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_第1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_第2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_第3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_第4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2022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

针灸推拿科

口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

(2022年版)

一、病名

中医病名:口僻(TCD编码:A07.01.01.04)

西医病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3)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4),具体如下:

1、发病突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病前常有面部受凉、受风史。

3、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颜面不适

等前驱症状。

4、表情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

巩膜,称Bell征。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

向健侧。鼓腮漏气。咀嚼夹食。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

见双侧。

5、部分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听觉过敏,

还可以有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

和鼓膜出现疱疹。

6、部分病损严重的患者或失治、误治的患者可能出现倒错、

鳄鱼泪、面肌痉挛、面肌萎缩等后遗症。

(二)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

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卜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在数小时,

或1到3天内达到高峰。

2、病初可以有一侧耳后,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表情

肌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

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

Bell征。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

腮漏气。咀嚼夹食。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的,偶见双侧。

3、Hunt性面瘫: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丧失或障碍、听觉过

敏,患侧乳突部的疼痛、耳廓和外耳道的感觉减退、外耳道和鼓

膜出现疱疹。

4、后遗症期部分病人出现鳄鱼泪、倒错、口眼联动、面肌

痉挛。

5、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颅内占位。

(三)疾病分期

1、急性期(早期):发病1天一2周。

2、恢复期(中期):发病2周一6月。

3、后遗症期(晚期):发病6月以上。

(四X证候诊断:

1、风寒阻络证:口眼歪斜,面肌活动不利,咀嚼、耸鼻、

鼓腮漏气,喝水滴漏、闭眼困难,眼睛闭合不全,迎风流泪,或

出现耳后耳内疼痛,恶寒发冷、口淡不渴,面色发白,舌淡或淡

红,苔薄白,脉浮弦或浮紧。

2、风热阻络证:口眼歪斜,面肌活动不利,咀嚼、耸鼻、

鼓腮漏气,喝水滴漏、闭眼困难,眼睛闭合不全,伴目睛红赤,

口苦咽干,或出现耳后耳内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

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浮数或滑数。

3、风痰阻络证:口眼歪斜,面肌活动不利,咀嚼、耸鼻、

鼓腮漏气,喝水滴漏、闭眼困难,眼睛闭合不全,或口粘腻,头

胸烦闷,或出现耳后耳内疼痛。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濡缓。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面肌活动不利,咀嚼、耸鼻、

鼓腮漏气,喝水滴漏、闭眼困难,眼睛闭合不全,面肌松弛,眼

睑无力,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胃纳不佳,自汗耳鸣。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涩。

(五)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但多双侧性,有对称

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各种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

痹,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大多起病较

慢,且有其他颅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表现。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1、风寒阻络证:祛风散寒,通络牵正

2、风热阻络证:祛风清热,通络牵正

3、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牵正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牵正

(二)针灸治疗

治疗总法:以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证为主,以手足少阳经

为辅。

主穴:百会、双侧风池、下关、阳白、四白、迎香、人中、

地仓、颊车、承浆、合谷(健侧\手三里、亥页孔、下颌孔。

手法:百会直刺加灸,风池用直刺泻法、地仓、承浆用透刺

手法平补平泻,另外,可以阳白透鱼腰,颊车透下关,均选用平

补平泻手法,余各穴用直刺手法平补平泻或加灸。

配穴:风寒阻络证:风门、列缺

风热阻络证:曲池、大椎

风痰阻络证:丰隆、足三里

气虚血瘀证:关元、气海、血海

(三)推拿治疗

以手足阳明经、手太阳经循行区域予一指禅、点揉等手法按

摩。面部针刺穴位重点点揉同时健侧及头颈部督脉、足太阳经、

足少阳经、手少阳经也应做适当的手法按摩。推拿治则结合中医

辨证原则,风寒阻络重点揉风门、列缺,风热阻络重点揉曲池、

大椎,风痰阻络重点揉丰隆、足三里,气血两虚重点揉关元、气

海、血海。

(四)中药及中成药制剂治疗

1、风寒阻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牵正。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桂枝、

甘草等。

2、风热阻络证

治法:祛风清热,通络牵正。

处方:大秦先汤加减。

常用药:秦无、当归、白芍、川苜、细辛、羌活、独活、防

风、白芷、白术熟地、茯苓、生地、石膏、甘草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牵正。

处方:牵正散加减。

常用药: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

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牵正。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芭、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茸、赤芍、桃仁、

红花、地龙、全蝎、僵蚕等

中成药制剂:肿痛安胶囊、华佗再造丸、人参再造丸等。

(五)其他中医治疗:

1、电针:面瘫初期不宜在面部做电针治疗,但可选取四肢

穴穴位,如:合谷、足三里或条口等。恢复期电针治疗可选取阳

白-太阳、下关-巨醪、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

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

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2、穴位注射治疗:常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

射,或甲钻胺注射液取穴于足三里、手三里、翳风、曲池、阳陵

泉、风池、丰隆、太冲等穴,每次选1-4穴,每穴1-2m药液,

一天或隔天一次。

3、拔罐治疗:急性期可拔罐于风池、大椎及背部膀胱经诸

穴。恢复期以后可于患侧面部做闪罐治疗,治疗程度以面部发红

为宜但不宜面部留下明显罐印。后遗症期时健侧也可闪罐治疗。

每次闪罐3-5分钟。

4、中药热奄包治疗:我科自制中药热敷毛巾敷于患侧颈、

面部,每次约20—30分钟,一天1—2次。

5、穴位贴敷治疗:白芍、丹参、桂枝、全蝎等调制成中药

粉末贴敷于翳风、下关、牵正、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每

天一次,每次视皮肤耐受程度而定。

6、放血疗法:面瘫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

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中经络,致气血痹阻、经气阻滞,经络失养,

肌肉纵缓不收而致。患侧面部放血可以致局部经络造成气血虚亏

之象,从而促进新生气血营养经络,达到驱邪扶正,祛瘀生新,

活血通络之目的。用梅花针叩刺阳白、太阳、下关等穴,叩至局

部潮红,轻微出血,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7、灸法及雷火灸法借助艾灸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并用,

提高疗效。采用温和灸,每次灸20分钟,灸至局部潮红。

8、针刺运动疗法:在针刺前及针刺后,给予穴位按摩导引,

辅助患者被动或主动的活动患侧表情肌,配合针刺,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康复治疗:指导面肌功能锻炼,尤其进入恢复

期,自主的面肌功能锻炼尤其重要。

(六)西医治疗

结合糖皮质激素予抗炎,防治神经损伤治疗;注射用阿昔洛

韦、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甲钻胺予营养神经治疗。

(七)调摄护理

1、急性期应适当休息,清淡饮食,保持情绪乐观。

2、面部要持续保暖,勿受风寒,勿用冷水洗脸,外出时戴

口罩。

3、对于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睡眠和外出时可戴眼罩

或眼镜。

4、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即可对镜练习瘫痪侧各个面肌

的随意运动。

四、疗效评定

疗效评价标准

1、西医参照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

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

行评定。具体如下:

I级:正常,各区面肌运动正常。

II级:轻度功能异常,大体:仔细检查时有轻度的面肌无力,

可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

动:额部正常,稍用力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

III级:中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无面部变

形,联带运动明显或半面痉挛。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

常。运动:额部减弱,用力后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

对称。

IV级:中重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和/或面部

变形。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额部无,闭眼

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对称。

V级:重度功能异常,大体: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

静止状态:面部不对称。运动:额部无,闭眼不完全,口角轻微

运动。

VI级:完全麻痹无运动。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面部运动正常,检查无异常表

现。

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面部外观基本对称,面部运动

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

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改善,面部不对称,外观轻度改善。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五、难点分析

(一)难点分析:

面瘫在中后期恢复缓慢,超过两个月仍然眼睑闭合不全,口

角仍然明显歪斜,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应对思路:

1、到了中后期的针刺治疗,可以采用双穴电针治疗,即将

相近或相邻的两穴位分别针刺后,使这两个穴位的针柄基本形成

交叉或半交叉状,将这两相近穴位刺针的针柄夹在同一个电针线

夹上,如翳风与牵正为对穴,地仓与亥页孔为对穴,两个对穴成一

组电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