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浅析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摘要】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我们国家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准确把握了马克思实践观的精髓,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马克思实践观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本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从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分析文章写作的目的,并且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学者马克思实践观的研究与讨论并找到写作方法。首先,马克思实践转向有其深厚事物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在马克思实践转向的过程中以商品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关系得到极大发展,并受到西方思想传统的影响。马克思在经历了物质关系、思想观念的影响之后,产生了实践转向。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过程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三个时期,者可以在他不同时期的文章中得到体现。马克思实践观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从最开始的毛泽东时期到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都体现着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运用与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发展
【目录】TOC\o"1-4"\h\u一、绪论 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12.国外研究现状 2(三)研究方法 31.文献研究法 32.理论联系实际法 3(四)研究的创新点 3二、马克思实践转向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4(一)以商品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关系 4(二)实践思维的西方思想传统 41.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点 42.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实践观 5三、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过程 6(一)马克思实践观的萌芽 71.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 72.《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的关注 7(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 7(三)马克思实践观的成熟 8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 8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 9四、马克思实践观在中国的发展 9(一)毛泽东思想 10(二)邓小平理论 10(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四)科学发展观 11(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PAGE13一、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马克思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关键和基础的理论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的研究和总结,继承并创新,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即马克思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显现出马克思对自己以往哲学观点的清算。马克思的很多哲学思想以及唯物史观的创立都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对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次把握,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考量,不仅能赋予马克思实践观新的时代内涵,促进马克思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使发展了的实践观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实践观产生发展的条件、历程以及在中国的运用。从理论层面来讲,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践的的内涵;从现实角度来讲,通过叙述马克思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明马克思实践观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为中国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实践观点进行了分析,分为以下几点(1)实践本体论何中华研究并解读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他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提到的核心问题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践观点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他从四个方面对本体论意义的实践观进行了解读。第一,从《提纲》的核心问题出发,确立了实践的本体论地位;第二,马克思从宗教的批判转向对抽象的个人的批判;第三,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二律背反关系和悖论的唯一基础;第四,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由“解释世界”回归到“改变世界”。何中华:《论马克思实践观的本体论向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载河北学刊,2003年7月,第23卷第4期.(2)实践认识论实践认识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握实践与认识之关系。李景源指出“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上,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实际活动的实践,对于理论活动的奠基作用,实践不是内在与理论体系之中,是内在与实际的生活实践之中”郑鑫郑鑫:《马克思实践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意义》,2021-03-20.(3)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邹诗鹏提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结构是实践生存论的观点,实践生存论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通过研究个人的历史性活动,例如生存实践、社会化活动等来论证整个世界包括自然、人、社会的生存论基础上的统一。他从生存论的高度对马克思实践观作本体论研究。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的研究分为从认识论角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研究、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研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认识论的维度来研究实践。例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证了辩证法的实践意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中说明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总体性出发”来说明马克思的实践观。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作用。他还看到了实践的自觉性和整体性;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马克思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哲学思想。;葛兰西在反思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逐渐梳理出实践哲学的框架.葛兰西希望其“实践一元论”的观点能最终带来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统一。在东欧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实践观点中值得一提的是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点。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得洛维奇、马尔科维奇、弗兰尼茨基、坎格尔加等。实践派主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把“实践”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批判现存的一切当作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二是创办了宣传其主张的《实践》杂志。(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厘清马克思实践观发展的历程。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著作,基于文本来叙述实践观点2.理论联系实际法不仅要关注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内涵,而且要挖掘马克思实践观的现实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四)研究的创新点从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的整体历程出发,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转向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及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过程的考察,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马克思实践转向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马克思实践转向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马克思实践观不是一蹴而就,马克思实践观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以商品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关系,并且受到西方思想传统的启发。最终马克思实现了理论趋向现实的转向。(一)以商品为核心的物质生产关系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重要原因是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实践观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改变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等条件为马克思实践观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马克思实践观的产生也有其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更为深重,于是就形成了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无产阶级。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两个阶级,他们是始终对立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也在不断壮大,他们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制衡剥削者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很多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工人阶级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这也表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工人阶级也无法完成解放自身的任务。因此马克思实践观作为科学的实践观,他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无产阶级对于科学革命理论的需要。(二)实践思维的西方思想传统马克思不是创建实践观的第一人,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受到古希腊时期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实践观点的影响。1.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点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生发出对“实践”的不同观点,例如苏格拉底将实践概括为“善”这样的道德行为,柏拉图进一步解释为“理念”,亚里士多德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活动。苏格拉底虽然没有对实践的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但他有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哲学拉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哲学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物,而是具体可感的。苏格拉底毕生追求的是“善”,他将自然哲学的研究引向实践哲学,并由此将人们引向对现实世界的善与恶的思考。在苏格拉底的观念中,“善”就是实践,因为人们的言行举止是要受到“善”的影响和约束,同时“善”也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把实践界定为一种“善”的道德行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对实践的界定使柏拉图深受启发。苏格拉底将实践概括为“善”的道德行为,但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用来衡量什么是“善”。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善”的理念。柏拉图把苏格拉底“善”的思想发展成客观的理念。尽管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一样,他们都没有对“善”做清晰的解释,但柏拉图把“善”的范围推向极致,他认为“善”即是世界本源。“善”是最高的理念,最高的善。亚里士多德规定了了“实践”的概念。他提出了“三分法”,即理论、实践和创制。他把人类活动分为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和创制活动。理论活动处于最高地位,实践活动是为了追求最高的“善”。而创制活动就是生产和劳动,亚里士多德轻视生产劳动,因此他将创制活动看作是最低级的活动。2.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实践观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古典哲学家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开拓者是康德,由费希特和黑格尔等人发展起来。康德的三本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合称为“三大批判”。三本书分别讲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追求。康德认为哲学可以被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那么理性也可以被划分为“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以先天的道德规律,采取命令的形式和决定性的意志(善良意志),达到区别善恶,走向至善。而理论理性则是由感性支配。实践理性是属于行为方面,理论理性是属于认知方面。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是优先于理论理性的,只有从理论理性的认识目标转向实践理性的“至善”,即道德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费希特不赞成康德将理性划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二元论”。费希特提出了绝对自我的理念。“绝对自我”不是“自我意识”,而是凌驾于自我意识至上。绝对自我是所有认识的基础。他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他将自我意识等同于自由意志,这与马克思强调主体能动性颇为相似。黑格尔将“实践”的概念发展到新的高度。黑格尔并没有像康德那样轻视“创制活动”,并且他把“创制活动”归纳到实践范畴内。黑格尔认为劳动是属人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黑格尔把劳动当作是人的本质。尽管黑格尔哲学始终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观点使马克思深受启发。黑格尔对实践系统、全面的论述为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三)理论趋向现实的思想旨趣马克思在青年时期非常推崇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并且在青年黑格尔派中很有声望。青年黑格尔派主要是以意识为武器,对现实的批判也是纯理性批判,他们要求批判宗教,并认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页.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非常感兴趣,直到他就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实际问题,这使他对黑格尔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马克思转向批判黑格尔学派的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三页.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十一页.三、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过程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思想过程经历了萌芽、形成、成熟三个时期。在萌芽时期马克思开始了对自我意识的思考,转而关注现实世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中,体现在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中。(一)马克思实践观的萌芽1.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的思考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达了他的哲学立场和哲学思考。他将论文研究重点回归到古希腊哲学的“自我意识”。马克思比较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关于原子的运动形式的观点,他首先肯定了伊壁鸠鲁哲学的合理性,验证了伊壁鸠鲁原子内部存在“自我意识”。马克思认为主体内部的自我意识能够发挥否定性、能动性和批判性。但马克思也对伊壁鸠鲁哲学中的纯粹主观性提出了批判。同时他也批判了德谟克利特推崇必然性的机械世界。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深刻分析了哲学体系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当意志从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里走出来,转而面对着那世界的、并没有意志而呈现着的现实时,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的精神,将会变成实践的力量,——这乃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马克思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第62-67页.2.《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的关注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由于接触到现实世界的利益矛盾冲突,他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反思,进而转变为批判黑格尔哲学及其学派。这表现在马克思对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人的关注。这一点可以体现在马克思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而战。他认为人民要想拥有政治自由,那么必先要拥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都表现着他对现实的关注,他希望把哲学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哲学为现实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也为他创造唯物主义实践观奠定基础。(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1844年,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了社会物质生活,他写出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表明他从对哲学的研究转变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他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他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使用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黑格尔的异化就是本质的东西向外的表现;而费尔巴哈的异化是指上帝虽然是人创造的,但上帝只是人的类本质的投影,并且人创造上帝这一活动是“集体无意识的投射”鲁克俭:《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一种解读》,载鲁克俭:《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一种解读》,载《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三期:22-38.鲁克俭:《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一种解读》,载《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三期:22-38.《手稿》中,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并不是从抽象思维出发来阐述异化理论,而是从现实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出发,考量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异化劳动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和劳动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家与劳动人民之间长期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三)马克思实践观的成熟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了批判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文中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实践问题。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将这十一条提纲称为称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这本书不仅是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决裂,也标志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确立。首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被马克思称为“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是“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三期马克思强调的重点在于实践,在于如何改变世界,而不是像以往哲学家一样强调理论,重于解释世界。马克思阐述了新旧哲学的区别在于新旧哲学所拥有的功能不同。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也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书中贯穿着对各种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书中首先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同时书中还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要素进行了说明。“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余良耘:《余良耘:《历史与个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双重意蕴》,载《理论月刊》2011年第12期.四、马克思实践观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实践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成为科学的理论,对指导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实践观在我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考量及发掘。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国情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使马克思实践观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毛泽东多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解体现在《实践论》这本著作中。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运用认识论对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他对知行统一观做了精辟的论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283页.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283页.(二)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进入新的阶段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中国、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同谱写的华章,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并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这一时期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熊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上提供指引。这都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统一、相辅相成。(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挡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挑战与困境,尤其是如何更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难题需要加以解决。党面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把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深化理论武器作为这一时期的共识。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能使我党不断与时俱进,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事实证明,我们党在这一时期经受住了考验,不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四)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生产速度快而质量不高、地区贫富差距大等问题。我们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们在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给出的最优解。(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1世纪我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中,在开启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的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上,我国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如何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党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面临众多挑战时,我们必须要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用先进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党科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财经学院《市场调查与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文案》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茶叶业绩提成方案
- 重庆财经学院《机器学习设计与模型构建》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国际服务贸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高级框架开发》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操作系统综合实践》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植物研究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玻纤吸声墙板施工方案
- 潮汕旧房拆除方案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自评报告
- GB 8939-1999卫生巾(含卫生护垫)
- (精心整理)书法田字格纸
-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七分一分与除法快乐的动物(认识倍)
- 2人退伍老兵表演军人小品《照相》台词
-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全册
- 远景培训学习1-风机电气系统
- 小学音乐《小河淌水》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数学:《配对》 课件
- GA 814-2009 警用约束带标准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