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6/13/wKhkGWctRN-AH300AAEbeFKC-_8092.jp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6/13/wKhkGWctRN-AH300AAEbeFKC-_80922.jp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6/13/wKhkGWctRN-AH300AAEbeFKC-_80923.jp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6/13/wKhkGWctRN-AH300AAEbeFKC-_80924.jpg)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6/13/wKhkGWctRN-AH300AAEbeFKC-_80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⑴诗歌答题模式
L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
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
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
(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⑵现代文答题模式
L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
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
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
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⑶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L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
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
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
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⑷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
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
应和,便于沟通
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
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
⑸积累——现代文
L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
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
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
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
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
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
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
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
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
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
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
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
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
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
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
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
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L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
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
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
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
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
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记忆口诀为:正侧工白多点面,动静景情修表现
⑹修辞手法的作用
L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
洁
2.借代:A引人联想+B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在表情达意上更
得体、含蓄、别致
3.比拟:A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
刻+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4.夸张:A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
增强感染力+C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5.对偶:A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对比强烈,
褒贬分明
6.排比:A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集中内容,
加重感情+D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7.设问:A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D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8.反问:A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
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9.反复:A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多次强调,给
人以深刻印象
10.起兴:A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激发
读者想象+D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1L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⑺表现手法的作用
L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
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
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
境+C表达XX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
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
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
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
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
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
嚼回味的余地。
⑻结构安排的特点
照应、层层深入、烘托铺垫、对比、承上启下、悬念、伏笔
记忆口诀:层承对照烘悬伏
⑼积累——诗歌
L对仗:A显示语言的对称美+B达到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
3.拟声词:A使诗文更生动形象+B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表颜色的词:A表现心情+B增加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C渲染气氛
5.语言特色的类型包括: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记忆口诀:清平明辞委,简沉浑多明
6.景物描写角度:A空间变化(远近高低)、时间变化B动静C视、听、
嗅觉D虚实E正、侧面F色彩、形状、声音
记忆口诀为:时空动静视听嗅,虚实正侧色形声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
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
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
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
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
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阅读理解通用方法
“五抓”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
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
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
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
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
想象、象征等。
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环卫清洁铲车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课后辅导服务协议书:标准化学生成长保障合同
- 2025年度海洋工程物资储运与海上运输合同
- 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 融资策略在创业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
- 设备清而不损效率节节高升-实验室的清洁策略
- 职业技能训练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
- 现代科技与学生身心健康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
- 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 科技发展中的创新型报告制作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高尔夫球车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长沙市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2025年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工作计划
- 金字塔原理与结构化思维考核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革兰阳性球菌》课件
- 基础护理学导尿操作
- 标牌加工风险防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