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救治方法第一节急救法源流中医急救法包括内服和外治两大类。内服指中药的辨证论治或单验效方,外治指药物的吹法、导法、熨法、敷贴法及非药物的针灸、放血、探吐、刮痧等。一、内服法内服法常以急症治法及其方剂的形式来实施。秦汉时期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虽然出现了多种急症方剂,运用汤、散、丸、酒、醋、药熨、油膏等剂型,但组方配伍仅属经验,不够完备。直至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才将急症方剂纳入急症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使理、法、方、药一脉贯通,既奠定了急症方剂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又大大提高了急救内服法的疗效水平。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是第一部急症方剂专著,收集了许多急救内服的单验效方如葱豉汤、黄连解毒汤等。葛洪还首次提出“成剂药”的概念,开中成药治疗急症的先河。隋唐时期形成了急救内服法的第二个高潮。代表医著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收方5300余首,《千金翼方》收方2900余首,王焘的《外台秘要》更多,达6900余首。宋元时期,急救内服法有了重大发展。由于政府的提倡、组织并颁行,《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盛行,其中总结并收集相当数量的急症内服方剂。明清时期对急救内服法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充实。明代由朱橚主持、集体辑成的方书《普济方》载方61739首,《医方类聚》集方万余首,既系统整理古方,又创制急症新方。这两部方书巨著成为明代以前急症内服方剂的最大资料库。二、外治法急救外治法由于方法多样,使用简便,见效较快,是内服法所不能取代的,成为中医急救疗法的重要组成。纵观中医发展史,急救外治法的起源早于内服法,石器时代就有按摩、导引等理疗法。人类发明火之后,更产生了火熨疗法。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石针),可以用来刺开脓肿,以后发展成骨针(兽骨)、青铜针、铁针、银针等,其外治急症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殷墟卜辞记载了22种疾病使用的外治法。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载方283首,其外治方七十余首,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有熏浴、敷、涂、酒擦等方法。《史记》载有扁鹊诊治虢太子尸厥,采用针刺、药熨及内服药等综合措施。《黄帝内经》中不仅论述外治之理,而且还介绍浸渍、热浴、热熨、涂敷、烟熏、膏贴、针灸术、放血术、穿刺术等多种外治急救法。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急症多用内服药,但也十分重视药物外贴、外摩、外洗、外熏、外塞、外吹等外治法。如用气味浓烈、刺激性强,具有开鼻窍、通阳气、醒神志作用的药物舌下含化或灌鼻、吹鼻,救治危重症。《伤寒杂病论》记有“桂屑着舌下”治“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者”。并用针灸、保暖等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抢救猝死等危急重症,仲景特别重视四个环节:一是意识的恢复,应用芳香醒脑之品,开窍醒神;二是呼吸功能的恢复,应用刺激性强烈的药物,兴奋呼吸中枢,并配合使用人工呼吸复苏术;三是温通阳气,保持体温,促进血运,多采用辛温走窜通络的药物,或以灶灰等温暖肢体;四是祛除邪气,猝死等证多由邪气骤犯,闭阻于内外表里,故用三物备急丸与还魂汤等方。仲景创立的一系列内服外治法,为中医急救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唐时期,急救外治法进一步得到了充实与提高。《肘后备急方》除载有催吐、取嚏、热熨、艾灸、放血、吹耳等一般外治法外,还运用了口对口人工吹气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法、蜡疗和烧灼止血法、放腹水和小夹板固定术等。口对口吹气人工复苏术,是《肘后备急方》对仲景人工呼吸法的改进。如云:“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活方: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中砻砻转,或是通也。其举手捞人,当益坚提持,更迎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蜡疗法,以去节竹筒置于患部,灌注熔蜡和蜂蜜进行筒炙,别具一格。以烧灼法止血,至今仍为外科止血的重要手段。放腹水及小夹板固定术,如“或唯腹大下之不去,便针脐下二寸,入数分,令水出孔合,须腹减乃止”(《治卒大腹水病方二十五》)。指出了放腹水的适应证是发汗后腹水不减反增,腹围更大;施术部位为脐下二寸,刺入深度为入腹数分,令有水出;放腹水量则以腹围减小为度。另外,以竹筒(小夹板)固定骨折,简便易行,实用有效,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收集了大量外治急救方法,如导尿术为“以葱叶除尖头,内入茎孔中吹之,初渐渐以极大吹之,令气入胞中,津液入便愈也”。说明导尿术在唐代已用于尿潴留的治疗。此外,救治溺水已用了排出积水、保暖及人工呼吸等综合措施,颇具科学性。宋代宋慈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辟有“救死方”专章,收集了一些有价值的急救方法,其中不乏科学道理。宋金时代,医学对饮食不入,汤药不进,生命危亡的患者,采用了鼻饲术。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一些医家将疫疠所致、发病急暴、变化迅速的病证归为“痧证”,出现了《痧胀玉衡》《痧症全书》《痧喉正义》等专著。清代吴师机著《理瀹骈文》,汇集外治法之大成,充实提高了外治法。认为外治法古已有之,由来已久。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第二节常用急救方法1.针刺法《针灸便览》指出:“缓病仍以方药治之,急症即以针法奏效。”说明急救外治中针刺法是重要手段之一,特别适合中风、昏迷、痰证、痛证、痧证、热病、中暑、痛证、吐泻、癃闭诸急症。2.艾灸法用艾炷或艾条直接灸或隔物灸,是十分普遍的急救外治法。灸法治急症可通阳益气、散风活血、温通痰湿、下气降逆等,适用于厥证、脱证、寒证、虚证、痹证、哮喘、脘腹痛、霍乱吐泻等。3.拔罐法穴位上用火罐吸拔,可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用于痛证、痹证、哮喘、外感等。4.雾化吸入法利用超声的雾化作用,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将药液变成雾化颗粒,通过吸入气道使药物吸收而达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临床常用的有超声雾化器等,多用于肺卫急症。5.止血法将中药经过加工或辅以器具施之于病变部位以制止出血的一种疗法。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加压包扎法、塞鼻止血法、海绵剂止血法、敷药止血法等。6.注射法将中药制成针剂,注射于肌肉、血脉之中,使药物吸收入机体内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这是近几十年来中药剂改的重大突破。常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7.灌肠法、结肠滴注法将药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结肠,使机体吸收而达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前者称灌肠法,后者称结肠滴注法。8.药熨法又称热熨疗法,是将药物(或掺入某些吸热物)加热置于患者体表某些特定部位,进行热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腹痛、泄泻、痢疾、哮喘、积聚、鼓胀、两便不通等证。9.熏吸法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蒸气熏蒸全身或患处,或用鼻口吸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常用于发热、头痛、水肿、癃闭及眩晕等。10.敷贴法是用药物或其他物品外敷于患处或某些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中暑、感冒发热、哮喘、鼻衄、风湿痹痛、脘腹疼痛、头痛、胸痹、小便不通等。11.搐鼻催嚏法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搐入鼻内,通过药末刺激鼻黏膜并吸收,使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感冒、神志昏糊(中风除外)、中暑、头痛、气厥、癃闭等。12.噙化法即含化,又称噙含,是将药物噙在口中含化用以治病的方法。其作用特点是通过口腔黏膜和舌下静脉直接吸收,现代又称舌下给药,由于取效迅速,可用于救治心痛。13.刺络法也叫刺血术,古称放血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吴忠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试题和答案
- 技术深化、领域融合持续增长的AI市场-AI行业月度报告(2024.9)
- 《不同风格婚礼案例》课件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购买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新型智能家居产品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彩钢房新型建材应用技术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代理销售合同
- 04版标的5000万瓷砖的供应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项目工程审计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标的权利转移与报酬支付
- 2024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思辨关系高阶思维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7
- 设备故障报修维修记录单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 第三章非均相反应
- 榆林地区电厂明细
- 经开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处置工作实施方案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度表
- 技术咨询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