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备维修操作手册TOC\o"1-2"\h\u28304第一章机械维修基本知识 454471.1维修工具及使用方法 497901.1.1扳手 4262231.1.2钳子 413531.1.3锤子 482941.1.4钻头和钻床 4261761.1.5铣刀和铣床 452591.2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4311871.2.1传动系统故障 4272531.2.2润滑系统故障 592981.2.3电气系统故障 5194241.2.4液压系统故障 511381第二章设备维修流程 5166202.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5279262.1.1维修人员资质确认 5182652.1.2维修工具及设备准备 525602.1.3安全防护措施 5175762.1.4设备停机及断电 5266332.1.5故障原因分析 6128752.2维修操作步骤 6273972.2.1故障部位定位 672402.2.2拆卸故障部件 6205712.2.3故障部件修复或更换 635792.2.4零部件清洗与润滑 6295092.2.5零部件组装与调试 696882.3维修后的验收与试运行 6286702.3.1设备外观检查 641932.3.2设备功能测试 613852.3.3设备运行稳定性测试 6275652.3.4设备安全功能检查 6207332.3.5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624619第三章零部件维修与更换 779233.1零部件损坏原因分析 7247193.2零部件维修方法 764153.3零部件更换流程 720997第四章传动系统维修 8124054.1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8100144.2传动系统维修方法 8172604.3传动系统部件更换 82840第五章液压系统维修 9179205.1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9267345.1.1故障现象观察 9114875.1.2故障原因分析 9114725.1.3故障诊断方法 950885.2液压系统维修要点 9322455.2.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097565.2.2维修操作流程 10281315.3液压系统部件更换 10152385.3.1液压泵更换 10293515.3.2液压马达更换 10855.3.3液压缸更换 10175515.3.4密封件更换 10237505.3.5液压油更换 118031第六章电气系统维修 11184406.1电气系统故障分析 1115716.1.1故障类型及原因 11182436.1.2故障诊断方法 11262416.2电气系统维修方法 1187316.2.1更换损坏元件 1181286.2.2修复线路故障 11246156.2.3接触不良处理 12212136.3电气系统部件更换 12325546.3.1更换电源模块 12195536.3.2更换电机 1241196.3.3更换传感器 127639第七章驱动系统维修 1264327.1驱动系统故障诊断 12276737.1.1故障现象 12198147.1.2故障原因分析 13247737.1.3故障诊断方法 13284207.2驱动系统维修方法 13247327.2.1故障处理 1357687.2.2维修步骤 13301057.3驱动系统部件更换 14130787.3.1更换部件的种类 1448657.3.2更换部件的注意事项 1428874第八章检测与调试 14191368.1检测设备的使用 14243478.1.1检测设备的选择 1417348.1.2检测设备的操作步骤 15161938.2调试方法与技巧 15118508.2.1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5253338.2.2调试方法 1577018.2.3调试技巧 1515368.3故障诊断与排除 15215788.3.1故障诊断方法 1585668.3.2故障排除方法 1628046第九章维修安全管理 1672969.1安全操作规程 16121509.1.1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6275569.1.2在进行维修作业前,维修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功能及维修方法。 1668089.1.3维修人员应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安全帽、防尘口罩、防静电手套等防护用品。 16233499.1.4维修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1623399.1.5维修设备应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安全可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及时整改。 16264849.1.6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16117469.1.7使用电动工具时,应保证工具绝缘良好,避免触电。 16105999.1.8在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防滑鞋等防护措施,防止坠落。 16126979.1.9维修过程中,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报告上级。 16131079.2安全预防与处理 161319.2.1安全预防 16389.2.1.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16288519.2.1.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677129.2.1.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 16287549.2.1.4加强维修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690229.2.2安全处理 1689929.2.2.1发生安全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救援。 16230349.2.2.2及时报告上级,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17206369.2.2.3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 1779589.2.2.4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17206659.3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1720599.3.1维修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得乱扔废弃物。 17212729.3.2维修现场应设立临时用电箱,保证电源安全。 17240249.3.3维修现场应设置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其正常使用。 17320179.3.4维修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759899.3.5维修现场应建立健全维修记录,记录设备维修过程及维修情况。 17320289.3.6维修现场应加强安全宣传,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1760989.3.7维修现场应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 1726190第十章维修记录与资料管理 172263610.1维修记录填写规范 173201610.1.1记录要求 17898910.1.2记录内容 17978410.1.3记录填写示例 182702810.2维修资料归档与查询 182973210.2.1归档要求 182623610.2.2查询方法 182702410.3维修数据统计分析 192494010.3.1统计分析内容 19211010.3.2统计分析方法 19第一章机械维修基本知识1.1维修工具及使用方法在机械维修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维修工具是保证维修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以下为常用维修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1.1扳手扳手是机械维修中常用的工具,主要用于拆卸和安装螺栓、螺母等。按照扳手的类型,可分为开口扳手、梅花扳手、活动扳手等。使用时,应根据螺栓、螺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扳手,并注意力的方向,以防止损坏扳手和螺栓。1.1.2钳子钳子是维修过程中常用的抓取、固定和拆卸工具。按照钳子的类型,可分为尖嘴钳、斜嘴钳、鲤鱼钳等。使用时,应根据维修对象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钳子,并注意握紧钳子,以防滑动。1.1.3锤子锤子是用于敲击、拆卸和安装的工具。按照锤子的类型,可分为铁锤、橡皮锤等。使用时,应根据维修对象的材质和硬度选择合适的锤子,并注意控制敲击力度,以免损坏维修对象。1.1.4钻头和钻床钻头和钻床用于在金属和非金属件上钻孔。使用时,应根据钻孔直径和材料选择合适的钻头,并注意控制钻床的速度和力度,以保证钻孔质量和安全。1.1.5铣刀和铣床铣刀和铣床用于加工平面、槽等。使用时,应根据加工要求和材料选择合适的铣刀和铣床参数,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1.2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在机械维修过程中,对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几种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1.2.1传动系统故障传动系统故障主要包括齿轮磨损、轴承损坏、皮带松动等。处理方法:检查齿轮啮合情况,磨损严重的齿轮应更换;检查轴承磨损程度,损坏的轴承应更换;调整皮带张紧度,损坏的皮带应更换。1.2.2润滑系统故障润滑系统故障主要包括油路堵塞、油液变质、油泵损坏等。处理方法:清理油路,检查油液品质,必要时更换新油;检查油泵工作状态,损坏的油泵应更换。1.2.3电气系统故障电气系统故障主要包括线路短路、电气元件损坏等。处理方法:检查线路,修复短路部分;检查电气元件,损坏的元件应更换。1.2.4液压系统故障液压系统故障主要包括液压缸损坏、液压泵损坏、液压阀故障等。处理方法:检查液压缸密封性,损坏的液压缸应更换;检查液压泵工作状态,损坏的液压泵应更换;检查液压阀,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阀件。第二章设备维修流程2.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维修前,为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必须严格执行:2.1.1维修人员资质确认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维修经验,保证能够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原因并进行有效维修。2.1.2维修工具及设备准备根据维修设备的具体需求,准备相应的维修工具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扳手、螺丝刀、电焊机、气割设备等。2.1.3安全防护措施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2.1.4设备停机及断电在维修前,应保证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并切断设备电源,以避免在维修过程中发生意外。2.1.5故障原因分析根据设备故障现象,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为维修工作提供依据。2.2维修操作步骤维修操作步骤应遵循以下顺序进行:2.2.1故障部位定位根据故障原因分析,确定故障部位,并对故障部位进行详细检查。2.2.2拆卸故障部件在确认故障部位后,按照拆卸顺序,将故障部件拆卸下来。2.2.3故障部件修复或更换根据故障情况,对故障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2.2.4零部件清洗与润滑对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进行清洗,并在必要时涂抹适量润滑脂。2.2.5零部件组装与调试将修复或更换后的零部件按照组装顺序进行组装,并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3维修后的验收与试运行维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以下验收与试运行工作:2.3.1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变形等现象。2.3.2设备功能测试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各项功能指标达到规定要求。2.3.3设备运行稳定性测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观察设备运行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异常振动、噪音等现象。2.3.4设备安全功能检查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2.3.5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在设备维修验收合格后,将设备交付使用,并告知设备操作人员维修情况及注意事项。第三章零部件维修与更换3.1零部件损坏原因分析零部件损坏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下为常见的零部件损坏原因:(1)自然磨损: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零部件因摩擦、冲击等因素,导致表面磨损、疲劳损伤,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2)超负荷运行:机械设备在超过额定负荷的情况下工作,零部件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导致损坏。(3)不均匀负荷: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不均匀,导致零部件局部承受过大应力,引发损坏。(4)腐蚀:机械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工作,零部件表面受到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5)维护保养不及时: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零部件磨损加剧,容易导致损坏。(6)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零部件损坏。3.2零部件维修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损坏,以下为常见的维修方法:(1)表面修复:对于磨损、划伤等表面损伤,可采用焊接、补焊、喷漆等方法进行修复。(2)更换零部件:对于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零部件,应予以更换。(3)调整零部件间隙:对于因磨损导致的零部件间隙过大,可通过调整零部件间隙,恢复其正常工作。(4)更换润滑脂:定期更换润滑脂,降低零部件磨损。(5)清洗零部件:对于腐蚀、污染的零部件,进行清洗,恢复其表面状况。(6)检查紧固件:定期检查紧固件,保证其紧固可靠。3.3零部件更换流程(1)确定更换零部件:根据零部件损坏程度,确定需要更换的零部件。(2)准备工具及备件:准备好更换零部件所需的工具、备件及辅助材料。(3)拆卸损坏零部件:按照拆卸顺序,将损坏零部件从机械设备上拆下。(4)安装新零部件:将新零部件按照安装顺序、方法安装到机械设备上。(5)检查调试:安装完毕后,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保证新零部件正常工作。(6)确认更换效果:观察新零部件在实际运行中的表现,确认更换效果。(7)填写更换记录:记录更换零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便于后期查阅。第四章传动系统维修4.1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传动系统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设备的整体功能。以下为传动系统常见的故障:(1)齿轮磨损:长期使用导致齿轮表面磨损,影响传动效率。(2)齿轮啮合间隙过大:由于齿轮磨损、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齿轮啮合间隙过大,引起传动噪音和振动。(3)轴承损坏:轴承润滑不良、过载等因素导致轴承损坏,影响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4)传动带松弛或断裂:传动带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松弛或断裂现象,导致传动失效。(5)联轴器故障:联轴器连接松动、损坏等,影响传动系统的稳定性。4.2传动系统维修方法针对上述故障,以下为传动系统的维修方法:(1)齿轮磨损:对齿轮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必要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齿轮。(2)齿轮啮合间隙过大:调整齿轮啮合间隙,保证齿轮正常工作。(3)轴承损坏:更换损坏的轴承,并检查轴承润滑系统,保证润滑良好。(4)传动带松弛或断裂:更换新的传动带,并调整张紧力,保证传动带正常工作。(5)联轴器故障:检查联轴器连接情况,紧固松动部件,更换损坏的联轴器。4.3传动系统部件更换传动系统部件更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齿轮更换:根据齿轮磨损情况,选择合适的齿轮进行更换。(2)轴承更换:根据轴承损坏程度,选择合适的轴承进行更换。(3)传动带更换:根据传动带的使用寿命和张紧力,选择合适的传动带进行更换。(4)联轴器更换:根据联轴器的损坏程度,选择合适的联轴器进行更换。(5)润滑系统部件更换:检查润滑系统,更换损坏的润滑泵、油管等部件。在更换部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合格的零部件,保证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更换部件前,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避免杂质进入传动系统。(3)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更换,保证部件安装到位。(4)更换完毕后,对传动系统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五章液压系统维修5.1液压系统故障诊断5.1.1故障现象观察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对故障现象进行详细观察,包括系统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执行机构的动作情况。观察故障现象有助于初步判断故障部位和原因。5.1.2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液压系统故障原因主要包括:液压油污染、液压元件磨损、密封件损坏、系统设置不当等。5.1.3故障诊断方法(1)询问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系统的工作状况。(2)检查液压油质,分析油液中的颗粒、水分等污染物。(3)检查液压元件,观察磨损、损坏情况。(4)测量系统压力、流量等参数,与标准值进行对比。(5)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如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5.2液压系统维修要点5.2.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保证液压系统断电,关闭液压泵,排放系统压力。(2)准备维修工具、检测仪器和备品备件。(3)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保证维修人员熟悉相关操作。5.2.2维修操作流程(1)拆卸液压元件,检查磨损、损坏情况,必要时进行更换。(2)清洗液压油箱、管道和元件,保证系统清洁。(3)更换损坏的密封件,保证系统密封功能良好。(4)调整系统设置,如压力、流量等参数,使其达到标准值。(5)检查系统运行情况,保证各部分正常工作。5.3液压系统部件更换5.3.1液压泵更换(1)拆卸旧液压泵,检查磨损、损坏情况。(2)选择合适的液压泵,安装到系统中。(3)连接液压泵进出口管道,保证密封功能良好。(4)调整液压泵的安装高度,使其符合系统要求。5.3.2液压马达更换(1)拆卸旧液压马达,检查磨损、损坏情况。(2)选择合适的液压马达,安装到系统中。(3)连接液压马达进出口管道,保证密封功能良好。(4)调整液压马达的安装位置,使其符合系统要求。5.3.3液压缸更换(1)拆卸旧液压缸,检查磨损、损坏情况。(2)选择合适的液压缸,安装到系统中。(3)连接液压缸进出口管道,保证密封功能良好。(4)调整液压缸的安装位置,使其符合系统要求。5.3.4密封件更换(1)拆卸损坏的密封件,检查密封槽的磨损情况。(2)选择合适的密封件,安装到密封槽中。(3)保证密封件安装到位,无漏气现象。5.3.5液压油更换(1)放空液压油箱中的旧油,清洗油箱。(2)选择合适的液压油,加入油箱。(3)检查液压油的油质和油位,保证符合系统要求。第六章电气系统维修6.1电气系统故障分析6.1.1故障类型及原因电气系统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电气元件损坏等类型。故障原因如下:(1)外部因素:包括电源电压波动、温度变化、湿度、灰尘、腐蚀等环境因素。(2)内部因素:包括电气元件老化、磨损、接触不良、设计不合理等。6.1.2故障诊断方法(1)外观检查:检查电气元件、线路、插接件等是否有损坏、松动、发热等现象。(2)测量电压、电流:使用万用表等仪器测量关键节点电压、电流,与标准值进行对比。(3)信号追踪:根据电气原理图,逐步追踪信号走向,查找故障点。(4)替换法:将可疑元件替换为同型号的正常元件,观察故障是否消失。6.2电气系统维修方法6.2.1更换损坏元件对于损坏的电气元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更换:(1)确认损坏元件型号、规格。(2)切断电源,保证安全。(3)拆除损坏元件,安装新元件。(4)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牢固。6.2.2修复线路故障对于线路故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修复:(1)查找故障点。(2)切断电源,保证安全。(3)剪除故障部分,使用相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替换。(4)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牢固。6.2.3接触不良处理对于接触不良的故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检查接触点是否清洁、牢固。(2)清洁接触点,去除氧化物。(3)重新连接接触点,保证牢固。6.3电气系统部件更换6.3.1更换电源模块(1)确认电源模块型号、规格。(2)切断电源,保证安全。(3)拆除旧电源模块,安装新电源模块。(4)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牢固。6.3.2更换电机(1)确认电机型号、规格。(2)切断电源,保证安全。(3)拆除旧电机,安装新电机。(4)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牢固。6.3.3更换传感器(1)确认传感器型号、规格。(2)切断电源,保证安全。(3)拆除旧传感器,安装新传感器。(4)检查连接线路是否正确、牢固。第七章驱动系统维修7.1驱动系统故障诊断7.1.1故障现象驱动系统故障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1)驱动电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困难;(2)驱动电机运行不稳定,转速波动;(3)驱动电机温度过高;(4)驱动系统噪音增大;(5)驱动系统部件磨损严重。7.1.2故障原因分析(1)电源电压不稳定;(2)电机绕组短路或断路;(3)控制电路故障;(4)驱动系统部件磨损或损坏;(5)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7.1.3故障诊断方法(1)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电压;(2)检查电机绕组是否短路或断路;(3)检查控制电路是否正常;(4)观察驱动系统部件磨损情况;(5)检查环境因素对驱动系统的影响。7.2驱动系统维修方法7.2.1故障处理(1)电源电压不稳定时,调整电源电压至规定范围;(2)电机绕组短路或断路时,更换绕组或修复短路部分;(3)控制电路故障时,检查并修复故障部分;(4)驱动系统部件磨损或损坏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5)环境因素影响时,改善环境条件。7.2.2维修步骤(1)断开电源,拆下驱动系统部件;(2)对故障部件进行检测和诊断;(3)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4)更换损坏的部件;(5)装回驱动系统部件,恢复系统正常运行。7.3驱动系统部件更换7.3.1更换部件的种类驱动系统部件更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机;(2)电机控制器;(3)传动带;(4)传动轴;(5)齿轮;(6)联轴器;(7)支撑轴承。7.3.2更换部件的注意事项(1)选择与原部件相同型号、规格的替换部件;(2)更换部件前,检查新部件的质量和功能;(3)更换过程中,注意保持驱动系统的清洁;(4)更换完毕后,检查驱动系统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情况;(5)进行试运行,保证驱动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第八章检测与调试8.1检测设备的使用8.1.1检测设备的选择在机械设备的维修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应根据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及维修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检测设备:(1)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适用于电子电路的检测。(2)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适用于电子电路及传感器信号的检测。(3)频率计:用于测量信号的频率,适用于电子电路及电机驱动器的检测。(4)温度计:用于测量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温度,保证设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5)振动分析仪:用于测量设备振动,分析设备运行状态,预防故障发生。8.1.2检测设备的操作步骤(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设备无损坏、破损现象。(2)按照设备说明书,连接检测设备与被测设备。(3)打开检测设备,根据需求设置测量参数。(4)开始测量,观察测量结果,分析设备运行状态。(5)检测完成后,断开设备连接,整理检测设备。8.2调试方法与技巧8.2.1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调试要求。(2)检查设备各部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准备调试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8.2.2调试方法(1)逐步调试:根据设备说明书,逐步调整设备各参数,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直至达到最佳工作状态。(2)对比调试:与同类设备进行对比,调整设备参数,使设备运行效果达到最佳。(3)逐步逼近法:根据设备故障现象,逐步调整设备参数,直至故障消失。8.2.3调试技巧(1)记录调试过程,以便后续查阅。(2)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调整。(3)保持调试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影响设备运行。(4)调试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烫伤等发生。8.3故障诊断与排除8.3.1故障诊断方法(1)询问故障现象:了解设备故障的具体表现,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2)检查设备外观: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破损、松动等现象。(3)检测设备参数:使用检测设备,测量设备关键参数,分析故障原因。(4)对比分析:与同类设备进行对比,找出故障点。8.3.2故障排除方法(1)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除。(2)更换损坏的零部件。(3)调整设备参数,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4)定期检查设备,预防故障发生。(5)建立设备故障档案,为后续故障诊断提供参考。第九章维修安全管理9.1安全操作规程9.1.1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1.2在进行维修作业前,维修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功能及维修方法。9.1.3维修人员应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安全帽、防尘口罩、防静电手套等防护用品。9.1.4维修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9.1.5维修设备应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安全可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及时整改。9.1.6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9.1.7使用电动工具时,应保证工具绝缘良好,避免触电。9.1.8在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防滑鞋等防护措施,防止坠落。9.1.9维修过程中,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报告上级。9.2安全预防与处理9.2.1安全预防9.2.1.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9.2.1.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9.2.1.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9.2.1.4加强维修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9.2.2安全处理9.2.2.1发生安全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救援。9.2.2.2及时报告上级,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9.2.2.3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9.2.2.4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9.3维修现场安全管理9.3.1维修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得乱扔废弃物。9.3.2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