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教师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教师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教师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教师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讲义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促织变形记(节选)目标导航目标导航篇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促织1.了解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理解小说情节的特色:曲折离奇。3.学习小说细腻精彩的心理描写。4.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2.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变形记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2.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1.探究鉴赏小说的主题;2.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知识精讲知识精讲一、知人论世《促织》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做塾师,几近40年。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2.《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约500篇(12卷)。《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聊斋志异》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聊斋志异》主要内容(故事分类):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变形记》1.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2.家庭背景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狞笑”。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曾提到他欣赏一位犹太演员洛伊,而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做一只甲虫。3.现代主义文学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二、字词积累1.字音字形椽(chuán)子赏赉(làì)希冀(jì)矜(jīn)夸寻觅(mì)匆遽(jù)不胫(jìnɡ)而走户枢不蠹(dù)迂讷(nè)裨(bì)益不啻(chì)惭怍(zuò)脊(jǐ)背掺和(huo)毋宁(wúnìng)、窘(jiǒng)迫宽宥(yòu)澄(chéng)清颤(chàn)动强劲(jìng)嘈(cáo)杂一幢(zhuàng)房屋一刹(chà那烦躁门扉倦怠调遣耽搁不可思议2.词语积累浑身解数: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腕。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指武艺。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神不守舍:指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3.文言知识通假字(1)手裁举通“才”

(2)昂其直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4)而高其直通“值”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翼日进宰通“翌”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狡猾

(2)死何裨益益处

(3)填塞门户充满门口

(4)唇吻翕辟嘴唇

(5)急逐趁之追赶

(6)虫跃掷径出跳跃

(7)不复聊赖依赖、寄托(8)自增惭怍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停止

(10)僵卧长愁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谋求时间词(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4)斯须就毙一会儿

(5)未几,成归没多久(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名词作动词:试使斗而才有才能旬余,杖至百用杖打大喜,笼归用笼子装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自名“蟹壳青”命名细疏其能陈述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使动用法:(1)昂其直使…高,抬高(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3)而高其直使…高意动用法:(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3)益奇之认为…奇特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3)省略句又试之鸡能力拓展能力拓展重难点解读1.全文以“促织”这一小虫为线索,请围绕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①征虫②捕虫③卜虫④得虫⑤失虫⑥化虫⑦斗虫⑧献虫⑨议虫2.本文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这一点在第6、7自然段表现尤为突出。请找出这些词加以品味。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姻,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3.第7自然段中,少年共有三笑,找出三次“笑”的原因,并分析“三笑”描写的作用。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地“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少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来挑逗促织,但“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少年大骇”,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4.分析《促织》一文的写作特色。(1)借古讽今.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社会现实,但采用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宣德间”,借古讽今。(2)以喜写悲故事的结局,成名得到封赏,儿子也苏醒过来,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但现实中不可能“幻化成虫”甚至“死而复生”。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谴责和讽刺的意味更加辛辣。(3)现实与想象相交融“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作者虚构这些虚幻情节,不是仅仅为了引人入胜,也不是为离奇而离奇,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曲折离奇、波澜迭起的情节,来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与《窦娥冤》的三桩誓愿写法有些类似)5.“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的主要观点有几层?分析概括。 (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2)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6.从选文来看,格里高尔是个怎样的人?格里高尔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每天为了职业辛苦奔波,想攒够钱还清父母的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他勤劳、忠厚、善良、忍耐、忠于职守,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颇善解人意。7.如果这部小说重新出版,封面需要配一张插图,你觉得如何画才最能体现小说主旨?明确:1915年库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变形记》单行本时,卡夫卡曾致函该出版社:“这个昆虫是画不得的,哪怕是从远处来表现也不行——如果允许我提个建议的话,我会选这样的画面,如:父母亲和秘书主任站在紧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亲和妹妹在灯火通明的房间内,一扇通向旁边黑漆漆屋的门敞开着。”后来出版时封面上画的是一个青年哭着走出家门,应该说这个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和文章的内在思想是一致的。其实,格里高尔是不是真变成了甲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变形之后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比如这些细节:对可怜的儿子,母亲一次比一次更远离,父亲由驱赶而置之死地;妹妹由照顾而冷淡,由冷淡而嫌恶,当格里高尔因绝食而死亡后,全家居然安排了一次郊游!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卡夫卡通过让主人公变形,通过对甲虫无声的、非人的心事和语言,以及那无人理解、无法表述、无法申辩的委屈和痛苦的表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阐述了现代社会人的极端孤独与寂寞,尤其是亲人的轻蔑与厌弃,更显其人情的冷落和淡漠。8.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明确:“真实”是指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的具体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仅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补充】荒诞手法的特征: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9.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该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主人公格里高尔睡的床、所住的房间,象征着压迫、禁锢人们的社会——拥挤、狭小;格里高尔一夕之间变为甲虫后背上的壳则象征着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压,如影随形,无法得到解脱,束缚着每个人的身心,使他们的生命弯成一种不自然的弧度在天地间卑微地游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丝毫不由自己,而想要挣脱这宿命的枷锁,无异于天方夜谭。小人物想要在艰难时代求得生存,就必须蜷缩成顺从、服帖的姿态,在豪强巨富中间小心翼翼地讨得一点残羹剩饭,这样窘困的境况便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至死方休。这也是格里高尔最后死亡的象征意义。卡夫卡正是通过象征手法,让《变形记》在荒诞的情节中揭示出社会人生的现实。(——王向东《变形记》探析《天府新论》2001年第02期)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穹顶(góng)偌大(ruò)坠落(zhuì)萍水相逢(píng)B.薄暮(báo)愤懑(mèn)彻骨(chè)小心翼翼(yì)C.清晰(xī)晦气(huì)烦恼(fán)震耳欲聋(lóng)D.殷切(yin)寒颤(chàn)忧郁(yù)谨言慎行(shèn)【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穹顶”应读为“穹(qióng)顶”。B.“薄暮”应读为“薄(bó)暮”。C.选项注音完全正确。D.“寒颤”应读为“寒颤(zhàn)”。故选C。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宫中尚促织之戏尚:崇尚,爱好B.操童子业,久不售售:文中指出售C.昂其直,居为奇货昂:观察D.径造庐访成造:建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售:卖出,文中指考中秀才。句子翻译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长时间没有考中秀才。C.昂:抬高。句子翻译为: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D.造:到。句子翻译为诶:直接到成名家拜访(找)成名。故选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喜好B.巨身修尾,青项金翅长C.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负责D.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意义的能力。C.句意:每次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责,责令。故选C。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童子业,久不售售:买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C.成益愕,急逐趁之趁:追逐D.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售:买”错误,“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句意:正在读书,长期没有考中秀才。故选A。5.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日将暮,取儿藁葬 D.成以其小,劣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岁”,名词做状语,每年。B.“笼”,名词做状语,用笼子。C.“藁”,名词做状语,用草席。D.“劣”,形容词意动,以为劣。故选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顾念畜劣物终无所用(但)靡计不施,迄无济(最终)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子)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不上)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认为……高)成妻具资诣问(到)D.民日贴妇卖儿(每天)少年固强之(本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句意: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啻,止。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句意: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高”,抬高。D.“少年固强之”句意“少年坚持要斗”。“固”,坚持、一定。故选A。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⑧日将暮,取儿藁葬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 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①岁,名作状,每年。②笼,名作状,用笼子。③力,名作状,用力。④杖,名作动,用杖打。⑤劣,形容词作意动,以……为低劣。⑥倾,形容词作使动,使……用光。⑦高,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⑧藁,名作状,用席子裹着。故选A。8.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啻:止 B.夫妻向隅

向隅:面对着墙角哭泣C.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比:比赛 D.虫跃去尺有咫

咫:八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C项,有误。“比”应为“并列的”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并放着的笼子里。故选C。9.下列加点字均为活用词,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⑧日将暮,取儿稿葬⑨试使斗而才A.①②③⑧/④⑨/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 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即词类活用。①中“岁”,名词作状语,每年的意思;②中“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③中“力”,名词作状语,用力地;④中“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杖打;⑤中“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差;⑥中“倾”,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耗尽所有;⑦中“高”,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⑧中“稿”,本为名词草席,活用为状语,用草席;⑨中“才”,名词作动词,有才能。所以①②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④⑨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意动,⑥形容词使动,⑦形容词用作动词。综上,只有A符合。故选A。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促织》一文“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其中“征虫—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一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全文的情节已经_____。但本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穷水尽,是为一波;而巫婆的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柳暗花明,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身化促织,令人_____,而成名的人生也从此柳暗花明;此后,(

),斗虫,斗鸡,无不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引人入胜,_____;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_____,结构完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览无余、匪夷所思、沁人心脾、前呼后拥B.—目了然、匪夷所思、扣人心弦、前呼后应C.一目了然、想入非非、扣人心弦、前呼后拥D.—览无余、想入非非、沁人心脾、前呼后应(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促织”的奇异功能被极力突显出来,以它的其貌不扬反衬出它的轻捷善斗B.“小促织”的其貌不扬被刻画了出来,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C.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D.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突出其奇异功能,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最后以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B.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C.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D.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让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答案】(1)B(2)C

(3)D【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览无余:形容事物简单,一下子全可以看清。也形容视野开阔,一切景物尽收眼底。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这里说的是经过对情节的概括和梳理,全文的情节特征能看清楚,应选“一目了然”;第二处,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这里说的是情节发展超出常理,应用“匪夷所思”;第三处,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这里是形容文章内容有感染力,应用“扣人心弦”;第四处,前呼后拥:前面的人吆喝着开道,后面的人簇拥着保护。旧时常用以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随从多,排场大。也形容前后族拥的人很多。前呼后应: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前呼后应”。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AB项,根据后面的“写得引人入胜”可知,此处的主语应是“小说”,排除A、B两项;D项,从括号后面的内容来看,突出的应是“小促织”的奇异功能,D项是说反了,排除D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划线句子“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有两种语病:一是结构混乱,以“大团圆结局”为主语还没有阐述完,后面的陈述对象就换成了“人们”;二是语序不当,长舒一口气后,应是先淡然一笑再掩卷三思,即“但淡然一笑后还会不由得掩卷三思”。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D。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人崇尚英雄,更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有多少民族存亡之秋,多少亡国灭族之恨,就有多少_________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们或是慨当以慷的侠士,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或是戍边守国的将士,有(

)的豪迈;或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谋臣,有(

)的担当……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找寻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英雄辈出,璀璨绚烂……和平年代,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让人信服、让人崇拜的英雄?_________,商海弄潮,产业报国,是英雄。教书育人,研究实验,科技兴国,是英雄。普通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英雄。凉山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让更多人的记忆定格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定格在他们的______背影上,定格在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追求上。沧海桑田,_________,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挺身而出一贫如洗前赴后继白驹过隙B.义无反顾白手起家赴汤蹈火斗转星移C.义无反顾一贫如洗前赴后继白驹过隙D.挺身而出白手起家赴汤蹈火斗转星移(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B.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D.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的任务。B.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C.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D.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实现了在每一个人身上代际传递。【答案】(1)D(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组,挺身而出:形容面对危险艰难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义无反顾: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由语境看,强调的是英雄敢于在危险艰难面前站出来,故应选“挺身而出”。第二组,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一贫如洗:形容穷得一无所有。据语境“商海弄潮,产业报国”,应为“白手起家”。第三组,赴汤蹈火:形容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修饰“背影”,选用“赴汤蹈火”。第四组,斗转星移: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根据语境“沧海桑田”“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等分析可知,应选“斗转星移”。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清明”“断魂”分析,与“豪迈”感情基调不符;C.“生死别离”与“豪迈”感情基调不符;后一句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和人的担当精神无关。D.后一处诗句主要为年轻的才智之士发出呼吁,要求人们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成长。与“担当”语境不符。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赘余,删掉“的任务”。B.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依据前一句“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叙述主体应为“家国观念”;删掉“的任务”。D.语序不当,“在每一个人身上”修饰“实现了”,位置应互换。故选C。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纳:使进入B.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顷刻C.力叮不释释:消失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倒下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庞然修伟项王默然不应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大行不顾细谨C.乃赏成,献诸抚军良乃入,具告沛公D.则应节而舞项王按剑而跽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答案】1.C 2.B 3.B4.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力叮不释”句意:(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释”,放开的意思,解释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用法和意义相同。B.“顾”,副词,表轻微转折,但是。/动词,顾及。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C.两个“乃”连词,于是,就。用法和意义相同。D.两个“而”连词,表修饰。用法和意义相同。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错误。原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可知,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是小蟋蟀战胜“蟹壳青”而非公鸡时的神态。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居”,囤积;“之”,代词,指蟋蟀;“以”,介词,用;“为”,谋取;“高”,抬高,使……高;“其”,代词,指蟋蟀;“直”,通“值”,价值;“售”,买。【参考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变形记(节选)卡夫卡①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批注一]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滑落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②“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桌子上铺放着各种分别包装好的布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桌子上方挂着他不久前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的画,它被嵌在一个漂亮的、镀了金的镜框里。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③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他想。[批注二]但他已经无法做到了,因为他习惯于朝右睡眠,而按他现在这种状况,他已经无法侧卧了。不管他如何使劲向右侧身,他总是翻回到仰卧姿势。他尝试着努力了上百次,闭上眼睛,以免看见那些乱蹬的腿脚,直到他开始感到右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沉的疼痛,这才罢休。④“天啊,”他想,“[批注三]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他感到肚子上面有点儿痒痒。他慢慢地蹭着后背,让身体往床头挪动,以便使头部能更好地抬起来。他发现发痒的地方满是白色小斑点,说不好那是什么。他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发痒的地方,但马上把腿抽了回来,因为一碰到那个地方,他就浑身发冷。他又滑回到原先的姿势。⑤“这么早就起床,”他想,“把人弄得傻不愣登。人哪能少得了睡眠。别的推销员活得就像后宫里的娘娘。举例说吧,当我跑着赶回旅店,以便在搞到的订单上签字时,这些先生们还在坐着吃早餐呢。要是我在我的老板这里也这么试一把的话,我准保立刻就被解雇。不过,说不定这对我倒是大好事,谁知道呢。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这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跟职员们说话。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必须走近他才行。[批注四]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⑥“妈妈,妈妈!”格里高尔轻轻喊道,抬头看着她。这一刹那间他完全忘记了协理,眼看着咖啡流淌,不禁张开嘴巴对着空中咂摸。母亲看到这情景又一次尖叫起来,起身往回跑,和正朝她赶来的父亲撞了个满怀。然而格里高尔此时没有时间顾及他的父母了,协理已经在楼梯上,他把下巴搁在栏杆上,最后一次回头看了一眼格里高尔。格里高尔鼓起劲往前赶了几步,以便能追上他。协理则必定预感到他要干什么,一个大步跨了好几个梯级,只听得“呼”的一声便消失不见了,可他那声惊呼还在整个楼梯间回响。遗憾的是,协理这一跑好像把事情发生以来一直都还比较镇静的父亲也弄得慌乱不堪,你看,他不亲自去追协理,或者至少不妨碍格里高尔去追,却用右手拿起协理连同大衣和帽子一起遗忘在椅子上的手杖,左手从桌上拿过一份大开面报纸,一边踩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去。格里高尔怎么恳求都不管用,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恳求,无论他多么低声下气地不停转动着脑袋,父亲只顾踩着脚,而且越踩越厉害。那边,母亲则不顾天凉,打开一扇窗子,把身体尽量靠到外面,双手捂住脸。弄堂与楼梯间之间刮起一股强劲的穿堂风,窗帘飘了起来,桌子上的报纸沙沙作响,有几张被吹落到地上。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愀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但格里高尔真还没练过退着走的功夫,他往回退时实在是非常缓慢。要是格里高尔可以转身的话,他早就在房间里了,可是他担心这样做会让父亲不耐烦,父亲手里的手杖随时都会给予他背上或脑袋上致命的一击。但他终究还是没有作别的选择,因为他惊恐地发现,在他退着走的时候,他连方向都不知怎么掌握。于是他只好一边战战兢兢地、不停地侧看着父亲,一边开始尽可能把身子转得快些,而实际上却只能转得十分缓慢。父亲或许觉察到了他的良好意图,因为他没有阻拦他的行动,而是用他手杖的一端从远处不时转动着,为他指点方向。只要父亲不发出这种不可忍受的啾啾声就好了!这啾啾声可把格里高尔搞得晕头转向。他本来已经几乎转过身来了,可他听着这啾啾声被弄糊涂了,又退回去一段。当他终于头部到达门口时,却发现,他的身子太宽了,无法径直穿过去。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当然也想不起打开另一扇门,让格里高尔有足够的通道进门去。他固执地一心只想着格里高尔能快快进屋去。格里高尔若要直立起身子通过门道,那就得做一系列繁杂的准备动作,父亲哪会允许他这样慢慢准备呢。相反,他大喊大叫地催促着格里高尔往前走,仿佛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障碍似的。现在格里高尔身后的曹杂音再也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声音了,现在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了,格里高尔不顾一切地往门里挤。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里,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不久他就卡在门里,靠自己再也动弹不得了,只见另一边的小腿颜抖着空悬在那里,另一侧的腿被压得疼痛不堪一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1.有同学阅读本文时以批注的形式赏析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特征,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批注一]运用细节描写——脊背坚硬,犹如铁甲,肚子高高隆起,细得可怜的腿脚,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丑陋不堪的样子。B.[批注二]运用动作描写——使劲向右侧身、却总是翻回到仰卧姿势、腿脚乱蹬也无济于事,表现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之后的笨拙无力,他难以适应“变形”后的新的身体机能。C.[批注三]运用人物独白,展现格里高尔常年奔波、睡眠不足、缺少朋友等诸多压力,“这一切都见鬼去吧!”说明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异化的处境并决定做出彻底的改变D.[批注四]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格里高尔虽然对工作的不满,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而继续奔波的心理。2.下列有关小说叙述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协理员跑走、父亲关门等,推进了情节发展。B.小说穿插运用了格里高尔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他人,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C.格里高尔的视角有助读者感受格里高尔被家人无情排斥的焦虑心理。D.全知视角有助读者切身体会格里高尔的悲剧遭遇并分析成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3.下列有关小说情节与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格里高尔虽然对所处的现实有过抱怨,但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要顺从、忍耐,为了工作和赚钱放弃了自我意识,作者对这种唯利是图的品格表达了尖锐的批判。B.当格里高尔的虫身展露出来,家人的惊慌、回避、粗暴,展现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度疏离和荒诞。C.即便发现自己变为了甲虫,格里高尔还依然担心自己赶不上火车工作会迟到,这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积极主动、乐在其中。D.格里高尔身上的社会性被个体性不断侵蚀、压抑,最终被异化成甲虫。4.有学者指出,《变形记》和《促织》都反映了“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请结合《变形记》第⑥段与下列《促织》相关片段对此作分析。附: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答案】1.C2.D3.B4.《变形记》第⑥段看到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后,母亲惊慌害怕、父亲毫不留情地将格里高尔赶回房间,他得不到家人丝毫的体谅关爱,反被视为异类遭到驱赶,这是亲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变得冷漠疏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促织》中成名之子不小心弄死促织后被母亲大骂“业根”、被父亲“怒索”,吓得他恐惧、恐惧甚至跳井身亡,最后竟化作促织,同样也是亲人关系在官府的压迫下遭到了残酷的扭曲,反映封建社会贪官虐吏给底层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C.“说明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异化的处境并决定做出彻底的改变”错误,格里高尔只是对现在劳累、孤独的生活感到不满,而想追求轻松自由的生活,并非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异化的处境并决定做出彻底的改变。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作用的能力。D.“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错误,全知视角没有拉近与读者距离的作用。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情节与主旨的能力。A.“作者对这种唯利是图的品格表达了尖锐的批判”错误,作者对格里高尔没有批判,相反是肯定和同情,肯定他忍辱负重的责任感。C.“这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积极主动、乐在其中”错误,格里高尔还依然担心自己赶不上火车工作会迟到是因为他需要工作来辛苦支撑整个家庭的花销。D.“社会性被个体性不断侵蚀、压抑”错误,应当是个体性被社会性侵蚀压抑。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主题意蕴的能力。“母亲看到这情景又一次尖叫起来,起身往回跑,和正朝她赶来的父亲撞了个满怀”“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愀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看到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后,母亲惊慌害怕、父亲毫不留情地将格里高尔赶回房间,他得不到家人丝毫的体谅关爱,反被视为异类遭到驱赶,这是亲人之间关系的“变形”“异化”。再结合课本所写可知,当格里高尔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作者借此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促织》中成名之子不小心弄死促织后被母亲大骂“业根”是母子关系的“变形”“异化”,被父亲“怒索”是父子关系的“变形”“异化”,而成名之子对父母的恐惧竟然到了跳井身亡,最后竟化作促织的程度,更是亲人关系在官府的压迫下遭到了残酷的扭曲变形的体现。作者借此反映了封建社会贪官虐吏给底层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二、阅读《变形记》选段,完成小题。这一切都飞快地在他脑子里闪过,他还是没有下决心起床——闹钟敲六点三刻了——这时,他床头后面的门上传来了轻轻的一下叩门声。“格里高尔,”一个声音说,——这是他母亲的声音——“已经七点差一刻了。你不是还要赶火车吗?”好温和的声音!格里高尔听到自己的回答声时不免大吃一惊。没错,这分明是他自己的声音,可是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了出来,仿佛是伴音似的,使他的话只有最初几个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着马上就受到了干扰,弄得意义含混,使人家说不上到底听清楚没有。格里高尔本想回答得详细些,好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只得简单地说:“是的,是的,谢谢你,妈妈,我这会儿正在起床呢。”隔着木门,外面一定听不到格里高尔声音的变化,因为他母亲听到这些话也满意了,就拖着步子走了开去。然而这场简短的对话使家里人都知道格里高尔还在屋子里,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于是在侧边的一扇门上立刻就响起了他父亲的叩门声,很轻,不过用的却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到,“你怎么啦?”过了一小会儿他又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要不要什么东西?”他同时回答了他们两个人:“我马上就好了。”他把声音发得更清晰,说完一个字过一会儿才说另一个字,竭力使他的声音显得正常。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可是他并不想开门,所以暗自庆幸自己由于时常旅行,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他使劲地摇动着,身子已经探出不少,快要失去平衡了,他非得鼓足勇气采取决定性的步骤了,因为再过五分钟就是七点一刻——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起来。“是公司里派什么人来了。”他这么想,身子就随之而发僵,可是那些细小的腿却动弹得更快了。一时之间周围一片静默。“他们不愿开门。”格里高尔怀着不合常情的希望自言自语道。可是使女当然还是跟往常一样踏着沉重的步子去开门了。格里高尔听到客人的第一声招呼就马上知道这是谁——是秘书主任亲自出马了。真不知自己生就什么命,竟落到给这样一家公司当差,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差池,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在这一个所有的职员全是无赖的公司里,岂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忠心耿耿吗?他早晨只占用公司两三个小时,不是就给良心折磨得几乎要发疯,真的下不了床吗?如果确有必要来打听他出了什么事,派个学徒来不也够了吗——难道秘书主任非得亲自出马,以便向全家人,完全无辜的一家人表示,这个可疑的情况只有他自己那样的内行来调查才行吗?与其说格里高尔下了决心,倒不如说他因为想到这些事非常激动,因而用尽全力把自己甩出了床外。蓬的一声很响,但总算没有响得吓人。地毯把他坠落的声音减弱了几分,他的背也不如他所想象的那么毫无弹性,所以声音很闷,不惊动人。只是他不够小心,头翘得不够高,还是在地板上撞了一下;他扭了扭脑袋,痛苦而忿懑地把头挨在地板上磨蹭着。1.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中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B.《变形记》是俄国作家卡夫卡最富有特色的小说之一,作品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形式,表现了人性异化的主题。C.《变形记》以怪诞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命运的难以捉摸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垄断阶级以后社会的非理性和人物的非人性。D.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挖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的结尾“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这句话反映了外部世界对人的挤压,人对外部世界戒备的人际关系的异化。B.“他这么想,身子就随之而发僵,可是那些细小的腿却动弹得更快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写了甲虫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真的甲虫,显得真实,不荒诞。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好温和的声音”说明格里高尔非常喜欢他的母亲,重视亲情。这与后来他母亲和家人对他的嫌弃形成鲜明的对比。D.“‘他们不愿开门。’格里高尔怀着不合常情的希望自言自语道”,实际上这是格里高尔不想家人去开门,所以才有“不合常情”的想法。3.从选文看,《变形记》中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4.本文采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答案】1.B2.B3.在作品中,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不动感情、不加议论的平静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4.(1)本文采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2)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B.“《变形记》是俄国作家卡夫卡最富有特色的小说之一”说法错误。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B.“运用想象的手法”说法错误。此处是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变形记》是寓言小说,因为它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人的变形,本身就有寓言性质,它使人的异化这深奥的生活哲理,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了出来,揭示出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冷酷,人的处境的可怜、可悲与可怖。平淡叙述:没有谁能像卡夫卡那样,用如此平淡安详的笔调,来表述变形这种不可思议、荒诞无稽的事情了。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甲虫,这不是梦,该没有比这更骇人听闻的事了吧,可是,整个故事更令人恐怖之处还在于,主人公并不认为所发生的事是“不可能的”,格里高尔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他觉得他的世界没有变,房间还是原来的房间,衣料样品仍在桌上摆着,墙上挂的也仍是他自己从画报上剪下来的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与此相适应的是,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自己变形了有什么不妥,却在想方设法让自己适应这种令人痛苦的境遇,他唯一担忧的是他的上司会不会为他的缺勤而发脾气,他努力地想办法以便能起床、穿衣、赶早车,可这一切在他变成甲虫后显得是那样的荒诞不稽和滑稽可笑,卡夫卡在此不厌其烦地用了大量的笔墨详而又细地叙述了他笨重的身躯如何不听使唤。引发思考人的“非人的”思想变形。当人的“个体性”与自我心灵被忽视时,就不可避免与人产生“公共性”矛盾而导致命运毁灭。这种笔调让读者认识到:以这一对于格里高尔来说巨大的人生悲剧在当时社会是司空见惯的,并不值得惊奇与激动的情节入题,这就让悲剧日常化。让读者不禁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为更加可怕的事实。并由此激发读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问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小说可知,《变形记》描写的是一个推销员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显得荒诞。但小说中所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却是真实的,所以本文采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采用荒诞的描写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这种荒诞手法将人所面临的困难尖锐化,让所反应的矛盾无法用日常的方式来进行调和。比如本文中,在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必定会产生一种惊异心理,心灵会受到深深的震撼,格里高尔所面临的困境,已经超出了我们日常所经常见到的困难,是无法通过日常的方式来化解的,这一事件会让读者陷入深入的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而更加突出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丁前溪蒲松龄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人:“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财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他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C.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D.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刍”,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如现代汉语常用的刍秣、反刍等都是这个意思。C.“菽粟”,豆类作物的统称。如“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2)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答案】1.B 2.C 3.B4.(1)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2)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5.①在旅馆避雨时,得杨妻的资助,不忘恩情,邀请主人去他家;②等杨某去他家时,鞋都来不及穿跑出来迎接,行礼请客人进屋,置办酒席款待杨某,替他做新衣服、鞋帽,解决盘缠筹集百两银子;③提前为杨家送去满屋的布匹和粮食,还有婢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申言”意思是“再三说起”,“言”后不是说的话,故不能在“言”后停顿,可在“始忆之”后停顿,排除AD两项。设宴的目的是款待,中间不能停顿,排除CD两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豆类作物的统称”错误。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因为后文提到杨某求助于丁前溪。故选B。4.本题考查理学生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业,意动用法,以……为业;惟,只是;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升斗,少量的生活用品。(2)经纪,安排;幸,希望;舒意,放宽心;资斧,旅费、盘缠。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可见,得杨妻的资助,不忘恩情,邀请主人去他家。从“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可见,杨某去他家时,他鞋都来不及穿跑出来迎接,行礼请客人进屋,置办酒席款待杨某,替他做新衣服、鞋帽,解决盘缠筹集百两银子。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可见,他提前为杨家送去满屋的布匹和粮食,还有婢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识悲哀[奥]弗兰茨·卡夫卡乔向东译①荡高秋千,即在各种圆形拱顶的剧院中悬空表演,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最难练就的技艺之一。一个高空秋千演员曾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在一座剧院里演出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不离开他的秋千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最初只是出于想使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的愿望,但是后来却变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不论他要求什么,哪怕是非常羞于出口的要求,守在下面的服务人员都会将他需要的所有东西传递给他,这些东西装在一个特制的容器中送上去又拉下来。即使是在别人上台表演的时候,他仍然呆在高高的秋千架上,掩藏不了,使观众分心。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方式对剧团里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便。不过,这个事实也不容否认:尽管在这种时候他尽量不动,但观众仍时不时走神瞥他一眼。经理对此并不在乎,因为他是非凡的无与伦比的演员。而且他们当然认识到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什么恶作剧,只有这样他才能稳定地演出,他的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②另外,呆在秋千架上也特别有益健康,在一年中温暖的季节里,剧院圆顶周围的侧窗都敞开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毫无阻挡地流泻进布满灰尘的圆拱,那情景相当美。确实,他的社交生活有点受限制。有时,只有一个表演杂技的小伙子顺梯子一级级爬上来,他俩就坐在秋千架上,一左一右斜靠着吊绳,喋喋不休地说话;或者,房屋修理工在维修屋顶时,通过敞开的窗户同他交谈几句;或者是消防队员,在剧院的顶层楼座上检查有无危险照明时,尊敬地向他说几句难以听清的话,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打扰过他的隐居生活。偶尔,剧场的职工可能从下午空荡荡的剧场走过,若有所思地抬头凝视极高的几乎超出人的视野的天花板。那儿,秋千艺人正在练习或者休息,根本没有发觉有人在看他。③如果没有那些免不了的四处搬迁的旅行,秋千艺人本来可以像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他发现那些旅行极难忍受。当然,经理非常注意使旅行不超过必要的时间,让他少受痛苦的折磨。如果是在城市里旅行,就乘坐赛车,尽可能在傍晚或清晨,以非常危险的速度载着他在空空荡荡的街道上疾驰,但这对于他平常的生活方式而言可能十分难受。在巡回演出的下一个城市中,早在他到达之前,剧场里的秋千架就已经悬挂好了,所有通向舞台的门豁然洞开,所有的过道畅通无阻——而经理却始终提心吊胆,直到最后秋千艺人的脚踏上绳梯,转瞬登上秋千架,悬吊在高处。④尽管经理成功的安排了许多次旅行,但是每次新的旅行都使他感到困窘,别的先不说,单是旅行本身对艺人的神经刺激就够大了。⑤有一次他们又一起旅行,秋千艺人躺在行李架上做梦,经理背靠着坐在对面车窗旁的座位上读书。秋千艺人低声叫他的同伴,经理立刻全神贯注地听他讲,秋千艺人咬着嘴唇说,将来他演出时必须要有两副秋千,而不是只有一副,要两副秋千相对而挂。经理立刻答应了。但是好像要显示经理的应允和拒绝一样无关紧要,秋千艺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将不再在一副秋千架上演出了。每想到还有可能在一副秋千架上表演,他就浑身颤栗起来。经理非常警觉,再次强调他完全同意这个想法,还说两副秋千比一副好,除了第二根秋千架能带来方便之外,表演也会有许多变化。听到这些,秋千艺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经理深深地感到苦恼,他跳起来,问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回答。然后他从座位上爬起来,脸贴着脸抚慰他,以致自己的脸也沾上了秋千艺人的泪水。询问抚慰,亲昵了很久,秋千艺人才抽泣着说:“手里只抓着一副秋千——叫我怎么活下去!”这样经理就更容易安慰他了。他保证到了下一个车站就拍电报到他们巡回演出的第一个城市去,让他们在剧场里再安装一副秋千,同时责备自己竟然让演员在一副秋千上表演了那么长时间,并且热情地感谢和表扬演员终于使他注意到这个错误。他就这样一点点地使秋千演员放下心来。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自己却放不下心来了,感到深深不安,时不时偷偷地从书上方瞟演员几眼,有些念头开始折磨他:人们会让他孤独吗?人们不会增加他的紧迫感吗?人们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吗?经理真的相信,他从艺人流过泪后表面平静的沉睡中,能够看出初次刻在他孩子般光滑的前额上的焦虑的皱纹。(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A.经理允许高空秋千演员一直呆在秋千上,是为了保证演出的稳定,保证演员的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本质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B.演员喜欢一直呆在秋千上,是因为他觉得那上面阳光温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益健康,远离干扰,表现了他醉心于艺术的精神。C.小说最后部分表现了经理的深深不安,说明经理非常了解演员的内心需求,读懂了演员此时的眼泪,他在此刻与演员产生了深深的共鸣。D.小说平铺直叙地讲述了一个严肃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性格单一,缺少变化,形象模糊,秋千艺人代表一个有寓意的符号。E.卡夫卡小说被称为“寓言小说”,常用象征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文中的“秋千”是主人公用以体现个体价值、亲近现实世界的象征。2.小明同学在研读小说时,觉得题目“初识悲哀”值得玩味,尝试对它的意蕴进行探究,但只想到了一点,请你再补充两点。(1)经理“初识悲哀”:经理初次意识到人们的目光与期望会给秋千艺人带来负担,他开始为秋千艺人担忧。(2)(3)3.班级组织卡夫卡作品研讨会,你们小组选定卡夫卡的《变形记》与这篇小说进行对比研读,讨论后找到两篇小说的三个相同点,确定了三个关键词:“荒诞性”“异化”“隐喻”。你作为小组发言人需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根据示例,在确定的三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拟写一个标题。示例:苦涩的幽默——《变形记》《初始悲哀》中独特的讽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