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300-2016_第1页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300-2016_第2页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300-2016_第3页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300-2016_第4页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300-20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2016-10-26发布2017-01-26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30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罗山县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测试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凤萍、张应香、李巨、段庆虎、竹玮、上官端琳、尹川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应成、李彩丽、邹俊、柳楷婧、蓝黎明、易宏岩、黄靖元。

I

DB41/T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段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菌种制作、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病虫害

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的段木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29368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耳(TremellafuciformisBerk)

又称白木耳、雪耳,属担子菌门、异隔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子实体由数片至十几

片纯白或乳白色胶质瓣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3.2

银耳段木栽培

利用木段栽培银耳的方法。

3.3

耳杆

接种后的段木。

4场地环境

4.1场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4.2选择给排水方便,环境干净的北坡、东坡或西北坡,坡度10°~30°。林下栽培要求7阴3阳,

通风条件好,场地有矮草者为佳。

5菌种制作

菌种制作应符合GB/T29368的规定。

1

DB41/T1300—2016

5.1培养基制作

5.1.1母种培养基

5.1.1.1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5.1.1.2制作

称去皮马铃薯200g切片,加水1000mL,煮沸30min,双层纱布过滤,再加入琼脂和葡萄糖煮至

完全溶解,加水补至1000mL,分装试管,加塞,高压蒸汽灭菌,0.12MPa(121℃)保持30min。温

度降至60℃时摆成斜面。

5.1.2原种培养基

5.1.2.1配方

硬杂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料水比1:1.0~1.2。

5.1.2.2制作

原料加水拌匀后装入750mL菌种瓶,加棉塞,高压蒸汽灭菌,0.15MPa(126℃)保持2h,自

然降压至0时出锅。

5.1.3栽培种培养基

5.1.3.1配方

硬杂木屑76%,麦麸20%,黄豆粉2%,石膏粉2%,料水比1:1.0~1.2。

5.1.3.2制作

栽培种用15cm×30cm袋子制种,加套环,插入接种棒灭菌。制棒同时,用等量套环加棉塞,与

料棒一并灭菌,以备接种时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由下往上第二层料温达100℃时,保持5h停火,

闷锅4h出锅;高压蒸汽灭菌同原种培养基。

5.2接种与培养

5.2.1母种

取经优选的两种纯菌丝制成交合母种。方法是当银耳菌落直径约1cm时接入少量香灰菌,25℃~

28℃培养至长满斜面即可使用。

5.2.2原种

斜面交合母种,按1:1~2瓶接入原种培养基,接种时使有菌丝的一面向上,培养至有银耳白毛团、

分泌棕色露珠,并产生银耳原基时备用。

5.2.3栽培种

取适龄原种,无菌操作,剔除其表面的银耳原基,将两种菌丝扒碎拌匀,按1:10~20棒接满孔穴,

加已备的无菌棉塞,24℃~26℃立体培养12d~20d发菌透料。观察横断面,中心部位直径约2.5cm,

白色,以银耳菌丝为主;外层0.5cm~0.7cm,透黑绿色,大部分为香灰菌丝;中层厚3.0cm~3.7cm,

2

DB41/T1300—2016

褐色、白色相间,两种菌交合比例适宜。透料后45d内使用。

银耳段木栽培用种强调香灰菌占有足够比例,且发菌势要强,接种后尽快吃入段木深层,为岀耳蓄

积营养,多出大朵银耳。

6栽培技术

6.1耳棚的搭建

6.1.1平地搭棚

一棚两厢覆瓦式起架出耳,每厢用两根圆竹沿棚纵向固定。圆竹离地70cm,间距80cm,固定在

每4m一根的立柱上。其上横放一根1.2m长的耳棒,再靠此棒斜立5根~6根耳棒,再横放一根耳棒、

斜立耳棒,直至排完一厢。两厢间走道70cm,两侧走道50cm。两侧棚高1.8m,圆竹起拱盖薄膜,

两侧和两端薄膜可提起以调节通风。棚顶加盖草帘或稻草遮荫。

6.1.2坑道式耳棚

棚内地面下挖50cm,挖出的湿土堆积在棚四周拍实,高50cm,两侧每3m挖一通风窗,起架盖

膜后,棚顶加盖草帘或稻草遮荫。

6.1.3林下搭棚

根据林木行距确定棚宽,棚架固定、盖膜后,距棚顶50cm处搭一层遮阳网。

6.2栽培季节

3月初至4月上旬气温在8℃~10℃时接种,发菌管理60d左右进棚起架出耳,可出耳2~3茬,

9~10月结束。

6.3树种及树龄的选择

选用壳斗科的麻栎、栓皮栎等硬杂木,树龄8~12年,胸径10cm以上。

6.4砍树时期

应在林木落叶后,萌动前15d的休眠期砍树。

6.5截段和架晒

砍后平放10d~15d剔枝截段,截长1.2m。粗细分开,“井”字形起堆架晒20d~25d,其间翻

堆2~3次。架晒至原重量的80%~85%,两端截面有微裂时打穴接种。

6.6打穴

台钻打穴。穴孔直径1.6cm~1.8cm,深入木质部1cm。行距4cm~5cm,穴距8cm~10cm。

细棒穴距应比粗棒略大一些。

6.7接种

将栽培种掰成长块接入穴孔,按压密接,略有凸起,用木棰打平,以防脱落,不封口,裸露培养发

菌。1kg菌种接种段木60kg~70kg。

3

DB41/T1300—2016

6.8发菌期管理

6.8.1温度管理

接种后两排顺码起堆盖膜发菌,堆高1m,前期15d~20d要加强光照,充分利用太阳能,把堆

温升至25℃~30℃,促菌早生快发。随着气温回升,棚温维持在25℃左右。

6.8.2水分管理

掌握接种后在干爽条件下发菌,40d以前不喷水,发菌中后期,若菌棒偏干,应适量喷水。

6.8.3翻堆管理

发菌前期10d~15d翻堆一次,中后期6d~7d翻堆一次。结合翻堆,将粗棒调架到上层和中层,

细棒分布在下层。

6.8.4通气管理

当棒面偏湿时,应及时通气排湿,以防杂菌发生。

6.9出耳期管理

6.9.1起架

掌握发菌期60d左右进棚起架催耳,不可贪早。棒子能否进棚的标准是,当两端截面香灰菌变黑,

有10%左右的耳棒见耳,也可择有耳子发生的菌棒进棚,分类起架岀耳。棒子进棚后仍为覆瓦式起架岀

耳。

6.9.2温度管理

起架早期,棚温控制在28℃~30℃;岀耳期棚温控制在25℃左右。

6.9.3水分管理

棒子进棚后应加大喷水管理,保持棒面、地面湿润,力求催耳整齐发生。耳子发生后应少量多次轻

喷育耳。若岀耳期推迟,赶上南阳风,应停止喷水,待南阳风过后催耳育耳。

6.9.4通气管理

耳芽发生后,加强通风管理,促使展耳。

7采收与加工

7.1采收时机

耳片充分展开,手捏整朵变得膨松有弹性时应及时采收。

7.2采收方法

采耳应在晴天。采收前停水1d~2d,待耳片失水干爽后,手扒耳基采下。结合采收,剔除其基

部杂质。

7.3间歇养菌管理

4

DB41/T1300—2016

一茬耳完全采收后停水5d~7d,促使菌丝生长,为下茬出耳蓄积养分。

7.4干制

采下的银耳及时晒干或烘干,应单层摆放在竹笆上摊晒,耳基朝下,其间不得翻动;若采用烘干法,

应尽快升至60℃,再逐步降至40℃,直至含水量适宜,不可过干。

7.5包装和贮藏

干品装入符合食品标准的塑料袋于干燥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检查,若有返潮,择晴天翻晒;

操作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压碎耳片。

8病虫杂菌防控

8.1防控策略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注意清洁耳棚,增加用种量,加强光、温、水、气的协调管理,为银耳发菌

岀耳提供最佳环境条件,以增强对病虫杂菌的抗性,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若使用农药应符合GB4285

的规定。

8.2主要病虫杂菌的防控

8.2.1食菌螨

蒲螨、粉螨等多在耳棚周围粪草等杂物中生存,转移到耳棚内为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

防控方法:清洁耳棚周围环境,用猪牛骨粉炒熟诱杀。

8.2.2菇蚊

菇蚊在耳棚近处的杂物中生存,成虫飞入耳棚产卵孵化成幼虫为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

防控方法:及早防控成虫。利用黄板或诱虫灯进行防控。

8.2.3菇蝇

常见的有果蝇、粪蝇和扁足蝇,主要以幼虫危害银耳菌丝和子实体。成虫能携带杂菌和线虫传播病

虫害。

防控方法:保持耳棚清洁,耳棚使用前彻底做杀虫和杀菌处理,采耳后清理残留耳基。也可对成虫

利用灯光诱杀,或用烂果、糖醋液诱杀。

8.2.4截头碳团

截头碳团子座黑色,碳质,上部突起,多发生在耳木树皮缝中,受害耳杆材质变脆,造成银耳减产。

防控方法:保持耳棚空气流通,防高温、高湿。

8.2.5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菌丝生长迅速,开始为灰白色,继而产生孢子变成深绿色,表面湿润。多发生在耳棒树皮

上,若条件适宜,高温、高湿,会蔓延到子实体上,引起耳子腐烂。

防控方法:清洁耳棚,通风降温、排湿,及时移除受害耳棒,抑制其蔓延;子实体成熟后及时采收,

以免老化,抗杂能力下降发生绿霉。

5

DB41/T1300—2016

8.2.6红黏菌

桔红色胶质状,多在闷气、湿热条件下发生,密集分布在耳棒上造成出耳减少或不能出耳。

防控方法:耳木含水量应适宜,利于银耳菌种快速定植,抑制这种杂菌的发生;养菌前期把堆温提

高到30℃左右,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避免湿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41/T130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罗山县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测试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凤萍、张应香、李巨、段庆虎、竹玮、上官端琳、尹川川。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应成、李彩丽、邹俊、柳楷婧、蓝黎明、易宏岩、黄靖元。

I

DB41/T1300—2016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段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环境、菌种制作、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病虫害

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银耳的段木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29368银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耳(TremellafuciformisBerk)

又称白木耳、雪耳,属担子菌门、异隔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子实体由数片至十几

片纯白或乳白色胶质瓣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

3.2

银耳段木栽培

利用木段栽培银耳的方法。

3.3

耳杆

接种后的段木。

4场地环境

4.1场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4.2选择给排水方便,环境干净的北坡、东坡或西北坡,坡度10°~30°。林下栽培要求7阴3阳,

通风条件好,场地有矮草者为佳。

5菌种制作

菌种制作应符合GB/T29368的规定。

1

DB41/T1300—2016

5.1培养基制作

5.1.1母种培养基

5.1.1.1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5.1.1.2制作

称去皮马铃薯200g切片,加水1000mL,煮沸30min,双层纱布过滤,再加入琼脂和葡萄糖煮至

完全溶解,加水补至1000mL,分装试管,加塞,高压蒸汽灭菌,0.12MPa(121℃)保持30min。温

度降至60℃时摆成斜面。

5.1.2原种培养基

5.1.2.1配方

硬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