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既然艺术鉴赏是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那么,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受感染

者。作为审美主体,他有很大的能动性,是艺术形象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当然,他不是艺

术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而是消费过程中的参与者。王朝闻把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叫作

“再创造”。他说:“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

利用他们的那些和特定的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接受以至‘丰富’或

‘提炼’着既成的艺术形象。”

②既然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那么,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

的艺术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正如鲁迅所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

读者而不同。”当然,因为鉴赏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一一诱导物是相同

的,所以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

③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在感受的基础上,就进

入体验。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因为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

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鉴赏者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

活动,而再体现在头脑中。体验是以本人的记忆为基础的。演员在体验角色的感情时,需

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自己的情绪记忆;读者在鉴赏艺术形象时,也需要在生活库存中唤起

自己的形象记忆。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那就无从体

验,也就无从“再体现”或“再创造”。但即使在同一或相近的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人们,

其人生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别。所以外国人说:一

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④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鉴赏

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

象。生活是无限广阔和无限复杂的,而艺术则只能用有限的画面和有限的笔触去表现它,

作者选取典型情节和典型人物,抓住特征性的几点,加以勾勒,诱导读者、听众用想象加

以补充,这样才能余味无穷。如果写得太实,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那倒反而索然无

味了。马远的绘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一个老人坐在小船头上独钓,画面很简单,但能引

起读者的想象:这大概是一个高士,避开世俗的纷争,独钓寒江,恬然自得。欣赏音乐,

想象的作用就更大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里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写的就是欣赏音乐时的想象和联想。如果连

最起码的想象力也没有,那是根本无法欣赏艺术作品的。电影里有蒙太奇的组接,小说里

的情节也有跳跃,没有想象就连续不起来。至于象征主义作品,意识流艺术等,没有丰富

的想象力就更不行了。当然,鉴赏者的想象是以艺术形象所提供的信息为,基础的,不能

离开它而胡思乱想。否则就离谱了,那就不叫艺术鉴赏。

⑤艺术鉴赏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审美主体被感

动之后,激发起了相应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去。这就是情感的交

流。当然,这种交流是有条件的。首先,审美对象作为客体,它必须是美的,然后才能打

动审美主体。但是,若把鉴赏活动仅仅看作是审美客体以美感感情打动审美主体,而审美

主体似乎完全是被动的,那也不合乎事实。因为移情作用实际上是存在的。杜甫诗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鉴赏自然美时移情作用的例子。鉴赏艺术美也是一

样。人们常常进入角色,与之同喜同悲,同笑同哭,为古人担忧。朱光潜在《文艺心理

学》中记载:一个英国老太婆看《哈姆莱特》,到最后决斗的一幕,大声警告哈姆莱特说:

“当心呀!那把剑是上过毒药的!”类似的例子尚多,这都说明观赏者的感情是外射到审

美对象上了。当然,完全达到物我同一,失却了理智,也并不好,枪杀演坏人的演员就是

极端的例子。布莱希特提出了“间离效果”的表演理论,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

离,从而避免使群众把对角色和演员本人的感情混合,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样,就必须要

求鉴赏者亦情亦理,既能放纵感情,又能控制感情。

⑥艺术鉴赏不但是感受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在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

中,还有再认识再评价的因素。作者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表现在作品里,鉴赏者则通

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鉴赏者的认识水平可能低于作者,这样他就不能全部

领会到作品的思想意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但是也有可能鉴赏者的认识水平高于

作者,他可以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识到更多的东西,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这种情况。正因为艺术作品的思想不是直接说出

的,而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有可能提供一些客观情况,让鉴赏者做出再认识与再

评价。

(摘编自吴中杰《文艺鉴赏的审美特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鉴赏这一主客体的感情交流活动中,鉴赏者不是被动的受感染者,而是具有主导

地位的艺术消费过程参与者。

B.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不同的鉴赏者对于同一部作品的艺术感

受见仁见智,绝不可能相同。

C.只有生活经验越丰富,体验才可能越深切;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瘠程度就决定着他

的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高下。

D.艺术鉴赏既是感受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鉴赏者认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对艺术

作品思想意义认识的深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阿Q正传》中刻画阿Q这个典型形象,勾勒他的癞疮疤、瘦伶仃、黄辫子等

外形特征,以此引导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人物形象。

B.京剧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趟马动作来表现战马的驰骋,通过演员的划船动作来表现涉水,

这些都是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而达到的。

C.“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这两句诗词名句中都

可以看出人在鉴赏自然景物时的移情作用。

D.歌剧《白毛女》演出时,饰演黄世仁的演员因为表演太过逼真,差点被人枪杀,这足以

表明移情作用在艺术鉴赏中是确实存在的。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的主要论点的一项是()

A.“为使想象臻于完整,只有普通的生活经验、普通的认识和观察是完全不够的。”(布

罗夫)

B.“想象是创造力,亦即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与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

(雪莱)

C.“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巴尔

扎克)

D.“想象不断地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就越发高贵。”

(歌德)

4.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包含哪些因素的作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5.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试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K答案U1.D2.C3.C

4.①感受:鉴赏者感受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②体验:经由体验,深切

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③想象:在生活体验基础上,通过想象丰富艺术形象。④移情:审美

主体被审美客体打动,将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上。⑤认识:鉴赏者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

识和再评价。

5.①“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审美特性,它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客

观思想意义超越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意图和主观思想。②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在

后两句要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把千里之远的风光尽收眼底的主观愿望。而后世则把它看作是

追求崇高理想的格言,因此它成为千古名句。这正说明后世人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是远远超出

诗人的主观思想的。

K解析》

【1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不是被动的受感染者”“具有主导地位”错误。原文是说“鉴赏者就不是完全被动的

受感染者”,选项偷换成“不是被动的受感染者”,扩大了其外延。“具有主导地位”这

一信息是节外生枝,原文并未述及。

B.“绝不可能相同”错误。根据原文“不同的鉴赏者对于某一部作品的艺术感受,并不是

完全一样的”“鉴赏者的再创造也不至于离题万里,而是大同小异”,这与绝不可能相

同”所传达的信息不等值。

C.“因此,读者生活经验的丰瘠程度就决定着他的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高下”错误。据原

文“因为没有体验,就不能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没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

感精神……这就要求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那就无从体验”,可

知原文只是阐述了体验、生活经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并没有说明生活经

验的丰瘠程度和鉴赏艺术形象能力的关系,选项说法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C.“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化的想象手法描写庐山瀑布奔泻而下的壮观气势,并没

有移情作用在内。

故选C。

【3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④段主要论点是“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术形象”。

A.论说的是使得想象臻于完整的前提条件。

B.论说的是想象的对象。

C.指出懂诗的人(读者、鉴赏者)在阅读、鉴赏诗歌时他所发挥的想象力的作用。

D.论说的是想象与感觉、理性的关系,这三者都与第④段的主要论点无关。

故选Co

【4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先是鉴赏者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就不能进入作品

的规定情景”,可知鉴赏者首先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进入作品的规定情景。

根据原文“在感受的基础上,就进入体验。体验是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没

有体验,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可知鉴赏者在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体验,

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

根据原文“艺术鉴赏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

鉴赏活动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鉴赏者总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富艺

术形象”,可知想象是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鉴赏者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来丰

富艺术形象。

根据原文“艺术鉴赏还有一种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艺术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审美主体

被感动之后,激发起了相应的感情,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去”,可知移情是

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审美主体被艺术作品感动,其又将这种感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

去。

根据原文“艺术鉴赏不但是感受的过程,同时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在艺术鉴赏的心理

活动中,还有再认识再评价的因素”“鉴赏者则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

可知认识也是艺术鉴赏的心理活动,鉴赏者通过作品对生活做出再认识和再评价。

[5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原文“但是也有可能鉴赏者的认识水平高于作者,他可以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

识到更多的东西”,可知”形象大于思想”是指鉴赏者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认识到更

多的东西,从而使作品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客观思想意义超越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

意图和主观思想。

《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所见。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

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

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

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后两句写所想。写诗人一种

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

高些,“更上一层楼”。从《登鹳雀楼》原诗后两句看,它主要表现的是登高望远,把千

里之远的风光尽收眼底的主观愿望。但对读者而言,它又留下了更为深广的阐释空间,比

如将之视作表达志存高远等。这表明读者的认识、评价会超出诗人的主观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香戏外

曾瓶

高明远在轩辕宫附近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高明远卖酒有规矩,每天最多卖三十

斤,每人最多卖二斤。每天卖完酒,高明远就去三泸茶园。

高明远去三泸茶园看戏,买票,有讲究。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

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花钱。如果没有陈三卿的戏,不管是哪个名角,都花最少的钱,

进园即可。

相传、陈三卿刚到三泸茶园演出,因相貌平平,脸上还有麻点,同行和观众并不看

好。她演的是《挑帘打饼》。陈三卿一出场,步法身段,时如蜻蜓点水,螃蟹行沙;时如电

闪风犁,云行雨骤;时如垂柳摇曳,时如海棠婀娜。看戏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

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

如痴,掌声如雷。

①那天,高明远在观众席。

陈三卿有了名气,常有人请她到家中唱戏。为了热闹喜庆,名角要向主家献酒。陈三

卿献酒,手中酒壶,必盛高家酒。

城隍庙北边的张记桐油店张老板,母亲七十八岁,生了病,临时决定,提前替母亲办

八十大寿,冲冲病痛;也临时邀约,请陈三卿来唱戏喜庆喜庆。因是临时,一时难以凑上

那么多高家酒。陈三卿也直率,问张老板,我那几杯,应该准备好了吧?张老板直点头。

其实,张老板藏有心眼儿,他就不信,你陈三卿,能把酒城这家那家的酒喝出来?

锣鼓敲得昂扬激烈,嗔呐吹得高亢喜庆,陈三卿端着酒献老寿星,她执酒壶,捧酒

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如彩虹般喷射而出。陈三卿笑盈盈的脸陡然间结满冰霜,冷冰

冰地说,不是高家酒!

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手,告辞走人。

张老板还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陈师傅,怎了?

陈三卿不停脚,说,你坏了我的规矩。

这事,很快传开了。高明远心里鼓胀看一句话:以后,陈师傅,你喝高家酒,收成本

价。高明远这话,没机会说。陈三卿喝酒,用不着她到高家酒坊买。

这天,排轮子买酒的长龙中出现了陈三卿。尽管换了戏装,一眼,高明远就看到了。

嘴巴,差点惊歪了,但很快镇住神,问,陈师傅,今天什么日子,你亲自来?不管如何掩

饰,还是有些磕磕巴巴,语气里,是满当当的惊诧,甜丝丝的欢喜。

②陈三卿像还在舞台上,甩出很多笑意,像要把阳光摘下来,给高明远抛过去,说,

高师傅,未必你家的酒坊,我就来不得?得看日子,才来得?

高明远被晃得有些头晕,说,陈师傅那么忙,完全可以叫人来。陈三卿说,今天得亲

自来,其他人来要不得。

高明远的脑子使劲转,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陈三卿说,驻蓝田坝的皮团长,叫卫兵送来信,要下午去他那里唱戏。买上商家酒,

带过去,正好。

望着排着轮子买酒的人头,高明远喊叫起来,陈师傅,前面来,你要去皮团长那边,

你先买。

陈三卿没挪脚步,说,排起,排起,挨着轮子,规矩,坏不得。

陈三卿不动,高明远没办法。陈三卿前面,排着十好几人。高明远打定主意,如果到

陈三卿那里,酒,卖完了,就去酒坊取,破规矩,也要陈三卿买上。

运气还好,轮到陈三卿,坛里还有三四斤。高明远问,陈师傅,两斤酒,够不?

陈三卿眼波如酒般明媚亮堂,边笑,边问,不够又怎样?规矩,高师傅忘了?

高明远的脸大红一片,他心里有些抱怨,你就不能找一个人和你一起来?规矩是死

的,人是活的嘛!

陈三卿像根本不知道高明远的心思,说,够了。多了,误事。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递过来的酒坛,那是她自带的一个翡翠绿瓷坛,从手袋里拿出一张

戏票,递给高明远,声音像从街石下面飘上来,明天晚上,我的戏!

戏票上那个座位,高明远一看,惊讶得不得了。陈三卿的戏,每一次,他都买最好的

位子,不怕多花钱。陈三卿给的票上那个座位,花钱都买不到。那种座位,留给重要人

物,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自己是重要人物?高明远的心,跳上跳下。

《杀端方》,高明远看过,讲的是清末同盟会联络鄂军起义,杀了端方,掀翻了大清朝

的事。高明远看过的《杀端方》,不是陈三卿演的,陈三卿演这出戏,演什么角色?端方?

议员龚向全?

陈三卿笑,到了,就知道了。

③陈三卿的笑声像钻进了陶坛瓷坛,酒香比往日浓了好多。她的眉眼上,似乎挂着什

么期许,声音压得很低,说,谢谢你,天天都来捧场!

高明远像被电击一般,原来,那个台上演出的陈三卿,看到了台下的自己啊!并且还

场场都记得清楚!高明远拿着戏票,像丢了魂。

第二天,卖完酒,高明远急匆匆去三泸茶园。卖酒的时候,听人讲,昨晚蓝田坝那边

在抓。驻扎在城里的张团长,带着队伍,去蓝田坝那边,冲进皮团长的军营,抓人,还放

了枪,打死一个,抓住一个,其余的跑了。高明远三步并作两步往三泸茶园赶。

刚到门口,看见张贴栏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今天下午,陈三卿演出的《杀端

方》,改为王三品演出《思子轩传奇》。

高明远向卖票的吴跛子打听。他想知道,陈三卿怎么样了?现在在哪里?

吴跛子说,哪个晓得?有人说,被张团长带回来关在军营;有人说,跑了,是,她唱

戏是给那些开会的人打幌子。

④高明远提着陈三卿送的戏票,呆立在三泸茶园门口。

不久,“泸顺起义”爆发。1926年12月1日,驻扎在蓝田坝的袁品文旅长以邀请军

政长官参加军士训练学校毕业典礼为名,将驻防城区的李章浦旅长诱至蓝田坝逮捕。下午

四时,袁品文旅长、陈兰亭旅长宣布起义。

中午,高明远推开酒坊大门,哪有往日排着长龙般买酒的队伍!

一人立在酒坊前,冲高明远喊,高师傅,来两斤酒!

高明远满脸惊喜,你还活着?

陈三卿一脸灿烂,像被龙透关顶上的朝霞涂过抹过,笑盈盈地说,起义成功,来点

酒,好好庆祝!

仍是那个翡翠绿瓷坛。

陈三卿接过高明远打好的酒,说,明晚,川南师范,我演《杀端方》。边说,边递一张

票过来。

很多年后,高明远早己离休,坐在轮椅上,酒城党史办的人找到他,送上一份资料,

请高老帮忙把关。

资料写道:陈三卿,女,四川泸县人。1906年生,1924年11月加入,历任泸县特支

宣传委员、组织委员。1926年12月参加“泸顺起义”,任泸县特支副书记、泸纳军团联

合军事政治学校副教导员。1927年4月22日,随起义军在与川黔联军激战中,牺牲于酒

城龙透关。

高明远捧着那份只有三页纸的资料全身不住颤抖,过了很久,才说,我是由她引上革

命道路的。

党史办的人拿着录音笔,他们希望从高明远那里,得到一些珍贵史料。

沉默良久,高明远才说,她的川剧,唱得真是好!《挑帘打饼》你们听说过吗?《杀端

方》你们听说过吗?

说着说着,高明远就哼唱起来。眼泪,滴在资料上,像一朵朵清明时节的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明远卖酒有规矩但是又想为了陈三卿打破规矩,体现他作为商人讲人情、灵活变通的

一面。

B.陈三卿因张老板冒用高家酒而中途罢演,既表现其品酒水平之高,又说明她对规矩的坚

守。

C.“多了,误事”,这既是陈三卿不想多买酒的理由,又暗示她去皮团长那里不仅仅是唱

戏。

D.再见到陈三卿时高明远满脸惊喜,流露出对陈三卿的真切挂念,与打探陈三卿消息相照

应。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单独句成段,强调高明远在“观众席”,极言普通,与后来看陈三卿的戏必买好

位子构成对比。

B.句子②中“甩出”“抛过去”等词语将陈三卿的笑意具象化,彰显出陈三卿阳光热情的

心理状态。

C.句子③从高明远的视角表现陈三卿笑声的穿透力,也写出高明远得到陈三卿赠票后内心

的欢喜。

D.句子④中手握戏票“呆立”的高明远像一尊雕像,满溢出他得知陈三卿是员时的茫然

失措。

8.“酒香戏外”作为文章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高明远对塑造陈三卿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k答案』6.A7.D

8.①表层意思:高家酒品质好,陈三卿演戏技艺高,高明远与陈三卿因“酒”“戏”结缘,

演绎的一段观众与名角惺惺相惜的动人故事。

②深层意蕴:暗含陈三卿献身革命的光辉事迹以及高明远在陈三卿的引领下参加革命的人

生经历。

9.①高明远是亲历者,通过高明远的所见所闻来写陈三卿,使其演艺高超、待人平和、坚

守规则的戏剧名角形象更真实可感。

②以高明远的有限视角来写陈三卿,层层揭秘,让陈三卿的真实身份逐渐展现在读者眼

,、,.

刖。

③高明远在陈三卿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凸显了陈三卿的影响力与革命品质,让陈三卿

的形象更丰满具体。

K解析工

【6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A.“作为商人讲人情、灵活变通的一面”错,应该是体现对陈三卿的崇拜,不惜打破规

矩。

故选A„

【7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D.“得知陈三卿是员时的茫然失措”错,应该是对陈三卿是的震惊,对她可能被抓遭遇

不测的担忧。

故选D。

【8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从字面上看,“酒香”指的是高家酒品质好,也难买,因为高明远有自己的规矩,“每天

最多卖三十斤,每人最多卖二斤”“一时难以凑上那么多高家酒”;“戏外”指的是陈三

卿演戏技艺高,“一场戏下来,陈三卿让台下观众似醉如痴,掌声如雷"。“酒”与

“戏”成了高明远与陈三卿之间的桥梁,共同演绎出了一段观众与名角惺惺相惜的动人故

事。

透过字面,在表面的“酒”与“戏”的故事之外,引出了陈三卿的另外一层身份,“1924

年n月加入,历任泸县特支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并在最后“与川黔联军激战中,牺

牲于酒城龙透关”,陈三卿献身革命的光辉事迹是在其“名角”事迹之后才自然道出。而

高明远”是由她引上革命道路的“,参加革命的人生经历也是在其“开酒坊,既酿酒,也

卖酒”的故事之后水到渠成般地叙述的。

【9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陈三卿是名角,但是文本更多的是侧面描写,尤其是通过高明远的所见所闻来写,如对陈

三卿演出的痴迷,“如果是陈三卿的戏,必买一个好位子,似乎离陈三卿越近越好,不怕

花钱”;如观看陈三卿在张老板家的反应,“她执酒壶,捧酒杯,正陪饮,酒刚进嘴,即

如彩虹般喷射而出”,由这些情节,更加深刻地烘托出了陈三卿演艺高超、待人平和、坚

守规则等特点,使得其形象更真实可感。所以,可以概括出:高明远是亲历者,通过高明

远的所见所闻来写陈三卿,使其陈三卿的名角形象更真实可感。

陈三卿的身份,既是戏曲名角,更是党员、革命勇士,但是文本在叙述时却没有将其革命

者身份直接透露,先是讲述作为名角的陈三卿的几个精彩情节,如唱戏时的轰动,”看戏

的人,刚开始漫不经心,殊不知待几步金莲挪动,眼睛和耳朵,全到了陈三卿身上”;在

张老板家的决绝,“张老板惊讶得嘴都合不拢,正要狡辩,陈三卿卸妆,对张老板拱拱

手,告辞走人”。直到亲自递票给高明远(“从手袋里拿出一张戏票,递给高明远,声音

像从街石下面飘上来,明天晚上,我的戏”),而真正演出时却缺席了,才解开陈三卿的另

一层身份之谜。所以,可以概括出:以高明远的有限视角来写陈三卿,层层揭秘。

高明远”开酒坊,既酿酒,也卖酒”,后来“由她引上革命道路的”,并且在回忆起陈三

卿时,“眼泪,滴在资料上,像一朵朵清明时节的花”,流露出对陈三卿的无尽感觉和怀

念。所以可以概括出:高明远在陈三卿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凸显了陈三卿的影响力与

革命品质,让陈三卿的形象更丰满、立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有,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锲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也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狭,歌曰:“长锲归来乎!

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铁,歌曰:“长锲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

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盂尝君出记②,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锲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

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愤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

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

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巧巾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

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曰:“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

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

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

K备注X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记:布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k答案》标号

涂黑

驱而之薛A使吏召诸民B当偿者C悉来D合券E券遍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在文中是“安慰、慰问”的意思,与曹操《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意思

相同。

B.比,“等同、和……一样”的意思,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

不同。

C.何市,意为“买什么”。《赤壁赋》“而今安在哉”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

结构相同。

D.期,读ji,“一周年,满一年”的意思,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

“期”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托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通过多次弹剑而歌一再要求提

高自己的待遇,而孟尝君则有求必应。

B.冯谖经门客推荐去孟尝君的封地薛邑收债,临行前,他问孟尝君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

说,你看什么是我家里缺少的就带些回来吧。

C.冯谖到达薛邑后,召集欠债的人核对契券,核对完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当场烧毁契

券,将债务一笔勾销,百姓感激孟尝君的仁慈。

D.文章从写冯谖受人轻视,到写他焚券“市义”,再到后来“迎君道中终日”的情景,这

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冯谖“市义”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k答案』10.ACE11.A12.B

13.(1)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整日在路

上迎接他。

(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

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14.目的:①使孟尝君赢得薛地民心。②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

性格:深谋远虑、做事果断。

[解析》

【10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

了。

“之”意思是“到”,“之薛”动宾结构,在其后A处断开;

“诸民当偿者”,意思是“应该还债的老百姓”,作“召”的宾语,在其后C处断开;

“券遍合”意思是“借契全核对过了",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前E处断开。

故在ACE三处断开。

【11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A.错误。意思不同。生活、养活;安慰、慰问。句意:穷得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委屈你

们来慰问我。

B.正确。“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是“等到”。句意:跟门下的食客一样对

待。/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

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市何”;"而今在安哉”。句意:用它买些什

么回来呢?/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D.正确。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意思是“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句意:过了一

年。/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故选Ao

【12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经门客推荐”错,由原文"……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可知,是冯谖自己主动

来的。

故选Bo

【13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就国”,到他的封地;“终日”,整日;“迎君道中”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意

思是“在路上迎接他”。

(2)“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赢”,担

着;“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4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先找到冯谖的做法,联系下文分析其目的,通过文中的描写分析其性格。

结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和“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

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

之。'”可知,由后来孟尝君到薛地受到的欢迎和爱戴,可知“市义”的目的是使孟尝君

赢得薛地民心,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

结合“起,矫命……”可见其做事果断,当机立断;结合“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

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

可知,孟尝君被君王忌惮,回到薛地,收到欢迎,这些有冯谖的功劳,足见他有先见之

明,深谋远虑。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

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

“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的请托),说:

“好吧。”

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员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过了不久,冯

谖靠着柱子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锲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办事人员把这情况告

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跟门下的食客一样对待。”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

他的剑,唱道:“长铁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办事人员都笑话他,并把这情况告诉

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准备车吧。”于是冯谖乘着他的车,举着他的

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这以后不久,冯谖又弹着

他的剑,唱道:“长锲啊,回去吧!(在这里)没有办法养家。”办事人员都厌恶他,认为他

一味贪求、不知满足。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亲人吗?”答道:“有个老母亲。”孟尝君

派人给她吃的、用的,不让她缺少什么。于是冯谖再也不唱歌了。

后来孟尝君发出了一个布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

去收债吗?”冯谖(在布告上)签名,写道:“我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说:“这(签

名的)是谁呀?”办事人员说:“就是唱那‘长锲啊,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着说:

“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对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见他。”便特意把冯谖请来并接见他,向

他道歉说:“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心烦意乱,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国

事家事之中,(不得脱身与先生见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对您的简慢)为羞辱,还

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说:“愿意(替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

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

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

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

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问:“用债款买

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我私自考虑,您宫

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里缺少的只是‘义'罢

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过了

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做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

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整日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

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理解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袁州嘉祐

窦叔向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

公才®屈指登黄阁②,匪服③胡颜上赤墀©。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外

(备注》①公才: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②黄阁:代指宰相。③匪服:不胜任,不称

职。④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⑤琼枝:比喻贤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提及人们年轻时聚散的常见心态一一轻会轻离,微微透露出懊悔之意。

B.作者想到未来之路,姑且自我安慰,却又因不知何时能与朋友相见而伤感。

C.颈联写李嘉祐之才与三公相当,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

D.本诗以典雅语寄托真挚情,借酬唱之词写出了对人生复杂滋味的深切感受。

16.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K答案』15.C

16.①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生“悲”,期待再见。②对朋友才华与能力的赞

美之情。认为李嘉祐有三公之才,入相指日可待。③对朋友美好前程的祝愿之情。只要李嘉

祐到达长安,一定会崭露头角,满朝闻名。

(解析》

【15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错误。“匪服胡颜上赤墀”的意思是,如

果不称职,怎会有脸面进入朝廷?这是在表达对李嘉祐的才能的赞美,表达对其的敬佩。

故选Co

【16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一想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诗人

的离情别绪一下子冲决了理性的堤坝而泛滥肆虐。通过展露情感的起伏,流露出诗人分别

之际浓重的离愁、深深的不舍和低落黯然的心绪。

“公才屈指登黄阁”,写友人才华横溢,可以比美三公,很快就能封侯拜相,使用热烈的

话语,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才华,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期许。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在诗人笔下,友人一到长安,他美妙的诗文定会

被人们广泛传诵,说不定还会再现洛阳纸贵的景观呢!当整个京城都为友人的诗文如痴如

醉的时候,朝廷上下有谁会不想一睹友人的风采呢?这样写,一方面进一步表现了友人高

妙的才华和美好的未来,一方面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赞美、深情祝福与深切期

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描绘树木和泉水,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

生机,叠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了韵律感。

(2)苏洵在《六国论》中解释了齐、赵两国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而对于赵国灭亡”,他感叹道:“

(3)杏花象征意味浓郁,它代表春意盎然,象征生机勃勃,还寓意幸福。比如唐宋诗句

K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

不终也(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海之①,让人难以想象。人之视线所及,实在微不足道。大海之清吟澎湃,

让人无法表达。人之听力所至,引发万千情思。

相较于观海,我更倾心于听海。观海,看到的是海的浩瀚;听海,听的是海的神韵。

听海的最佳时刻,当属深夜。夜深人静,喧闹隐去,漫步海滩,静听海浪轻舞发出的—

②,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静夜听海,每个人听到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境遇不同,心

情不同,听海的韵味自然不同,这是我们与大海的深情对话。

我听到“海燕”的怒吼,听到“老人与海”的独白,听到“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

悠”的幽静,听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激动。听海,又听到这首熟悉的《大海》:

“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张雨生的嗓音,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从海的深处传来。它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一哪怕尘世的波涛再汹涌激荡,

但是无法阻挡我们在深夜静心听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调整语序、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①波澜壮阔/一望无际;②天籁之音/窃窃私语

19.示例:尘世的波涛哪怕再汹涌激荡,都无法阻挡我在深夜静心听海。

K解析工

【18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大海辽阔,可用“波澜壮阔/一望无际”。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

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②语境形容海浪声音美妙,可用“天籁之音/窃窃私语”。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

耳。窃窃私语:指背地里小声说话。也形容两人亲密的靠在一起低声交谈。

【19题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是语序不当,主语相同,主语“尘世的波涛”应放在关联词“哪怕”之前;

第二处是搭配不当,“但是"表转折,语境是让步假设,应改为“哪怕……再……都

(也)……”。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暴力屡禁不绝。一些人一旦遇到社会热点的“火苗”(A),就会在网络上掀

起燎原之势,通过施加网络暴力逼迫当事人“就范”(B)。虽然这当中可能存在着最

朴素的正义感,有种“出一口恶气”的简单想法;①,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炮

制谎言谣言,妄图浑水摸鱼。然而,躲在角落“按键伤人”的行为,无论如何,_

②,为社会所不容。要知道,任何一点“唾沫星子”,在数以亿计的网民规模下都有可

能酿成一场颇具危害的“暴风雨”(C)。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筒,人人也都有马甲。但这不意味着,匿名就能成为“保护

伞”(D),虚拟就可以是“免罪牌”。这不仅是道德倡议,③。最高法明确表

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最高检也提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依法严

惩以“网络暴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相关犯罪,正在成为全社会一致的愿望、凝聚的共

识、务实的行动。

20.文中标示的四个双引号的用法,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

22.从句式结构角度赏析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K答案X20.B

21.①但也要警惕

②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会危害社会)

③更是法治规范

22.①长句中包含短句形式,错落有致,变化灵动。

②主语是较长的动宾短语,语气连贯、急促,表明对网络暴力犯罪依法严惩的坚决态度。

③宾语是排比句(整句),结构整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