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讲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讲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讲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讲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2讲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2治国之本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变迁必备学问·自主排查学问点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②西汉独创了播种工具——耧车。(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浇灌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限制下的田庄。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独创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中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②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渐渐发展起来。(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特地的管理机构,对市的时间和空间有严格限制。(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图画证史]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信息提取:反映了牛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广泛,促进了农业的进步。[学问延长]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3)经营方法:精耕细作。(4)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5)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学问点二秦汉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1.秦朝的经济政策: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2.汉代的重农抑商(1)主要表现①爱护自耕农经济。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实行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②打击商人活动。从政治上看,贬低了商人地位,从经济上看,加重了对商人的赋税。③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与方式,重农抑商政策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心集权的不断强化而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经济指导思想。(2)历史影响①主动作用:促进国家农业生产,有利于经济的复原和发展;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打击了豪强地主,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汉代的实施及推广,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指导思想。②消极作用:导致人们思想上的保守落后,不利于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延缓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历史习惯与惰力。[易误提示]小农经济下,农夫生活自给自足,但并非“富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满意自家的基本生活须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在封建制度下,农夫生活得特别艰辛,受到封建政府沉重的压迫,还受到斗争、动乱和自然灾难等的威逼。[构图解史]水排信息提取: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由东汉太守杜诗创建,以水力为动力,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构图解史]路上丝绸之路1.时间:西汉张骞出访西域后(凿空)。2.路途:东起我国的长安(今西安),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黑海和地中海。海上丝绸之路1.时间:形成于秦汉时期。2.路途: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汉初的经济政策汉初统治集团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提倡节俭,削减财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复原,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2.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心。(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汉代盐铁官营(1)目的: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2)内容:将盐、铁之事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以补充国家赋税;官府招募盐户,供应煮盐的器具和确定的生活费用;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3)作用:把盐铁经营纳入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财政问题,增加了政府对经济的限制。4.汉代田庄经济田庄是汉代社会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全部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5.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时期(1)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时出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拓的以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途的总称。(2)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旺盛,实行主动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3)西汉时期开拓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沟通,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关键实力·素养提升探究点“重农抑商”政策下秦汉时期的工商业[学术前沿]1.源远流长的古代丝绸之路[史学新论]丝绸之路,源起古老的中国,以奇妙漂亮的丝绸著名于世。走进丝绸之路,先要揭开丝绸的历史面纱。……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影响深远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思维激活]张骞出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接连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划时代的重大事务。2.秦汉时期丝织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相得益彰[史学新论]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思维激活]结合史料阐释了秦汉丝织业发展的状况;从秦汉官营丝织业规模、发展程度、经营模式、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相识丝绸之路的开拓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考题研析][2024·全国卷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B.朝廷留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命题立意鉴古知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才智致富时空定位《史记》记载,西汉前期关键点拨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说明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史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史料三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晁错《论贵粟疏》[解读](1)史料一为历史文献类原始史料。从史料一中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角度理解史料的内涵。(2)史料二为历史文献类记载。史料二主要表明汉代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从业人员多、耗费大。(3)史料三为古人的专题论著。史料三主要论述了商业和商人的危害,表明作者主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探究](1)依据史料一、二、三,概括秦汉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说明秦汉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反而没有抑制住商业发展的主要缘由。eq\x([试答])[历史说明]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缘由(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确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2.古代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特点(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2)广阔农夫只有少量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3)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周期性发展的根源。(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家国情怀]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1)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当今世界各国为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主动参加区域经济和交通合作,因此,丝绸之路也被给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以现代交通设施与服务为基础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陆上经济纽带,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3)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利于拓展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空间,推动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将对将来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广阔中西部地区将成为这条经济合作走廊的战略通道和经济腹地。(4)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力争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实现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课题随堂演练1.[2024·潍坊市模拟]《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须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擅长积累阅历2.[2024·南昌市模拟]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1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超群工艺B.图2可作为汉代丝织业超群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3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浇灌工具的重视D.图4是秦朝发行的五铢钱3.[2024·成都检测]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更反映了()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B.等级观念的消亡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D.平民政治的发展4.[2024·湖南郴州模拟]《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各郡设铁官44处,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如“赵国以冶铁为业”。汉武帝时博士徐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其理由是“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这说明汉代()A.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C.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5.《汉书》载:“秋七月,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元帝继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此举客观上()A.变更了重农抑商政策B.促进了私营商业发展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保障了农业正常生产直通高考微讲座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已考视角讲练考法一创设新情境,多角度考查秦汉政治1.命题点:官修史书修撰中的思想专制意识[2024·全国卷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加,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说明历史的客观性关键点拨:从汉代史书由私家撰著到魏晋以后则官修史书,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加,分析推断这种变更体现的倾向。[听课笔记]2.命题点:汉承秦制,又有损益变更[2024·全国卷Ⅲ,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命题点:汉代加强地方管理的举措[2024·全国卷Ⅰ,25]下表为西汉朝廷干脆管辖的郡级政区变更表。据此可知()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渐趋激化B.中心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限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历史探究以官修史书为切入点,从汉朝到魏晋以后,由私家到政府主导,推断史书修撰的特点第2题立意新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所体现的是汉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第3题角度新奇不是传统的考查西汉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而是考查中心集权加强的影响呼应热点从加强中心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考法二以史料图片为载体敏捷考查汉代社会经济4.命题点:小农经济;西汉赋税制度[2024·全国卷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5.命题点:汉代农业的生产方式[2024·全国卷Ⅰ,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关注热点以当今社会存在的粮食低价问题为切入点,折射“三农”问题强调思辨A、B、D三个选项都有较强的迷惑性和干扰性,考生需综合推理推断第5题概念考查比较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生产方式的差异时代特征通过农事图的场景间接考查汉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考法三挖掘历史题源创新考查秦汉思想文化6.命题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24·全国卷Ⅱ,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力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C.现实统治须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关键点拨:题干材料反映西汉时期道家和儒家学说都汲取其他学派的思想,与当时的时代须要相关。[听课笔记]7.命题点:秦汉时期大规模的角抵表演[2024·全国卷Ⅱ,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扩散(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观赏。汉武帝在长安实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沟通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听课笔记][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6题史论推断题干材料列举了西汉初期的道家学说汲取诸子百家的精髓,董仲舒的儒学也汲取法、道各家学派的思想,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第7题创设情境角抵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呈现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场景历史认知角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秦汉时期广为流传待考视角预料考向一从秦汉时期制度创新的角度命题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擅长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创建了很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中心集权制度等。解题时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1.命题点:秦朝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革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化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协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D.中心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2.命题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驾驭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看法,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加决策的权力渐渐减弱D.宰相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考向二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变更角度命题农业耕作方式的变更,反映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高考命题往往运用图文材料命题。解题时留意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分析。►3.命题点: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所折射出的农业经济[2024·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农夫生活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4.[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中学毕业班阶段测试]下图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更反映了()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考向三从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和汉代科技文化的角度命题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见有“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汉代的科技文化等。解题时应抓住题干关键词来分析科技文化和驾驭董仲舒思想的内涵,并相识秦汉大一统。►5.命题点: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见《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6.命题点: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外传[2024·湖南郴州模拟]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特别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觉”时代[真题导练]【例】[2024·全国卷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表格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学问,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详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关键点拨:选取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要求提取有关人物评价的相应等级,并予以说明。应留意从东汉史学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或东汉史学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等角度拟定论题;“说明”要围绕论题,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为依据,史论结合。[规律总结技法指导]高考12分开放探究题表述成文三要素(1)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务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劝服力。(2)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确定要全面,但语言确定要精练。(3)相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相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务、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相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定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针对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高校》《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敬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当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于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相识。(要求:精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课题2关键实力·素养提升探究点[考题研析]C[史料实证][提示](1)商业有确定的发展,富有大商人很多,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法律上轻视商人。(2)①商业利益比农耕大得多,从事商业的人数众多。②人们社会生活的须要及封建统治者追求享乐奢侈的生活皆离不开工商业。③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促进商业的发展等。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材料没有强调劳力,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须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勤谨则亩益”“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等,分析、推断选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积累阅历,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司(后)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故A项错误;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故B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时期独创的鼓风装置,故C项错误;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发行的钱币,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由材料“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可知,汉代丝织品从专供贵族消费到人人可用,说明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丝织品产量的增加,故选C项;人人可以衣丝不能说明汉代中后期的贫富差距缩小,解除A项;汉代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亡,解除B项;丝织品应用的增多不能说明平民政治的发展,解除D项。答案:C4.解析:设立铁官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可知,铁器是农业生产的利器,即冶铁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其他材质农具的运用状况,无法对比,解除A项;设立铁官、激励冶铁并不等同于冶铁技术提高,解除C项;“普遍实现”一词说法欠妥,解除D项。答案:B5.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确立,始终持续整个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中“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得出,促进了私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明确提出对私营商业收税,故C项错误;依据题意,政府政策客观上促进私营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直通高考微讲座2已考视角讲练1.解析:从官修史书的参加者来看,政治意味很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选C项。答案:C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确把握汉代对秦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关系。材料中的“文书”泛指古代的国家档案文献,文书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阅历。材料表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故B项符合题意。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解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秦代的政治制度,故解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解除D项。答案:B3.解析: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冲突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心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并不是渐趋激化,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心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使干脆管辖的郡国快速增多,中心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限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D项错误。答案:C4.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货币形式),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B项正确。答案:B5.解析:画像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探讨汉代的经济生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是不行多得的图像资料。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夫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困难的统治须要,新道家学说适应了西汉初期养精蓄锐、复原生产、巩固政权的须要,而新儒家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C项符合题意。王国力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项解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见,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B项解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剧烈的排他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项解除。答案:C7.解析:依据材料中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的流行状况可知,角抵(摔跤)在秦汉时期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状况,而川剧是清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角抵(摔跤)推动丝路文化的沟通,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角抵(摔跤)的流行状况,没有提及其起源,故D项错误。答案:B待考视角预料1.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化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阶级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协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说明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心”与“文官”的特殊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的内容门下省的演化历程不符,故A项错误;门下省成为审核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演化为负责审核的机构,丞相的决策权被减弱,故C项正确;宰相退出权力中心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演化历程,反映了宰相的权力减弱,故D项错误。答案:C3.解析:从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的是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