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概述〔单元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能够翻译重要文段。2.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3.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学者、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内容提要〕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其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因内乱逃难到了鲁国,父叔梁纥是陬邑大夫,一个“以武力闻于诸侯”的小武官,属于当时奴隶主的下层。年老的父叔梁纥和年轻的颜徵在结婚后生下孔子。(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但在孔子3岁时,孔子的父亲便去世,所以孔子自称“少也贱”,做过一些一般贵族所不愿做的事,如当过管理牛羊的“乘田”和管理仓库的“委吏”等。他办事认真勤恳,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好。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广泛求教,以致“博学多能”。30多岁时就有一些人拜在他门下为弟子,开始了早期的教育生涯。中年时,曾因鲁国内乱到过北面的齐国,发表过自己的见解。50岁时,做过鲁国的中都(今山东汶上)宰,因有政绩,不久升为鲁国管理土木建筑的司空及执掌司法、刑狱大权的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齐、鲁两国夹谷之会时,孔子曾“摄行相事”,在会盟中为鲁国立了功。不久,在内外反对势力的排挤下,离开鲁国,出访求仕,即他从55岁到68岁,经历了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生涯。孔子先后到过当时的卫、宋、郑、陈、曹、蔡、楚等国和地区,到处宣传和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却始终未得到参政的机会。十余年的漂泊生活,使他增长了阅历,丰富了自己的学说。重返故乡后,继续教授弟子,培养出一批有才干的学生;整理古代文献,对我国古代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夏历二月十一日病逝于故乡曲阜,享年73岁。2.了解背景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远古时候,天柱断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全部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灭,大水浩大而不止,猛兽攫噬善良的人们,恶鸟抓取老弱的百姓。这个时候,有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并砍下大龟的脚来作天柱,还积聚芦灰来治理洪水。女娲补好了苍天,立好了天柱,诛灭了兴风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作为神话形象,女娲把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成自己必须担当的命运。孔子当然不是女娲之类的神,但是也有强烈的勇于担当的精神。3.丰富视野(1)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封谥: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鲁哀公诔为“尼父”;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谥“褒成宣尼公”;东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改封“褒成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谥“文宣尼父”;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封为“邹国公”;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赠“先师尼父”;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诏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封孔子为“先圣”,十一年(637年)尊称“宣父”;唐高宗永徽年间一度改为“先师”,不久又尊为“先圣”;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封为“太师”;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封“隆道公”;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封“隆道太师”;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谥“文宣王”;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封“至圣文宣师”;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追谥“玄圣文宣王”,五年(1012年)又谥改“至圣文宣王”。又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封孔子母颜徵在为“鲁国太夫人”,孔子妻亓官氏为“郓国夫人”;元武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封孔子父叔梁纥为“启圣王”,孔子母颜徵在为“启圣王夫人”,孔子妻亓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又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曾参为“郕国宗圣公”、孔伋为“沂国述圣公”、孟轲为“邹国亚圣公”;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封“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封“至圣先师”;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诏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各为王爵:木金父为“肇圣王”,睪夷为“裕圣王”,防叔为“诒圣王”,伯夏为“昌圣王”,父叔梁纥为“启圣王”。(2)孔子思想远播国外孔子思想远播国外,对东亚、东南亚各国影响更大,试举三国为例:①韩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孔子思想便和汉字一起传入朝鲜半岛。7世纪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前后,曾多次派人到唐朝学习儒学。10世纪起的高丽王朝,初立文宣王庙。14世纪的李朝更重儒学,“大而国学以至术序皆有夫子庙。夫子巍然端坐,门人弟子列配左右,历代群贤从祀两庑”。日后各地都设有一些类似文庙一样的尊孔崇儒基地,目前保存232座。如首尔、釜山、庆州的孔庙,陶山书院、绍修书院、德川书院、琴山书院、培山书院、东莱乡校等。在这些地方均阅读儒家的经典、讲解儒家的道理,敬奉孔子及先贤等。②日本285年,朝鲜三国时期百济博士王仁渡海到日本,献《论语》《千字文》,为儒学传入日本之始,很快受到朝野重视。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多为儒学内容。大化革新时的《大宝令》,也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的。在对孔子进行释奠时,尊为“先圣孔宣父”。大化革新后设大学寮,专祀孔子。江户时期设了“明伦堂”“弘道馆”“崇德馆”“止善书院”等,教授儒学和崇拜孔子。德川时代崇敬孔子和朱熹,明治维新以后,虽着重学习西方,仍崇孔不衰。陆续修建的孔庙名称不同,职能一样。如汤岛圣堂、多久圣庙、长崎孔子庙、足利学校、闲谷学校、会津若松日新馆以及琉球群岛的那霸孔庙等。有的地方除崇孔外,亦兼以儒道教育学子之职。③越南在我国汉朝时儒学即传入越南。11世纪李氏王朝建立不久,便大修孔庙,祀孔子。陈朝立国之初,更重视祀孔,黎朝亦然,阮朝祀孔更为隆重。近世以来,不但在顺化彝伦堂举行隆重的祀孔,还将西贡堤岸古都街改名孔子大道,九郡设孔子路。还定“孔子日”以宣传孔子思想,定孔子诞辰(九月二十八日)为教师节等。(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6.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路曰:“为孔丘。”子曰:“隐者也。”(2)倒装句奚自?(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谁,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介词结构“于丧”后置。)(3)省略句至,则行矣。(
“至”前省略“子路”。)子路行以告。(
“以”后省略代词“之”,代这件事。)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在选文2中,孔子提到“鸟兽不可与同群”,那么“鸟兽”是否就是指长沮、桀溺?如何理解孔子的这番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孔子提到的“鸟兽”,并不是指长沮和桀溺,文中说到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一语是一种客观的叙述,是为下文做铺垫,即我们既然不可以同鸟兽同群,就得同人相处,避世是不可以的。孔子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力图改变社会现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理想和可贵的精神品质。2.选文3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接舆的歌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他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3.如何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凤歌》,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变。接舆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就算了,希望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了。后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两句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格言,但含义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的意思是说人不能一味追悔既往,而应奋发努力,争取今后有所作为。4.在第4节中,子路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所以子路认为“欲洁其身”的做法违背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是“乱大伦”。5.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值得肯定的。(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子路问津中,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挡得住呢?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没有!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反对的;要么就避开那些坏人而寻求治理天下、拯救世道的好人——这是孔子的观点,所以他带领学生离开鲁国而奔走天下,即便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绝不后悔,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但这也是长沮、桀溺们所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举世皆浊,你到哪里去寻找净土呢?世人皆醉,你到哪里去寻求清醒的人呢?所以,与其避人,不如避世。连整个浊世都避开了,隐居于山林之中,与鸟兽同群,管它世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长沮、桀溺们的观点,说到底是隐士的哲学。 从理论上说,长沮、桀溺们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说他们在指点孔子、子路的迷津也无不可。但从实践中说,我们就不能不认为孔子的话也有道理了。事实上,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办得到吗?人毕竟不可以都去做“狼人”啊!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作为一个人,不和人打交道而完全隐居是不可能的。就是长沮、桀溺,不也并没有到山林之中去与飞禽走兽同群,而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何况,他们不仅耕田种地,而且还“耦而耕”,二人并肩劳作,进行改变世界的努力。反过来说,正因为天下不太平,我们才于心不忍,汲汲于救世之道。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心在作驱动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2.如何理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关于荷蓧丈人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说法。吕本中《紫微杂说》中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朱熹《论语集注》中说:“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如果按前一种说法,即使是“丈人自谓”,也是一种揶揄之辞。因为丈人实在是从事农耕的人,过着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若说这样的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谓揶揄之辞,就是借说自己来揶揄子路与孔子这类人。但是,从整个情节和语意看,还是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是批评子路不从事生产事业而到处游说。然而,从后边紧接着一句话:“孰为夫子?”看来,又似乎直接批评孔子。意思是:“你的老师四肢不勤,五谷不辨,算什么老师?”即便这话直接针对子路而言,实际上也是暗指孔子,用这话表达自己与孔子政见之不同。从口气来看,荷蓧丈人的话是很气愤的,可见,他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深思熟虑的,而对孔子的观点也是了如指掌的。3.如何理解“不仕无义”?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