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_第1页
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_第2页
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_第3页
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_第4页
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华设计院压力管道设计

本文由liuliangl314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

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压力管道设计讲课资料汇集

(部份摘录)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室刘锢电话/p>

2010年4月

目录

一、关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及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

可与管理规则的文件及压力管道分级、分类……2二、介质流体分

类……6三、爆炸危险区的分类……7四、设备布置与管道布置……

10五、泵的布置与规定……15六、压缩机的布置与配管……26七、

换热器的布置与配管……50八、空冷器的布置与配管……57九、

管道材料……63十、A1A2类介质管材要点……87H^一、B类流

体介质管材要点……88十二、C、D类流体介质管材要点……89

十三、关于安全及安全阀……91十四、管道试压及检查附录J检

查-水压-吹洗-气密性试验……93

管道的无损检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一、关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及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

可与管理规则的文件及压力管道分级、分类:关于压力管道类级别

如何划分,首先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

号)中压力管道的定义(即下文的第1条一“压力管道定义”

的内容)

进行判别是否属于压力管道,只有满足压力管道的定义要求,确

认为压力管道后,才根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中的规定(即下文第2条一“压力管道类别、级别

划分”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压力管道类级别划分。为便于查阅和

判别,现列出经整理后的“压力管道定义”和“压力管道类别、级别

划分”的相关内容,具体详见下文。

1.

压力管道定义

基本条件:①介质最高工作压力P20.IMPa(表压);②管

道规格DN>25mmo结论:12同时符合基本条件①和②的所有气

体介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同时符合基本条件①和②的可燃、易

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介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3同时符合

基本条件①和②的不可燃、无毒、无腐蚀性,但最高工作温度高于

或者等于标准沸点液体介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

2.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

BlGA类(长输管道)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

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Bl.1GA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1)输送有

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4.OMPa管道;(2)输

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4MPa,

2

的长输(油气)

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

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油气)管道。B1.2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B2GB类(公用管道)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

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B2.1GB1级城镇燃气管道。B2.2GB2级城镇热力管道。

B3GC类(工业管道)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

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

为GC1级、GC2级、GC3级。B3.1GC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

业管道为GC1级:(1)输送GB5044-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

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

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2)输送

GB50160-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

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烧),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OMPa

的管道;(3)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OMPa,

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OMPa,并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

400℃的管道。B3.2GC2级除本规定B3.3规定的GC3级管道外,

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低于B3.1规定GC1级的管道。B3.3GC3级

3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小于或者等于LOMPa,并

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管道。

B4GD类(动力管道)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

的管道,划分为GDI级、GD2级。B4.1GDI级设计压力大于等于

6.3MPa,或者设计温度大于等于400℃的管道;B4.2GD2级设计

压力小于6.3MPa,且设计温度小于400℃的管道;附表:压力管道

类别、级别划分表

4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表(根据TSGR1001-2008《特种设备

安全技术规范》(附表2))

管道名称类别级别介质相应条件设计压力P设P

设>4.0MPa200km输送距离L管道公称直径DN设计温度t设

长输管道(GA)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

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公用管道(GB)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

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或热力管道。GB2GA2GB1GA1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的管道(2)输送有毒、

可燃、易爆液体介质的管道GA1级范围之外的长输(油气)管道城

镇燃气管道

P设26.4MPa

城镇热力管道

(1)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介质、高度危害介质和工作温

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GC1工业管道(GC)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

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GC2(2)输送甲、乙类可燃气体,甲

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烧)(3)输送流体介质除本规定GC3级

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

和设计温度小于GC1级规定的管道。GC3动力管道(GD)火力发

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①②③④⑤长输

管道应包括长输管道工程中所属的站场和库输送距离:指产地、储

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离毒性程度按GB

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划分甲、乙类可燃气体、液

体按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373号):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压力,用于输送气

体或者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I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

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

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GD2GDI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

水两相介质的管道P设<6.3MPa且t设<400℃输送无毒、非可燃

流体介质,P设Wl.OMPaP设N6.3MPa且185℃Nt-20℃或者t

设N400C

P设24.OMPa①P设210MPa②P设24.0MPat设,400℃

2

5

二、介质流体分类1.毒性介质毒性程度参照《职业性接触毒

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的规定分为四级,其最高容许浓度分别为:

I级(极度危害)小于等于0.1mg/m3,GB50316中Al类II级

(高度危害)0.ri.0mg/m3,III级(中度危害)1.0"10mg/m3,IV

级(轻度危害)大于10mg/m3o2.可燃易燃性B类GB50316中A2

类GB50316中A2类GB50316中A2类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可燃气体的火灾

危险性如何分类?答: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下表。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甲乙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

物的爆炸下限<10%(体积)210%(体积)GB50160-92《石油化工

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如何分类?

液化烧、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下表。

液化烽、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甲别AB乙AB丙A

B名称特征

液化燃可燃液体

15℃时的蒸汽压力>0.1MPa的烧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甲A

类以外,闪点<28℃闪点228°。至W45℃闪点>45℃至<60℃闪点

》60℃至W120C闪点>120℃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中对流体的分类A1类

流体categoryAlfluid在本规范内系指剧毒流体,在输送过程中

如有极少量的流体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入

6

或与人体接触时,能造成严重中毒,脱离接触后,不能治愈。相

当于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I

级(极度危害)的毒物。A2类流体categoryAlfluid在本规范

内系指有毒流体,接触此类流体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脱离接触

后可治愈。相当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H

级及以下(高度、中度、轻度危害)的毒物。B类流体categoryB

fluid

在本规范内系指这些流体在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一种气体或可

闪蒸产生气体的液体,这些流体能点燃并在空气中连续燃烧。D类

流体C类流体categoryDfluid指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小于

或等于1.OMPa和设计温度介于-20~186℃之间的流体。categoryC

fluid系指不包括D类流体的不可燃、无毒的流体。三、爆炸危险

区的分类1.划分爆炸危险区主要采用的标准和两个不同表示的系列

①GB、IEC、EN标准的系列GB:中国标准(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

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IEC:国际电工协会标准(CIEC79-0~13)

EN:欧洲共同体级邻近国家(EN50014〜50020,EN50039)表示方式:

X区(Zone)X级(Group)X组(T)②NEC、API标准系列NEC:

美国国家电工协会,隶属于NFPA(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ECArticle

500-4API:美国石油协会APIRP500,机泵供应商均用此标准表示

方式:X级(Class)X区(Division)X类(Group)X组(T)③GB50058

中爆炸危险区的划分我国GB50058中爆炸危险区的划分与IEC相

吻合,但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尺寸等交采用了API-RP-500

及NFPA-497A有关规定及例图。①、②两个系列的主要差别在

Group划分中随着易燃方法与空气混合物危险性增加a)IIII而

系列是HD、C、B、A排列,IIIIII所以在标示危险区(Group)

系列是HA、B、C排列,b)时应标明按哪个标准。GB50058属a)

系列划分。2.危险区划分步骤①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步

骤程度和持续时间对爆炸危险区的划分作如下定

7

义: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

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

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

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启,安全

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符

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a)没有释放源不可能

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b)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

炸下限的10%;c)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

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特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d)在生产

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

门处按具体情况定。②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区条件初步确定爆炸

危险区的划分——首先应按下列释放源的级别划分区域:a)存在

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b)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

划为1区。c)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或划为2区。——其次

应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a)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

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b)在障碍物、

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在完成爆炸危险区

分区后,还应按易燃气体(蒸汽)本身固有的可燃性及空气混合物爆

炸的难易程度和危险程度,划分易燃易爆物质的级别(Group)以及

按各种不同爆炸性气体引爆温度确定组别(T)o我国GB50058及

IEC欧洲标准关于爆炸性气体分级分组等见下表。两种划分表示系

列(IEC、欧洲标准、中国/NEC.API)与空气混合物的危险性低IEC/

欧洲标准,中国(GB)IIA(GroupIIA)IIB(GroupIIB)高IIC

(GroupIIC)

8

NECIID(GroupD)IIC(GroupC)IIB(GroupB)IIA(GroupA)

APISection3.5IIDIICIIBIIA

爆炸性气体分级和分组(GB50058)级别引燃温度组别T1乙

烷、丙烷、丙酮苯、乙烯、甲苯、甲IIA酚、一氧化碳、苯、

醋酸、醋酸甲酯、氯苯、工业甲烷乙烷、甲醇、乙醇、T2T3戊

醇、戊烷、已烷、庚烷、辛亚硝酸乙酯T4T5T6

甲胺、二氯烷、煤油、乙醛、三甲乙烷、氯乙洗涤汽油、烯、

醋酸乙醋酸丙酯、酯燃料油、柴油二乙酸、二胺、乙醛

IIBIIC水煤气、氢乙快

丁酸、四氯乙烯二硫化碳

硝酸乙酯

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电流(MIC)分级(GB50058)

级别IIAIIBIIC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mm20.9

0.5<MESG<0.9WO.5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①20.8

0.45<MICR<0.8W0.45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小点燃电流(MIC)分级(GB50058)级

别HAIIBIIC的最小电流值之比。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然温度

分组(GB50058)组别T1T2引然温度t,℃t>450300<tW450

9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为各种气体和蒸汽按照它们最小点燃电

流值与实验室的甲烷

组别T4T5

引然温度t,℃135<t^200100<t^l35

T3

200<t^300

T6

80<t^l00引然温度t,。。①t>270200<tW270150<t^200

爆炸性粉尘按引然温度分组(GB500058)引然温度组别T11T12

T13作为工艺管道设计主项应考虑的问题3.按危险区划分等级布置

①通风②上空排气③不设地沟④压缩机操作家地坪离出

600mm⑤压缩厂房楼板设钢格栅⑥管道管架设独立基础及管架设

计(固定、导向、滑动)⑦进出压缩机及透平的蒸汽热管应进行柔

性计算确保:①压缩机管口受力及力矩不超标(导向管架)②管

系与机组不共振设弹簧支吊架③蒸汽管热应力消除或自然补偿(L、

Z、?型管道布置)4.电气条件、自控条件①爆炸区等级(电机、

照明开关接线盒、操作控制室均应满足防爆要求)②管道静电接地

③易燃介质管道不允许进入控制室④设易燃介质监测仪(自动报

警)四、设备布置与管道布置1.

设备布置的原则与一般要求

注:确定粉尘温度咱别时,应取粉尘云的引然温度与粉尘的引然

温度两者中的低值。

1.1设备布置的原则按工艺流程顺序确定工艺单元的相对位

置,然后按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确定间距,

对于放火、防爆、防腐要求相近的适当集中布置,还应考虑与全厂总

平面的衔接:(1)根据风向条件确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

位置;(2)根据气温、降水量、风沙等气候条件和生产过程或某

些设备的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10

(3)根据装置竖向布置,确定装置地面零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

关系;(4)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布置中荷载和有震动的设备;(5)

在满足生产要求和安全防火、防爆的条件下,应做到节省用地、降低

能耗、节约投资、有利于环境保护;(6)设备、建筑物、构筑物

宜布置在同一地平面上。当受到地形限制时,应将控制室、变配电室、

化验室、生活间等布置在较高的地平面上;装置储罐宜布置在较低的

地平面上。1.2设备布置的一般要求(1)满足工艺流程要求,按

物流顺序布置设备;(2)满足设备的间距、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

间距要求,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3)考虑管道安装经济

合理和整齐美观,节省用地和减少能耗,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4)

应满足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装置的主管廊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装置

在全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有关装置、罐区、系统管廊、道路等的

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想协调;(5)根据全年最小频

率风向条件确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6)设备应按工

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在管廊两侧

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处理腐蚀性、有

毒、粘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别紧凑布置。(7)设备、建筑物、

构筑物应按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为防止结

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避免发生副反应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

设备,可靠近布置。(8)工艺设备的竖面布置,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1)工艺设计不要求架高的设备,尤其是重型设备,应落地布置;2)

由泵抽吸的塔和容器以及真空、重力流、固体卸料等设备,应满足工

艺流程的要求,布置在合适的高层位置;3)当装置的面积受到限

制或经济上更为合理时,可将设备布置在构架上。(9)设备基础标

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和标高,应结合装置的竖向布置设计确定;

(10)在确定设备和构筑物的位置时,应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础不超出

装置边界线。

2.

管道布置的原则与一般要求

2.1设计原则(1)管道布置必须符合工艺及管道和仪表流程图

(PID)的设计要求,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满足施工、操

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2)管道布置必须遵守安全及环保的法规,

对防火、防爆、安全防护、环抱要求等条件进行检查,以便管道布

置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3)管道布置应满足热胀冷缩所需的柔

性;

11

(4)对于动力设备的管道,应注意控制管道的固有频率,避免

产生共振;(5)管道布置应按照管道等级表和特殊件表选用管道组

成件;(6)在确定进、出装置的管道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

外协调;(7)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厂区整体协调;(8)管道布置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2一般要求

(1)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通道宽度、基础标高应符合“化工装置

设备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20546.2)第3章中的规定。(2)应

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3)

管道尽可能架空敷设,如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4)管道

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护方便,不影响起重机的运行。在建筑物

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5)管道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做支

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避免使柔

性大的构件承受较大的荷载。(6)在有条件的地方,管道应集中成

排布置。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支架。(7)无绝热层

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用管

托或支座支承。(8)在跨越通道或转动设备上方的输送腐蚀性介

质的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或螺纹连接等可能产生泄漏的连接点。

(9)管道穿过为隔离剧毒或易爆介质的建筑物隔离墙时应加套管,

套管内的空隙应采用非金属柔性材料充填。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

管内,并距套管端口不小于lOOmmo管道穿屋面处,应有防雨措

施。(10)消防水和冷却水总管以及下水管一般为埋地敷设,管外

表面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腐措施。.(11)埋地管道应考虑车辆

荷载的影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o6m,并应在冻土深度

以下。(12)对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

管道,应严格按PID的要求配管。、(13)从水平的气体主管上

引接支管时,应从主管的顶部接出。2.3平行管道的间距及安装空

间(1)平行管道间净距应满足管子焊接、隔热层及组成件安装维修

的要求。管道上突出部之间的

12

净距不应小于30mm。例如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隔热层外壁间的

净距或法兰与法兰间净距等。(2)无法兰不隔热的管道壁间的距

离应满足管道焊接及检验的要求一般不小于50mmo(3)有侧向位

移的管道应适当加大管道间的净距。(4)管道突出部或管道隔热层

的外壁的最突出部分,距管架或框架的支柱、建筑墙壁的净距不应

小于100mm,并考虑拧紧法兰螺栓所需的空间。2.4排气与排液(1)

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设置排气和排液口:1)高点排

气口最小管径为DN15,低点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0(主管为DN15

时.,排液口为DN15)。高粘度介质的排气、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5o

2)气体管的高点排气口可不设阀门,采用螺纹管帽或法兰盖封闭。

除管廊上的管道外,DN小于或等于25的管道可不设高点排气口。

3)非工艺性的高点排气和低点排液口可不在PID上表示。(2)工

艺要求的排气和排液口(包括设备上连接的)应按PID上的要求设

置。(3)排气口的高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

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规定。(4)有毒及易燃易爆液体

管道的排放点不得接入下水道,应接入封闭系统。比空气重的气体的

放空点应考虑对操作环境的影响及人身安全的防护。2.5管径的限

制应符合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2)的规定。2.6

阀门的布置(1)一般要求1)阀门应设在容易操作、便于安装、维

修的地方。成排管道(如进出装置的管道)上的阀门应集中布置,有

利于设置操作平台及梯子。2)有的阀门位置有工艺操作的要求及锁

定的要求,应按PID的说明进行布置及标注。3)塔、反应器、立

式容器等设备底部管道上的阀门,不应布置在裙座内。4)需要根据

就地仪表的指示操作的手动阀门,其位置应靠近就地仪表。5)调节

阀和安全阀应布置在地面或平台上便于维修与调试的地方。疏水阀布

13

应符合《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5)中第15

章的规定。6)消火栓或消防用的阀门,应设在发生火灾时能安全接

近的位置;7)埋地管道的阀门要设在阀门井内,并留有维修的空间。

8)阀门应设在管道热位移小的位置。9)阀门上有旁路或偏置的传

动部件时(如齿轮传动阀),应为旁路或偏置部件留有足够的安装和

操作空间。(2)阀门的位置要求1)立管上阀门的阀杆中心线的安

装高度宜在地面或平台以上0.7至1.6m的范围,DN40及以下

阀门可布置在2m高度以下。位置过高或过低时应设平台或操纵装

置,如链轮或伸长杆等以便于操作。2)极少数不经常操作的阀,

且其操作高度离地面不大于2.5m,又不便另设永久性平台时,应用

便携梯或移动式平台使人能够操作。3)布置在操作平台周围的阀门

手轮中心距操作平台边缘不宜大于400nlm,当阀杆和手轮伸入平台

上方且高度小于2m时,应使其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安全。

4)阀门相邻布置时,手轮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0mm。5)阀门的阀

杆不应向下垂直或倾斜安装。6)安装在管沟内或阀门井内经常操作

的阀门,当手轮低于盖板以下300mm时,应加装伸长杆,使其在盖

板下100mm以内。2.7非金属管道和非金属衬里管道(1)本规定

仅适用于塑料管道和塑料衬里、橡胶衬里管道的设计。(2)根据非

金属管道具有强度和刚度低、线胀系数大、易老化等弱点,管道的布

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管架的支承方式及管架的间距,应能满足

管道对强度和刚度条件的要求,一般取二者中小者作为最大管架间

距;2)管道应有足够的柔性或有效的热补偿措施,以防因膨胀(或

收缩)或管架和管端的位移造成泄漏或损坏;3)管道应采取有效的

防静电措施;4)露天敷设的管道,应有防老化措施;5)在有火灾

危险的区域内,应为其设置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14

(3)非金属衬里管道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特别注意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与金属材料之间的差异,使膨胀(或收缩)及其它位

移产生的应力降到最小;2)每一根管线都应在三维坐标系的至少

一个方向上设置一个尺寸调整管段,以保证安装准确;3)非金属

衬里管不宜用于真空管道。2.8安全措施(1)消防与防护1)对

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去的温度高于物料自燃温度的煌类气体泄放阀

出口管道,应设置灭火用的蒸汽或氮气管道,并由地面上控制。2)

燃类液体储罐外应设置水喷淋的防火措施,阀门应设在火灾时可接近

的地方。(2)事故应急设施在输送酸性、碱性及有害介质的各种

管道和设备附近应配备专用的洗眼和淋浴设施,该设施应布置在使

用方便的地方,还要考虑淋浴器的安装高度,使水能从头上喷淋。在

寒冷地区户外使用时,应对该设施采取防冻措施,以应急用。(3)

防静电对输送有静电危害的介质的管道,必须考虑静电接地措施。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的规定。

五.泵的布置与规定1.泵的布置原则

1.1敞开、半敞开与室内布置(1)年极端最低温度在-38℃以

下的地区,宜采用室内布置。其它地区可根据雨雪量和风沙情况等

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布置。(2)输送高温介质的热油泵和输送易燃易

爆的或有害(如氨等)介质的泵,要求通风的环境,一般宜采用敞开

或半敞开布置。L2集中或分散布置(1)集中布置是将泵集中布

置在泵房或露天、半露天的管廊下或者框架下,呈单排或双排布置形

式。对于工艺流程中塔类设备较多时,常将泵集中布置在管廊下面,

在寒冷地区则集中在泵

15

房内。(2)分散布置是按工艺流程将泵直接布置在塔或容器附

近。泵的数量较少时,从经济上考虑集中不合理,或工艺有特殊要

求,或因安全方面等原因,可采用分散布置。1.3排列方式泵的布

置首先要考虑方便操作与检修,其次是注意整齐美观。由于泵的型号、

特性、外形不一,难于布置得十分整齐。因此,泵群在集中布置时,

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布置方式。1)离心泵的排出口取齐,并列布置,

使泵的出口管整齐,也便于操作。这是泵的典型布置方式。2)当

泵的排出口不能取齐时,则可采用泵的一端基础取齐。这种布置方式

便于设置排污管或排污沟。L4当移动式起动设施无法接近重量较

大的泵及其驱动机时,应设置检修用固定式起重设施,如吊梁、单

轨吊车或桥式吊车。在建、构筑物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L5布置

泵时要考虑阀门的安装和操作的位置。1.6泵前沿基础边应设置带

盖板的排水沟。为了防止可燃气体沿排水沟窜入,也可使用排水漏斗

和埋地管以取代排水沟。1.7泵房设计应符合防火、防焊、安全、

卫生等有关规定,并应考虑采暖、通风、采光、噪声控制等措施。2

泵布置的一般要求2.1在管廊下泵的布置(1)管廊上部安装空冷

器时,若泵的操作温度<340℃,则泵出口管中心线在管廊柱中心线

外侧600mmo若泵的操作温度>340℃,则泵不应布置在管廊下面。

(2)管廊上部不安装空冷器时,泵出口管中心线一般在管廊柱中心

线内侧600mm。(3)布置在管廊下的泵,其方位为泵头向管廊外侧,

驱动机朝管廊下的通道一侧,见图lo但大型泵底板较长时,可转

90°布置(即沿管廊的纵向布置)。(4)对于大的装置管廊的跨度很

大时,泵出口管中心线可不受4.1.2的限制。2.2泵的维修与操作

通道(1)泵的维修通道的宽度,泵之间和泵至建、构筑物的净距,

见ECEC7DM306B24;构筑物内泵的布置净距可参照建筑物内部泵的

布置净距进行设计,见ECEC?DM306B24o

16

(2)泵前方的检修通道可考虑用小型叉车搬运零件时所需宽度,

一般不应小于1250mm,对于大泵应适当加大净距。(3)两台相同

的小泵可布置在同一基础上,相邻泵的突出部位之间最小间距为

400mm。2.3泵房内泵的布置(1)如泵房靠管廊时,柱距宜与管廊

的柱距相同。一般为4m和6m。跨距一般采用4.5m、6m、9m和12m。

可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其净距见ECEC?DM306B24o(2)泵房

的层高(梁底标高)应由进出口管线和设备检修用起重设施所需的高

度来确定,一般层高为4.0〜5.0m。(3)罐区泵房一般设置在防

火堤外,距防火堤外侧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与易燃、易爆液体贮罐的

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2.4泵的标高(1)泵的吸入口标高与贮槽

或塔类设备的标高的关系应满足NPSH的要求。(2)确定泵吸入口

标高时,一般要求吸入管线应无袋形(指露天布置时)。对于可能产生

聚合的物料,应在停车时必须完全排放干净。因此,要求吸入管带

有坡度,坡度坡向泵的方向,并按照此要求决定泵的标高。(3)

地下槽用离心泵,一般应放在与地下槽同层的高度。2.5对于需设

置移动式泵的场合,应考虑同类型泵集中布置,并在附近布置移动式

泵,使移动泵处在易通行又不妨碍操作与检修作业的区域。如需要

以移动泵替代泵群中某台泵时,此泵应留有切换管道作业的位置。

3布置实例3.1室内泵的布置见图13.2室外管廊下泵的布置(管

廊上有空冷器)见图2O3.3室外管廊下泵的布置(管廊上无空冷器)

见图3。

17

图一1室内泵的布置尺寸C按阀门布置情况决定

18

图一2室外管廊下泵的布置(管廊上有空冷器)

19

图一3室外管

20

4配管原则概述本规定阐述了以离心泵为主的配管原则和基本

要求,并简要说明配管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1应按2.12.2节

所规定的有关设计原则进行管道布置设计。4.2管系柔性分析应满

足泵制造厂关于管口受力的要求,4.3配管必须满足净正吸入压头

(NPSH)的要求,4.4配管应留出合适的通道宽度及阀门的高度等。

4.5配管应防止偏流而影响泵的性能。5泵配管的一般要求5.1泵

的管道布置不得影响起重机的运行,包括吊有重物行走时不受管道的

阻碍。5.2在考虑管道柔性时,应注意备用泵管道温度不同的工况,

在任何工况下,管道柔性均应满足要求。5.3在泵维修时,其配管

应不需要设临时支架。5.4距泵最近的一个支架,宜设计为垂直向

可调式支架,并尽量设在该管无垂直位移的点上。5.5管道的高、

低点应按ECEC•DM305B26-2002要求设高点排气及低点排液,并应

满足安装要求,危险介质应排入封闭系统。5.6对于螺纹连接的管

道,每个设备接口应设一个活接头,并设在靠近阀门的位置;5.7离

心泵管道的固有频率不宜低于4Hzo5.8对中开式泵不应在泵体上

方布置进出口阀门。5.9泵的入口管道(1)为防止泵产生汽蚀和

使泵入口管道不存在气袋,应满足以下要求:1)泵对净正吸入压头

的要求;2)吸入管保持水平或带有1/50—1/100的坡度(向上抽

吸时应向泵入口上坡;向下灌注时应向泵入口下坡);3)当泵入口

处有变径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即当弯头向下时,使异径管顶平;

弯头向上并无直管段时,使异径管底平,见DM305B14-01图泵入口

偏心变径管使用中的A和Bo如弯头与异径问有直管段,仍应采用

顶平的异径管,并在低点增加排液口;4)尽可能将入口切断阀布置

在垂直管道上。

21

DM305B14-01图

泵入口偏心变径管的使用

5.10为防止偏流、旋涡流而使泵性能降低,通常配管要求:(1)

单侧吸入口处如有水平布置的弯头时,应在吸入口和弯头之间设一段

长度大于三倍管径的直管段,如DM305B14-01图(D)所示。(2)

双侧吸入口处的布置同本章第5.10(1)款,但所设置管段长度应至

少为七倍管径。(3)当直管段不够长时,应在短管内安装整流或导

流板,或改变配管。(4)为防止杂物进入泵内应在泵入口管线上安

装粗滤器:1)临时粗滤器(锥形过滤器)通常用于试车期间,当管

道吹扫或冲洗干净后可拆除。为便于拆卸,应设置一段法兰短管,并

备有一个与临时粗滤器同厚的垫环,以置换临时粗滤器。过滤面积

应不小于管道内截面的2-4倍。2)永久粗滤器通常用Y型或T

型粗滤器,安装在泵的入口处。(5)泵入口靠近供液罐时,应考虑

不同基础的沉降差可能危害泵接口,此时,管段应有足够的柔性,并

合理确定支架位置。(6)泵入口管应符合NPSH的要求,应将管道

轴测草图提交系统专业确认。5.11泵的出口管道(1)当泵出口管

道垂直向上时,应根据需要在止回阀出口侧管道(或止回阀盖上钻

22

孔)安装放净阀。亦可在止回阀出口法兰所夹的排液环的接口安

装放净阀。(2)压力表:泵出口压力表,应安装在泵出口与第一个

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且易于观察之处。(3)泵出口阀应布置在便于

操作的高度或设置小平台操作。(4)泵出口管的布置举例见

DM305B14-02图离心泵出口管道典型布置。

23

5.12泵的辅助管道(1)冷却水管道1)设在冷却水管上的检流

器应便于观察水流情况(防止断流)。冷却水管布置应尽量靠近泵

座,使之不影响检修,并要考虑美观,注意防冻。这类管道宜由

制造厂设计配套供应。

2)轴承部位需要冷却时,其冷却水管道应根据制造厂图纸上的接

口连接。(2)用于冲洗的管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固定管或接头。

(3)密封液管道

管道布置时,应了解泵是否带有密封液系统,该系统通常由制造

厂设计及配套供应。泵的管道应与密封液设备及管道协调布置。

5.13泵的特殊用途管道在某些情况下,为保护泵体不受损坏并能正

常运行,泵的进、出口管道上常设置保护管道、自起动管道等。配

管时这类旁通支管的连接应尽量靠近主管的阀。

(1)暖泵管道:输送230℃以上介质的泵组中,常在泵的出口

阀(组)前后设置使液体少量回流

的旁通管作为暖泵管道。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瓣上钻一小孔来代替

暖泵管道,见DM305B14-03-1图暖泵管线。

DM305B14-03-1图

暖泵管线

(2)预冷管道:输送低温介质的泵组中,常在泵的出口阀(组)前

后设置DN20(或DN25)旁通管道(带切断阀)。(3)小流量旁通管:当

泵的工作流量低于额定流量的20%时、常设置小流量旁通管,见

DM305B14-03-2图小流量旁通管线。

24

DM305B14-03-2图

小流量旁通管线

(4)高扬程旁通管:为防止高扬程备用泵出口阀板因单侧受压过

大,不易打开,常设旁通管

予以解决,见DM305B14-03-3图高扬程旁通管线。

DM305B14-03-3图

高扬程旁通管线

(5)防凝管道:环境温度低于输送物料的倾点或凝点时,其备用

泵的进、出口常设置DN20

的防凝旁通管,见DM305B14-03-4图。防凝管线。通常防凝管

道需要伴热保温。

25

停泵DM305B14-03-4图泵的防凝管线

6其他注意事项

6.1往复泵(1)对于往复泵的配管,除注意上述要求外,还应在

泵出口处(或尽量靠近出口)安装足够容积的缓冲罐(或脉动衰减

器),以缓解或消除所产生的脉冲振动。同时注意减小支架跨距,增

加支架刚度,以抑制可能产生的机械振动。(2)在泵的前端应留有

活塞杆抽出检修的空间。6.2输送含固体的液体管道为减少管系压

降和沉积物堵塞,泵出、入口管的分支管连接宜采用450斜接,并

且分支管道上的阀门位置应尽量靠近其根部安装。这类管道上不宜

选用闸阀。6.3除离心泵外,其它如往复泵、容积泵应有超压保护

措施,泵出口设安全阀,阀出口管道宜设返回至泵入口的旁通管。在

配管设计时,应注意检查配套供货中是否带安全阀,对于允许就地排

放的介质,该阀出口接管应向下引至离地面约300mm处。

六.压缩机的布置与配管

1.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原则1.1厂房的布置离心式压缩机一

般安装在敞开或半敞开的建筑物内,在严寒地区(冬季气温在-40℃以

下)或者风沙大

26

的地区采用封闭式厂房。L2离心式压缩机是装置中电负荷最

大的关键设备,布置时应同时考虑靠近变、配电室的位置。L3离

心式压缩机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L4离

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内时•,设置起吊设施的原则:(1)在单层厂房

内布置多台离心式压缩机时或最大部件重量超过1吨时、宜设置起

吊设施。(2)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厂房内二楼时、应设置起吊设施。

1.5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外时,为了大型组合件的检修和运输,应

考虑所需检修通道,并与厂区道路相通。1.6室内布置的离心式压

缩机,其基础应考虑隔振,并与厂房的基础隔开。L7为便于出入

厂房,楼梯应靠近通道。并设置第二楼梯或直爬梯,便于紧急情况时

疏散。L8输送可燃气体的离心式压缩机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

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

设计规范》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离心式压缩机布置的一

般要求2.1为了安全,离心式压缩机与分饵设备距离应大于10m,

其厂房外缘与道路边缘的距离应大于5m。2.2在厂房内布置离心式

压缩机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机组与厂房墙壁的净距应满足离

心式压缩机或者驱动机的活塞、曲轴、转子等的检修要求,并且不

应小于2m。(2)机组一侧应有放置最大部件及进行检修作业部件

的场地,多台机组可考虑共用检修场地。(3)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

厂房内二楼时,应按机组的最大部件设置吊装孔。(4)离心式压缩

机和驱动机的全部仪表控制盘应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端部一侧,并应

有检修通道。(5)离心式压缩机两侧应有消防通道。2.3离心式

压缩机基础的最小高度应由以下因素确定:(1)冷凝器的外形尺寸。

(2)冷凝液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的要求。(3)冷凝器出口安

全阀管道的净空要求。(4)离心式压缩机制造厂的要求。(5)润

滑汕和密封汕管道的坡度要求,从离心式压缩机壳体至润油槽的排油

管要能自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