

B.北宋交子制作原料为“柔木”和楮纸

C.福建是宋代活字印刷三大中心之一

D.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

答案D

解析由“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

是制作交子的原料”“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知,

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蜀地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故选D

项;只有史料一提到了杭州印刷品是上品,其他两个史料都没有提及,孤证不立,

排除A项;只有史料二提到了北宋交子的制作原料问题,所以也是孤证不立,

排除B项;只有史料一提到了福建的印刷术,但并不是说其是三大印刷中心之

一,而是说其印刷品的质量相对不高,排除C项。

8.(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质量考评)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

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

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朝皇帝为了限制内阁与吏部的权力,利用双方进行互相制

衡,体现了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

4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行政机构,也无法统率六部,排除A、B项;内阁与六部的权力都来自皇帝,无

法制约皇权,排除D项。

9.(2021•湖北新高考联盟高三质量测评)明朝科举制度中存在着“优养”制度:从

启蒙的社学阶段,有对贫寒生的优待,如免缴学费、供给饮食、发给纸笔;进入

府州县学后,可在赋役上有所优免;参加考试的士子,有盘缠银的补助。这一制

度()

A.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B.维护了官僚阶层的特权

C.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

D.推动全国教育体系形成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对贫寒生的优待”“在赋役上有所优免”“有盘缠银的补

助”等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优养”制度是为了保证家境贫寒的考生备考和参

加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故选A项;题干提到的是对参加科举考试或者

学习的人进行物质上的优待,与官僚阶层的特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优养制

度与专制皇权的强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优养制度是对贫寒家庭的学生

给予的物质帮助,与全国性教育体系是否形成没有关系,排除D项。

10.据统计,元朝王祯的《农书》在广泛引经史、农书、本草后,提出了中国农

学的传统体系;《农桑辑要》系统总结研究了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发展了

精耕细作和养蚕技术的一些内容;清朝农书《钦定授时通考》征引文献3000多

条,突出“敬授民时”的重要性。据此可知,这些农书()

A.表明封建政府都重视编撰农业书籍

B.代表了古代农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C.具有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呈现了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概貌

答案C

解析“元朝王祯的《农书》在广泛引经史、农书、本草后,提出了中国农学的

传统体系;《农桑辑要》系统总结研究了13世纪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发展了精耕

细作和养蚕技术的一些内容;清朝农书《钦定授时通考》征引文献3000多条”

5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这些著作均是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故选C项。

11.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盟旗

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

臣。这说明清政府()

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

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可知,清政府民族政策因地

制宜、因俗而治,故选A项。

12.(2021•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联考)“朝贡贸易使明清海洋经略方式具有

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性,也注定其存在的短暂性,以致郑

和之后,中国远洋船队再未越过马六甲,甚至南海一带也少见中国舟迹帆影。”

据此可知,朝贡体制产生的后果是()

A.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B.致使中国逐渐丧失远航动力

C.直接导致闭关锁国政策出台

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朝贡贸易具有“政治不平等性、经济内耗性和发展不可持续

性”的特点,使得郑和之后中国的远洋航行衰落,故选B项。传统经济结构和

专制体制的束缚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排除A项;清廷出台闭关锁国政策的

直接原因是海外反清敌对势力的存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

排除D项。

13.(2022•河北邯郸模拟)明代后期,苏杭等地不仅“州地宜稻者,亦十之六七,

皆弃稻袭花”,而且“米贱丝贵时栽桑养蚕的收入为种粮收入的4至5倍,最高

可达10倍,以平常年景而论,养蚕也比种粮的经济效益高出2至3倍”。据此

6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可知,当时苏杭等地()

A.商业性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商业发展造成了农业衰落

D.纺织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明代后期苏杭等江南地区“弃稻袭花”、养蚕收入剧增,

这反映和促使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明代后期政府并没有放弃抑商

政策,排除B项;农业衰落不符合史实,且商业发展应该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棉花种植,未涉及纺织业发展,排除D项。

14.(2022・湖南衡阳模拟)明末清初,上海县城隍庙地区形成了“以节引客”的传

统习俗,如“城隍神出巡,远近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官民参与,百戏杂呈”,

许多原本赶庙会的“行商”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坐商”,形成了一个繁荣

的商业区。这反映出()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B.政府的抑商政策趋于松弛

C.民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

D.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融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城隍庙的传统习俗导致商业呈现繁荣景象,说明民

俗文化推动商业发展,故选C项;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经济

结构才发生变化,排除A项;仅从一个县城庙会节日商业繁荣无法得出抑商政

策松弛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风俗习惯推动商业发展,与宗教信仰

和社会习俗的融合无关,排除D项。

15.(2021•江西五市九校联考)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分析清朝学术史时曾说: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并

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与“乾嘉之学精”

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世致用学风盛行

7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B.思想专制日益强化

C.清初政局趋于稳定

D.民族危机初步显现

答案B

解析乾嘉考据学派之所以重视考据,做纯学术研究,脱离实际,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当时清廷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日益强化,使得知识分子“不谈国事”,故选B

项。

16.(2022•山东青岛模拟)《红楼梦》第一回,有僧、道和一块顽石对话的场景。

渴求“补天”的顽石,全然不顾道家佛学的本来面目,张口称赞二位先师“必有

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这反映了作者()

A.试图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

B.受到空疏学风流弊的影响

C.认同儒家济世安民的传统

D.迎合底层民众的审美情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可知,作者认同儒家济世安

民的传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的重点是强调对儒家传统的认同,并未体现挽

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排除A项;《红楼梦》是反映现实流弊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著

作,排除B项;材料只说补天之事,与民众的审美情趣无关,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

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

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

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

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

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

8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

并指出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

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主要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担

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设诸路转运使,掌控地方赋税等等。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

的局面,为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隐患。

⑵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8.(2022•山东济宁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单位:%)

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

1368—1398(明太祖)781210

1398—1402(明惠帝)31.85018.2

1402—1424(明成祖)82.5116.5

1424—1425(明仁宗)66.7033.3

1425—1435(明宣宗)22.52.5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

1450—1456(明代宗)090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93.96.1

1464—1487(明宪宗)01000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

9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的解释。

答案总体趋势:纸币虽一度作为重要媒介,但很快趋于消失;谷物和绢帛虽作

为交换媒介长期存在,但到15世纪后半期也趋于消失;白银逐渐成为绝对优势

的媒介。

解释:若从以下任一角度作出历史解释,均可。

①从纸币是货币符号,滥发容易导致其信誉降低,导致通货膨胀的角度作答。

②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谷物和绢帛不适合商品经济发展提升的需

求角度作答。

③从白银本身具有重要价值的角度作答。

④从中国政府推行赋税改革的角度作答。

19.(2022・广东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元年明太祖召孔子后人孔克坚觐见,克坚称疾不往。明太祖敕谕:

“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

帝王之统……天命所在,人孰违之?闻尔抱风疾,果然否?若无疾而称疾,则不

可。谕至思之。”孔克坚急忙觐见。明太祖说:“尔年几何?”孔克坚说:“臣年

五十有三。”明太祖说:“尔年虽未耄,而疾婴之,今不烦尔官,但尔家先圣之后,

为子孙者不可以不务学。朕观尔子资质温厚,必能承家,尔更加诲谕,俾知进学,

以振扬尔祖之道,则有光于儒教。”过了几天,又召见孔克坚说:“尔祖明先王之

道,立教经世,万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有赖焉。故尔孔氏高出

常人。常人且知求圣贤之学,况孔氏子孙乎?尔宜勉尔族人,各务进学。”又说:

“朕不授孔克坚以官者,以其先圣之后,特优礼之,故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事也。”

——整理自《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当时史官记录)

材料二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老秀

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日:“臣五十三岁也。”上日:“我看你是有福

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

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

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

不好?”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

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上喜日:“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前

10

2024年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衍圣公国子祭酒克坚记。

——孔克坚所记录撰写的石碑原文(今存孔府)

请从材料一、二中提取可信内容,简述上述召见的概况,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

之处。

答案示例概况:洪武元年(明朝初立),明太祖召见孔子后裔孔克坚。明太祖

询问了孔克坚的个人情况,并诫勉其承继孔子思想,光大儒学,但却没有委任曾

任元朝国子祭酒的孔克坚以官职。明太祖在此次召见中表明了对儒学的态度,肯

定了儒学的重要地位,也使明政权获得正统性。

不同之处:材料一《明太祖实录》以文言文书写,材料二碑记则属于口语;材料

一有经过史官修饰,材料二较为原始(反映细节、较具体);材料一记述了召见的

背景,材料二回避了召见背景;材料一有孔克坚托病不应诏的情节,材料二没有;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于第二次召见的内容描述不一致;材料一记载了不委任孔克坚

官职的原因,材料二记载不详。

20.(2021•北京东城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