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四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17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项目编号:2023-0401)获批立项。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制定和完善了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制定了战略方案和实施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建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制度和保护体系。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拟进一步规范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掌握野生植物资源的状况,了解其品种、数量及其分布。野生植物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贯穿了人类发展史的整个过程。如何使人、生物、自然界之间建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人类发展的迫切要求。而野生植物尤其是农业野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食物原料、营养物质和药物,而且能够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气候。尤为重要的是,农业野生植物等生物遗传资源是我国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因此保护和发展野生植物尤其是农业野生植物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变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洞穴是喀斯特景观中普遍存在的地质地貌结构,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全世界约有180万个洞穴。而中国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露出面积有9.1×105km2,加上地下可溶性岩石,总面积达3.44×106km2。全国有30个省分布有喀斯特洞穴,据估算数量多达50万个。近年来,学者们对喀斯特洞穴植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1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世界植物学大会上,洞穴植物就被列为一个专题进行研讨。洞穴植物大多分布于洞穴的洞口带和弱光带。洞穴是已知陆生植物生存环境中光照强度最低的生境,这种极端特性在洞穴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意义重大。在过去的20年里,发表了中国喀斯特洞穴维管植物新属1个;新种(含种下等级)170个,隶属于16科31属,占近20年发表的中国维管植物新种的3.9%,说明洞穴植物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潜力。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已知中国洞穴维管植物种类共计110科339属871种,其中广西以591种成为洞穴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相关研究表明洞穴植物中93%的种类可能源于喀斯特森林的林下植被,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上层植被消失,逐渐迁移至洞内。因此,洞穴种质资源可能是石漠化治理和喀斯特植被群落重建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展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不仅有利于国家生物资源和生态安全决策,而且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喀斯特洞穴植物资源丰富,据统计维管植物种类共计110科339属871种。然而,洞穴植物繁殖能力弱、群体小,灭绝风险极大,据统计,至少有13%以上的植物种类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根据对中国西南61个喀斯特洞穴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几乎有一半的洞穴受到了人为干扰,主要干扰因素为旅游,其次还包括放牧、种植和采集中草药、临时墓葬、取水等。受干扰洞口的光环境、相对湿度、土壤养分等生境因子明显差于未受干扰的洞穴,这些人为活动也被证实导致了一些洞口植物多样性丧失和退化。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洞穴植物中93%的种类可能源于喀斯特森林的林下植被,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上层植被消失,逐渐迁移至洞内。综上所述,洞穴环境的退化和洞穴植物受威胁状况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制定相关的标准来进行植物保育,将会导致这一重要种质资源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濒临灭绝,及时开展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弄清该生境植物多样性本底概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的保育工作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喀斯特洞穴结构的特殊性,其种质资源方面调查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专一性,目前尚无任何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相关规范,常规野外植物调查技术在喀斯特洞穴环境中并不适用,无法进行有效地野外种质资源调查指导工作。因此,针对喀斯特洞穴这一特殊的生境类型,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规范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准备、野外调查、标本采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的要求等环节,可以对喀斯特洞穴植物资源开展有效调查,大大提高洞穴植物资源调查的效率,为喀斯特洞穴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指导具有积极意义。三、项目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等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人员配合。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发布后,组织各级植物园、科研院所等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了解标准,根据标准对要求的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操作进行,从保护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LY/T1820《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DB23/2500《草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讨论、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洞穴野生植物调查准备、野外调查、标本采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开展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3年2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的内容指标,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了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草案)。2023年3月-7月,编制小组深入广西各喀斯特区域开展调研并实地征求意见,邀请广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科研单位、高校等代表进行座谈讨论,根据意见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团体标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中有关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内容及要求的规定,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当前现状,调研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符合当前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文件在兼顾当前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现实情况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调查技术随现代工具的快速发展而演进的趋势和需要,在标准中体现了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调查准备主要依据《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LY/T1820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做好调查准备,主要包括队伍组建、资料收集、方案编制、物资准备。队伍组建:由具备野外资源调查经验和能力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调查队伍组成后,按照需求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队员进行短期培训和试点调查训练。资料收集主要依据《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LY/T1820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拟调查喀斯特洞穴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气象(温度、光照、降水量、相对湿度、蒸发量等)和植被等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洞穴特征(朝向、位于山体的位置、洞口尺寸等)以及人类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的影响。(2)调查区域的地区植物志、植物名录、过去的调查和考察报告、相关资源和分类学文献等研究资料等中涉及调查对象的相关内容。方案编制主要依据《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确定。物资准备:参照《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进行物资准备,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工具、设备,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包括各种野外调查、访问记载表格,调查采样所需要工具、标本夹、资料等,同时应适当准备野外生存、生活的必备物品。其中,开水壶的准备,主要考虑到针对器官肉质化且质地较脆、压制过程中易折断破碎的洞穴野生植物,可用开水烫软叶片后再行压制,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器官破碎的情况发生。野外调查主要在《LY/T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基础上确定,包括区域选择、物种选择、调查时间确定、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其中,对物种选择和调查内容进行了细化。区域选择包括喀斯特洞穴特有植物分布中心、喀斯特洞穴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心、尚未进行过喀斯特洞穴植物资源调查的区域、由于人为开发和破坏以及因气候变化造成喀斯特洞穴植物资源濒危状况最严重的区域、根据项目情况及其他实际情况需要开展调查的区域。物种选择方面:列为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物种;列为我国参与签署的国际公约或者协定中所列的野生植物物种;应进行濒危等级评估工作以及致濒因素调查的目标物种;应确定野外资源分布现状的物种;应开展药用价值调查的、或民间与少数民族药用以及民族传统利用调查的物种;应开展观赏价值调查的物种;据项目情况及其他实际情况应开展调查的物种。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存在可能涉及洞穴野生植物生境出现大量破坏的情况,此时就应该紧急启动资源调查和受威胁物种调查。调查时间确定:为了便于识别目标物种,采集到比较完整的信息,如采集到完整的植物标本,需要根据洞穴野生植物种类、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等不同情况确定,调查应尽可能安排在目标物种的确定或预估花期或果期进行。调查内容:在《LY/T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洞穴GPS定位、洞穴特征(朝向、位于山体的位置、洞口尺寸等)、生境状况、成土母质和生长基质pH值的调查,主要考虑到洞穴野生植物对于生境是有特殊要求的,对于特定因子有严格要求,洞穴特征也会对植物多样性有影响。调查方法:以自然村/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喀斯特洞穴分布的调查访问,做好调查访问记录。实地踏勘访问,拍摄照片和进行标本采集。根据实际需要或物候期差异于不同季节对前期确定的实地再次踏勘、核实和补充已掌握的情况。内业整理与汇总:标本鉴定与处理;调查数据电脑录入;照片整理;调查报告编写;成果发表与存档等。。标本采集与制作包括基本要求、采集地点、采集方法、标本编号、标本制作、标本鉴定、凭证图片采集。在《LY/T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其中,采集原则对于数量的要求,主要考虑到很多洞穴野生植物都是狭域分布的特有植物,有的时候个体数量有限,在保证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才对标本采集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和规定。其中,洞穴野生植物定名签的样式按照广西植物标本馆(IBK)的样式进行改制。基本要求:遵守野生植物保护与标本采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所在地区的地方性条例。按照不同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种及其居群特点、大小、数量和要求采样。为了有效保护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资源,避免因活植物引种与采集引起的有意或无意的资源破坏,开展活植物的采集与引种需遵循“采集行为应该按照采集对象的生物学特点和采集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可超过采集对象能够自然恢复的数量范围”的原则,应明确:——进入县市级、省区直辖市级及国家级保护区内的喀斯特洞穴进行调查时不应对列入保护名录的物种进行采集工作,仅对其生境、伴生植物、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生态因子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无人看管或者处在保护区范围之外的喀斯特洞穴内的植物,对于被列入濒危植物红皮书中的物种,原则上一个居群成熟且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的个体数量≥50株,方可对其进行采集,采集总数量1~6份作为凭证标本存于不同标本馆;——喀斯特洞穴内的植物中未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者,视其居群数量,或根据项目及其他要求,采集数量在5~10份之间;——应采集成熟且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的个体,尽量在聚集生长的植株群中选择采集;—— 目标物种明确的前提下,可以采集无花或者无果的成熟个体制作凭证标本。基本要求参考文献:[1]张锋,单成刚,闫树林,张教洪,苏学合,王志芬.2013.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搜集技术规程.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7(1):3-4.[2]张雪松,苏彦斌,陈小文,张立亚,刘艳芝,王国强.2022.我国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与发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41(3):96-102.采集地点:根据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目标物种的实际情况明确标本采集地点。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前,应摄制该采集点的洞穴形态、生境、伴生植物、土壤和采集样本照片。每个采集点均有GPS定点坐标数据及对应的编号。按洞口带和弱光带对野生植物分别进行采集。根据实际情况,标本应具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数个或多个具备明显特征的、可用于鉴定的器官或器官组合,以及全株。针对器官肉质化且质地较脆、压制过程中易折断破碎的野生植物,宜用开水烫软后再行压制,可以有效避免植物器官破碎的情况发生。标本编号: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野外编号方法用采样人名字第一个大写字母开始,其号数与采集记录表上一致。挂上号牌,同一标本,采集1份以上者,其复份标本与主标本使用同一标本编号。同一批次采集的标本,标本采用连贯法。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区采集的标本需要编不同的编号。标本制作:参照NY/T1669的规定执行。标本鉴定方法:调查区域所调查到的野生植物根据属级区分特征确定其所隶属的属;检查属下种级检索表鉴定物种;属下种间检索表查询不到的物种可能是近年来发表的新分类群,需要进行文献检索核对并鉴定物种;上述均无法查证的物种可能属于新分类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鉴定。定名签:经过鉴定的喀斯特洞穴野生植物标本应在其右下角贴上定名签,定名签样式参见附录C。凭证照片采集:拍摄目标物种的洞穴形态、生境、群落(含伴生植物)、成熟个体(无花/果、具花或具果)、幼年个体、花序、花朵、果序、单个果实、种子等数码彩色照片,像素应在2000万以上。资料整理:野外调查结束后,整理各项资料,核实、校对其质量和完备程度。整理各种原始记录、表格、卡片、汇总表和统计表;野外素描图、照片和影像资料;标本鉴定意见、结论;各类图件,包括高线图、地貌图、路线图、野生植物分布图等。报告编制主要依据《NY/T1669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LY/T1820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包括前言、调查结果、结论与建议、附件。六、国内外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及与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关系经查阅,目前与洞穴野生植物调查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技术规范,其中国内相关标准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标准,包括ZGZYXH/T2-2015《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工作方案》、ZGZYXH/T3-2015《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2部分:野生资源种类和分布》、ZGZYXH/T4-2015《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3部分:野生资源调查样方设计》等8个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相关内容,并适用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对省域、生态区等其他范围内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可参照使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669-2008《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农业野生植物调查的相关内容,涉及农业野生植物调查准备、野外调查、标本采制、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