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6日5时04分入驻“天宫”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天体类型的特点分析,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属于()A.恒星 B.星云 C.行星 D.卫星2.“天宫”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A.由炽热气体组成 B.直径约10万光年C.由众多恒星组成 D.中心天体存在生命3.“天宫”空间站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不位于()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答案】1.D2.D3.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公转,因此判断其属于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公转,位于地月系,中心天体是地球,是存在生命的天体,D正确;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由众多恒星组成的是星系,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天宫空间站围绕地球(行星)公转,位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但是不属于河外星系,C符合题意要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太阳辐射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增加上海市的旅游资源数量C.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 D.减少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干扰【答案】4.C5.C【解析】【4题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①正确;太阳活动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②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来自于地球内部,和太阳辐射无关,④不符合题意。C正确,排除ABD。故选C。【5题详解】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太阳能的使用量,减少煤炭、石油的使用量,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轻环境污染,C正确;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并没有减少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错。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并非为了发展旅游业,所以与增加上海市旅游资源数量关系不大,B错。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大气层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A.光球层与色球层 B.都是光球层C.色球层与日冕层 D.都是色球层7.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为()A.曾母暗沙夜空出现美丽的极光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C.磁针指向失准D.流星现象多发【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日全食时,月球挡住了光球层,能看到色球层;日冕层需要特殊仪器才能看到,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是太阳色球层,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耀斑和日珥,耀斑爆发时会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方向,C正确;耀斑爆发时,高能粒子到达地球的极地上空产生极光,而曾母暗沙纬度低不会产生极光,A错误;太阳活动会导致旱涝灾害,B错误;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流星现象多发与太阳活动无关联,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水旱灾害。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8.图中最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最可能是()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差异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答案】8.D9.C【解析】【8题详解】首先要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其次,结合地质年代与岩层新老关系,明确其地质构造形态。图中①为中生代地层,②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③④均为古生代地层,最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③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煤的形成要有大量的植物。石炭纪、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AD错误;研究资料较少,无法推演当时全球的气候分异规律,B错误。故选C。【点睛】中生代:显生宙第二个地质年代,指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时代,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行动物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的动物是恐龙,出现于三叠纪,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裸子植物成为最繁盛的门类,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陆生植物的大量发展,被子植物也发展。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月26日18时1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18度,东经78.73度)发生3.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10.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软流层11.图中圈层()A.②圈层是岩浆发源地 B.③圈层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④圈层的主体是冰川 D.⑤圈层的密度上下均一【答案】10.B11.B【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①圈层为生物圈;②圈层为地壳,③圈层为上地幔顶部;陆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0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即莫霍面以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②为地壳,岩浆发源于上地幔,A错误;③圈层为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包括地壳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B正确;④圈层的主体是海洋,C错误;⑤圈层是大气圈,大气圈层的密度上下并不均一,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界面。古登堡面深度约2900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大洋地壳平均5~10千米。下图为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地球的四个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判断,正确的是()A.a圈层是连续且不规则圈层 B.b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C.c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 D.d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13.宋代范仲淹有词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词中涉及图中表示的地球圈层有()A.a、b、c B.a、c、d C.a、b、d D.a、b、c、d【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有供水、渗透和蒸发功能,为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b产生降水,同时a水圈蒸发水汽输送至b,可知b为大气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B错误;a水圈的水可以渗透至c,d向c提供养分,b大气圈向c降水,由此可知c为岩石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岩石圈不算非常活跃的圈层,C错误;d能够提供养分和氧气,为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碧云天”为大气圈,“黄叶地”为生物圈和岩石圈,“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水圈,a为水圈,b为大气圈,c为岩石圈,d为生物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50年前,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菜因在米兰画展上展出了八幅涂满近似群青色颜料的画板,“克菜因蓝”正式亮相。某年9月,郑州地区频现“克菜因蓝”好天气(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克莱因蓝”天气出现时()A.大气反射增强 B.大气吸收增强 C.地面辐射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15.天空呈现“克莱因蓝”是因为()A.蓝光易被散射 B.蓝光穿透力强 C.大气本身是蓝色 D.太阳光是蓝色16.有助于增加郑州市“克莱因蓝”天气次数的有效举措是()A.保护臭氧层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加强热岛效应 D.扩大地面硬化面积【答案】14.D15.A16.B【解析】【14题详解】“克莱因蓝”天气出现时说明天空呈蓝色,属于晴朗天气,晴朗天气的天空云较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也减弱,AB错误。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则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增大,因此地面辐射增强,C错误;晴朗天气大气云少且薄,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大气逆辐射减弱,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晴朗且少尘埃的天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易被较小的空气分子散射,从而形成蔚蓝色的天空,A符合题意;天空呈现“克莱因蓝”与蓝光穿透力强无关,大气本身不是蓝色,太阳光由多色光构成,排除BCD。故选A。【16题详解】影响“克莱因蓝”天气出现除了天气状况外,还有污染状况。天空呈蓝色,除了云少外,固体杂质也少,说明污染较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增加“克莱因蓝”天气次数,B符合题意;由于“克莱因蓝”天气出现在近地面的对流层,而臭氧层在平流层,所以保护臭氧层对克莱因蓝天气影响较小,排除A;热岛效应与地面硬化面积对“克莱因蓝”天气形成的影响较小,排除CD。故选B。【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2)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如一般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3)散射:如白天、黎明、黄昏明亮的天空;晴天天空呈蔚蓝色。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一方面是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茶树。完成下面小题。17.山谷风易引起云雾,是因为()A.夜晚谷底气流下沉 B.白天山坡气流下沉 C.夜晚谷底气流上升 D.白天山坡气流上升18.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是()A. B. C. D.【答案】17.C18.C【解析】【17题详解】在山区的夜晚,山坡降温幅度比山谷大,山坡气流沿山坡下沉,而谷底气流上升,易形成云雾,A错误,C正确;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白天坡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因气温高,不易形成云雾,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山谷风所引起的低温冻害一般发生在夜晚,而且夜晚时吹山风,AD错误;在夜晚的谷底,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气压较高的近地面方向凸出,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白天,与谷底相比,坡地近地面空气升温较快,暖空气沿坡爬升,而谷底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此时吹谷风;晚上,坡地近地面空气降温较快,冷空气沿坡下沉,而谷底降温慢,气流多上升,形成热力环流,此时吹山风。同一等温面,在高温处上凸,低温处下凹;同一等压面,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20.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21.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拉萨 B.吐鲁番 C.北京 D.呼和浩特【答案】19.B20.C21.C【解析】【19题详解】图中所示方式,雨水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然后顺地下水道流走,直接影响到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洗车、冲厕后排放入下水管道,仍进入下渗、蒸发环节,影响较小,A、C错误。水汽输送是降水前的环节,收集雨水影响不到,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正确。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A错误。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错误。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拉萨、吐鲁番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该方式意义不大,A、B错误。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也较少,该方式作用不大,D错误。北京降水量较大,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C正确。故选C。【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22.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23.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答案】22.A23.C【解析】【22题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分布,黄海地区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为偏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23题详解】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甲地均为东南风,其中M处由于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且风从海洋吹来,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下图中左图为某月长江及钱塘江入海口的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导致长江及钱塘江入海口表层海水盐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入海径流 B.洋流 C.陆地轮廓 D.气温25.右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的大致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6.“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钱塘江这种巨大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波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啸【答案】24.A25.B26.C【解析】【分析】24题详解】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河川径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长江入海口注入大量淡水,稀释海水,导致该海区海水盐度低,等盐度线凸向外海,A正确。该海区的洋流主要沿海岸线南北运动,与等盐度的凸向不一致,因此洋流不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长江入海口等盐度线凸向外海,入海口处的海水盐度基本不受陆地轮廓影响,C错误;该海区的降水量不是如图示所的空间分布,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海洋表面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并形成马鞍形曲线,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副热带海区的盐度最高,②为盐度曲线,B正确;①、③、④曲线不符合马鞍形曲线,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钱塘潮形成与日月引力、秋季盛行东南风、喇叭口状海岸地形有关,海水涌入喇叭状海湾,海水上涨快,潮汐壮观,C正确,AB错误。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滑坡造成的,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河川径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淡水的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海域越封闭,盐度越有可能出现高值区或低值区。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逆温是指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规律相反的现象,能抑制空气对流上升。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某日逆温层厚度最大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照片,照片显示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低层浓雾),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与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无关的是()A.水汽充足 B.阳光灿烂 C.含尘量高 D.逆温现象28.下列四幅图,与图景象发生时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 B.C. D.【答案】27.B28.D【解析】【27题详解】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主要是近地面的低层浓雾,它是空气中水汽在近地面冷却依托凝结核凝结形成,因此它与“水汽充足”、“含尘量高”密切相关,排除AC;由于此次上空有逆温现象出现,近地面浓雾很难向上扩散而集聚,形成茫茫“云海”现象,排除D;阳光灿烂会使得地面迅速增温,雾滴蒸发,并导致逆温消失,雾容易扩散消失,因此阳光灿烂与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28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低层浓雾限制在烟囱口之下,说明该地此时在烟囱口之下出现逆温层(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B图和C图中的逆温层在烟囱口以上,且近地面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在近地面凝结成雾,排除BC;图A和图D中逆温层在近地面,且近地面气温低,容易凝结成雾,但图A中逆温层顶部超过烟囱口,图D中逆温层顶部在烟囱口之下,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D。【点睛】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按照成因分类,逆温一般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球逆温、锋面逆温等。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北海道为四大著名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北海道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9.北海道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仅暖流流经 B.仅寒流流经 C.寒暖流交汇 D.上升补偿流30.北海道地区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气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答案】29C30.D【解析】【2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海域处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造成海水剧烈扰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根北海道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水汽给该地带来大量的降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海陆间循环,D正确,AB错误;海气间循环不属于水循环类型,C错误。故选D。【点睛】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31.通过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国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③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③代表的不连续面是____;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请说出该圈层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____。(4)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①.火星②.地球(2)①.日冕②.黑子##太阳黑子(3)①.古登堡面②.地壳③.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4)①影响地球的气候。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产生极光现象。

【解析】【分析】本题以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的分布、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根据八大行星分布可知,③应为火星的公转轨道,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的大气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①②之间为日冕层,③④之间为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为黑子(太阳黑子)。【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若阴影部分为地幔,则曲线③代表古登堡面。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结合所学可知,地壳与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即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小问4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的气候。2.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3.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太阳风到达地球,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空间站“天宫号”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返回的主要阶段。(1)指出神舟十七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2)说出神舟十七号在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气温、气流和天气三方面)。(3)举例说明①②点位所在大气层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答案】(1)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2)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3)是人造卫星、空间站的运行场所;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是地面无线电波通信的重要保障;电离层能够阻挡过多的宇宙粒子和射线,保护地球生命安全;流星、极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过程轨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的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神舟十七号自距地400-450千米高空返回地面,先后经历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三个大气层。【小问2详解】④点位时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气温方面:对流层下热上冷,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流方面:对流层中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天气方面: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能产生丰富的云霜雾雪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变。【小问3详解】①②点位所在大气层为高层大气,是人造卫星、空间站的运行场所;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电离层是地面无线电波通信的重要保障;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够阻挡过多的宇宙粒子和射线,从而保护地球生命安全;高层大气中的流星现象、美丽的极光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促进相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1)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上方左图中的方向标没有标注方向(东西南北),试推测该民居的朝向应为____。(3)若用右图表示左图该时刻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____,并指出甲、乙与山林、石质地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甲代表____,乙代表____。(4)到夜晚时,“穿堂风”的方向是_________。【答案】(1)C(2)南(3)①.②.石质地面③.山林(4)西南风【解析】【分析】本题目以穿堂风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因为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下渗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纳凉不是对穿堂风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小问2详解】该民居位于我国西南山区,位于北半球,太阳主要从偏南方照射过来,因此该民居的朝向应为朝南。【小问3详解】丁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丙等压面向低处弯曲,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甲为低压,乙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气流由丁流向丙、乙流向甲,形成顺时针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左图为白天,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植被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因此图中甲代表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